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有艾滋(糖尿病艾滋病直肠癌58岁能提前办理退休么)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这种疾病目前基本不能被治愈,做好这3点,有效预防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早期会有哪些症状?

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如何正确预防艾滋病?

舒冬特邀专家

带您一起了解关于艾滋病的那些事️

【图文审核专家】

王福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感染病医学部 主任医师

划重点

01

艾滋病能够被治愈吗?

目前艾滋病基本还不能被治愈,也有极少数的病人通过骨髓移植的方法得到了治愈,但数量非常少。不过,艾滋病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就像胃溃疡、糖尿病一样,长期服用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能阻止艾滋病毒在体内复制,恢复免疫功能,除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外,艾滋病患者还是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的。

02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根据血清分型,HIV可分为型(HIV-1)和Ⅱ型(HIV-2)。HIV主要侵犯的是T淋巴细胞,引起人体细胞免疫严重受损,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艾滋病防治关键在于预防。

03

艾滋病的早期信号有哪些?

1. 口腔中反反复复出现溃疡,或者出现一些白斑、嘴角烂,出现这些症状时候也要想到有没有HIV感染的可能。

2. 出现持续性发烧,用一般感冒感染解释不了的,也要想到有没有HIV感染的可能,

3. 年轻就出现了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可能都是HIV感染的表现,

4. 出现持续性腹泻。

5. 年纪轻轻体重莫名其妙下降。

出现这些情况,又有高危行为时就要及时去检测。

04

艾滋病有哪些传播途径?

1. 血液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也会被留在针管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

2. 性途径传播

性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3. 母婴途径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05

蚊虫叮咬、共同进餐是否会传染艾滋病?

不会,感染艾滋病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一定要有体液的交换,二是对方一定要有HIV感染,缺一不可。日常生活中,蚊虫叮咬、共用学习用品、共同进餐、共用卫生间、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是安全的。

06

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

1. 预防经性接触传播

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2.预防经血液传播

远离毒品,抵制毒品;

不接受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血制品和器官;

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

3. 预防母婴传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要避免怀孕;一旦怀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终止妊娠;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以及剖宫产分娩等措施阻断传播,产后要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来源: CCTV生活圈

糖友,这些药您得躲远点!

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十分重要。有些药物如激素、利尿剂、烟酸等,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些药,糖友应尽量避免服用。

激素类药物

包括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生长激素等,可引起血糖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原异生、减慢葡萄糖的分解和减少机体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使人体血糖水平升高和糖耐量降低。避孕药可减少外周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升高血糖。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功能上是相互拮抗的,长期使用生长激素,可使外周组织产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升高血糖。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拟交感神经类药物

如沙丁胺醇,在使用时可能会促使储存在肝脏和骨骼肌的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然而,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时,其对血糖造成的波动会相应变小。

烟酸

又称为维生素B3,在起到降低血脂作用的同时,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抑制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从而产生一定的升血糖作用。另外,目前临床上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的同时,有引起血糖升高的趋势,这可能与他汀类药物会损伤患者的胰腺β细胞,进而间接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有关,但这点似乎还缺少相对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

降压药

降压药中的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均可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对糖耐量影响较大,对β细胞有毒性作用,在导致患者出现低血钾的同时还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而糖尿病患者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会通过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及组织对于葡萄糖的利用而诱发机体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当慎用。

免疫抑制剂

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胰岛细胞坏死、空泡样病变,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并增加机体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血糖升高,而且这种升血糖的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剂量密切相关。

抗精神病类药物

氯丙嗪、氟哌啶醇、三氟噻顿、氯氮平、舒必利、奥氮平、利培酮等可导致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的反应性,从而引起血糖升高,其中氯丙嗪升糖作用最为明显。但通常情况下此类药物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高血糖样不良反应。

蛋白酶抑制剂

如奈非那韦、沙奎邦韦、茚地那韦等,在抗HIV病毒治疗且维持较长时间后,可能会诱发高血糖症。患者应在治疗之前和第一年治疗中每间隔3~4个月检测基础血糖水平,若血糖稳定,才可以逐渐减少检测的次数。

化疗药物

如铂类、环磷酰胺等可对胰岛β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使得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血糖的升高。此外,异烟肼、利福平、加替沙星、胺碘酮、甲状腺激素等药物也可以引起血糖的升高,其中人工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还可能会引发血糖水平紊乱。

事实上,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与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患者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避免使用这些可能会诱发血糖升高的药物;若必需联合用药时,更加应当注意给药剂量和对血糖的影响,定期检测血糖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并适当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品种与剂量。此外,密切注意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影响降糖药代谢的酶诱导剂或酶抑制剂,根据患者的基础水平和实际情况去调整药物剂量,合理、安全用药。其实,上述情况对于血糖水平处于临界状态的人群而言,同样有意义。

文/上海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编辑/ 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点击下方图标,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艾滋病潜伏期可达10年,一旦身体出现这些病变,不要忽视

人体的免疫力就是要通用过各种不同的刺激获得校正和提高,就是因为各种病毒的刺激,人才能获得更强的免疫力来抵御病魔。

但是有一种病毒,它却能瓦解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只要人提到这个名字就觉得非常的恐怖。

它就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潜伏期最短的病例仅6天。最长的可达10年以上,甚至14年之久。甚至有少数病例可始终不发病。但大多数在2—10年内发病。

在这些年里,感染者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看起来也很健康,日常生活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艾滋病虽然按照现在的医学条件并没有治愈的可能,但是只要合理的治疗有极大的可能延长病发的可能,只要有足够的时间。

因此早知道是否感染上了艾滋病格外重要,人们一旦有这几种病变,很可能已经感染了艾滋病。

脖子出现皮疹

艾滋病早期皮疹和斑疹一般都是感染后2周左右,也有说是1—3周,当然个体不同艾滋病早期皮疹斑疹等出现时间略有不同,症状持续1—2周会逐渐消失,期间皮疹会从脖子、手、胳膊、生殖器等等,逐一蔓延。为淡红色,大小不等,直径约为0.5-1.0cm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境界较清晰。

淋巴结肿大

当高危人群患者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肿大的淋巴结虽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

长时间感冒治不好

艾滋病的另一特征就是类似感冒,也会发烧,但是持续一月左右,就会散退,高危后一旦发现治不好的感冒症状,就要赶快去医院检查了,别再一拖再拖。

异常腹泻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艾滋病病毒在人体迅速繁殖,形成“病毒血症”,肠道亦是如此,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复制经过肠道的血液循环,病毒的存在破坏了肠道正常的环境,形成“肠易激惹综合征”而造成腹泻。这是因为我们人体免疫系统下降,机体受到外界病毒或来自身体细菌、抗毒和寄生虫的侵袭,从而引发一些身体病变。

神经系统症状

艾滋病往往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不良症状,例如常见的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等。并且,部分严重的艾滋病患者会出现精神方面的异常,甚至表现为痴呆,偏瘫等。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最好要去医院进行确诊,这样才能够争取早治疗,从最大程度上遏制病情的变化。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有必要定期到医院体检和血液检查,以观察艾滋病情况,避免艾滋病状况继续恶化和恶化。

艾滋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而不是过分担心艾滋病,艾滋病早期治疗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那样只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而不再是绝症,对于艾滋病应该积极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