糖尿病口干多久(糖尿病出现口干消瘦一般要几年)
是不是糖尿病,数值来说话
又到一年一度的体检季,刘先生这才想起了自己去年的体检报告,当时报告好像说是血糖偏高,但自己当时没啥不舒服的,所以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也没管它,想着今年体检再查查,看看是不是就正常了。结果这体检报告还没到手,先接到了体检中心的电话:“刘先生,您空腹血糖都16啦,建议尽快去医院看看吧!”刘先生纳闷了,听说这糖尿病会口干多饮、多尿、消瘦,可是自己啥症状没有,怎么血糖越来越高?这是得糖尿病了?又是什么时候得的呢?
像刘先生这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那面对血糖偏高,怎样处理才正确有效呢?
血糖偏高多少,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要定好
我们体检所查血糖一般是空腹血糖值,正常人在6.1mmol/L以下,超过这个值就是血糖偏高了;对于血糖的异常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早筛查、诊断。
正确做法:进一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OGTT试验(俗称的喝糖水检查)。我们体检所查血糖一般是空腹血糖值,正常人在6.1mmol/L以下,超过这个值就是血糖偏高了;对于血糖的异常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及早筛查、诊断。
比如A体检血糖是6.3mmol/L,于是去做了个喝糖水的检查,空腹血糖6.2mmol/L,2小时血糖是8.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那么A目前是一个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而B体检血糖也是6.3mmol/L,做了个喝糖水的检查,空腹血糖6.5mmol/L,2小时血糖是14.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8%,那么B很有可能就是个糖尿病患者了。
2型糖尿病常常发病隐匿,很多人不会出现我们熟知的“三多一少”的症状,所以不能单单以症状来评估病情,主要还是看数据说话。
一文详解糖尿病发生口干现在如何治疗改善-糖友花5分钟看看
在患糖尿病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你会出现口干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以往会导致牙龈炎等并发症。由于唾液可以保护您的牙齿(有助于防止蛀牙),还可以改善消化能力和味觉,所以必须对症下药治疗。
有时,口干是未诊断或未经正确治疗的糖尿病症状。了解口干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您跟医生讲解,好让医生对症下药。
口干症状
口干是指口腔中的唾液腺不能产生足够的唾液的情况。唾液的缺乏会使您的嘴巴感到不适。症状包括:
口臭
口腔灼热感
进食,咀嚼,吞咽或说话困难
嘴唇干裂
一直感觉口干
口痛
口腔溃疡或感染
舌头粗糙且感觉干燥
高血糖
高血糖在管理不善的糖尿病患者(1型和2型)中很常见,高葡萄糖水平可能会导致口干的症状。
高血糖的其他口腔症状包括:
鹅口疮,酵母菌的过度生长
口渴
疲劳,视力模糊和头痛也会发生。
脱水
摄入的液体不足会导致脱水和口干。液体是您的嘴产生足够唾液所必需的。尿崩症是一种较不常见的糖尿病,肾脏难以阻止水分排泄,会引起口渴和脱水。
同样,糖尿病会引起口渴,小便需求增加,这会导致脱水和口干。
肾脏问题
尿崩症使肾脏无法有效地浓缩尿液并排泄大量稀尿。
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血糖会累积并给肾脏造成问题,而肾脏会努力控制多余的血糖。发生这种情况时,水会从您的其他身体组织中抽出,使您感到口渴。
你会感到:
频繁地撒尿
感到饥饿
头痛
药物治疗
某些用于糖尿病的药物会引起口干,包括二甲双胍。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的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会引起口干。
饮食性酮症
饮食性酮症与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不同,是通过遵循酮类饮食引起的故意性酮症。口干是这种饮食的常见副作用。
患有饮食性酮症的口干是由于水分流失引起的脱水。由于缺乏碳水化合物使糖原从血液中排出时,就会发生水分流失现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如果您的身体细胞无法获取足够的葡萄糖来获取能量,那么身体将使用酮代替。发生这种情况时,酮会在血液中积聚并使其呈酸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代表您的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您可能会患上重病。这种情况最常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也会发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只不过比较少。
口干治疗
糖尿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口干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治疗。你可以尝试以下技巧:
避免食用含盐或含糖的饮料和食物。
全天和用餐时喝水。
避免摄入咖啡因,咖啡因会使您的口腔干燥。
通过嚼口香糖或吮吸不含糖的硬糖来增加唾液的分泌。尝试使用木糖醇,可以进一步预防蛀牙。
不要使用烟草,并限制饮酒;两者都会引起口干。
晚上在房间内或白天在家里、办公室放置除湿机。
服用医生或牙医开出的任何有助于保持口腔湿润的药物。
确保采取适当的牙齿卫生措施,例如每天刷两次,并定期用牙线清洁牙齿,以防止蛀牙和口臭。
如果不及时治疗,口干会让你感到不适,并导致牙齿问题和其他健康问题。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在家中解决口干问题,您也可以跟医生讨论这种症状,以帮助确定原因和适合您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人口干口渴,每天至少喝10瓶水,老中医无偿分享一个基础方
文 | 艾中医健康说
编辑 |艾中医健康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刘阿姨今年六十岁了,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生活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饥渴”打乱了。每天早上醒来,嘴巴干得仿佛沙漠。即便一天喝下十几瓶水,依然无法解渴,口干、频繁的如厕、疲惫不堪,这些症状让她困惑不已。
为什么喝再多的水也无法缓解口渴?为什么身体越来越虚弱?最让她惶恐的是,这一切是否与她多年前确诊的糖尿病有关?带着这些疑问,刘阿姨找到了社区里的老中医,听说他要无偿分享一个古老的基础方子,或许对她的情况有所帮助。
