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法宝(一个糖尿病的神奇秘方)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提醒糖尿病友:6个“法宝”用得好,血糖高不了

在我国,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慢性病,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们。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众多患糖尿病多年的前辈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已经证明:即便患病四五十年,依然可以远离严重并发症,过上与健康人无异的生活。这些前辈们的控糖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将详细整理并分析他们日常控制血糖的“六大法宝”,希望能为更多糖友带来启示与帮助。

01

控制血糖第一宝:吃对,吃好

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前辈们的饮食智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每餐七八分饱,少食多餐:这不仅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还能避免血糖急剧升高。晚餐最好在晚7点前完成,以免影响夜间血糖波动。

2. 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不过量:食物选择应多样化,但每种食物都要控制量,享受吃的过程,而非单纯满足口腹之欲。

3. 食物多样化: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每周达到25种,确保营养均衡,满足身体所需。

4. 餐序有讲究:先吃绿叶蔬菜,再摄入富含蛋白质的肉、蛋、奶、豆制品,最后吃主食,这样能有效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

5. 限酒:如果饮酒,优选干红且严格限量,因为酒精会影响血糖稳定。

02

控制血糖 第二宝:合理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良药”。前辈们的运动经验,强调了全面性与持续性:

1.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柔韧性锻炼 :三者结合,全面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2. 有氧运动 :每次20-30分钟,达到中等强度,每周至少5天,最好每天都能进行,有助于降低血糖,改善心肺功能。

3. 力量锻炼 :每周至少3次,每次20分钟,隔天进行,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4. 柔韧性锻炼 :最好每天进行,同时增加平衡性锻炼,预防跌倒,提高生活质量。

5. 餐后活动 :餐后30分钟内,避免久坐,可通过散步、做家务等方式促进消化,降低餐后血糖。

03

控制血糖第三宝: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眼睛”。前辈们的监测策略,体现了科学性与规律性:

1. 规律监测:根据病情制定监测计划,不要随意而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全面监测:不仅要关注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血糖、睡前血糖,全面了解血糖波动情况。

3. 增加监测频率:血糖不稳定时,适当增加监测次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理性对待血糖值:血糖升高时,先找对策降血糖,再分析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是日常监测的有效补充。

04

控制血糖第四宝:合理使用药物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辈们的用药智慧,强调了个性化与依从性:

1. 适合为好:药物选择不是越贵越好,越新越好,而是要根据个人病情、经济条件、身体耐受性等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

2.动态调整:用药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病情变化、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确保治疗效果。

3. 遵医嘱用药:规律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忘记用药时,需根据药物种类决定是否补用。

4. 胰岛素使用:胰岛素不会成瘾,病情好转、胰岛功能恢复后,可改用口服药物治疗。

5.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无论使用何种药物,都要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确保用药安全。

05

控制血糖第五宝:学习糖尿病知识

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前辈们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1. 了解并发症症状: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预防并发症:落实预防措施,至少每年做一次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体检。

3. 掌握控糖技巧:学习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窍门,更好地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

4.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所用药物的副作用,采取措施减轻或避免。

5. 中西医结合:学习如何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全面保养身体,提高生活质量。

06

控制血糖 第六宝:好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前辈们用乐观的心态,战胜了疾病的阴霾:

1. 家庭和睦:经营好家庭,遇到困难时,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力量。

2.正视疾病:认识到糖尿病虽不可治愈,但可控可防,不影响正常生活。

3. 培养兴趣爱好:充实生活,让心灵得到滋养,提高生活幸福感。

4. 向榜样学习:向全国的抗糖明星学习,树立信心,生活更有动力。

5. 微笑面对生活:每天对自己多微笑,因为心态决定命运,积极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稳定与好转。

综上所述,前辈们的控糖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通过吃对吃好、合理运动、监测血糖、合理使用药物、学习糖尿病知识以及保持好心态这“六大法宝”,我们完全有能力将糖尿病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抗击糖尿病,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治疗糖尿病的这三大法宝,人人适宜,你用了吗?

不管是使用口服药还是胰岛素,甚至佩戴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要想管理好糖尿病,都离不开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平和的情绪,这是稳定血糖的基础。具体怎么做呢?

