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者零(糖尿病零食有哪些)
无糖饮料当水喝,男子突发糖尿病,专家:“0糖”敞开喝仍存健康隐患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周珊 刘姗姗
一顿速食外卖配上一罐气泡饮品,可以让人顿感惬意舒爽,但普通碳酸饮料普遍含糖量、热量较高,所以“无糖”“0糖”饮料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新宠。
这种0糖、0脂、0热量的饮料真的是减肥和降糖“神器”,可以敞开了喝吗?20日,江城专家提醒称,无糖饮料并非减肥和降糖的好选择,千万不要认为“无糖”“低糖”饮料就是健康饮品而岔着喝,过量饮用不仅可能增加食欲,存在肥胖的隐患,还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每天至少喝5瓶,白领代谢失控
今年30岁的孔先生一直单身独居,想着年轻身体底子好,他总是熬夜加班工作,还频繁参加一些交际应酬。虽然近半年来业绩攀升,但暴增的工作量也让他常常连早餐都来不及吃,中餐、晚餐只能点外卖,或参加应酬饭局。为了减压,孔先生喜欢上碳酸饮料,但担心含糖饮料喝多了导致发胖、糖尿病,他在冰箱囤满了“无糖”或“0糖”的气泡饮料,每天至少喝4、5瓶。
半个月前,正在出差的孔先生总觉口渴,尿量也较原来增多,坚持到项目完工返回武汉,孔先生感觉全身疲惫乏力无法缓解,只好请假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就诊。
经详细了解患病经过、病史,结合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表征,并及时完善检查,孔先生被确诊为初发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肾病内分泌科接诊医师谭金枚表示,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像孔先生这样,年轻且无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多与长期劳累、高压、熬夜、口味重、喜食外卖等不规律的工作、生活作息状态相关。近年来,随着“无糖”、“0糖”饮料的流行,许多人陷入饮食误区,甚至因此诱发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谭金枚解释,无糖并不代表没有糖,只是不含蔗糖、葡萄糖等升糖成分,而采用形式各异的甜味剂代替。一旦甜味剂摄入过多,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下降,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导致热量超标。所以孔先生长期喝无糖饮料代替正常饮用水,便加速了机体代谢失控,引发糖尿病。
为避免病情恶化引发酮症酸中毒昏迷危及生命,谭金枚立即为孔先生制定了药物综合治疗方案并叮嘱他纠正饮食习惯,目前经一周对症治疗,孔先生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等各项指标已逐步恢复正常。但遗憾的是,年仅30岁的他已患上糖尿病,需要长期接受降糖治疗。
饮料刮起无糖风,受年轻人热捧
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江城多家商超发现,标榜“健康生活”的低糖或无糖饮料成为许多市民购买饮料的首选,此类饮品逐渐赢得货架“C位”,各大社交平台都刮起了一阵“无糖风”,各大饮料品牌也纷纷推出了无糖饮料。
在位于街道口的一家便利店内,4个两米高的冰柜被各色饮料填满,其中一些标有“0糖、0脂肪、0卡路里”字样的饮料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店员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控糖”,特别是25岁左右的女性,因此店里无糖饮料的销量一直很不错,受欢迎程度早已超过了普通的含糖饮料。
“减肥期间,总是特别想喝甜味饮料。无糖饮料用代糖替换蔗糖,但还是能喝出甜味,既满足了自己,心里的负罪感也少一些。”刚刚选购完一瓶无糖饮料的市民王小姐说。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无糖饮料”,显示有多页产品信息,每页有多种产品,乌龙茶、冰红茶、气泡水、苏打水、椰子汁等传统饮料均推出了无糖或零糖的系列。其中一款号称“0糖0脂0卡”的无糖饮料月销超过3万件,深受消费者欢迎。
据国内某机构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无糖不等于健康,千万别岔着喝
对此,长江航运总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郭爱莉表示,不少人认为含糖食品是影响血糖升高、导致体重增加的因素,所以当无糖食品出现时,会更想尝试。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可以用无糖饮料来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事实上,备受大众青睐的“0糖”“无糖”饮食产品并非完全无糖,仍可能含有果糖、麦芽糖,这些成分一样可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食用过量后导致血糖升高;而富含甜味剂的“代糖”饮品,过量饮用的情况下不仅增肥,还影响胰岛素分泌。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牛力介绍,无糖碳酸饮料只代表里面不含蔗糖,但实际上可能含有木糖醇、甜菊糖、甜蜜素等人工甜味剂。无糖饮料用甜味剂代替传统饮料中的蔗糖,虽然热量相对较低,但甜味剂可能刺激食欲和增加饥饿感。而这种饥饿感会使人对其他含糖食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最终摄入过量食物。同时由于人工甜味剂甜度远远超过蔗糖,会使人对于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使用人工甜味剂的食品或加工食品。所以,如果过量饮用此类饮料会带来肥胖隐患。
牛力特别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无糖饮料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此外,有些无糖碳酸饮料里还含有磷酸,如果长期喝可能影响钙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千万不要认为“无糖”“低糖”饮料就是健康饮品而岔着喝,过量饮用还是对身体有伤害,特别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郭爱莉建议,市民在选购饮料、食品时还应多看配料表,做好甄别,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样,每日饮水应不少于2000毫升,可选用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适量牛奶、豆浆等饮品。日常一旦出现骤然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视力改变、皮肤感染、私处炎症、牙龈炎或者餐后恶心、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不论年龄大小,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体重、肾功、运动控制在多少合适
