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神奇的糖尿病(奇人奇事话糖尿病)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百年神奇配方攻克糖尿病?一则朋友圈网文牵出假药骗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通过一则不起眼的网络广告,北京警方揪出了涉案金额近200万元的销售假药案。

五一期间,北京市公安局机动侦查总队的民警在朋友圈里偶然发现了一篇文章:《糖尿病有救了!每天吃它,远离并发症,30天血糖稳定在6.0,有高血糖困扰的朋友花2分钟看完受益一生!》。文章写道,这款名为“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的“药物”是“370年前老祖宗留下天然口服胰岛素”“神奇的降糖秘方”。

因觉得不符合医学常识,民警意识到背后可能有猫腻,进一步检索后找到了所谓的百年药企“深圳松茂堂”及其祖传“化糖秘方”,并发现大量负面跟帖,称“深圳松茂堂是骗子”“根本治不好”。

对此,机动侦查总队会同法制、刑侦、网安总队及丰台分局成立专案组,全面开展工作。

涉案的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摄)

家住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68岁的刘大爷就是受害人之一。2020年11月,他在网上看到一则降糖药广告,广告声称产品“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可以根治糖尿病。深受高血糖困扰的刘大爷信以为真,立即通过电话订购了3盒该产品,支付费用1398元。满怀期待的刘大爷收到药品后立即开始服用,并每天监测自己的血糖,没想到血糖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感觉自己被骗的刘大爷随即报警求助。

专案组通过梳理110警情并回访刘大爷等事主,查询涉案的资金流向,初步查明了以徐某某(男,32岁)、王某(女,31岁)为首的生产销售假药团伙。

5月21日,专案组开展统一收网行动,对犯罪团伙成员实施抓捕,共抓获涉案人员24名,现场起获“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等涉案产品1300余盒,虚假宣传材料千余份,电脑等设备43台,初步核实涉案金额170余万元,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涉案的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其说明书上标明该产品为固体饮料类,配料成分为南瓜粉,包括苦瓜、葛根、桑叶、决明子、山药、甘草、玉竹、玉米须等在内的植物混合粉,苦瓜肽粉及甜菊糖苷。需患者每日一次一袋,于饭前冲泡服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摄)

办案过程中,侦查员以糖尿病患者名义拨打网文提供的客服热线,电话始终处于占线状态。当侦查员挂断电话后,随即有座机回拨侦查员电话。接通后,对方自称上市公司、百年药企的销售人员,向侦查员推介该药企按祖传秘方研制生产的治疗糖尿病特效药“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宣称该药可根治二型糖尿病,一个疗程四个月,费用4800元,优惠价2400元,还称有专人指导患者用药。

经深入调查,胡某某是“深圳松茂堂”的法人,其生产销售的“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包装上注明产品类别为固体饮料,属于食品类。后胡某某与徐某某、王某勾结,签订销售协议,以该产品具有降糖功能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并对外销售。2020年10月以来,徐某某、王某在河北等地租赁办公地点,雇佣话务员经过专门“话术”培训,每天回拨点击网文和拨打热线的事主电话,骗取事主信任并进行推销。他们以每盒40至50元的价格从胡某某处进货,后以每盒598元的价格通过快递的形式对外销售,从中牟利,初步核实涉案金额达170余万元。

经专业部门检验鉴定,“葛洪唐安双瓜糖肽粉”不含任何降糖成分。北京市公安局机动侦查总队四支队副支队长闫警官介绍,据供述,这些褐色微甜粉末一盒的生产成本只有7元钱,加上包装打印等费用,成本价大概在30元左右。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从人类医学实验偶然的神奇发现里,探究糖尿病的真相

糖尿病是大家很熟悉的疾病,10个人里面可能就有一两位此病患者,它已经比流行感冒更广泛、更严重的侵扰我们的健康。千百年来,我们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大量存储能量,这一进化让我们很难对美食诱惑产生强有力的抵抗。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人们不再为饿肚子发愁,很多因能量存储过多造成的身体疾病随之而来。

公元前1500年前后,古埃及的医生们记载了一种“多饮多尿”的疾病,甚至还记载了利用谷物、水果和甜酒治疗的过程,据信,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糖尿病的文字记载。

我们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医书《素问》里有关于糖尿病的记载:“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气上溢,转为消渴。”“甘美”“多肥”不就是高脂高糖吗?到了隋朝,《古今录验方》中也记载了“小便至甜”的观察。

而糖尿病的英文diabetesmellitus正是由diabetes和mellitus分别代表“多尿”和“甜”,这个名字正是这种疾病症状的反映。

01

出现糖尿病症状的患者到底是身体哪里生病?