那么,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口干口渴?喝再多的水有用吗?中医理论中的基础方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善?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糖尿病口干口渴的成因,并结合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探讨这个问题的应对之道。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常常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的健康。对很多患者而言,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显著,直到某一天,口渴、尿频、体重下降等问题突然袭来。
糖尿病患者口干口渴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血糖。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会导致细胞无法正常摄取葡萄糖,身体为了平衡高糖状态,会通过尿液大量排泄葡萄糖。
刘阿姨的医生曾告诉她:“你的身体正在拼命地试图通过排尿清除多余的糖分。”然而,随着尿液排出,身体内的水分也随之流失,导致患者频频感到口渴。
然而,刘阿姨疑惑的是,为什么喝再多的水也无法缓解口干?其实,这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常见困扰。大量饮水固然能够暂时补充水分,但由于高血糖状态未得到有效控制,身体依然会通过尿液不断排出葡萄糖和水分,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饮水量再大,水分也会随着尿液迅速流失,口渴的症状自然无法根本消除。
这一点让刘阿姨非常困惑:“是不是我喝的水不对?还是说我身体出了其他问题?”其实,除了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口干还可能与肾功能受损、唾液腺功能减退等因素相关。
糖尿病对全身系统的影响广泛,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导致肾脏对水分的调节能力下降。而唾液腺功能的减弱,则会进一步加剧口干的症状。
因此,刘阿姨的口渴问题并非仅靠多喝水就能解决。真正的根本在于控制血糖水平,只有将血糖控制稳定,口干口渴的症状才会有所缓解。医生建议她在饮食上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配合胰岛素治疗,尽量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老中医的基础方:中医如何缓解糖尿病口干?老中医李大夫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口干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刘阿姨慕名而来,带着满腹疑问,想从这位年长的中医那里找到一丝希望。
李大夫听了刘阿姨的描述后,点点头:“糖尿病在中医里被称为消渴症,‘消’指的是患者消瘦,‘渴’则指口干口渴。治消渴,重在‘滋阴润肺,养肾生津’。”他解释道,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与阴虚火旺、津液耗损有关,单纯的饮水无法滋润身体深层的“津液”,因此才会越喝越渴。
为了帮助刘阿姨缓解口干,李大夫推荐了一个简单的基础方子:
生地黄、麦冬、玉竹各10克,煎水代茶饮,每日一剂。
这个方子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中医药理的深厚智慧。生地黄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减少内热。麦冬则有养阴润肺的功效,能够缓解肺燥引起的口干。
玉竹则可生津润燥,帮助患者恢复津液的平衡。这三味药材搭配在一起,正是为了“润燥生津”,从根本上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口干症状。
刘阿姨半信半疑地喝了几天,结果发现口干的症状竟然有所缓解。她感慨万分地对李大夫说:“真没想到,这么简单的方子,效果竟然这么好!”李大夫笑了笑,说道:“糖尿病的治疗不止在药物,饮食调理、生活习惯都是关键。
他建议刘阿姨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滋阴的食物,如百合、莲子、银耳等,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燥热。
中医讲究整体调理,李大夫的基础方虽然简单,却从根本上调节了刘阿姨的阴虚内热状态,帮助她恢复了津液的平衡。与此同时,刘阿姨也逐渐意识到,糖尿病并非单一的病症,而是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复杂疾病,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改善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问题并非无解。现代医学和中医的结合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现代医学通过药物控制血糖,减缓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而中医则注重全身的调理,帮助患者改善体质,缓解症状。
刘阿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糖尿病患者在面对疾病时的困惑和无奈,但也让我们意识到,糖尿病的治疗并非只能依赖单一的西医药物。中医的基础方,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耐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逐步改善病情。刘阿姨在李大夫的帮助下,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口干口渴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生活也重新恢复了平静。
现代医学上的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中医的调理则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平衡,缓解一些现代医学无法直接解决的症状。两者结合,或许能够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加全面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控制饮食、服用药物外,还应当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适量运动、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都是帮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的关键。
总结糖尿病患者的口干口渴,往往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复杂反应。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控制血糖、调理身体,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糖尿病的治疗,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