糖尿病患者除了应该注意血糖,还应该同时注意血压、血脂达标。这是很多医生都会跟糖尿病患者说的,其实糖尿病患者除了这三项关键指标要达标之外,还要注意体重指标、运动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的达标。这几点你都注意了吗?今天张大夫给大家说一说这几个指标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标。#清风计划##健康真相馆#
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该血糖达标,也就是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控制在7.0%以下。
2、 血压糖尿病患者,只要能够耐受,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3、 血脂血脂需要说明的指标比较多,咱们分开来说一下。
低密度脂蛋白:对于那些已经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应该低于1.8mmol/l,其他糖尿病患者至少应该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
甘油三酯:应该低于1.7mmol/l。
总胆固醇:应该低于4.5mmol/l。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应该高于1.0mmol/l,女性应该高于1.3mmol/l。
4、 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mg/g),男性<2.5(22.0),女性<3.5(30)
尿白蛋白排泄率<20.0(30.0)ug/min(mg/g)
5、 体重指标体重指数(BMI)应该<24kg/m2。
6、 活动指标中等运动有氧活动至少150分钟每周,可以每天30分钟中等运动,每周5次。
总之,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要控制好,还要平时把血脂、血压、体重、运动、肾功能等指标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这些指标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忽视。
希望我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健康问题咨询,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快来加入张之瀛大夫的专栏【血脂高了,咋办?心内科医生来教您】,这些文章是从一个临床心内科医生多年经验的积累。而这个专栏的这些文章更加严谨的给出解决方案,让您能更加清楚的了解病情。对于那些血脂升高的朋友来说,绝对值得好好读一读,也可能你就是因为读了这些文章而免受灾难后果。下面的几个好章节,大家记得仔细读:
只吃“0”糖代餐 血糖越吃越高
以为“0糖0卡0脂”代餐食品可以帮助控糖,结果越吃血糖越高,服用的药物数量反而增加——糖尿病患者张女士自认为健康的饮食行为被医生紧急叫停,回归正常饮食后,血糖有效下降并趋于稳定。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蒋海彬、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林琳近日在提到健康饮食话题时特别提醒市民,别盲目片面地选择包装上标注“零添加”“纯天然”等信息的商品,要综合考虑食品的营养价值。相对于食品添加剂,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患者经历:
追求低糖只吃代餐食品
母女俩血糖不降反升
40岁出头的张女士与母亲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她是一个比较认真的人,定期复诊,每天监测血糖。为了控糖,她专门研究低糖饮食,包括号称糖尿病患者能吃的0糖代餐食品,这一年母女俩都在食用这类代餐食品替代正常饮食。这一年时间,母女俩的血糖始终控制不理想,体重越来越轻,血糖反而不停往上走。张女士最高时的餐后血糖值达到14.7mmol/l,既往三个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从6.7%上升至7.3%,意味着她距离血糖控制达标线越来越远,更糟糕的是,张女士和母亲的口服药药量也越加越大。
三个月前,母女俩定期去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复诊开药时,该科主治医师林琳很奇怪:张女士是比较认真管理自己身体的人,血糖怎么反而越来越高?详细问完饮食发现,与她们长期食用代餐有关。
林琳医师特别向张女士要来代餐食品的成分表。成分表里显示,有一部分的确是谷物合成添加物,还有代糖成分,包括一些食品添加剂。关键的问题是,代餐食品多是糊状物,蛋白质摄入不够,导致人体饮食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张女士和母亲才出现了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状况。林琳强调,这类号称0糖0脂的代餐产品最多取代的是一些纤维类、碳水类,还有蔗糖类,缺乏蛋白质对身体的影响更大。纠正了错误饮食结构,调整回正常饮食,避开高糖的水果、白粥等食品,张女士母女俩的血糖稳步下降,药品服用数量也逐步减少。
医生解读:
“0”打头只是减轻心理负担
不等于不含糖没热量
林琳强调,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每年都会接到类似张女士这样的患者,还有不少喝无糖饮料导致高尿酸、痛风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有个普遍特点,就是对这类打着健康旗号的低糖低脂食用产品一知半解,导致进入误区。实际上,食用这类代餐食品,更多的是起到减轻自身心理负担的作用。其实,日常饮食摄入只要做好适当调整,营养和控糖需求是互不耽误的。
她提醒市民,0糖0脂0卡不等于不含糖没热量,它是现代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标签描述,主要用来表示某食品或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厂家调整配方,让糖分、热量和脂肪含量达到国家标准。但是,以“0”糖为例,更准确的表述应是“0”蔗糖,并不代表该食品不添加葡萄糖或不使用代糖等其他糖类。
“健康饮食主要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蛋白质的摄入要充足,碳水、脂肪、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要合理搭配。”蒋海彬表示,如果油脂类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少体内油脂的吸收反而更多,因此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适当增加蔬菜、粗粮,可以抑制油脂的吸收,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更有利于控制体重、血糖。(记者刘蓉 通讯员 高莹)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