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吃什么防糖尿病(吃什么东西防糖尿病)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升糖指数比燕麦还低!每天吃点它,可降低24%糖尿病风险!

豆类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早上喝的豆浆;煮的绿豆汤、红豆汤;还有干锅豆角、毛豆炒肉丝、扁豆焖面……个个都很美味~

它们的营养也不低,普遍富含优质的植物蛋白、大豆异黄酮、植物甾醇等,对心脑血管、骨骼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最近,更有一项新研究发现,常吃这类豆对血糖也很友好!

1

每天吃点这种豆

可以降低24%的糖尿病风险

一篇发布在《营养素》上的研究发现,每天摄入鹰嘴豆等淀粉豆类的总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有关。

用淀粉豆替代其它低血糖指数食品,更有利于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不仅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也能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论文研究截图

不仅如此,早前我国一项对8万多名,40岁~70岁的女性的研究还发现,每天吃37.1g淀粉豆和只吃5.6g的人相比,能降低24%的患糖尿病的风险!

可见,淀粉豆对血糖的帮助确实不小~

那什么是淀粉豆?为什么它的控糖作用好呢?

2

豆类家族庞大

易出沙的豆都属于“淀粉豆”

淀粉豆,顾名思义,就是富含淀粉的豆类,其淀粉含量可达60%左右,还富有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

它和全谷物相近,是我们之前常说的杂豆,可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有助于控制血糖,日常还可以用来做豆沙、粉丝、粉皮等。

常见的有红小豆、绿豆、芸豆、鹰嘴豆、腰豆等,都属于淀粉豆,可以常吃。

不过,豆类家族庞大,我们不可能全记住。所以,今天再教大家记住一句话:易出沙的豆一般淀粉含量高,都属于淀粉豆。

这下是不是总算弄明白了什么是淀粉豆,那它的控糖优势在哪呢?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外皮吸水慢——延缓消化

淀粉豆的外皮吸水较慢,储藏细胞的细胞壁部分木质化,限制了干豆的吸水速度,淀粉不易散开,消化速度慢,血糖自然就升得慢。

02低GI食物——血糖指数低

各种淀粉豆的血糖指数一般在24~48之间,即便打成粉、碾成泥、用压力锅煮到软烂,食用后血糖指数仍然不高。

03抗性淀粉——不易升糖

淀粉豆中含有较大比例的直链淀粉,冷后会产生抗性淀粉,不易被消化吸收。还含有一种天然的酶抑制剂,在消化时,能降低碳水化合物在小肠被分解吸收的速度,尤其是芸豆这方面比较优秀。

两者相加,血糖就不容易上升。

3

提前浸泡易煮熟

和米饭同煮更互补

不过,有的淀粉豆不太好煮熟,如鹰嘴豆、红小豆等,这里建议大家可以提前浸泡,或者借助高压锅焖熟。

日常在吃主食时,把这些淀粉豆加在大米饭里做成豆米饭,还能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谷物蛋白质的利用率,营养也更全面。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2个豆米饭的菜谱:

01排骨手抓饭——控糖、高蛋白食材:排骨、大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做法:①锅中倒少许油,排骨下锅,烹入料酒,煎制出油,再放入提前浸泡好的红小豆、绿豆等淀粉豆(按照1:1的比例),一起翻炒。②豆子破皮后,放入土豆、胡萝卜等配菜翻炒,并加入酱油、盐、糖调味。

02红腰豆糯米饭——护心、控糖食材:糯米、红腰豆、红枣、葡萄干等。做法:把糯米饭在蒸锅里铺一层,再把红枣、红腰豆、葡萄干按自己喜欢的比例铺在糯米上,扎孔后大火蒸熟即可。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

最适合糖尿病人吃的6种零食,不升血糖还有营养,建议收藏

侯阿姨年轻的时候很少生病,身体也很健康,不过自从五年前被确诊糖尿病后,她便烦恼不已。

不但每天都要服用降糖药,饮食上也是有很多忌口的,感觉人生的乐趣都少了很多。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与很多美食都无缘了。

