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医糖尿病(四川糖尿病专家)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四川省糖尿病患者约880万人 华西专家揭开四大饮食误区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的全球糖尿病地图(2021年版)报告指出,20至79岁的成人中,有10.5%患有糖尿病,几乎有一半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IDF预测显示,到2045年,每8个成人中就有1人将患有糖尿病,总数将达到约7.83亿人,增长46%。四川患病情况如何?有哪些认知误区?
9成以上糖尿病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 30至35岁发病人群增多
据四川疾控官微,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9%,四川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为12.94%,据此估计全省有糖尿病患者约880万人,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
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的童南伟主任医师表示,2型糖尿病确切病因尚未明确,根据目前研究,主要因为“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假如正常人每天需要一杯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而你的胰腺每日需要产生一杯半或两杯的胰岛素才能控制正常,即‘胰岛素抵抗’。当胰岛素产生不了那么多量,即‘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会升高,出现2型糖尿病。“童南伟医师表示,近年来30至35岁的发病人群增多,甚至未成年人也有中招。根据病情发展情况,糖尿病可能对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产生影响。
当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警惕“中招”——比以前更容易口渴;比以往更频繁地排尿;比以前更容易饿;看东西模糊;感到疲倦;没有故意减肥但体重减轻。
他表示,2型糖尿病的出现跟遗传因素及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有家族史的人群、肥胖或超重(肥胖前期)人群、其他代谢风险因素(有脂肪肝、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尿酸等疾病)的人群,以及运动少的、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等,都是高风险患病人群。
不必特意选择“专属食物” 不可敞开吃喝无糖饮食
关于糖尿病饮食,专家归纳了几大常见误区。
误区之一,糖吃多了才会得糖尿病。童南伟表示,判断是否有糖尿病看血糖。吃下去的东西不论甜不甜,都会影响血糖。“高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比如甜品、饮料、包子、稀饭、馒头类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引起血糖升值快;低GI食物就相反,比如杂粮制品或纤维含量高的食物,豆类、坚果、乳制品、大部分蔬菜水果等。”
其次,糖的最大影响在于热量高,糖吃得太多,生产胰岛素的细胞负担增加,长时间易发生胰岛素生产不足,血糖也会升高。肥胖人群是糖尿病的高风险患病人群,甜食吃得多,甜水喝得多,易长胖,易增加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即使不吃甜食不喝饮料,不吃糖,常吃炸鸡、油炸串串、火锅等高热量食物,摄入超过身体需求,一样会长胖,增加患糖尿病风险。
误区二,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碳水化合物。长期不吃碳水化合物,患者会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严重者会昏迷并危及生命。
误区三,糖尿病患者可敞开吃喝无糖饮食。“无糖饮料、无糖食品不是完全无糖,按我国相关要求,糖含量≤0.5g/100mL或100g可标注为无糖。长期吃/喝有甜味剂的无糖饮食会降低对甜味的敏感度,可能导致在其他食物中摄入更多的糖。”他表示,无糖零食使用的添加糖,本身热量比蔗糖低,但零食本身有热量,同等重量(100克)的无蔗糖萨其马和普通的萨其马相比,热量只相差40kcal。
误区四,糖尿病患者应吃专门饮食。童南伟认为,所谓糖尿病专属食物多半只是加工过程中不添加白砂糖等原料,食物本身有热量,食用后依然升高血糖。此外,糖尿病饮食通常更贵,没必要特意选择。不论是糖尿病人还是健康人,健康饮食有共同标准:低饱和脂肪酸和低反式脂肪、适量盐和糖、优质蛋白质、不含淀粉的蔬菜、全麦食品、健康的脂肪及水果。
此外,不是所有糖尿病的治疗都需要吃药打针。部分轻症人群可通过饮食和运动,使血糖回到正常值。
糖尿病“三师共管”新型诊疗模式在川启动
新华社客户端成都6月17日电(江韦纬)6月17日,在四川省糖尿病防治协会年会上,糖尿病 “三师共管”新型诊疗模式在四川启动。
据介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为糖尿病“三师共管”新型诊疗模式的示范单位,该模式将在四川全省推广,为推动四川糖尿病防治事业注入新动力。
糖尿病“三师共管”新型诊疗模式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叔禹教授团队创立的,是一种由糖尿病专科医师、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共同管理患者的新型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
杨叔禹教授介绍,糖尿病“三师共管”新型诊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形成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谢春光院长介绍,糖尿病“三师共管”新型诊疗模式已纳入《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正在向全国推广。
据悉,“三师共管”作为一种新型糖尿病诊疗模式,从福建开始试点,已在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甘肃等地15家医疗机构推广实施。(完)
来源: 新华社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它是四川上涨最迅速的单病种死因 专家这样建议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魏冯
嘉宾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 侯天舒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肾病与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刘洪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帅平
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
根据《2021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四川单病种死因顺位中,糖尿病由2016年第10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6位,是四川人群单病种死因中上涨最迅速的;四川糖尿病患者中仅有36.99%的患者采取措施控制血糖。为何上涨如此迅速?如何防治?川观新闻邀请专家解答糖尿病的一系列问题。
析因
血糖控制率不足一半 存在早期未识别和重视程度不够问题
根据《报告》,糖尿病成为四川人群单病种死因中上涨最迅速的疾病,帅平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丰富,老龄化、超重、肥胖率上升等因素使得糖尿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糖尿病又常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增加。“目前,我国包括四川地区群众的糖尿病知晓率和治疗率低,血糖控制率不足50%。因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多种糖尿病并发症,也是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帅平说。
刘洪在门诊时发现,近年来糖尿病患者中肥胖人群比例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高危人群,多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超重及肥胖人群。”刘洪分析,可能与未合理膳食(甜食、油炸食品、高脂肪食品摄入增多,新鲜蔬菜摄入不足)、未控制体重、久坐不动有关。
在四川,为何仅不到四成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控制血糖?
