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截骨(糖尿病骨头断了能愈合吗)
新兴县人民医院骨膜牵张术让“糖足”患者免遭一“截”
“好在当时找到您为我父亲进行骨膜牵张术治疗,保住了父亲的小腿,现在他脚上的创口都长好了,走路没有问题!”10月15日下午,新兴县人民医院骨三科门诊室里,科主任董昌海接到了“糖足”患者陈伯的家属反馈电话。
2022年4月,新兴县人民医院率先在云浮地区引进骨膜牵张术,并不断完善。近年来,该院运用这项技术,收治了40余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九成以上患者取得满意疗效。“这项技术能够帮助很大一部分‘糖足’患者避免截肢,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科室已经能够非常成熟地运用这项技术。”董昌海说道。
今年2月,年过半百且深受“糖足”困扰的陈伯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新兴县人民医院,彼时陈伯的病情很不乐观,甚至引发了感染性休克,一度危及生命。
“陈伯生命体征稳定后,就从ICU转到了我们骨三科,经过联合会诊,我们建议患者接受骨膜牵张术。”董昌海说,“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可能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导致感染、溃疡,甚至不得不面临截肢的严峻现实。”
据了解,糖尿病患者内分泌系统紊乱,糖代谢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血液中糖的含量过高(即高血糖)。由于糖尿病长期让人体处于高血糖的状况下,血管受到高糖的毒害,会渐渐硬化、栓塞,最终导致下肢“微循环”受阻,组织坏死;此外,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也会随之受损,影响了人的感觉以及运动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让人体难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这时候,一旦患者腿脚受伤,细菌就会“乘虚而入”,迅速引起感染、坏死。这也是为什么“深度”的糖尿病患者,就算只是剪指甲剪破一点皮,也有可能引发“烂脚”。
“‘糖足’没有办法用药物控制,当时陈伯的情况,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至少要截肢至小腿。”董昌海说,“我们科室为陈伯行了骨膜牵张术,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在患者的小腿开一个小切口,将专用的钢板埋在骨膜和骨头之间,再垂直钉入一枚钢钉,通过钢钉带动钢板向上移动,对骨膜产生持续的牵引力,从而促进微血管的再生,达到改善下肢末端供血的目的。”
通过董昌海的介绍,我们能了解到骨膜牵张术的操作流程其实并不难。那么,这样简单的手术真能帮助“糖足”患者逃过一“截”吗?其背后究竟有什么原理?
据董昌海介绍,骨膜牵张术有着科学、严谨的前世今生。20世纪中期,国外骨科医生在科研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通过给予活组织缓慢、持续、稳定的应力性牵拉,可以使其进入细胞增生和生物合成功能的激活状态,最终再生新的组织,于是他总结提出了“张力—应力”法则和“牵拉成骨生物学理论”。
基于这些理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诞生,国内骨科医师率先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治疗下肢血管性病变及糖尿病足。有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可诱导糖尿病足下肢微血管网再生,促进足部溃疡愈合、避免截肢,降低糖尿病足各种并发症的整体风险。但该技术治疗周期相对较长,术中需要截骨处理及术后需要携带外架,容易出现骨折、钉道感染、钢钉断裂等并发症。
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我国医生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优化改良为骨膜牵张术。由于术后效果良好,骨膜牵张术被越来越多医院引进、尝试。
在新兴县人民医院接受了骨膜牵张术后,陈伯恢复得很快,不到三周时间便出院了,而原本脚上因血液供应不良导致发黑、发紫的皮肤,也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是骨膜牵张术的特点——微创且高效,适用于治疗包括缺血性糖尿病足、血栓闭塞型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的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一般疗程是在3周,大多数患者术后马上就能走动。”董昌海说,“目前我们科室已经能够熟练运用骨膜牵张术,近年甚至有不少患者在一线城市求医无果,跑到我们医院来接受治疗。”
撰文:张梓楠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什么是水蜜桃截骨术?哪里可以做?
精致小脸拍照、上镜更好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宽大、棱角分明的下面部轮廓,多数是天生骨体宽大造成,也是导致脸大的主要原因,可以采用水蜜桃截骨术减少下颌骨体积,以达到改善轮廓的目的!
