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坦糖尿病(沙坦类降糖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如何选降压药?药师:首选2类降压药中的一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数据表明,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24. 3%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既有高血压病人的特点,而且同时也有着糖尿病病人的表现。由于有相似的发病因素,比如说长期高热量饮食,大量饮酒,肥胖少动等,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一起出现,相互并存。研究显示,55.9%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而58%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同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那么,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应该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药物选择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收缩压每下降10毫米汞柱,糖尿病相关的任何并发症风险下降12%、死亡风险下降15%。
一些诊疗指南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但是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患者,最好采取更宽松的降压目标值140/90毫米汞柱。
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在80~89毫米汞柱的糖尿病患者,可进行不超过3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节、运动等);若血压不能达标,应采用药物治疗。
血压≥140/90毫米汞柱的患者,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应该立即使用药物治疗。
首先考虑使用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如需联合用药,应以普利类药物或沙坦类药物为基础,加用利尿剂或地平类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合并心绞痛者可加用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慎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反复低血糖发作者,应慎重使用β受体阻断剂,以避免掩盖低血糖症状。有前列腺增生且血压控制不好的患者可选用α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这2类药物中的一个:
(1)普利类药物:
常用的普利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西拉普利等。普利类药物被推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因为普利类药物能够有效延缓肾小球病变,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对同时患有肾病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人来说也是安全有效的。
但是,普利类药物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包括持续性干咳、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水肿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妊娠期妇女、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动脉狭窄者、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史者禁用。
(2)沙坦类药物:
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普利类药物类似,临床上常用的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奥美沙坦等,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尿。
沙坦类药物尤其适用于伴随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预防,以及用普利类药物会引起咳嗽者、代谢综合征者。ARB克服了普利类药物可能产生干咳等不良反应,更具特异性,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沙坦类药物具有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微蛋白尿/蛋白尿的作用。不过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服用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多,需要警惕肝损害、血肌酐和血钾升高,孕妇不能服用,否则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对沙坦类药物过敏者、双侧肾动脉狭窄、孕期高血压患者禁用。
总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服药期间特别这两点:①普利类和沙坦类只能任选其一,不能联合使用;②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钾和肾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1):1-44.
#健康科普排位赛# @头条健康情报局 @头条健康
糖尿病遇上高血压,双重毁肾,降压护肾优选“普利”和“沙坦”!
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是并存的。
这是因为这两个病有共同的发病因素、共同的机体代谢紊乱。所以高血压患者常常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往往会有高血压(开始不高后来也会高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里有1/3以上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中70%有高血压或者血脂异常(70%的高血压都有血糖高!医生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筛查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容易心肌肥厚、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更是容易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更广泛、更严重。糖尿病加上高血压,得冠心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高血压会损害肾脏,会出现高血压性肾损害(高血压的早期肾损害是什么?怎样早发现?);糖尿病也会损伤肾脏,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在我国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患者中,大约1/4是糖尿病肾病引起来的。一般糖尿病5年以上,就会进展到微量白蛋白尿了。要是又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肾脏损害的因素就是双重的,就更容易发生、更容易加重了。
所以,对于又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格外关注共同的靶器官损害——心血管损害和肾脏损害。
那对于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该如何选择降压药呢?
还是那句话,降压第一条,选药有讲究。
首先对于降压治疗来说,把血压降下来是硬道理。所以,一线降压药都可以用,以降压达标为前提。
在有条件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优选药物种类。这样,在降压治疗的同时,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具体怎样选择呢?
