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脚跳(糖尿病脚发抖怎么回事)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血糖升高,双脚先知?脚上频繁出现3种情况,提防糖尿病足

48岁的蔡女士,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查出糖尿病,所幸发现得比较早,医生表示暂时可以不用吃药,只需要通过生活调理就好,要多注意饮食,还要适度的做一些运动。

蔡女士知晓自己患上糖尿病后,也是一阵紧张,只因自己的妈妈也是患有糖尿病,长期用药控制着血糖,她也一直担心自己会遗传母亲的糖尿病,没成想还真没逃过。

后来,蔡女士也是听医生的话,饮食上很注意,还经常去跳广场舞,或者出去散步,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每次测量的血糖,都在一点点的降。

血糖值降到正常范围时,蔡女士就放松大意了,饮食上不是那么的注重,运动也逐渐地减少,认为血糖就此控制住。

2年后,蔡女士在某一天脚突然被划伤了,问题不算大,但是也是有一个小伤口,不用管一周也就能自动恢复。当时,蔡女士也是用酒精消毒了,虽然疼但也没有多管。

她以为很快就能转好,没想到过去半个月了,伤口还是没有愈合,搁以前三天左右就开始愈合结痂了,蔡女士感觉到奇怪,却也没怎么当回事。

可是,又过了几个月,伤口是恢复了,可是,蔡女士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双脚瘙痒得很厉害,涂抹过治脚气的药膏,还是没有效果,每次痒的蔡女士头皮发麻,实在忍受不了,就去看了医生。

皮医生了解完情况后,表明它的情况可能与脚气无关,大概是糖尿病引发的糖尿病足了,蔡女士自己的血糖不是恢复正常了吗?

医生问蔡女士,你复查过确定血糖降到标准范围的吗?蔡女士表示没有到医院复查过,只是自己在家中定期会测量。

听到此话,医生建议蔡女士次日禁食禁水之后,到医院做个血糖检测。第二天,检测过后,拿到报告一看,蔡女士的血糖已经高到12.9mmol/L,怪不得会引发糖尿病足。

蔡女士表示不解,明明自己在家测量血糖已经恢复正常,为啥血糖还会升高到12.9mmol/L,自己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为啥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又突然升高?

需要明确一点,血糖是真的恢复到正常水平,还是一种假象,比如说自己没有进行测量,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只是白天取一些时间段进行测量。

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黎明现象,一种就是黄昏现象,这两种情况会出现血糖恢复正常的假象。

黎明现象,就是白天测量的血糖都是在很好的状态,但是夜间或者早餐过后的血糖值会比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就会错误的觉得血糖恢复正常。

黄昏现象,并不算多见,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晚餐前后血糖会突然升高,其它时间则表现为正常,如果没能及时察觉,也是容易出现错误判断。

另外,就是自己在家测量的方式出现错误,或者说只是短暂的出现血糖水平正常,没有长期的进行观察,这样也会出现虚假现象。

排除以上因素,就是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出现误判后,就真的不管血糖了,生活方式上也开始放肆饮食也是肆无忌惮了,有一些需要服用药物的,自行就开始停药,如此情况下,怎么能不让血糖突然升高。

血糖升高,并非没有异常,脚部出现的3种情况,别错过了。

脚部麻木

双脚在一段时间内,总是会觉得麻木,且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每次持续的时间也在拉长,不要觉得是小问题,认为甩一甩就没事了。

偶尔出现麻木现象,甩一甩倒是没什么问题,但频繁地出现脚部麻木,则不是小问题,有可能是糖代谢出现问题,血液中血糖浓度变高,影响到了下肢的血液循环,刺激到神经以后,再加上缺氧,也就会出现脚部麻木现象。

脚部伤口愈合速度慢

就像蔡女士一样,脚上一个小小的伤口,半个月了都还没有真正愈合,主要是血糖持续升高,导致细胞运转氧气能力变低,脚部的氧气供应不足,伤口得不到更多的氧气,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自愈能力也会容易变低,才会影响到伤口愈合速度,也在说明一个事情,糖尿病足到来。