什么是水蜜桃截骨术?水蜜桃截骨术的由来:
水蜜桃截骨术是韩啸医生发明的颅颌面整形微创骨处理技术。应用棉花糖肿胀麻醉,水润温和,鉴于颅颌面部血管与神经伴行,棉花糖肿胀麻醉能够充分收缩封闭血管,使出血大大减少(水);术中术后不疼、舒适甜蜜,不会出现传统术后的疼痛难忍、镇痛泵也不奏效的情况(蜜);手术后面部轮廓柔和,形似玉桃(桃)。是为水蜜桃下颌角切除术。
水蜜桃下颌角切除术结合韩啸院长青枝折痕术微创骨处理方法,作用于骨皮质、骨密质,只截骨骼外板,不伤及骨髓质,创伤小,恢复期短。由此,水蜜桃截骨术、水蜜桃降颧弓术、水蜜桃颏成形术等颅颌面整形术应运而生。
因为面部轮廓整形需要精准避开面动脉与颏神经,涉及上颌、下颌、下巴、面颊等部位整体协调度,对于整形医生来讲,不仅需要高超的医学技艺,对空间审美也是一项莫大的挑战。
10多年前,韩啸医生在北京结识了一位家境富庶,容貌姣好的女孩,其对外貌极为自负。韩啸院长凭借多年整形经验,看出她做过隆鼻、重睑手术,并坦率地指出了其失败之处,女孩颇为惊讶。
当进一步指出她看似精致的瓜子脸也非天生时,女孩更为震惊:“太可怕了!你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下颌角手术也有缺陷”,韩啸医生为她详细解释了原因:下颌角肥大的手术难度并不大,但由于下颌骨体上的颏神经阻碍,所以许多医生只敢削去下颌骨尖端,而不敢顺延至下巴,结果在骨体上出现台阶,使其曲线不自然。因而不成功的下颌角手术是很容易被别人,特别是整形美容专家辨认出来。
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细微改变都会影响医生对解剖位置和层次的判断。下颌角手术的技术难点在于既要安全避开颏神经,同时又要把颏神经孔附近的骨质削去。比起大量截取,韩氏医师更注重找出适合求美者的自然美丽的下颌轮廓线条,从耳后至前颚平滑的切除,精巧避开颏神经。
内窥镜下采用青枝折痕技术截骨、正侧面可呈现良好的脸部弧线,使正面、侧面都呈现精致V脸。
创新性地把棉花糖止血、麻醉技术应用于面部轮廓改形手术,麻醉师全程陪护,避免全麻风险,出血少,可把下颌骨体、下颌角、下巴骨质或截或磨,从而重新构型,仅需短短一小时让您拥有精致瓜子脸。
近几年,偶有曝光医疗机构下颌角纠纷、事故。
一方面是由于不具备四级手术资质的机构在利润驱使下铤而走险,超范围操作;
二是由于医生惮于颏神经阻碍,造成台阶状轮廓导致纠纷;
三是由于术后护理不当引发风险。国内具备三级整形外科医院资质的整形机构为数不多,需要慎重选择。
颅颌面整形属于四级整形项目,只有三级整形外科医院方能开展。目前国内开展下颌角、降颧骨、颏骨成形的医生并不多,技术效果良莠不齐,且由于设备及术野所限,即使主刀医生有时也仅凭感觉操作。
下颌角区域血管神经丰富,如果伤及粗大动脉及神经,极易造成大出血及其他后遗症。除非主刀医生非常熟悉解剖结构,而韩国医生擅长的长曲线截骨,改变了面部自然生理曲度,造就了不少马脸、狗脸畸形。
水蜜桃截骨术适用于:
1、下颌骨整形适应于下颌角突出,两侧不对称。
2、下颌骨整形适应于面部上下宽度比例不协调,两下颌角间距过宽。
3、下颌骨整形适应于下颌角明显肥大,外翻内翻型,脸型为“国字脸”或“梯形脸”。
那么,水蜜桃截骨术有哪些注意事项?
1、做完相关检查如果没问题就可以预约水蜜桃截骨术手术时间了。最好是上午,医生和你的状态都要好一些。
2、手术前几天一定要吃好和睡好,手术后三四天你是比较难吃饭,比较难睡好觉的。
3、记得穿无领的单薄一点的衣服,不然手术台上的灯光强烈,而且长时间躺着,穿多了会感觉很燥热,高领的衣服还会影响医生操作。
4、十天内尽量少说话,少吃硬东西,少大笑,少咳嗽。
5、手术后包扎带千万不要随意取除或挪动,若位置包扎不对,会让你的脸肿胀得更厉害,恢复更慢。
水蜜桃截骨术禁忌症有哪些?