1889年准备研究动物消化系统功能的两位科学家约瑟夫·冯梅林和奥斯卡·闵科夫斯基对视了一眼,然后对狗子们动了刀子,刷刷刷几刀摘掉了它们胃和小肠之间的一个小小器官——胰腺。他们猜想,狗子们醒来后一定胃口很不好。

谁知,结果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小狗醒来后,饲养员大妈冲他们抱怨,因为本来训练好好的狗子们突然开始“嚣张”起来,随意撒尿,搞得狗窝里臭气熏天,满地狗尿还引来无数苍蝇和蚂蚁,连站立的地方都没有。

饲养员大妈很生气,可两位科学家却面面相觑。不对啊,不是应该胃口不好,怎么会尿尿满地还引来苍蝇和蚂蚁的光临。难道是尿液含糖?

两位科学家迅速调整了研究方向,将目光放在胰腺摘除和尿液含糖量的关系上。也正是这次对狗子动刀的偶然性发现,科学家对糖尿病病因的研究转移到正确的路途上来。几只狗子被摘除胰腺后,很快血糖飙升、多尿、糖尿,数周后死去,这些典型症状和病程与人类糖尿病患者非常相似。

这两位科学家证是现代糖尿病的揭幕者,而他们的这场无心插柳,让人类终于找到,胰腺的病变正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

12年后,美国医生尤金·奥培在接受医学训练时的又一次偶然发现,让科学家真正将糖尿病病因的追踪放到了正确的部位上来。奥培在糖尿病尸体解剖发现,胰腺中央部位的胰岛出现了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萎缩。这就证明胰腺的病变并不是全部,而是胰腺中央部位的胰岛!

而胰腺腺泡细胞参与消化,胰岛能够合成分泌出神秘的物质——胰岛素,这是构成胰腺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构。

因为这两次伟大的发现,科学家们似乎找到了治疗糖尿病的关键——胰岛素。

02

提纯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曙光

提纯胰岛素成为20世纪初科学家们争先恐后的科学竞赛,让那些处于糖尿病折磨下的病人也看到了一丝生命的曙光。这项复杂而艰苦的研究因为伴随着战争而迟迟未能开花结果。

直到1921年,加拿大一个小诊所的懵懂的年轻医生弗雷德里克·班廷偶然从一篇糖尿病论文中获得灵感,觉得自己有了一个天才想法,带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持,他对着老师的狗子们动了刀,实验室的10条狗被分成两组,一组摘除胰腺,一组杀狗取胰,从中提取粗提液。随后,粗提液将被注射到糖尿病狗体内,检测血糖变化。

很快班廷和他的伟大助手们就发现10条狗根本不够用,自掏腰包从市场买回更多的狗,直到第92只,奇迹出现了。这只幸运的牧羊犬在注射了胰腺提取液后,精神焕发。

接下来的兴奋的班廷和助手放弃了在狗身上动刀,改为收集屠宰场废弃的牛胰腺,纯化胰岛素的工作正式步入飞速阶段。而班廷正是伟大的胰岛素发现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加拿大的国家英雄和无数糖尿病患者的救星。原本骨瘦如柴静候死神降临的患者们在接受胰岛素注射后,几乎瞬间重获新生。

班廷火炬

20世纪20年代胰岛素宣传海报上的女孩休斯就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最早受益者之一,她的一生接受了约42000次胰岛素注射,让她摆脱了家族疾病,活到了73岁,并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历史研究会的创建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场胰岛素的发现之旅不仅仅是班廷式科学家们的研究之旅,也让人类拨开云雾,正式踏上治疗糖尿病的征途。

伊丽莎白·休斯

03

胰岛素对所有糖尿病都有效吗?

我们的一日三餐血糖指数都不一样,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这是我们身体天然存在的血糖感受器。但是如果血糖“感受器”失灵,自身免疫系统杀死了产生胰岛素的贝塔细胞,就失去了合成胰岛素的能力。那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看到的1型糖尿病。这类患者往往是儿童,它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

胰岛素能够打开肌肉和脂肪细胞的葡萄糖通道,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可以通知肝脏细胞停止生产更多的葡萄糖,这是一个血糖“效应”器。如果血糖“效应器”失灵,对胰岛素失去响应,就是2型糖尿病,也是主流糖尿病,超重、肥胖、缺乏运动都是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它是一种代谢疾病。

很快科学家们发现胰岛素注射对1型糖尿病效果立竿见影,但对2型糖尿病效果甚微。

这次出场不是狗子,是山羊和草——山羊豆。

同样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牧民发现自家山羊吃了一种叫“山羊豆”的牧草出现肺水肿、低血压甚至麻痹和死亡。这种引进自欧洲的草很快引起了畜牧科学家的注意,本着造福畜牧业的出发点研究这种造成牲畜死亡的有害植物,结果科学家们却发现哪里不对劲,这种草里的山羊豆碱能够非常剧烈的引起血糖速降。这不是糖尿病的克星吗?

