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夜跑(糖尿病夜跑最好跑3公里)

林药师在线解药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在什么时间跑步最好?医生:最全科学运动方案建议

糖尿病人在什么时间跑步最好?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好,在晨跑、晚跑成为流行的今天,几乎大部分的人都会将早上、晚上默认为最佳运动时间。

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还真就不能这样单纯地以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2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高效运动,让运动为降糖治疗而服务。

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

在导致2型糖尿病的众多高危因素中,缺乏运动就赫然在列。说白了,现代人会被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所困扰,其原罪就在于:吃得多,动得少。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运动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还可以显著改善血糖、血脂等各种代谢指标,协助血糖调控,降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但不合理的运动,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骨骼肌损伤、低血糖、心肌缺血等并发症,不仅没有起到协助降糖的作用,甚至可能要命。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确定自己的最佳运动时间呢?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最好是在餐后进行运动,一是避免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出现,二是更有助于血糖调控。而餐后多久开始运动,则是根据患者血糖峰值确定的。

餐后血糖峰值,即餐后血糖升高到回落的峰值。而这个餐后,可以是早餐后、午餐后,也可以是晚餐后。不同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情况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持续监测自己餐后血糖,掌握自己餐后血糖峰值的规律,从而为自己制定一个最佳的运动时间。

现阶段研究情况来看,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餐后血糖峰值时间前30min开始运动一般推荐是餐后30~90min进行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开始时间,建议是安排在餐后血糖上升、峰值还没有出现这段时间内,即血糖值在7.8~11.1之间时。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可操作性运动方案:

1、运动起始时间

建议餐后30~90min进行,具体根据自己血糖峰值情况确定。

2、运动强度

中等强度:达到50%~70%最大心率,即: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身体感觉暖和,对话舒适。

3、运动类型

有氧运动:慢跑、快走、骑车、打太极、游泳、乒乓球等,其中快走为最广泛推荐的运动方式。

抗阻运动:自由负重训练、利用器械力量训练、弹力带抗阻训练等,此类高强度力量型运动方式,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4、运动频率跟时长

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运动,最好隔天就进行一次运动。

时长:每次运动30~60min(不包括热身、拉伸时间),每周运动总时长不少于150min。

如果有条件的建议是:每周150min的有氧运动加75min的抗阻运动。其中150min的有氧运动至少分成3次进行;抗阻运动则可分成2~3次,每3天进行一次。

5、运动方案建议

第一种:每天30min中等强度运动,每周5天;

第二种:每天40min中等强度运动,每周4天;外加一天高强度运动(抗阻运动,力量训练),时长30min左右。

第二种:每天30min中等强度运动,每周5天;外加一天高强度运动(抗阻运动,力量训练),时长30min左右。

以上方案只是个人建议!具体的运动方案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条件灵活安排,只要保证每天运动够一定的强度跟时长即可。

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在完成每周150min以上的有氧运动后,适当穿插安排1~2次,每次30min左右的抗阻运动。

不过,这些患者运动需要特别注意

1、合并心血管病、周围血管病、骨关节炎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限制有氧运动的强度,避免高强度和持续久的运动。

2、合并有心绞痛、跛行或关节痛的糖尿病患者,禁止慢跑或长久快走,建议选择:水中运动、上肢运动、借助楼梯扶手等工具攀爬楼梯或台阶,短时间进行。

对于合并有以上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是在专业人士(医生、护士)指导下进行。

运动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防止低血糖出现

1、注意监测运动前后血糖水平,应在4.2~16.7mmol/L之间;

2、如果运动前血糖水平低于4.2mmol/L,或有低血糖反应,应减少降糖药和胰岛素使用剂量;

3、如果运动前血糖水平低于5.5mmol/L,或有低血糖反应,应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4、运动前血高于16.7mmol/L,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

如患者能够坚持定时服药、按时按量进食、规律性运动,是可以防止低血糖出现的。

总的来说,科学的、长期规律性运动,可以有助血糖调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药物依赖。

#糖尿病#


参考资料:

1、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峰值时间及起始运动时间研究现状分析——常凤等,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月第12卷第6期

2、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总结——朱苗苗等,中华护理杂志,2019年12月第 54卷第12期

3、2型糖尿病运动处方——常翠青,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年6月第6卷第6期

秋分将至,晨跑还是夜跑?看完你就知道了

金气秋分橙黄橘绿

9月23日

将迎来秋分节气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

也是秋季第四个节气

酷暑已过

“秋膘”可别贴太过啦

秋分时节适合进行哪些运动呢?

跟着小体一起来看吧

晨跑VS夜跑,选A还是选B?

不管晨跑还是夜跑,都是一种运动,只是运动的时间不同。从健康收益来看,晨跑和夜跑并没有本质区别。选择何时跑步,主要看天气、环境和个人习惯,没有绝对的跑步时间,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跑步才最重要。跑起来吧,这比什么都重要!

