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多糖尿病(多糖铁对血糖有影响吗)
铁与糖尿病(二)
铁过载又称铁负荷过多,是指由于铁的供给超过铁的需要,而引起体内总铁量过多。铁广泛沉积于人体某些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中,常伴有纤维组织显著增生,最终导致脏器功能损害。按发病原因不同,铁过载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局限性三类。铁过载主要由血红蛋白沉着病和继发性铁过载引起。由于铁具有捐赠和接收电子的能力,因此成为调节细胞稳态的重要金属元素。它参与包括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包装、氧气的运输、氧化还原反应和DNA合成等多种生理机制,也是线粒体呼吸链的辅因子。铁过载与糖尿病、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皮肤老化、骨质疏松症、肿瘤和肝脏损伤等密切相关。
铁在生物体内主要是用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能量生产,并对线粒体的功能有重要影响。氧化应激是指机体或细胞内活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度产生和(或)抗氧化防御功能减弱,引起两者之间平衡严重破坏,造成组织细胞损伤的一种状态。线粒体是细胞内ROS产生的主要来源,ROS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可以损伤细胞膜、蛋白质及核酸的结构,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及细胞凋亡。铁是芬顿( Fenton)反应的底物,过量的游离铁可通过 Fenton反应 加剧ROS的产生,后者与铁通过 Fenton反应可转化成活性更强的、对细胞毒害作用更大的羟自由基。铁过载影响ROS的产生,引起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细胞内氧化还原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氧化还原的敏感性、糖异生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最终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如慢性肝病、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
研究发现,蓄积在血浆、肝脏和胰腺的过量铁元素与胰岛素抵抗、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紊乱、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ROS既可损伤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素分泌,又与外周组织发生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动物摄入高剂量的铁或体内高铁储存均能诱导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与正常人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铁含量增高。调查发现,适度升高体内铁水平,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高铁膳食,尤其是较多摄入红色肉类(牛肉、羊肉等),可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ROS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中也起关键作用。相对其他组织而言,胰岛B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及抗氧化能力较差,对ROS更敏感,因此更容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糖尿病患者存在微量铁元素的代谢紊乱,其发生、发展与体内微量铁元素代谢有密切的联系。临床检测血清铁或有助于早期识别糖尿病,也能对疾病所处状态及进展进行无创的严密监测,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管理及预后,同时也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体内铁超载,多病找上来
铁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铁参与血红蛋白的生成,维持重要细胞功能,如果体内铁储备不足,儿童智力和身体发育都会受到阻碍。人体缺铁时,会表现为面色苍白、匙状甲、乏力、心慌、烦躁、易感染等。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补充1~1.5毫克铁元素,孕、乳妇需要2~4毫克,一般日常饮食即可满足需求。一旦因铁摄入不足、吸收减少、需求增加、利用障碍、丢失过多等原因引起缺铁性贫血时,就需补铁。缺铁性贫血常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妇女以及有慢性出血性疾病、肿瘤的患者。
治疗性铁剂分为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种。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包括琥珀酸亚铁、右旋糖苷铁、多糖铁复合物等。相对来说,无机铁剂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剂型上一般首选口服补铁剂,口服不能耐受或不能吸收者,才选用注射给药。治疗缺铁性贫血,一般口服5~10天即可见效,2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2个月左右可恢复正常,之后应至少继续维持治疗4~6个月才能停药。服药时应注意,谷类、乳类、茶等会抑制铁的吸收,鱼类、肉类、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部分中药也有一定的补血作用。有研究表明,以治疗血虚证为主的补血类中药铁元素含量相对都比较高,部分非补血类中药如莵丝子、红花等含铁量也比较高。预防性补铁,还可以用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面粉、酱油等。
但是,铁元素并不是补充的越多越好。相反,游离铁是有毒的,过量补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铁是大多数生化体系中自由基的主要诱导剂,过量补铁引起“铁超载”,会损伤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等),促使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铁超载可增加男性糖尿病风险;会加速内皮损伤,促使粥样斑块形成;升高血红蛋白浓度,促使血栓形成。已有证据证明,铁超载与心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肿瘤、肝脏疾病等发病关系密切。铁超载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情况。原发性铁超载多由遗传性血色病引起,继发性铁超载常见于多次输血、过多摄食红肉、过度摄入铁剂、超量服用维生素C等人群,以及丙型肝炎患者中。
谨防铁超载,需要特别注意三点:1.补铁剂仅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不可用于其他类型贫血;2.补铁剂不是营养补充剂,需要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根据化验指标,按照治疗原则、疗程应用;3.强化食品、保健品的使用,目的在于预防贫血,而不是进补营养素,不可夸大其作用。目前膳食铁的低生物利用率是我国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谷类食物比例较大,加上烹调方法不合理、偏食等因素,会抑制铁的生物利用率。防治缺铁,重在调整饮食结构,确保营养素摄入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大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张士红)
来源:生命时报
多吃牛羊肉会增加糖尿病风险?
