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抢价(糖尿病价格表)
- 1、一个凳子团购价5290元,老人抢着买!号称能治疗糖尿病、不孕不育、新冠?监管发话
- 2、抗糖尿病药网店卖10元,集采价36元?集采药价被质疑“偏高”,多方回应
- 3、胰岛素专项集采落地将满一年 惠及超千万糖尿病患者
一个凳子团购价5290元,老人抢着买!号称能治疗糖尿病、不孕不育、新冠?监管发话
来源:央视财经
近日,在辽宁沈阳的街头,一些艾灸馆每天都会聚集很多的老年人,大家早早地来排队体验一种号称可以改变身体内循环、甚至“包治百病”的凳子。什么样的凳子会如此神奇?
辽宁沈阳:老人排队体验艾灸凳 商家号称用后百病不侵
早上不到9点,这家艾灸馆第一场的体验已经结束,工作人员说,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一共会有六个场次的体验,每场40分钟。最好提前几小时进行预约。
辽宁沈阳某艾灸馆工作人员:得排号,里面有35个人了。
随后,工作人员给记者协调出了两个位置。20平方米的房间内,有近40位老人来体验艾灸凳,从大家操作的熟练程度看,已经是体验的老顾客了。
电源接通后,记者感受到了臀部和腰部传来的热度,工作人员说,今天赶上公司做活动,每位体验者可以免费领取一盒小罐艾绒,这比平时六场体验共用一份艾绒的疗效要增加很多。
体验的同时,房间前方的电视开始播放与艾灸有关的健康讲座,主讲人身份为艾灸馆总部的总裁。
辽宁沈阳某艾灸馆讲座主讲人:大家一定要记住,对孩子好的方式,不一定给他们留多少钱、留多少套房子。其实你们自己应该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要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让他们放心。
这样的开场获得了老人们认可,随后,这位主讲人开始介绍,每天坚持坐艾灸凳,能提高身体的阳气,进而实现“百病不侵”。
辽宁沈阳某艾灸馆讲座主讲人:对于心衰有帮助,它可以增强心脏的活力;调理脾虚,可以促进消化;调理肺虚,可以增强肺动力。
辽宁沈阳:艾灸凳“疗效”越传越神 甚至能治新冠
听了主讲人一番介绍,感觉这个艾灸凳真的挺神奇。但当记者找店内工作人员求证,艾灸凳是否真能治病时,对方显得很谨慎,表示艾灸是通过调理身体内循环,最终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但在体验的老人口中,记者听到的是另一番回答。
体验者:坐着吧,那个艾蒿往里进,就整个结节都好了。刚才有个小孩糖尿病,他坐了一段时间,糖尿病降了两格,很高兴,非要买机器不可。还有一个不生孩子的,很长时间不生孩子,不知道啥病,人来了坐一段时间,怀孕三个月来报喜来了。
当记者询问艾灸凳的价格,老人说平时一个凳子就要7900多元,还不包括配套使用的艾绒。但最近公司搞活动,每个凳子打完折只需5290元,并赠送五年的艾绒。这个馆里包括他们在内,有近70个老人都参与了团购。据说,这是公司最后一次做活动,因为艾灸凳太畅销,艾草资源已经出现了紧缺。
工作人员委婉地透露,愿意帮记者跟公司申请,也享受团购价。随后,记者提出,想看看使用者的分享,并求证艾灸凳的治病功效。
记者:这算是保健仪器吗?