邻居告诉她如果血糖控制好的话,偶尔也可以吃点零食,虽然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也可以解解馋。

确实,患了糖尿病以后需要控制饮食,不然一不小心血糖就飙升了。

一、糖尿病和吃饭关系密切,控血糖要学会“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介绍:全世界有5.37亿糖尿病患者,其中我国就有1.25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可达11.9%。

而不健康的饮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据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全世界有七成的2型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

《糖尿病与新陈代谢》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超11万人进行研究发现,经常食用精制谷物、糖果、果汁、甜点、土豆等食物的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饮食上做出改变,尽量多吃营养全、能量低的食物,能让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缓解。

想要控制血糖,建议饮食上注意下面这几点!

吃饭讲究顺序:建议先喝汤,再吃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之后再吃肉类、蛋类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最后吃淀粉类主食。

晚餐尽量早点吃:晚餐吃得太晚,胰岛素水平低,血糖相对较高,第二天空腹血糖也会受到影响。

蔬菜不要切得太碎:蔬菜切得太碎,那膳食纤维破坏就更多,建议蔬菜尽量切大块,以便更好保留营养。

多吃粗粮: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阮园提醒:建议饮食上多加入粗粮,降低血糖生成指数的同时,还能补充膳食纤维。

急火炒少加水:烹饪时尽量选择急火炒,少加水,以免血糖生成指数升高。

多吃硬的少吃软的:注册营养师王璐提醒:饮食上尽量多吃干硬的食物,少吃发软的食物,以便维持餐后血糖。

二、适合糖尿病人吃6种零食被发现,糖友放心吃

糖尿病患者要比常人有更多的饮食禁忌,不过南总内分泌陈艳婷提醒:下面这几种零食,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去食用。

1、苏打饼干

苏打饼干本身味道清淡,糖分、盐分等添加物相对较少,很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2、黄瓜

黄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热量也低,升糖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的一种食物。

3、水煮鸡蛋

鸡蛋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营养价值高、饱腹感强,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水煮蛋。

4、西红柿

西红柿中含有番茄红素、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元素,而且升糖慢,是糖尿病患者不错的一种零食选择。

5、苹果

苹果中含有活性物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适当食用有助于预防便秘、维持血糖稳定等。

6、牛奶或酸奶

牛奶或酸奶中钙含量丰富,适当食用有助于稳定血糖,增强饱腹感,建议最好选择纯牛奶或原味酸奶。

三、糖尿病人也能长寿,5个长寿特征你占几个?

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车炜指出: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糖尿病患者也能长寿。据统计,美国1300万糖尿病患者中有30%的人可以活到80岁以上,我国活到八九十岁的糖尿病患者也很多。

不过,分析发现长寿的糖尿病患者多有下面这几个特征!

1、饮食营养均衡

很多长寿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多样,日常饮食中有蔬果、大豆坚果、谷薯类、畜禽鱼蛋奶类等食物,而且少油少盐少糖,可以说保证了饮食上的营养均衡全面。

2、基础指标控制得好

上了年纪的人,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指标很容易异常,进而就会被其他多种并发症盯上。而能带糖长寿的人,多数基础指标都控制得好。

3、肠胃健康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胃肠动力,导致消化不良,而肠胃健康、消化好的人能吃能喝,带糖长寿的可能性更高。

4、经常运动

糖尿病患者经常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糖,还能预防并发症,更好的延长寿命。

5、心态良好

患上糖尿病后,不要过于焦虑,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它,以免长期情绪不佳引发肠胃不适。

糖尿病患者确实在饮食上需要忌口,不过有些零食很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像水煮蛋、黄瓜、西红柿、牛奶、苹果等,是糖尿病患者不错的零食选择。糖尿病患者照样能长寿,不过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1]《吃饭稍作改变,糖尿病就好转了!控血糖要学会“吃”!》.健康时报.2024年08月09日