#头条深一度#多吃牛羊猪肉,真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柳叶刀》子刊揭示真相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红肉,如牛肉、羊肉和猪肉,因其丰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然而,近年来,关于红肉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肉类消费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一、红肉:营养与风险并存
红肉 ,作为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的绝佳来源,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饮食的一部分。它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还能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红肉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脏病、癌症以及过早死亡的风险。近年来,关于红肉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也成为研究热点。
二、剑桥大学研究:红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正相关
近日,剑桥大学李春晓等人在《柳叶刀》子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为红肉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提供了有力 证据。该研究分析了来自美洲、地中海、欧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20个国家的近200万人的数据,发现大量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具体而言,100克/天的未加工红肉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0%有关;50克/天的加工肉类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15%有关。这一结果揭示了食用红肉 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明确关联,提醒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适量控制红肉的摄入。
三、国际、亚洲及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
剑桥大学的研究并非孤例。事实上,近年来国际、亚洲及中国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均支持红肉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数据,在过去的5 0年里,全世界范围内各类肉类的消费都有所增加。而随着肉类消费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以中国为例,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2型糖尿病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与红肉摄入量的增加不无关系。
在亚洲地区,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红肉摄入过多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这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红肉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并提醒亚洲国家 的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控制红肉的摄入。
四、潜在机制:红肉中的有害成分与烹饪方式
那么,红肉为何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呢?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
红肉的饱和脂肪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含量低,这会破坏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动物来源的高蛋白饮食中的支链氨基酸(BCAA)水平较高,也会增加人体的胰岛素抵抗。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红肉摄入过多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食用红肉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还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当肠道菌群代谢富含肉碱的食物(例如红肉和其他肉类)时,会产生三甲胺。而三甲胺的增加与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相关。这一发现揭示了红肉摄入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预防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 肉类的烹饪方式也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密切相关。高温烹饪方式如烧烤等会让肉类产生有害化合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这些有害产物通过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导致炎症和胰岛素抵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尽量采用煮、炖、蒸等健康的烹饪方式,以减少红肉中的有害成分。
五、替代策略:用植物蛋白替代红肉
面对红肉摄入过多带来的健康风险,人们应如何应对 呢?减少红肉摄入量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但与此同时,人们也需要寻找合适的替代品来满足日常饮食需求。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胡丙长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从红肉中摄入的血红素铁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相关。因此,减少从红肉中摄入的血红素铁也是降低糖尿病风险的有效策略之一。
那么,哪些食物可以成为红肉的替代品呢?植物性蛋白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豆类、豆腐、坚果等食物富含植物 性蛋白质,且不含血红素铁,可以作为红肉的替代品来降低糖尿病风险。同时,这些食物还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素,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和整体健康状况。
除了植物性蛋白质外,鸡肉、鱼肉等白肉也可以作为红肉的替代品。与红肉相比,白肉的饱和脂肪含量较低,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营养素。适量摄入白肉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并降低糖尿病风险。
六、结语:合理膳食,享受健康生活
综上所述,红肉摄入过多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一结论得到了国际、亚洲及中国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为了降低糖尿病风险并享受健康生活,人们应在日常饮食中适量控制红肉的摄入,并寻找合适的替代品来满足营养需求。同时,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和保持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用鸡肉、鱼肉以及植物蛋白代替部分红肉和加工肉类;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减少富含血红素铁的动物内脏的摄入;尝试煮、炖、蒸 等健康的烹饪方式替代烧烤等高温烹饪方式。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降低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潜在健康风险并享受健康生活。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疑虑或需求,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未能详尽阐述所有相关文献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如需更多信息,请查阅相关学术文献和权威机构发布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