辽宁沈阳某艾灸馆工作人员:艾灸是治病的,在2019年年底、2020年年初的时候,新冠病毒暴发,结果江西的中医院就用艾灸的办法治 ,一共入院29个人,一个都没有死。
辽宁沈阳:“艾灸凳治病”涉嫌虚假宣传已立案
艾灸凳到底有什么用?真的能治病吗?记者来到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情况。
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输入产品名称,查询显示没有艾灸凳的相关信息。
辽宁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价监竞争处副处长 张功:正规的医疗器械在外包装上、在名牌上标识上,一定会有医疗器械的生产许可证和注册证。这两个号码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是完全能够查到的。如果是医疗器械,涉及到它的宣传,那么我们在国家审批备案的时候,也会对医疗器械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地标注。如果超出它的标注范围了,就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宣传。
目前沈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对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艾灸馆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对老年养生体验场馆进行检查。
辽宁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价监竞争处副处长 张功:查处过程当中会发现,一些产品有比如加热、加湿等功能,老年人坐上去之后感觉非常舒服,可能就心情好,可能身体的指标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这个绝不是治疗疾病的一个指标,大家一定要注意。
通常来讲,艾灸是通过艾草的药性和火力熏蒸相应穴位,来达到防病保健的治疗效果,但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
抗糖尿病药网店卖10元,集采价36元?集采药价被质疑“偏高”,多方回应
9月15日,职业打假人王海爆料称,国家药品集采接续上海联盟办公室8月发布的《十五省(区、市)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SHLM-YD2023-1)拟中选药品公示》(以下简称《公示》)中,拟中选企业北京福元医药的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60片的集采价格为36元,他发现同厂同规格的药品在网上零售价才10元,而且此次拟中选49个产品共125个品规,有48个产品拟中选厂家均为原国采中选厂家。此事引发网友对集采药价的关注。
对于同厂同规格药品网上售价与集采价格差异较大的问题,9月26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工作人员回复称,网上低价的药店不是药企授权的,“企业表示他们从来都没有授权到网络销售过他们的产品,他们现在也发现网上药店比他们卖的价格低,也打算起诉这些网络药店,可能会以法律渠道进行解决。”此外,该工作人员建议市民选择正规的渠道购药。
那么药价是集采的唯一标准吗?原国采中选厂家的优势在哪里呢?就这些问题,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医疗医保专家。
网上查询:
该药品最低售价10元左右,3日后上涨
职业打假人王海称,在8月份发布的《公示》中,拟中选企业北京福元医药的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60片的集采价格为36元,而同厂同规格的药品在网上零售价才10元。
据《十五省(区、市)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显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甘肃组成地区联盟,成立国家集采药品接续上海联盟采购办公室,开展十五省(区、市)联盟地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具体经办工作由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负责实施。
拟中选结果表截图
《公示》中,以格列齐特缓释片为例,拟中选企业北京福元生产的30mg*60片是36.16元/盒,而未中选的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同规格的申报价格是7.35元/盒,另一个拟中标的宜昌人福30mg*30片为20.64元/盒,相当于41.28元60片,也就是说,拟中标药企的价格比落选药企贵了五倍左右。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格列齐特缓释片,是一种磺酰脲类口服抗糖尿病药。在降糖药品中,格列齐特缓释片为大品种。据媒体报道,该药原研厂家为法国的Les Laboratoires Servier,商品名为Diamicron,最早上市时间为2000年3月。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的格列齐特缓释片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医疗市场格列齐特缓释片销售总额(终端价)为3.53亿元,其中排名前5名的企业及其市场份额分别为施维雅(29.77%)、宜昌人福药业(25.96%)、北京福元药业(25.10%)、天津君安生物制药(18.20%)、江西制药(0.27%)。
9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在各大平台检索由北京福元医药生产的格列齐特缓释片,发现30mg*60片一盒的价格区间在10元至40元不等。记者在一家自称经营24年的连锁药房里发现首单优惠价格仅要8.6元,已售2000多件,评价上百条。
9月15日,某网店格列齐特缓释片一盒首单优惠价8.6元
红星新闻记者向客服询问为何价格低于同行价,对方表示,“由于受进货渠道、供货商等不同因素影响,每家药店同种药品在定价会略有差别,随着我们的供货商、渠道的不断完善,我们的价格也会有调整。”
随后,红星新闻记者采访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多个部门,均未获得有效回复,该公司一营销工作人员也表示并不清楚此事。
9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再次在淘宝上检索由北京福元医药生产的格列齐特缓释片,发现此前浏览过的多个药品价格已上涨到30元以上。记者日前网上咨询过的某连锁药房已下架该药品,客服称“下架代表当前已经售罄”,而另一家药房的价格则从21.4元涨到35.1元,客服解释称。“活动期间价格涨幅是正常情况。”
9月18日,某网店的该药已下架
专家说法:
①
网络售价低或是“市场营销”思路
药价并非采集唯一标准
为什么相同厂家、规格的药物在网上的交易价格便宜,集采价格却更贵呢?红星新闻记者就此事采访上海药事所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其表示对外发声释疑必须经由上级医保部门的批准。随后,记者以市民身份通过上海一网通办平台向上海医疗保障局就“格列齐特缓释片”相关疑问进行询问。9月19日,显示转为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办理。9月26日,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工作人员回复称,网上低价的药店不是药企授权的,“企业表示他们从来都没有授权到网络销售过他们的产品,他们现在也发现网上药店比他们卖的价格低,也打算起诉这些网络药店,可能会以法律渠道进行解决。”此外,该工作人员建议市民选择正规的渠道购药,网店购药的用药安全不太能够得到保证。
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药品的零售价格通常是根据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形成,而药品集采是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进行集中采购,采购规模大,市场竞争较少。其次,药品集采价格还包括了其他相关费用,例如配送费、管理费等,这些额外费用也会增加药品的价格。最后,政府或相关机构在药品集采过程中可能还会考虑其他因素,如药品质量、供货可靠性等,这也可能导致价格上升。
对于网络售价偏低,一位资深医改专家认为,这或许是“市场营销”的思路。“挂网的大药房,可能会按照药品进价销售,甚至是赔本销售。他们可能通过签订协议来赚取流量,例如今年要销售一个亿的量,通过降价来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量。”
上述拟中标药企的价格比落选药企贵了五倍多,那药物价格是集采的唯一标准吗?曹博表示,这显然不是,在药品和企业的评判过程中,采购单位通常会考虑多个维度。除了价格外,评判标准可能还包括药品的质量、疗效、生产工艺、生产能力、供应能力以及企业的信誉度等。价格是其中一个维度,但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评判的目的是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供货可靠的药品和企业,以保证医疗机构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效果。因此,并不意味着贵的药品或企业就一定是好的,评判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前述医改专家也认为,药品价格并非采购单位评判的唯一标准,还需要从药品的药效、生产成本、企业运输成本等多个维度对供货能力、资质等方面进行比较。
②
原国采中选厂家优势在哪?
