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糖尿病多(糖尿病吃多久)
长期大量吃糖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医生直言:吃糖您得悠着点
“医生,吃糖吃多了会得糖尿病吗?”
糖块
今天我去查房的时候,有个病人告诉我说,他在浏览网页的时候,看到有医生说吃糖吃多了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但是根据他的见闻,自己身边有好几个人都是因为长期大量吃糖而得了糖尿病。因此,他对网上的吃糖吃多了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表示怀疑,所以就问了我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那吃糖吃多了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呢?今天医者良言就跟您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1.长期大量吃糖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自从踏入医学领域之后,我也在一直思考,长期大量吃糖是否真的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实习的时候,我还专门问过带教老师,他们都告诉我说吃糖多不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不过我对他们的观点都抱有怀疑的态度。
翻看最新版的糖尿病的相关书籍,里面也都没有提到说长期大量吃糖是否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不过后来无意之间看到一个研究,里面提到长期大量吃糖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仔细想想还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人之所以变胖了,主要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脂肪,然而真相可能超出您的认知。虽然说脂肪的能量高,但是人吃了脂肪以后,大多数的脂肪都会被排出体外,真正被吸收的脂肪并不多。真正使人变胖的是糖类,它才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
胰岛素
可能大家不太理解清楚糖类是如何让人变胖的,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当人吃了大量的糖以后,就会在体内转化成葡糖糖进入血液中,这个时候人体为了控制血糖的稳定,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主要途径就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储存起来、促进人体对葡糖糖的利用。也就是说,当人吃了很多糖的时候,就会促进人体合成较多的脂肪,长此以往,不变胖就奇怪了。
胰岛细胞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肥胖本身就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肥胖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也就是说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为了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细胞就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样的话,就相当于胰岛素在“加班工作”。一两天的“加班”,胰岛细胞还能承受,但是长期这样,它也受不了,这个时候就会有胰岛细胞衰竭。当胰岛细胞衰竭到一定程度的是,人体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了,从而形成了糖尿病。
另外,长期大量吃糖,也会增加胰岛细胞的负担,长此以往,胰岛细胞的功能就会下降,分泌的胰岛素就会减少,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糖尿病。胰岛素这种激素比较特殊,它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物质。当你吃了太多的糖的时候,这些糖就会分解变成葡萄糖,胰岛细胞就会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把血糖降下去。胰岛细胞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也会有“累死”的时候,当胰岛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从而引发糖尿病。
综合以上,长期大量吃糖是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的!
2.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病因。目前来说,人类对于糖尿病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糖尿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考虑和以下原因有关,具体总结如下。
❶遗传因素:现在已经证实了糖尿病和遗传因素是有关的,但是这并不是说糖尿病就是一种遗传病。在医学上有个叫做遗传易感性的名词专门描述这个情况,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兄弟姐妹得了糖尿病以后,那自己得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高于正常人。
可能大家还是不太理解遗传易感性啥意思,这里我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有的人吸烟、喝酒一辈子,但是却没有得肺癌,而有的人不吸烟、不喝酒却得了肺癌,这就跟遗传易感性有关。暴露在同样的病因下,有遗传易感性的人就会比较“脆弱”,更容易发病。
❷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比如微生物的感染、某些毒物的作用、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年龄增长、活动量不足等。
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会直接损伤胰腺细胞,而且感染本身也会造成免疫系统的异常,进一步损伤胰岛细胞。