1、家属坚决反对者。
2、精神不正常或有心理障碍,对自身条件缺乏认定,一味追求不切合实际的重睑形态者;严重瘢痕体质,或凝血机制异常者应事先对医生说明。
3、女性处于例假期间者,怀孕或月经期间,因用药和凝血障碍,以免影响胎儿或手术出血。
4、先天性弱视,内眼或外眼,眼周有急、慢性感染疾患尚未被控制和自愈者;在既往手术中,明确对局部麻药过敏,或抗麻药者应告知手术医生。
5、上睑下垂者。
6、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和高血压症,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活动性和进行性疾病的病人,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和患传染性疾病者。
7、各种原因的眼球过突,过凹或眼睑退缩者;予知手术达不到理想效果者,应慎重对待。
8、面瘫睑裂闭合不全者;眼睛内外有感染疾病者,应先治愈后再行手术。
9、有某种传染、精神病或心理不健全或心理不稳定者。
改脸型的手术以锦上添花为目的,在颅颌面外科中水蜜桃截骨术属于相对简单的手术,但也不仅仅是普通人想象中依靠专业锉刀打磨那么容易。近年来,下颌角手术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但还是阻挡不了一批又一批的求美者,爱美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做水蜜桃截骨术,一定要到大型的医院做手术,避免各种风险的出现。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糖尿病患者必学的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防治攻略
65岁的赵先生,有十余年糖尿病病史,因为听说走鹅卵石对脚底穴位有按摩作用,有益身体健康,因此每天晚饭后在小区附近公园里的鹅卵石道上赤脚走几圈,半个月下来,他感到赤脚走走就是挺舒服的。但有一天他散步回来,洗脚时发现足底前部不知什么时候磨破了皮,表面有少量渗液,但也没感觉到疼痛,就自己涂了点碘酒,第二天照样去走鹅卵石道,结果几天后破皮的地方出现了感染溃烂、流脓,引发了严重的糖尿病足溃疡,发出阵阵恶臭,住院治疗两个多月才基本愈合。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就不可以走鹅卵石路了呢?
并非得了糖尿病就一定不可以走鹅卵石,而是说糖尿病患者有“危险足”的情况下不适合赤脚走鹅卵石路。
赵先生之所以走鹅卵石路后出现严重的足部溃疡,是因为他本身有糖尿病危险足,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走鹅卵石路只是导致溃疡发生的诱因。实际上赵先生的情况属于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危害性?该怎样识别?如何预防和治疗?笔者参考文献,就这些问题做一总结,以飨读者。
什么是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
糖尿病足溃疡按病变性质可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神经性溃疡,顾名思义是因为神经病变引起的溃疡,也就是说在病因上神经病变起主要作用。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就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足部失去感觉或缺血,在此基础上皮肤破损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病。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发病机理
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体到足部则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受损、自主神经受损和运动神经受损。
感觉神经受损,使患者下肢麻木、痛觉减退甚至丧失,失去自我保护机制,致使患者不能感觉到鞋的挤压和异物的摩擦而造成皮肤破损,温度觉减退可能致烫伤和冻伤,深部感觉减退,患者不能及时调整关节负重;自主神经受损,影响到外周小血管和汗腺自主神经时,可出现汗腺分泌异常、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体温调节异常,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导致组织缺血,引起皮肤干燥、皲裂、伤口感染,特别是足底高压区——足跟、足掌、趾(特别是1、5 跖趾关节)部位,由于经常摩擦及局部营养障碍,容易形成胼胝(老茧),胼胝又可做为异物进一步使足底高压区压力增加大约30%,胼胝的出现强烈地预示着发生溃疡的危险,而且难以愈合;运动神经病变使肌肉萎缩,趾骨畸形,导致爪形趾、高足压。此外,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以致夏科氏足及骨质疏松等,降低了足部对身体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足溃疡形成和坏死的发生。
因此,肢体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病溃疡发生的基础和诱因,据统计15%-2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曾发生足溃疡或坏疽,约为64%的溃疡属于神经性溃疡。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除了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患足麻木、皮肤干燥、感觉障碍等症状外,其溃疡多发生在足部易摩擦部位或者压力较大的地方。
当出现足部反复小损伤、不适当的足护理致烫伤、所穿鞋袜不合适,正常活动时连续或反复足底受压,均易诱发足部溃疡,其特征为溃疡较深,周围有增厚的角化组织,底部呈淡红色,容易出血,无疼痛。
溃疡合并局部坏疽或者全足坏疽,常合并感染甚至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神经性溃疡和缺血性溃疡的鉴别