保质保供成集采新趋势
此外,王海向红星新闻表示,本轮采购品种目录共49个,参加综合评审企业296家,3900个品规参与了十五省综合评审得分,拟中选49个产品共125个品规,有48个产品拟中选厂家均为原国采中选厂家。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据《十五省(区、市)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可知,入围药品按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联盟地区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最高的药品获得该地区拟中选资格,而该指标体系由药品维度和企业维度两个板块构成。其中药品维度的指标是由价格水平(60分)、质量和疗效(10分)、临床适用性(15分)、生产与市场占有情况(15分)组成,而企业维度的指标是由企业质量管理水平(30分)、企业药品保障供应能力(40分)、企业创新能力(10分)、企业信用评价(-40~20分)组成。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王海认为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赋分指标对原国采中选企业多次重复加分,显失公平。
原国采中选企业的优势在哪里?从评价体系里,前述资深医改专家表示,可以看出招标方对药企选择的趋势,即国家越来越担忧质量和供应问题。“根据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对于实力较强的大企业,信誉良好的企业,他们给予的得分会较高。这是国家集采的趋势,要求实力较强的企业尽量占据更多优势地位。”
该资深医改专家坦言,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若中标之后供应不上,或出了质量问题,对集采将是致命打击,“通过前几年国家集采各方面的经验总结,现在的集采发展趋势不是像过去灵魂砍价特别注重价格,而是在保质保供。”
一位医保行业资深人士向红星新闻表示,这实际上是为了保护最早一批有能力制造仿制药的大企业,让这些企业有一定的利润去继续研发新的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如果许多研发较晚的小企业都以较低价格中标,一味压低价格,那么整个行业利润率将进一步下降,导致恶性竞争。”
红星新闻记者 罗丹妮 朱必胜 实习生 邓雨
编辑 张莉 责编 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胰岛素专项集采落地将满一年 惠及超千万糖尿病患者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落地即将满一年,胰岛素集采已惠及超过1000万名糖尿病患者。按集采前价格计算,胰岛素专项集采涉及采购金额约170亿元,集采后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90亿元。
“胰岛素进入集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负担,也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新的治疗方式选择。”身为一名病程十余年的“糖友”,患有1型糖尿病的张蕊需要定期使用胰岛素,集采后胰岛素价格大幅下降让她感受颇深。
胰岛素专项集采是国家组织药品集采首次拓展到生物药领域,涵盖了临床常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胰岛素,落地的42个胰岛素专项集采品种平均降价48%。以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为例,在集采落地后,患者可以享受到每支18.89元的价格,价格降幅超70%。
礼来制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戴文睿表示,对于创新药品的价格保护不会一直持续,专利期后药品价格会大幅下降,“而集采能够使药品降价,造福更多患者。”
“随着胰岛素带量采购的深入执行,药物大幅降价,患者用药负担降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玉秀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暨胰岛素临床应用百年纪念”研讨会上说,集采也进一步缩小了第三代胰岛素与第二代胰岛素的价格差异,有助于推动临床应用上的升级换代,提高患者用药可及性。
据介绍,相较于第二代胰岛素,第三代胰岛素的主要差别是在相同的血糖控制情况下,减少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目前广泛应用的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已经可以模拟人体正常生理分泌曲线,同时可让患者注射时间更灵活,治疗依从性也得到提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说,通过专项集采,第三代胰岛素和第二代胰岛素价格接近,患者能够有更多机会用上更新、更安全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糖尿病防治行动”提出的要求,到203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要达到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要达到70%及以上。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20岁至79岁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增加至1.4亿,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64亿。纪立农认为,糖尿病趋于年轻化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培养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据悉,涉及294种药品的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经陆续落地,一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门诊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平均降价超过50%,患者使用高质量药品的比例从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日前发布文件,公示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结果、备供情况等。患者将于2023年7月用上该批集采中选药品。
记者 彭韵佳 沐铁城 北京报道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