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无控制(糖尿病无控制好做手术有后遗症医院有责任吗)
2型糖尿病能不能逆转,为什么有些人,不服药也能控制血糖?
提起糖尿病,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一种自身代谢紊乱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只要发病了,就需要终生用药控制血糖,才能维持正常生活。但是在实际治疗中,却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不使用药物也能控制血糖,难道他们的糖尿病可以逆转吗?
人体的血糖依靠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来调节,所以糖尿病的病因,就是“胰岛素”出现了问题。
1、1型糖尿病:所谓1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也就是说,人体的胰岛细胞出现了问题,不能生产胰岛素了。这时无论用什么药,都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只有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才可以。
2、2型糖尿病:所谓2型糖尿病,指的是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比如人体进食过多的糖和脂肪,食物中的热量太大,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供不应求”了,血糖就会升高。
其二、是人体中的组织细胞发生了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细胞们的“口粮”,但是由于熬夜、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原因,使细胞们变得“没胃口”了,于是葡萄糖就积存在了血液之中。
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可以看出来,1型糖尿病是胰岛细胞“失灵了”,原因可能是基因缺陷或是其他疾病所致。而我们目前的医学技术,对失灵的细胞还没什么办法,所以只能不断地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来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的正常规律,使人正常的生活。所以,1型糖尿病无法逆转。
而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作”出来的。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表现为过度的肥胖。他们中有很多人的身体里,胰岛素还可以分泌,但是他们要么是“吃得太多”,要么是“动得太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结果就是胰岛素“不够用了”。那想让胰岛素“够用”,让糖尿病逆转,就必须要“少吃”和“多动”了。
华子有一个同学,体重230多斤。因为口渴尿多,去医院验了空腹血糖,结果是15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医生让他先吃二甲双胍,配合节食和运动。过了小半年后,他跟华子诉苦,他媳妇把他当兔子养,不给吃饱饭不说,还天天出去“遛他”,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虽然他嘴上说着苦,但实际效果好得惊人。他减掉了40斤体重,现在也不吃药了,测量空腹血糖都在5~6mmol/L之间,糖尿病已经逆转了。华子告诉他,饮食控制,让胰岛细胞得到了“休息”,胰岛素供需达到了平衡,增加运动量又让组织细胞恢复了“食欲”,大量消耗葡萄糖,所以他现在不用吃药,血糖也能控制好了。
不过华子发现,只有肥胖的新发2型糖尿病,经过节食和减肥之后,会产生比较明显的逆转糖尿病的结果。本身已经很瘦,以及患病较久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就很差。仍然需要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才能控制血糖。
所以说,肥胖者如果发现了血糖升高,在接受药物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千万别忽视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有希望摆脱药物,逆转自己的糖尿病。
肥胖者的胰岛功能更容易受损,希望大家不要等到糖尿病找上门来再去治疗。平时就要注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治未病”的预防,要比“治已病”的治疗重要得多。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不吃药能好吗?专家提出了这4点!
得病了不需要去医院,甚至不需要吃药就能好的方法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但是大多数的疾病光靠饮食是不可能的。饮食只能做一个辅助治疗的作用,但是,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采用植物油为主。
2.蛋白质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患者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专家: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俞萍主管护师
20岁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反复住院,才发现是这种“罕见病”
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陈丽艳 王燕 济南报道
今年40岁的“糖友”肖肖(化名),她在20出头的时候就得了糖尿病。她体型偏瘦,一直感觉身体乏力,听力也有所下降,明明有吃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血糖却越来越不理想,多次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住院。直到最近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次就诊,她才知晓自己患的是线粒体糖尿病,这种疾病非常罕见,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仅为0.5-1.5%左右。
“患者体型偏瘦,患病时间很早,有20余年糖尿病病史,她的母亲和姥姥也都患有糖尿病,而且该患者还有听力不佳,符合线粒体糖尿病的特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振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后,积极联系国家基因检测实验室进行基因检测,最终确诊患者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基因变异。
据介绍,糖尿病除了熟悉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还有很多种特殊类型糖尿病,肖肖就是一位比较少见的母系遗传的线粒体糖尿病。而此前,她一直以为自己患得是常见的1型或者2型糖尿病,难怪一直规范用药还是血糖控制不佳。
“线粒体糖尿病发病率占所有糖尿病的0.5-1.5%左右,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母系遗传,一是容易造成耳聋,此外心脏、视网膜也容易受累。”李振作表示,临床上易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但因为各自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不同,如果误诊往往治疗效果不佳。
通常来说,线粒体糖尿病发病年龄偏小,多在45岁前发病,家族性多见;基本上都是通过女性的基因向下传递,就像姥姥传给妈妈,妈妈再传给女儿,如果传给儿子就不再往下传递,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遗传。另外,线粒体糖尿病患者体重偏轻或正常,B细胞功能不同程度减退,多数在发病早期就需要胰岛素的治疗,比较像1型,也常常会合并1型糖尿病;可以伴有轻至中度神经性耳聋,不一定和糖尿病同时发病,自己也可能并不认为自己耳聋,有的会出现乳酸水平升高,视网膜病变等。
值得注意的是,线粒体糖尿病常合并有因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如线粒体性脑肌病等,病者除有肌无力外,伴发肌阵挛癫痫、共济失调、视神经萎缩、周围神经病以及神经性耳聋和智能低下等症,癫痫发作和发作性呕吐为此型病者最常见症状。
“虽然都是糖尿病,但线粒体糖尿病有以上这些独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尽早对所有疑似的患者进行精准分型诊断很重要。”李振作提醒,线粒体糖尿病治疗原则与1型及2型糖尿病不同,应根据病情选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因为有乳酸增多倾向,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二甲双胍,辅酶Q10有比较肯定的治疗效果。
文章开头提到的肖肖在确诊后,遵医嘱停用了以前的二甲双胍,换成胰岛素降糖,调整了胰岛素用量后,血糖终于得到了良好控制。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