首选,还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类药物。
这是因为,降压的针对性好,还有很好的肾保护作用(降压又护肾,选药有讲究)。糖尿病患者,身体里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很明显,用这两类药可以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从根儿上抑制高血压发病,并且保护心脏和血管(肾脏也都是血管呢)。再就是这两类药物都有额外的肾保护作用,对于减少尿蛋白有良好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首选“普利”或“沙坦”。而且针对蛋白尿,剂量还可以适当加大些,比如厄贝沙坦300mg/日,氯沙坦钾100mg/日,这样降尿蛋白的作用会更好一些。
第二选,是钙拮抗剂。最常用的就是“地平”类药物。钙拮抗剂降压效果好,又安全,我国人群普遍耐受性好,对肾脏病、肾功能不好、甚至尿毒症的患者都可以应用,和其他各类降压药都可以搭档,其中和“普利”或“沙坦”类药是最佳搭档,所以在单药效果不好时可以联用。
对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网上有些专家说不能用,最好不用等,其实也不是这样,都是可以用的,也是有适应证的。只是在应用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三,关于β受体阻滞剂。就是“洛尔”类的,比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康忻、博苏)、阿罗洛尔(阿尔马尔)、卡维地洛(达利全、金络等)。
以前糖尿病患者是禁忌用β受体阻滞剂的。现在呢,因为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糖尿病又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药物本身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现在β受体阻滞剂对于糖尿病患者已经不属于禁忌了。糖尿病人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而且还得注意适当选用β受体阻滞剂。
早先糖尿病患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多出于两个考虑,一是糖尿病人多合并周围血管病,病变的血管狭窄,也容易痉挛,因而可以造成肢体缺血。而管控肢体血管的受体分别是α和β受体(主要是β2受体),互相之间也有个制约、平衡。最早的β受体阻滞剂属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如“心得安”(普萘洛尔),阻滞起来是不分哪种β受体的。一旦应用,就把β受体全阻滞了。这样剩下α受体独大,血管就很容易收缩、痉挛了,对于有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就可能加重缺血。二是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时身体会发生反应,调动交感神经兴奋以应对,这时病人就会出现心慌(心率增快)、手抖、出汗、焦虑等症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这种交感神经兴奋的反应就被抑制了,低血糖的时候反应不出来、不明显,容易被掩盖。
可是,现在的β受体阻滞剂已经进步到第三代了。第二代的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都是高度选择的、针对心脏最多的β1受体的。所以只要不是特别大剂量,对外周血管的β2受体没有大影响。而第三代的β受体阻滞剂像阿罗洛尔、卡维地洛,还同时有阻断α受体的作用,这样,就更适合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的患者。
研究发现,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身体里交感神经激活更加明显,所以患者往往出现心率增快。而心率增快的高血压患者,远期的死亡率是增高的。因此,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无论是降压需要、还是减慢心率需要,都是可以加用β受体阻滞剂的。
至于低血糖反应,提高警惕是需要的,但最重要的是防止它发生。因为低血糖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是急性的,尤其对脑子(脑细胞供能主要靠糖,葡萄糖)。
最后一类,利尿剂。对于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不主张首选利尿剂,这是因为利尿剂对血糖、血脂的代谢有一些影响,会引起血糖和血脂的升高。所以,在糖尿病患者降压治疗时不作为首选。
但是,利尿剂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压药,可以和多种降压药配伍,尤其在难治性高血压时,要加了利尿剂都不行才算难治。所以在血压高、降压需要时是可以用的。再者,对于蛋白尿患者降蛋白治疗,单用“普利”或“沙坦”类药物效果不好时,加上利尿剂可以增加疗效。而且利尿剂在小剂量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比较轻微,所以,用药时要注意小剂量,降压治疗也只需要小剂量。
最后,糖尿病的高血压,血压控制到多少为合适(一般成人)?
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为优!
沙坦类降压药在中国有几种?分别何时起效?药师来介绍,分别说清
沙坦类降压药是很多高血压患者的常用降压药物。研究结果显示,沙坦类降压药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尿。
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沙坦类降压药特别适用于伴随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预防、冠心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以及服用普利类降压药会引起咳嗽者、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沙坦类降压药有着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今天笔者来给大家科普下国内沙坦类降压药种类及各自的起效时间。
国内沙坦类降压药的种类及各自的起效时间是?
目前国内沙坦类降压药主要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奥美沙坦等。
(1)氯沙坦
氯沙坦的初始剂量一次50毫克,一天一次。部分患者剂量可增加到一次100毫克,一天一次。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分别在1小时及3~4小时达到最大值,其半衰期(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小时和6~9小时。
(2)缬沙坦
缬沙坦的初始剂量一次80毫克,一天一次。降压不佳者,一次160毫克,一天一次,或加用利尿剂。高血压患者一次服用后2小时血压开始下降,4~6小时后达到最大降压效果,且降压作用可持续二十四小时。
(3)厄贝沙坦
厄贝沙坦的初始剂量一次150毫克,一天一次。根据病情可增至一次300毫克,一天一次。进行血液透析和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初始剂量一次75毫克,一天一次。厄贝沙坦口服给药后,吸收比较好,食物不会明显影响其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1~1.5小时,其半衰期为11~15小时。
(4)替米沙坦
替米沙坦的初始剂量一次40毫克,一天一次。如果服用后没有达到理想血压可加大剂量,最大剂量为一次80毫克,一天一次。替米沙坦一般口服后0.5~1小时血药浓度达到最大值,其半衰期约为20个小时,且降压效果可持续二十四小时。
(5)坎地沙坦
坎地沙坦一次4~8毫克,一天一次,必要时可增加剂量至一次12毫克,一日一次。坎地沙坦一般口服后3~4小时血药浓度达到最大值,半衰期为9小时,降压效果能够维持二十四小时。
(6)依普罗沙坦
依普罗沙坦的成人推荐起始剂量为600毫克,一天一次,餐后服用,最大日剂量不超过800毫克。老年人的推荐初始剂量300毫克,一天一次,餐后服用。依普罗沙坦口服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其半衰期为5~9小时。
(7)奥美沙坦
奥美沙坦通常起始剂量一次20毫克,一天一次,两周治疗后仍需进一步降低血压的患者,剂量可增至一次40毫克,一天一次。奥美沙坦血药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1~2小时,其半衰期为13小时。
结语
由于大多数的沙坦类降压药具有相似的起效时间、消除半衰期等,且降压作用可持续较长时间(多为二十四小时),因此大多可以每日给药1次。沙坦类降压药物都为处方药,因此建议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