糖尿病足溃疡的原因主要是神经性溃疡,另一方面也与肢体末端缺血有关,即缺血性溃疡,二者鉴别如下表:
事实上,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临床上往往和缺血性溃疡合并出现而形成混合型溃疡,使治疗更加棘手,以上鉴别旨在提示我们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的诊治上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综合考虑,综合治疗。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识别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是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其诊断并不困难,重点是要早期识别高危足,一般来说具有如下情况者需警惕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发生: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血糖控制不佳;有神经病变症状,如下肢麻、刺痛或疼痛,尤其是夜间疼痛或感觉障碍,痛觉减弱或消失。合并肾脏、眼底病变,如肾功能不全、视力减退等;足部畸形,如出现鹰爪趾、榔头趾、关节僵直、踇外翻等;足部出现坚硬、干燥的胼胝(老茧);以往有截肢病史。患者出现步态的改变:步速减慢、步频降低、单足支撑相时间缩短、双足支撑相时间延长、姿势摇摆幅度增大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估主要依赖临床小工具的组合体检和肌电图。
如利用细针检查痛觉,音叉检查震动觉,尼龙丝、足压力测定仪检查压力觉,用凉温觉检查仪或冷凉的金属体触碰脚部皮肤及用37℃~37.5℃的温水浸泡双脚检查脚部皮肤的温度觉。检查生理反射如踝反射及电生理检查了解运动功能。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预防
1.定期检查
每天至少检查足部1次,以早期发现足部皮肤颜色改变、有无破损及合并感染,趾甲、趾间缝隙、足底皮肤。特别要注意检查足底有无胼胝、破损,水疱,并经常监测皮肤温度,注意溃疡前的一些体征。
2.注意足部卫生
保持足部清洁卫生,每日洗脚也很重要,但要注意,要用40℃左右的温水,可一边泡脚,一边加入温水,泡脚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因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所以洗脚前,一定要先用手或温度计试水温,以免烫伤。
3.避免足部损伤
尽力避免足部损伤,如穿松软合脚的鞋袜,鞋头最好宽一些,穿鞋前检查一下里面有没有异物;不管在室内还是户外,都不要赤脚走路,或仅穿袜子或是底部非常薄的拖鞋走路,更不能走鹅卵石路,进行负重运动时穿着适宜的鞋子。
视力不佳者,不要自剪趾甲;避免使用化学物品或药膏或任何其他技术来去除胼胝或鸡眼。一旦不小心伤了皮肤,不要擅自处理,一定要去医院正确处理。
4.足部保暖
特别是天冷时可以穿棉袜或羊毛袜,每天适量运动,例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以促进足部和腿部的血液循环。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获得最大修复率、降低感染率。如果足部已出现问题,如皮肤破损、溃疡等,请及时就医。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治疗包括如下措施:
1.控制血糖和代谢紊乱
控制血糖和代谢紊乱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础,控制血糖首选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控制血压、改善肾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使用他汀类纠正血脂异常,目标LDL-C水平<1.8或2.6mmol/L;若无临床禁忌,应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毫克/天),戒烟、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等综合措施。
2.神经性足溃疡的治疗
90%的神经性溃疡可通过保守治疗实现愈合。关键是减轻足部压力负荷,即避免所有附加于患肢的机械压力,传统的缓解足底压力的方法有卧床休息、使用轮椅、拐杖等,也可通过各种减压器具减轻溃疡处压力,如穿具有缓解足底压力作用的治疗鞋,使用特制鞋垫或脚趾矫形器等。
3.感染治疗
有足部感染的患者,尤其是有骨髓炎和深部脓肿者,首先要在监测血糖的基础上,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的选用上兼顾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阴性杆菌,同时抗厌氧菌,最好根据溃疡分泌物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原则上要求强力、大剂量、足疗程。
4.神经性溃疡创面伤口处理
主要是创面保护和手术清创,促进溃疡的愈合,可参考如下措施:
神经性溃疡伤口处理
5.手术及保肢治疗
对于有锤状趾,同时又有较多胼胝或者在其顶端或者远端存在溃疡的糖尿病患者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可考虑等活动性溃疡愈合后施行足趾屈肌腱切断术以预防脚趾溃疡的形成。
也可考虑跟腱延长术、关节成形术、单个或全跖骨头切除术、跖趾关节成形术或截骨术,有助于预防足底溃疡复发。
参考资料:
1.薛耀明,邹梦晨.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02):88-89-90-91.
2.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2019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6):519-528.
作者: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