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糖尿病指数(产后 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 生完就没事?
解惑专家:曾慧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副主任医师
在各类糖尿病患者中,妊娠期糖尿病由于病程较短而常常为患者所忽略,觉得“生完孩子没事就行了”。实际上,妊娠期糖尿病除了可能会在围产期危害母婴健康和安全,对日后妈妈和孩子的健康会有远期影响。专家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咨询产科医生后制定孕期管理计划,寻找专业营养师的帮助、调整饮食,加上在医生指导下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如果上述方法无法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不要害怕药物治疗,该用胰岛素时就用胰岛素。同时要自我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时定量进食,保持规律生活、愉快心情和充足睡眠。
妊娠糖尿病不可忽视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科副主任医师曾慧倩介绍,亚洲人群是妊娠合并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率达到16%~17%。我国近年两孩政策全面放开后,高龄孕产妇增加,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有糖尿病家族史、怀孕前就肥胖、有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孕妇,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据悉,大部分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例是在妊娠期首次发现的,称为“妊娠期糖尿病”,这是由于孕期分泌的激素会导致生理性的胰岛素抵抗,从而使人血糖更高。而在分娩后6周~12周血糖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很多女性都会认为只是小问题。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的病程不长,但对妈妈和宝宝都有影响。对宝宝来说,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流产以及胎盘功能不好,或造成巨大胎儿或者胎儿生长受限,新生儿低血糖、黄疸机会也会增加。妈妈容易发生高血压、感染等妊娠并发症,到了孕期后期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宝宝会缺氧,需要手术助产、剖宫产、产伤的几率增加。”曾慧倩说。
曾慧倩提醒,更重要的是,妊娠期糖尿病并不是生完好了就“万事大吉”。“大约50%~7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她们的小朋友患肥胖和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普通小朋友的2~4倍。尽管妊娠期糖尿病现在没什么给你造成不舒服,可能10年、20年后,影响就出来了。”
控制不好血糖需要用药
曾慧倩指出,其实多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都没有症状,主要依靠产检时的筛查发现病情,但影响是很大的。
至于怎么干预也有讲究。有的孕妇会觉得,患上糖尿病可能是因为自己吃太多糖类了,之后少吃点甜食、主食就可以。“其实主要原因不是吃甜食,而是胰岛功能不是很好,吃了甜食进去没有办法触发身体反馈性分泌胰岛素的机制。”曾慧倩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专业的营养指导,达到既能控制血糖也能保障胎儿的营养需求的平衡,营养科医生会根据能量换算、食物配比,给出细致到分几餐吃、东西怎么煮的指导,单纯靠自己减某一类食物很难达到这一平衡。
由于孕期需要保证一定的能量供给,因此当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水平时,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很多患者因为担心药物副作用,宁愿吃少一点都不愿意用药,但这样有可能会使宝宝得不到足够营养,导致生长受限。实际上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在孕期使用是安全的。”曾慧倩说。
她提醒,一旦妊娠期糖尿病这个诊断成立了,就会伴随整个孕期,“并不是血糖正常,就是妊娠期糖尿病好了,只是说控制得比较好,仍然需要持续地监测、随访。随着孕周增大,胰岛素生理抵抗在怀孕八九个月时达到高峰,那个时候的血糖是最难控制的。”(全媒体记者伍仞通讯员李雯)
怀孕期血糖高,产后五年内50%的几率会转为糖尿病患者
很多女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并不陌生,不过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却有误区。有的孕妈认为血糖高一点不碍事,或者认为等孩子生出来,糖尿病自然会好。其实,如果妊娠期血糖控制不好,对胎儿和母亲都是一个巨大的危害。
孕妇患妊娠糖尿病 临床一半以上不复检
中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发病率达10%以上,已经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孕妇年龄增加,孕妇中糖尿病患者比例明显升高。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糖尿病一日病房糖尿病专科护士张志佳告诉记者,孕期糖耐量异常的产妇出院时,医生都会叮嘱42天来复检糖尿量,但是临床上约50%-60%的产妇不遵医嘱。
妊娠“糖妈妈”产后5年糖尿病高发
“很多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根本不知道糖尿病的危害,以为是慢性病,高一点也无所谓。”张志佳说,对于孕妈妈来说,如果有妊娠糖尿病,那么在怀孕期间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较高,如果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还易发生感染,感染会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如果不加以控制,产后还会转变为糖尿病,“产后5年糖尿病高发,转变几率高达50%。”张志佳说,就妇幼门诊来看,来做复检的准妈妈中,至少有10%仍存在糖耐量异常。