多名专家认为,原因之一,是患者早期未识别糖尿病症状。“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老年人症状也不典型,不像关节炎易被发现。”刘洪分析。
原因之二,是对糖尿病的重视不够。刘洪认为,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症状如口干、多饮、多食,消瘦不了解,未引起重视。“部分患者刚患糖尿病,觉得糖尿病可以拖一段时间再治,等出现并发症再治疗时,不仅治疗难度增加,费用明显增多,患者生活质量也明显降低。”侯天舒分析。
认知
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低血糖 胰岛素没有依赖性
多名专家近年在门诊发现,不少患者对糖尿病存在几个认知误区。
误区之一,是认为糖尿病不会出现低血糖。侯天舒说,据相关研究表明,用药不合理(如合并使用拜阿司匹林等其他非降糖类药物)、饮食不当(如服药后未进食或少食等)、运动不当(如剧烈运动、运动次数不合理,或餐前频繁运动)、本身患有肾功能异常等,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
误区之二,认为胰岛素有依赖性。“胰岛素没有依赖性,该不该用、什么时候用是有明确指征的。”刘洪举例,当患者出现糖尿病伴有急性并发症、手术、外伤、严重感染、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及胰岛素功能不足或缺乏时,患者就需要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有部分病程短的糖尿病病人伴高血糖状态,可短期使用胰岛素解除糖毒性,等自身胰岛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后可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药物治疗。
误区之三,是认为血糖控制好就可放松饮食治疗。侯天舒表示,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即使通过干预手段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也不会痊愈。“即使血糖值正常了,胡吃海塞依然会让血糖飙升,导致糖尿病复发。糖尿病目前没有特效药和其他方法治愈,通过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调控血糖,才能取得理想疗效。”
防治
主要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需高度警惕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口服和注射)、生活方式干预。
其中2型糖尿病是发病率最多、最高的类型,多名专家建议此类患者采取降血糖、降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综合治疗手段。侯天舒建议,这类患者建议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健步走、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等),可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饼干等)和含糖饮料摄入。
侯天舒还从中医防治角度提建议:“2型糖尿病(目前发病率最多、最高的一种类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辩证联用津力达颗粒、参芪降糖颗粒、天麦消渴片、消渴丸、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加减等控糖和改善症状。”侯天舒表示,结合针刺疗法,也能对患者起一定降糖、改善糖代谢和减重作用。
刘洪说,家属应督促患者监测血糖和定期检查,每日辅助患者进行足部(有无破溃)和鞋子(有无石子等异物)检查,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当患者需胰岛素治疗时,家属可帮助注射,避免患者看不清导致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从而引起低血糖。”侯天舒则建议,家属可帮助患者控制饮食、陪同运动,帮助其树立信心。
多名专家还提醒,得糖尿病并不可怕,糟糕的是由它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还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常规治疗基础上,糖尿病肾病可应用黄葵胶囊、渴络欣胶囊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应用芪明颗粒、复方丹参滴丸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应用木丹颗粒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病者配合活血化瘀等中药熏洗足浴和足部穴位按摩,降低患者疼痛感,但注意合并感染,溃疡者也得慎用。”侯天舒建议。
多名专家表示,居民可通过空腹血糖检测、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侯天舒说,普通人群或高危人群可通过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限盐、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发生。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