晨跑的正确打开方式

常见误区1:早晨空气差,不利于跑步

经常听到有人说,早晨空气质量污染浓度高,不利于跑步,跑步时容易吸入过多的污染物。还有一种说法是,太阳出来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氧含量不足,不利于跑步。其实秋冬季节反而更适宜选择晨跑,此时单次运动过程中对空气质量污染中的二氧化氮、臭氧、PM2.5呼吸剂量较低。

常见误区2:空腹晨跑会引起低血糖

正常情况下,即使经过一夜睡眠然后晨起空腹跑步,机体也不太会发生糖原消耗殆尽的情况,至少可以维持1—2小时左右的运动而不发生低血糖。即使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晨起低强度空腹运动可导致血糖升高,与空腹运动前血糖有关,但不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所以一般情况下,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的概率极低。

晨跑的好处与增益有哪些?

早晨,人体的激素分泌和代谢能力较强,睾酮和皮质醇指标较高,有利于促进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以及维持糖储备,适合进行中低强度的跑步。晨跑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还可以激活器官,加快新陈代谢,刺激大脑神经,帮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夜跑的正确打开方式

常见误区1:晚上跑步不利于睡眠

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每周运动能显著改善失眠人群的睡眠质量,还能减少焦虑情绪,改善心情,降低抑郁等症状。所以,只要睡前1小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夜跑就不会对睡眠产生影响。跑步后洗澡放松身体,反而有利于睡眠。

常见误区2:夜跑不安全

没有准备的夜跑或许会存在安全隐患,因而夜跑者一定要及时注意周边地理环境以及天气变化,在佩戴耳机的情况下要时刻关注行人和车辆情况,在夜间视线变差的情况下,路跑更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避免闯红灯。夜跑线路选择要避开偏僻昏暗路段,注意人身安全。

秋季跑步要保暖

1.提前热身

寒冷天气,一定要做好保暖,晨跑前做好热身活动,才能更好地进入跑步状态。当然,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晨跑,早上处于血压的高峰值,会增加晨跑的风险性。晨跑并不是“原罪”,你的心脏健康在晨跑前是否已经“疲劳”才是关键。

2.做好补水

值得注意的是,晨跑前不一定非要吃东西,但晨跑前喝水是必须的。经过一夜睡眠,身体会蒸发掉一部分水分,可能会出现轻度脱水的情况。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液体补充,通常推荐饮用白开水。一般来说,在运动前10—15分钟,补充200—350毫升的水为宜。

3.关注天气,及时换衣

运动前应该及时关注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数据和天气预报,尽量避开雷雨天气。晨跑时,常备更换衣物,跑步结束后换上,避免着凉感冒。夜跑时建议穿戴反光条或发荧光的衣服和跑鞋,容易被车辆或行人识别,并且尽量选择在人多有路灯的地方跑步、避免在黑暗不熟悉的地方跑步。

风清露冷秋期半

大家不要忘了和小体一起

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充足睡眠

以舒畅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熬夜后健身,究竟是养生还是养病?每天坚持几个“微运动”,不费力也能防病强身

我们都知道运动的重要性——折磨人的肥胖、三高、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与久坐、缺乏运动有关;而适度的运动则有助于强身健体、释放压力、预防疾病。

因此,不少人为了身体健康,再忙也要坚持运动:即使前一天熬夜到凌晨,第二天还是硬逼着自己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健身;更有甚者,加班结束后直接赶往24小时健身房,在夜色中挥洒汗水……

但可可要提醒大家,熬夜后身体最需要的其实是好好休息!此时健身,不但不能实现增肌减脂的目的,反而会让你越练越受伤,甚至增加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

1

熬夜后,身体为什么需要先休息?

1熬夜:本质是昼夜节律被破坏

熬夜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它不仅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影响肝脏修复和排毒、导致老年痴呆,还会降低免疫力,增加癌症风险。

那么,它为何能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熬夜破坏了昼夜节律。换句话说,调节和改善昼夜节律是减少熬夜伤害的有效方式之一。

因此,熬夜后的第二天,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正常的入睡时间,调节和改善昼夜节律;中午也可以睡20分钟左右,帮助改善白天的精神状态。

2健身:本质是一种破坏性重塑

很多人觉得健身有利于身体的恢复,但实际上熬夜后健身,是无法帮助恢复身体状态的!

这是因为健身本质是先让身体受损,从而让身体产生补偿,在不断的“破坏-平衡”当中,使肌肉力量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而熬夜后,身体已经处于一种受损的状态,此时健身,只会加大身体的损伤,导致身体恢复得更慢了。

除此之外,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上的研究发现:高强度运动3小时后,免疫功能可能会暂时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高强度运动会刺激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抑制免疫系统。

正常情况下,锻炼后免疫力的短暂下降不足以让人生病;但如果你平常总是熬夜,身体本来就很虚弱,还在这个时候去健身、做一些高强度运动,反而容易让疾病“趁虚而入”。

2

熬夜 健身

心源性猝死风险增加!