就拿年龄来说吧,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风险是增加的。这个主要是因为,喷到了一定的年龄后,胰岛细胞的功能就会下降,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会下降。当胰岛细胞的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血糖了,从而引发糖尿病。
免疫系统异常
❸免疫系统异常: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会使得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这样的话,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就会攻击胰岛细胞。这样的话胰岛细胞就会受损,其功能也会下降,从而引起糖尿病。
之所以要介绍糖尿病的病因,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去预防糖尿病。在上述糖尿病的病因之中,有一些病因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年龄、遗传因素等。
要预防糖尿病,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到清淡而均衡的饮食、坚持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合理的体重、避免接触某些毒物、积极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定期体检等。
这里需要说一下定期体检,其实正常人到糖尿病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经过糖尿病前期的。如果定期体检,就可以提前发现糖尿病前期,在这个时候进行干预,就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糖尿病人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不能吃?建议收藏
经常会有人后台提问,我有糖尿病,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其实,糖尿病饮食确实存在诸多的注意事项,在所有食物在控制好量的基础上,一般都是可以吃的。
如果您的血糖控制情况不佳,那么,饮食的禁忌就比较多了,特别是那些含糖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糖更加不稳定,都应该避免食用。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1、主食:该吃就要吃
一些糖尿病友认为吃主食容易升高血糖,所以少吃主食或者不吃主食,但这样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主食一定要吃,只要控制好量,对血糖控制是有好处的。
一般建议每天的主食量不能低于150克。而且体力劳动者还要适当增加主食量,控制在300克以内即可。
另外,主食最好粗细粮搭配,尽量多点种类,比如大米饭中加入燕麦、玉米、薯类、豆类等,做成杂粮饭,都是可以的。
2、副食:不要超过主食量
肉类:尽量选择瘦肉,少吃肥肉,动物皮也要少吃,肉类中水产品最优,其次是禽类、畜肉类。
豆制品:豆腐、香干等及豆浆等豆制品,可以与正常人一样食用,重度肾病宜限量。
蛋类: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只需控制蛋黄食用量,以鸡蛋为例,不超过一个蛋黄。
奶类:鲜奶每天250克,尽量选择纯奶、酸奶,不要加糖。
食油:以色拉油为佳,普通植物油用量每日不宜超过25克。
3、蔬菜类:绿叶蔬菜基本不限制食用量
菠菜、生菜、小白菜、芹菜等绿叶蔬菜对血糖影响小,富含膳食纤维,一般是不限制食用量的。另外苦瓜、冬瓜、洋葱、芹菜、嫩南瓜、黄瓜、西红柿等家常蔬菜也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
4、糖尿病宜吃与不宜吃食物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适宜吃的主食、蔬菜及肉类,还有一些适合糖尿病友食用及应该避免食用的食物。
适宜吃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如玉米,小麦,白菜,豆类制品。
含钙的食物,如虾皮,海带,排骨,黄豆,牛奶等含钙高的食物可以多吃。
富含硒的食物,如鱼,香姑,芝麻,大蒜等,可以有效辅助降低血糖。
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青菜,青椒,鲜枣等。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可以改善糖尿病友三多一少的症状。
不宜吃的食物:
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纯糖,糖果、蜂蜜、甜点等。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比如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鱼籽、动物脑、骨髓、动物血、油炸食物等。
淀粉类食物,比如山药、土豆、地瓜、茅芋头、藕等,吃的时候要代替部分主食。
酒类:不管是白酒、红酒、啤酒,糖尿病友都应该尽量不要饮用。
糖尿病友饮食注意事项,你记住了吗?不该吃的食物,咱一定要管住嘴呀~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应该多吃6种食物、不吃3种食物,让血糖逐步恢复正常
糖尿病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要讲究方法,盲目控制饮食不但会让病情加重,还会引发并发症。现在给大家一个饮食方法,六吃三不吃准则。
1、吃高纤维食物,比如整粒的玉米、小麦、豆制品,蔬菜,对长期血糖控制有很好的作用。
2、吃蔬菜,冬瓜、黄瓜、西红柿、蘑菇、芹菜、莴苣,低糖、升糖小,减小餐后血糖上升幅度。
3、吃富硒食物,鱼类、香菇、黑芝麻、或富硒制品,可调节血糖稳定性。
4、吃含钙食物,虾皮、海带,牛奶,瘦肉、或一些钙制品,糖尿病容易缺钙,预防糖尿病钙流失,防止骨质疏松。
5、吃含B族维生素食物,青菜类或B族维生素制品,对末梢神经有保护作用,防止出现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病变。
6、吃清热止渴食物,苦瓜、苦菊、黄鳝、生菜,白菜,甘蓝等,这类食物对体内血糖浓稠度有很好的调节。
1、不吃薯类蔬菜,比如,红薯,芋头,煮土豆等这类淀粉含量高,升糖快。
2、不吃高糖水果,比如,葡萄、香蕉、红枣、荔枝、龙眼等,升糖迅速。
3、不吃高油脂、高脂肪、高胆固醇、熏炸腌制食物,比如,肥肉,炸鸡,肝脏、动物皮脂、腊肉等。
根据这份降糖“类名单”糖尿病人多多注意,调整错误的饮食方法,血糖逐步稳定。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