历史是不是非常相似,之前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科学家“碰巧”发现了胰腺的作用,而研究畜牧的科学家也“碰巧”找到了对抗糖尿病的神草。

可惜的是,同时代的胰岛素拯救垂死的糖尿病人的疗效太过显著,尽管有机化学家们已经从山羊豆碱里微调化学结构,最终找到了神奇的二甲双胍——也就是直到今天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首选药物,可当时胰岛素注射依然是医生们不二的选择。

而等到二甲双胍再度因为一位菲律宾医生误用于治疗流感,导致患者严重低血糖,从而再度被科学家们重新关注,此时距离山羊豆碱的发现,已经过去七十多年。

也许人类在探寻糖尿病的征途上跋涉的很长,也许迷茫过也恐惧过,绝大多数时候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但孜孜以求的责任心从未消散,对科学探究的艰苦努力也从未停止。

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人胰岛素产品,优泌林

人类在认识自我、改善自我的道路上,从来都走得百转千回。但所有的偶然性都是因为跋涉在找寻真相的路上从未放弃的探寻,才会稳稳抓住偶然的灵光一现,才会将这些偶然转投向正确的路径,找到正确的方法,让曾经血泪斑斑的失败和痛苦不再重现。

从偶然性的二甲双胍的发现,到利拉鲁肽和阿格列汀的研制,科学家们对糖尿病研究的一脉已经更具理性和目的性,也更快的推行到临床研究中。

对1型糖尿病人类的视野已经并不局限于病体本身,而是进一步发明了胰岛移植技术,比20世纪60年代的移植完整的胰腺技术要简单安全得多。美国VIACYTE公司开发的一种人工胰腺,甚至能够避免移植后的免疫问题。同时,随着人类对干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制造一个人体自身的新胰腺也成为可能。

尽管目前糖尿病依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顽疾,但人类已将这种与之斗争3000年的不可控的强敌,从未知变为可以控制和管理的俘虏,攻克它必然指日可待。而人类科学先驱们每一次披荆斩棘的探寻,也必将让科学的理性之光,照亮未知领域,点燃我们生活的希望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真相来了#—糖尿病的真相##辟谣#

神奇!男子患2型糖尿病,跑步1年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当得知自己患糖尿病后,你会选择怎么办?绝望、自暴自弃、悔恨?

而40岁的乔伊·杨选择了跑步,1年之后瘦了72斤,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乔伊·杨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是某家公司的高管。一年半前,公司组织体检,结果他被医生告知已患有2型糖尿病——当时他的体重达近281斤。

“我从没吃过任何药物,也不想吃,所以我问医生不吃药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她回答,减肥肯定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乔伊·杨减肥前后对比

于是,一个月后,乔伊·杨开始尝试走进健身房。不过,他感觉有氧运动太无趣,但看到别的跑步者一圈接一圈地跑,也就想尝试一下。

“沿着跑道仅跑了一圈,我几乎站立不住,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多么的差。最终我开始了室外跑步,并让跑步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乔伊·杨回忆起来,仿佛一切都是在昨日一般。

当然,除了跑步之外,乔伊·杨还在饮食上做出了大幅改变:“我们每天的三餐中加入了更多的绿色蔬菜,减少了糖和油炸食物,同时不吃任何加工类的肉制品。我的妻子认为,这不是节食。”

不过,当真正开始减肥后,乔伊·杨才感觉到,减肥完全就像一场无法预知结果的战斗: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会流汗,也许夹在一些泪水,甚至还会不断流血,一切都无法预知……但我知道,如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并用计划和决心坚持它,你就不会遗憾。”

乔伊·杨至今还记得,自己不停歇地跑完1英里的感觉——当时他就认为,自己可能永远不会连续跑3英里以上了。

“但是,我做到了——目前最长的跑步距离是13英里(约21公里)。”乔伊·杨即将参加一场半程马拉松比赛,并且长期的计划是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

在跑步之余,乔伊·杨还开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打篮球,尤其是在夏天,他们每周都会有两三天晚打篮球。“另外,每周我还进行两次力量训练,有助于我整体的运动表现和健康。”

一年下来,乔伊·杨不仅减了体重,再过半年体检时,发现自己的各项检查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血糖没有问题,胆固醇含量也低了。

“不仅没有了糖尿病的烦恼,感觉自己更健康了。这不仅仅是跑步的功劳,而是调整所有生活方式相结合的最终结果。其实,减肥和健康没有秘密可言,确定目标之后,制定计划,并坚决执行计划。”

无独有偶,国内有个学者也通过长期坚持跑步战胜了糖尿病!

其实在构建中医现代诊疗和健康体系中,天道饮食和合理动息是治疗的辅助手段,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健康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