治疗糖尿病

用食物交换份法巧饮食

我们提倡糖友控制饮食并非一味强调做苦行僧,只要掌握食物交换份的方法并保证食物的多样性,糖友的餐桌一样能变得丰富多彩。

如果您觉得得了糖尿病,饮食变得清苦,那就是您还没有找到科学的控糖方法。

运动好处多,坚持才有效

糖尿病患者适度运动好处多多,不但有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减重、调节血脂、降压,且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心肺功能,防治骨质疏松,同时放松紧张情绪,心态积极。原则上糖尿病患者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

因为剧烈的运动可使体内升糖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使血糖升高;同时,过量的运动还可使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导致酮症酸中毒。运动原则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糖友每周至少应坚持运动3次,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包括运动前准备活动及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运动过程中应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要大汗淋漓。同时,应该随身带着糖,以防在运动时出现低血糖现象。

护心有道,控制情绪

情绪稳定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十分重要,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较高,不仅可以使血糖升高,还会使血小板功能亢进,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当人的情绪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还会促使肝脏中的糖原分解释放入血,升高血糖,从而使得血糖不稳定,并可能诱发多种问题。

每位糖友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合理的饮食,规律有效的运动、良好的情绪是控糖的三大法宝,您都用了吗?

投稿邮箱:zhujunping@tnbzy.com

内容合作:15810397226

糖尿病志愿者招募QQ:3284200636

更多内容请访问糖友网tnbzy.com,咨询糖尿病问题请关注微信号:tnbzy2013,我们会有专人回复!

控制好体重,患糖尿病风险降低!用好3法宝,脂肪少了、血糖稳了

肥胖

它,不仅会让糖尿病患者陷入控糖艰难、病情加重的恶性循环,还会让原本健康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4倍!这个“罪魁祸首”,大多数人身上都有!

“罪魁祸首”就是肥胖!那么肥胖是怎么促使糖尿病越来越严重的?

我们都知道胰岛素是有降糖作用的,但脂肪过多会伤害胰岛β细胞,影响它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而加快糖前期到糖尿病的速度,并且让已经得糖尿病的患者出现可怕的并发症。

病例

王女士,160cm的身高体重却达150斤,曾两次因严重糖尿病入院治疗,最高时空腹血糖达到9mmol/L,餐后血糖超过10mmol/L,血糖特别难控制。在专家的帮助下,王女士用半年时间减重30斤,血糖变得稳定,糖化值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

研究证实,肥胖人群体重减少15%,就能减少患糖尿病风险以及降低糖尿病并发症进展风险。

判断肥胖的标准:BMI=体重÷身高的平方

如果BMI大于24,是超重;BMI大于28,是肥胖。

高主任带来了三个帮助控糖控体重的法宝,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帮助大家控制血糖,还能逆转“恶性循环”,让大家远离糖尿病!

法宝1——藜麦

藜麦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当您选择主食时,可以用藜麦替代一部分大米,这样既可以增加饱腹感,又减少了碳水化合物的过多摄入,更有利于我们减少脂肪堆积,保护胰岛β细胞。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

但有肾脏或心脏等疾病的人群,在吃藜麦的时候,需谨遵医嘱。

01藜麦可从5个方面帮助减重控血糖

①低脂、低升糖、低淀粉。

②9种以上矿物质元素,调节体内血糖含量。

③异黄酮 VE,促进糖、脂代谢和胰岛素分泌。

④总膳食纤维含量13.4%,调节血糖水平、保护心脏。

⑤煮熟后体积增加3~4倍,增强饱腹感,减少进食量。

藜麦如何食用才能发挥最好功效?

藜麦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果使用高温烹煮,会破坏这些营养物质。

02正确的烹饪方法应该是

1、首先将藜麦轻轻搓洗,再用清水浸泡1.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吸水;

2、锅中加入凉水,放入泡好的藜麦,小火低温慢煮约半小时,煮至藜麦软糯透明即可;

3、然后将煮熟的藜麦拌入提前做好的米饭、粥或沙拉中。

这样吃藜麦,才能有利于我们吸收这些营养物质,而不是白白花钱浪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藜麦虽好,但也要适量食用。

法宝2——牛奶

牛奶喝对了,能帮助控糖控体重;反之牛奶喝不对,会增加肥胖风险,不利于血糖控制!

牛奶有全脂牛奶脱脂牛奶,全脂牛奶含胆固醇较高,脱脂牛奶是将牛奶中的脂肪脱去,含胆固醇较少。

肥胖人群和糖友更适合选择脱脂牛奶,因为摄入的脂肪少了,干扰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脂肪就少了,更有利于血糖控制。

但脱脂牛奶喝起来味道很淡不好喝,专家教您调制好喝的低脂牛奶。

方法:1份的全脂牛奶和6份脱脂牛奶兑起来,就是低脂的牛奶。

普通人不用喝完全脱脂的牛奶,只有肥胖人群和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才需要控制脂肪摄入,喝脱脂或者低脂牛奶,包括酸奶、奶酪也要选择低脂

法宝3——间歇性进食

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少食多餐,相反,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遵循生物钟的规律来【间歇性进食】。

间歇性进食规则:每日三餐间隔4-6小时,晚餐与次日早餐要间隔10-12小时。

感冒发烧等急性病发作时、有胃肠疾病的人、急性肝损伤的人不适合这种进食方式,而需要适当地加餐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