脚部瘙痒难耐

夏天,容易出现脚气病,主要是脚部不透气,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可是,明明涂抹了脚气膏还是不管用,像蔡女士在涂抹脚气膏之后,也是没见好转。

这种情况下,也是代表着脚部皮肤瘙痒,可能并不是简单的脚气问题,血糖高的人,应该要引起注意,血糖持续升高,会让汗液中的血糖浓度变高,脚汗中伴随着血糖,也就更容易招惹真菌,也就容易引发脚部皮肤瘙痒,甚至可能出现溃破的现象。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在合理控制病情之下,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不算大,可若是不能很好地稳定血糖,那带给身体的危害可就大了,查出糖尿病,可别随意轻敌。

参考资料:

1. 《你脚上有五种“症状”,不要粗心大意,表示糖尿病已经来“报到”》·人民网·2019.8.29

2. 《糖尿病足及其防治》·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

糖尿病足早发现,在家自查掌握这几点

上期我们说到了糖尿病足分类的一些知识,先来复习一下上期的知识点。湿性坏疽:局部有红、肿、热、痛,脓水比较多,功能障碍;干性坏疽:肢端末梢缺血坏死,肢体发干,没有分泌物,干枯变黑;混合性坏疽:一只脚上同时出现湿性和干性坏疽。

本期我们来分享关于糖尿病足的生活自查方面的知识。很多糖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糖尿病足的症状,又嫌去医院检查太麻烦,掌握下面几点,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糖尿病足的自查。

一、触觉神经方面的检查:

首先患者可以自己取一枚针,用针眼一端轻轻在皮肤表面点触,测试自己的感觉。如果感觉不太灵敏,或者直接没感觉,就说明触觉神经功能消失。

其次,患者可以用一张纸巾,捻成针状,然后分别从脚背和脚底划过,看自己的触感是否灵敏。如果通过前后两种做法,患者都没有明显的感觉,这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了,建议马上去医院诊治。

二、温度感觉方面的检查:

患者把双脚放在四十度左右的温水中,看自己是否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然后,用一冰冷的物件触碰足部皮肤,测试自己是否能感觉到明显的冰冷。如果患者对两种方法都没有感觉,说明温度感觉已经明显减退或彻底消失,应提高警惕。

三、足部表面皮肤的检查:

表面皮肤检查法非常简单,就是患者对自己的足部进行细致认真地观察,不放过任何一寸皮肤。从膝关节一直到足部末端,逐一进行观察,看皮肤颜色有无异常;表层有无溃疡面;各个关节和足部整体有无变形;脚趾部位有无畸形;脚底是否有鸡眼等皮肤病变。

四、脉搏跳动的检查:

从脉搏跳动方面进行检查,是糖尿病临床检查方面的一项重要的步骤,也称为脉动检查法。

患者用手轻轻触摸脚背部位的血管,感受脉动的频率和强弱,如果感受不到明显的脉动现象,说明足部血流严重不足,很可能是糖尿病引发的血管阻塞或者狭窄化引起的。

以上方法仅作为参考,想要确诊还是建议您到医院就诊!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糖尿病足”的相关问题,可以关注@金冠骨科张大夫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或私信联系,金冠医生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血糖怎么样,看走路就知道?糖尿病患者,脚上一般会出现这个症状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张大爷今年65岁,退休后最喜欢的事就是每天早晨出门散步。可最近,他的邻居李阿姨发现,张大爷走路的样子有些奇怪:脚步有点拖沓,偶尔还会停下来揉揉脚,好像走得很不舒服。一天早晨,李阿姨忍不住问他:“张大爷,您最近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走路看着不太对劲!”