而对于胎儿来说,母体血糖高,葡萄糖可以通过胎盘给胎儿,导致胎儿在母体内过度发育,出现巨大儿。妊娠早期高血糖会导致早期胚胎发育落后,容易发生流产和早产,胎儿畸形率也高于非糖尿病孕妇。此外,母体高血糖,会导致胎儿血糖增高,产生渗透性利尿,胎盘胎膜渗出增加导致羊水过多,而胎儿出生后会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出现低血糖等。
20%的孕妇有妊娠期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以及高龄产妇的增多,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张志佳介绍,2016年市妇幼建卡的孕妇中,妊娠高血糖的患者有17.8%,2017年则20%多。市妇幼2015年开设妊娠糖尿病一日门诊,从最初每周1-2次到目前已固定每周2次,床位也从5张增加到10张,还有人在排队。这也挺令她欣慰的,说明现在大家对妊娠糖尿病越来越重视。
张志佳介绍,孕妇24周做糖耐检测,发现有妊娠高血糖,开始会让营养科干预,如果一周时间孕妇自我控制不好或者血糖有波动,就会来南京市妇幼糖尿病一日门诊。
避免妊娠高血糖,要吃得对动得对
饮食量化指导是一日门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张志佳说,妊娠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时很容易在膳食管理上出现较大偏颇,有的认为只要少吃就行,有的认为少吃主食多吃肉等,不但血糖控制不佳,还致使血脂增高,最终只能采取胰岛素治疗。而一日门诊上,会根据产妇的血糖,个性化定制一日三餐以及两次加餐,指导产妇合理营养搭配。
在饮食调理的同时,很多孕妇不爱运动也是导致血糖不好控制的一个原因,一日门诊开设“抗阻操”课程,让孕妇不出门也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此外,血糖控制最关键的在于监测,一日门诊会教产妇和家属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并告知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根据统计,有80%的产妇在一日门诊后会进行规范的血糖监测。”
通讯员 史月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于丹丹
\u0026#34;糖妈妈”产后仍血糖异常,如不干预当心2-3年发展成2型糖尿病
龙头新闻讯(记者 霍营)三个多月前,怀孕24周的小宇(化名)在产检时做糖耐量试验,发现血糖值异常,被诊断为妊娠合并糖尿病。这可吓坏了小宇,“我怎么会得糖尿病?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我生完之后血糖会好吗?我该怎么办?”带着种种疑惑,小宇来到了哈医大四院产科孕期营养门诊就诊,在营养师的个性化饮食及运动指导下,小宇血糖控制良好,孕期体重增长14kg。近日,小宇在39周 4天时,顺利分娩一个体重3500g,身长50cm的宝宝,母子平安健康。
小宇的膳食日记
妊娠期糖尿病是如何发生的呢?哈医大四院产科蔡雁主任说,妊娠期间,胎盘催乳素、孕酮、雌二醇和胎盘生长激素均可拮抗胰岛素,并且随着孕周的增加分泌逐渐增加,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需求量增加,从而发生了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的危害很大,胎儿畸形风险是正常妊娠的7-10倍;孕早期高血糖抑制胚胎发育、孕中晚期高血糖可影响胎盘的血运,因此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达21%、流产及早产发生率为10%-25%;由于葡萄糖可以通过胎盘,而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导致胎儿长期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环境,易出现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及新生儿低血糖。
妊娠糖尿病的孕妇,产后血糖还会高吗?蔡主任说,所有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42天都要再次进行糖耐量试验,以明确是否存在产后血糖异常。约有10-15%的糖妈妈在产后会表现为血糖异常,需要及时进行营养治疗干预,否则2-3年就可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医生介绍,糖尿病治疗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和运动,其实,大多数的糖妈妈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及适当的运动将孕期血糖控制平稳。所以糖妈妈们需要咨询专业的营养师,制定个体化膳食方案及运动计划,并规范监测血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饭顺序:建议先吃蔬菜及肉类,后吃主食,这样可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肠道激素分泌,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且有利于控制血糖平稳。
2.饮水顺序:餐前15分钟喝汤或餐后2小时后喝水,不要边吃饭边喝水。流食、半流食、软食在胃肠消化吸收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而普食则为2-3小时,因此注意饮水顺序有利于稀释胃酸、降低饥饿感。
3.主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膳食纤维是一种非淀粉类多糖,升糖速度慢、胃排空时间长、饱腹感强。燕麦、藜麦、青稞、高粱等都是比较好的杂粮。
4.多吃蔬菜少吃水果:一个食物交换份的蔬菜和水果提供的营养素基本相同,但食用一份蔬菜(约500g)我们可以吃饱,可食用1份水果(约200g)还会饿,可能吃3份水果才会吃饱,这样摄入的能量增加,血糖自然也就高了。
5.优质蛋白吃够吃好:胎儿体重增长的本质是不断积累蛋白质的过程,鱼肉蛋奶豆都可算为优质蛋白。同时建议糖妈妈们每天食用1份红肉,补充蛋白的同辉还可以补充动物性血红素铁。
6.运动开始时间:由于餐后1小时(从吃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血糖浓度达到高峰,因此此时运动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