[2]《11万人研究发现:经常吃这些食物,更容易患糖尿病!竟不是油和肉……》.健康时报.2023年12月26日

[3]《8种零食推荐,糖尿病患者放心吃!》.医学界内分泌频道.2024年03月14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少吃主食就能控制糖尿病?医生:这些食物多吃,或能降低患病风险

林阿姨昨天她在菜市场碰到老邻居张大爷,俩人寒暄了几句后,张大爷却突然指着她的购物袋:“林啊,主食别买太多了,我侄子前阵子查出了糖尿病,医生说吃主食是大忌,得少吃点才行。”林阿姨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她一向爱吃米饭,甚至拿白米饭配咸菜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回到家后,她越想越不安,难道自己也会因为吃主食而惹上糖尿病?这个问题让她整晚没睡好。

第二天一早,林阿姨便拉上了隔壁李奶奶一起晨练,顺便吐槽昨晚的烦心事。她问李奶奶:“你说,这主食到底能不能吃啊?张大爷昨儿说得吓人,我这辈子离了米饭可怎么活?”李奶奶乐呵呵地笑了:“哎哟,这你就想多了!以前我们哪顿不吃米饭?这几十年都活过来了,哪有那么玄乎?不过,说实话,我听我孙女提过,真有些东西吃了对身体好,糖尿病还真能防。”

林阿姨一听来了兴趣,赶忙问:“什么东西?快告诉我!”李奶奶却故意卖了个关子:“别急,回头我让孙女写张单子给你。她平时做饭就讲究,说是吃对了东西,身体会自己‘修修补补’,不用担心什么大病小病。”

几天后,林阿姨果然拿到了李奶奶“神秘单子”上的建议。上面列出了几种食物:绿叶蔬菜、粗粮、豆类、坚果、水果。林阿姨看着清单,疑惑地嘟囔:“这些东西,平时不也常吃吗?这能防糖尿病?”她带着这个疑问,跑去找了同住小区的王叔叔。

王叔叔年轻时得过糖尿病,如今却控制得很好,精神头十足。面对林阿姨的疑问,他点点头:“你别小看这些东西,真讲究起来,能帮大忙。像绿叶蔬菜,维生素多,纤维也多,吃了对胰岛功能好;粗粮呢,升血糖慢,不像白米饭一下子就让血糖飙上去;还有豆类,蛋白质高,但含糖低,吃了不怕长肉。至于坚果,别看热量高,适量吃点,反而能减少血管里的炎症。”

林阿姨听得一愣一愣:“那水果呢?我听说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王叔叔笑了:“这可不是一概而论。像苹果、柑橘这些,糖分低,纤维高,反而是不错的选择。你要是天天大口啃榴莲,那就另当别论了。”

林阿姨半信半疑地回了家,决定试着调整一下饮食习惯。她每天减少一小碗白米饭,换成燕麦粥或红薯;炒菜时多放了些菠菜、芹菜;下午饿了,就抓一小把核桃代替点心。她还特意去超市买了些黄豆,熬豆汤喝。一个月下来,她不仅觉得胃口好了,连平时腰酸背痛的毛病都轻了不少。

这天,林阿姨又碰到了张大爷。她笑着问:“张大爷,最近你侄子咋样了?”张大爷叹了口气:“唉,还是不听话啊,总想着少吃点主食就行,结果光吃肉,血糖还是控制不好。”林阿姨拉住他,认真说道:“光少吃主食可不行,得吃对东西才行!我最近试了试,效果还真不错。”

张大爷一脸惊讶:“吃对东西?这还有讲究?”林阿姨得意地摆摆手,把李奶奶给她的“神秘单子”掏了出来。张大爷看了半天,连连点头:“看来我得赶紧告诉我侄子,他得学学你这套办法,不能再这么瞎折腾了!”

林阿姨听到这话,心里一阵满足。她想起自己刚开始听说“少吃主食”的时候,也是满心焦虑,身体健康不是靠“少吃”某样东西,而是靠吃得均衡、有营养。有些改变看似简单,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那以后,林阿姨逢人便分享她的饮食心得。她相信,只要吃得对,健康不再遥不可及。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