张大爷笑着摆摆手:“没事儿,大概是年纪大了,脚底有点麻,走着走着就习惯了。”李阿姨没再追问,但心里却觉得不对劲。

几天后,张大爷的儿子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仔细看了他的脚,又问了很多问题,最后建议做一个血糖检测。结果出来后,全家人都吓了一跳,张大爷的血糖数值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医生确诊他患了2型糖尿病。医生告诉他们:“糖尿病的问题早就‘写’在他的脚上了。”

糖尿病的“秘密”,悄悄藏在脚上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血糖代谢障碍疾病,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糖尿病对身体的影响是测量血糖时的那一串数字,它可能已经悄悄改变了你的脚。

医生解释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偏高,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尤其是双脚这种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相对较差的地方,最容易“暴露问题”。

张大爷的脚麻,就是典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这种病变会让人的脚出现麻木、刺痛、灼烧感等症状,有些人甚至会觉得脚底像踩着针一样疼,但更危险的是,有些患者的脚却“失去感觉”,哪怕脚底被磨破了、甚至受了伤,他们也可能毫无察觉。

这种情况医学上叫“感觉迟钝”,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展为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

有时候,走路的样子能“说话”

医生曾经遇到过一个更极端的案例。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来医院看诊,原因是最近总觉得走路“没力气”,而且脚底好像踩着软垫子一样,走起来摇摇晃晃。他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骨骼退化引起的,但检查后发现,他的血糖已经高得吓人,而且脚部神经损伤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你的走路姿势其实是在提醒你,身体出了问题。”

糖尿病患者的走路姿势和步态经常会发生变化。因为脚部的神经和肌肉受损,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改变走路的方式,比如拖着脚走、步伐变小或者重心不稳。这些变化虽然细微,但如果留心观察,很可能会成为及早发现糖尿病并发症的线索。

糖尿病患者,脚上一般会出现这个症状

除了麻木、刺痛和步态的变化,糖尿病患者的脚上还可能出现一些更明显的症状,比如皮肤干燥、脚后跟开裂。

因为高血糖会损伤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脚部皮肤容易干裂甚至溃烂。而最让医生担忧的是,有些糖尿病患者的脚上会出现一些小伤口,这些伤口看起来不起眼,但因为血糖高、血液循环差,这些伤口往往难以愈合,甚至会发展成严重的感染。

有一位女性患者,几个月前脚底被玻璃划了一道小口子,她以为是小事,随便贴了个创可贴就不再管了。

结果几周后,发现伤口没好,反而开始流脓,脚上还发出阵阵恶臭。送到医院时,医生发现她的感染已经扩散到了骨头,只能通过截肢来保住她的生命。医生叹气说:“如果她早点注意到脚上的问题,早来治疗,结果可能会完全不同。”

脚部问题,糖尿病患者不能忽视的“警钟”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脚会这么“脆弱”?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小血管,使脚部的血液供应减少,伤口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很难愈合。神经损伤让患者的痛觉变得迟钝,导致他们往往忽视脚部的细小伤口和感染。

一些患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鞋子磨脚,直到脱鞋时才发现脚上已经磨出了水泡。

有趣的是,脚上的问题能反映糖尿病的存在,还能“预测”血糖的控制情况。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脚部皮肤干燥、有溃疡或感染,说明血糖水平可能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脚?

医生总是提醒糖尿病患者:“保护脚,就等于保护你的生命。”因为糖尿病足的严重并发症会导致截肢,还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保护脚,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每天检查自己的脚,注意有没有红肿、破皮或水泡,尤其是脚趾缝和脚底这些看不到的地方。

2. 保持脚部清洁干燥,用温水洗脚,但不要用太热的水,以免烫伤。

3. 穿合适的鞋袜,避免穿过紧或磨脚的鞋子,可以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

4. 定期到医院检查足部健康,及早发现问题。

糖尿病的脚,暴露的不只是病情

回到张大爷的故事,经过医生的治疗和血糖控制,他的脚麻情况逐渐好转,走路也不再拖沓了。他的儿子感慨地说:“原来脚上的问题能看出这么多东西,早知道就应该早点带他来看医生。”医生点点头:“糖尿病的脚就像一个‘窗口’,它能告诉你身体的很多秘密,但前提是你得学会观察。”

糖尿病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只要及早发现、合理控制,患者一样可以过上健康的生活。而张大爷的经历也提醒我们,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可能正是健康的‘警报’,千万不要忽视。下次再看到有人走路姿势奇怪、脚部出现异常时,不妨多留意一下,也许你会成为下一个“救命的李阿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