熬夜后健身,给人带来的危害不仅限于此,它还可能引发一个可怕的“不定时炸弹”——猝死!事实上,长期熬夜、身体过度疲劳的人群,在运动时突发意外的情况并不少见:

案例

2022年6月14日,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于凌晨去世,终年45岁。其校友和同行表示,孙剑在13日晚还进行了夜跑锻炼,回家后就突然倒地,然后被送到医院紧急抢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种突然死亡,大多源于心源性猝死。

1熬夜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因

其中,长期熬夜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诱因之一。

这是因为夜里睡眠时,我们的心脏一般处于静息状态,心率每分钟比白天减少10~20次,借此帮助缓解白天的疲劳,改善心脏自身功能状态;而强行熬夜,心脏没办法好好休息,心肌细胞就会变得脆弱,干不了“重活”。

当身体疲劳到了一定程度,还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可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脏局部血液供应量减少,容易导致心率加快、心率不齐,甚至诱发可怕的心源性猝死。

2熬夜 健身,猝死风险进一步增加

熬夜之后还剧烈运动,就更要不得了:运动时我们的交感神经较为兴奋,会刺激心脏强烈地收缩舒张,相当于增加了心脏的工作量,使没有休息好的心脏“累上加累”。这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心肌缺氧,进一步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特别是对本身有血管斑块的患者来说,剧烈运动时,血流的剪切力有可能造成内皮损伤,也可以使斑块变得不稳定,发生掉落、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诱发心梗。

【小贴士】:为了保护心脏健康,大家最好不要熬夜,尽量保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而熬夜后也一定不要着急去锻炼,需要有充足的睡眠休息和合理的营养摄入,才能保证身体有足够的恢复重建空间。

3

心源性猝死发生前

4个“预警信号”别忽视

其实大部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在猝死发生的一周之前是有一些预警信号的——数据显示,51%心脏骤停的患者在4周内曾出现预警症状,24小时内有预警症状比例为47%。

这些预警症状虽然隐匿性强,就像海平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但是,当预警信号发出时,致命危机仿佛海平面底的巨大暗礁。因此,要警惕以下4个“预警信号”。

1呼吸困难

呼吸费力、发绀、可伴有水肿、神经精神改,发生率达41.5%。尤其是病人还出现胸闷、胸疼的情况,一定要高度重视,有可能预示着心脏严重缺血,甚至合并更严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得到医生专业指导建议。

2恶心呕吐

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有下壁的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甚至没有胸疼,这个症状特别要重视。

因此对于40岁以上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果以恶心呕吐来就诊,都会首先做一张心电图,排除是否有心脏的问题。

3出现冷汗

冷汗在真正的心脏病人中还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患者出现了胸疼,面部额头湿冷,前胸甚至四肢会出现明显的冷汗,需要高度警惕。

4发生晕厥

晕厥短期内多次发生与心脏骤停发生有强相关性,病因多见恶性心律失常。

4

总没机会休息好,又想健身怎么办?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如果工作太忙碌,总没有机会休息好,但又想健身怎么办?今天,可可给大家介绍2个“微运动”,既简单又轻松,也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同时还能很好地调动身体机能~

1刷牙时:进行提肛运动

【动作要领】:吸气时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呼气时缓慢放松肛门,如尿小便状,一提一松即为一次提肛运动。提肛肌的收缩持续时间一定要长,频率不能太快,最好每次持续2~6秒。

【益处】:提肛运动可以增加肛门周围肌肉的收缩性,促进肠胃蠕动和排便;而且还能帮助恢复盆底肌肉群的弹性,减少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问题出现。

2久坐后:一套“椅子操”

久坐不动,腿部血液不循环,更易出现麻木水肿,甚至发生静脉血栓。所以坐久了,最好做做下面这套椅子操,放松一下小腿肌肉。

①勾脚尖:双脚自然平放于地、后背挺直,坐在椅子上,用力勾脚尖、绷脚尖。肌肉泵的挤压作用有助于血液回流。

②悬空伸腿:双手扶住椅子,脚悬空,用力向前伸直双腿。来回做几次,可运动腹部,缓解久坐导致的小腿肿胀、血液淤积等问题,促进代谢。

③站起,双手扶住椅子,脚尖不离地的原地踏步。可使小腿肌肉紧张起来,压迫静脉,促进血液回流。

另外,上班时走路、骑自行车,上楼时走楼梯,工作期间起来上个厕所、喝杯水,回家洗碗做家务,周末出门逛逛街、散散步等,都是不错的“微运动”,每次几分钟积累起来,并不比专门去运动半小时的效果要差~

总而言之,如果你平常上班已经很累了,吃不好睡不好,就别逼自己去健身房挥汗如雨了,好好休息,比什么都强!但如果您正常作息,身体状态也比较好,再坚持健身就是“锦上添花”了~

(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