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教育护士(糖尿病教育护士工作内容)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儿日常如何护理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叶雪主治医师表示,儿童糖尿病治疗需综合进行,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五个方面在患儿日常护理中缺一不可。

首先,饮食上注意营养,控制总热量,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运动上,可以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有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运动要遵循适量、经常性、个体化原则,防止运动后低血糖。比较合适的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车、游泳等。须注意的是,当胰岛素不足而血糖升高时,锻炼可能进一步升高血糖,诱发酮症酸中毒发生,因此,尿酮体阳性时不能活动,低血糖时也不能进行运动。

第三,药物治疗上应严格遵医嘱进行。一般在临床上,1型糖尿病的治疗用药就是胰岛素,可以选择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或者选择胰岛素泵,胰岛素的适应症包括1型糖尿病,需短期强化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以及不能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或肝肾功能损害的非1型糖尿病患儿。对1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平稳、肝酶正常时可以选择二甲双胍治疗。

第四,日常监测方面,血糖平稳时每日测3-4次(包括早餐前),周末时每日8次,以调整胰岛素用量。此外,以下情况也需要加测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或怀疑低血糖时,剧烈运动前后,尝试新的饮食或不能规律进餐时,突然的情绪激动,患其他急性疾病时,如感染、呕吐、腹泻等。糖尿病的监测还包括每3个月1次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胰岛素C肽,每年1次远期并发症监测,主要包括眼底、肾脏损伤指标、诱发电位等。

第五,在糖尿病教育上,家长和孩子需要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处理方法。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越多,孩子血糖控制会越平稳。

来源 | 摘自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 | 庞建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普号

陕西省人民医院成为我省首批“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陕西省人民医院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崔鲜妮在护理门诊上为一名糖尿病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服务。

西部网讯(记者 彭芬)近日,陕西省人民医院获批“陕西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这次“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建立,填补了我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的空白,为我省糖尿病教育、管理及慢病管理提供了更加专业的保障。

“糖尿病是我国目前重点关注的两大慢病之一,并发症多,管理复杂,规范化的管理和患者教育对糖尿病病情的控制尤为重要。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建立,意味着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的科普教育、血糖监测、并发症监测与筛查会更加专业和规范。”陕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病院常务副院长王养维介绍说,“我们医院已有5名护士获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学会授予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证书。”

据了解,陕西省人民医院糖尿病教育工作始于1998年,2004年成为我省“陕西省糖尿病防治中心”,连续在我省十个地市举办了15届“糖尿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及七届内分泌基层骨干医师培训班”,15年来为基层医院培养骨干医师2000余人,为我省糖尿病防治及慢病管理工作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未来,我们将加强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完善培训设施设备,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培训工作质量,助力我省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及慢病管理快速发展,推动健康陕西及健康中国的建设,造福三秦百姓。”王养维表示。

世界糖尿病日|一起打败糖尿病,护士大有作为

点击上方“中国疾控动态”可订阅哦!

糖尿病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全球有4.2亿多人患有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而这很大程度上与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身体活动有关。

今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护士大有作为”。护士为各种卫生健康服务提供着重要支持,是维护糖尿病患者基本卫生服务的核心。经过适当的培训,他们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可发挥关键作用。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形式:一型和二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岛素。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够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无法妥善利用。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超重和久坐不动,这两种状况加剧了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还有一种是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带来的暂时状况。

糖尿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心脏病、中风和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建议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管理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健康饮食、经常活动、服用处方药、控制血压以及避免使用烟草等。如果遵循医嘱,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优质生活。

疫情或自然灾害期间,糖尿病患者应继续定期体检、服用处方药、坚持健康饮食、继续进行身体活动并且听从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同时记得提前制定应急计划。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疾控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