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按摩脚(糖尿病按摩脚底有哪些好处)

养生堂 0
文章目录:

脚上这3个调理糖尿病的穴位,每次按5分钟,帮助延缓并发症!

在糖尿病的中医调理方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凯教授有家传绝学——程氏家族独创的药穴同源法!

他告诉我们,在脚上藏着三个“降糖穴”,经常揉一揉,刺激穴位,可以辅助改善糖尿病症状、控制病情。

一起看看这三个穴位在哪里?

01

糖前期:脾虚生湿

健脾祛湿

有一类人群血糖指标超过正常范围,但是又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这种血糖异常阶段叫做糖前期。

此时如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或可避免步入糖尿病,实现病情逆转。

糖前期,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脾气虚所致。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从而引发湿邪。湿邪重浊,容易表现出食欲不振、下肢沉重、乏力,以及身体倦怠困顿,难以缓解

这个阶段的治疗重点是健脾祛湿

提到祛湿,很多人都会想到薏米,今天程教授带来一种祛湿效果更强的红豆薏米水,还有一个健脾穴位。

1、祛湿更强的红豆薏米水

组成:赤小豆、炒过的薏米

用法:两者混合煮水喝

方解:赤小豆外形上看起来比红豆更小,但健脾祛湿的效果比红豆更强。

湿邪为阴邪,阳才能化湿,生薏米性凉,炒过的薏米性温,有助于增加脾阳,利湿效果更好。如果觉得炒薏米麻烦,想用生薏米,记得再加点生姜丝中和一下。

2、健脾穴位

带脉穴:属足少阳胆经,有健脾的效果。

位置:位于第十一肋骨端下方垂线和肚脐水平线相交处,约为肚脐旁开5寸处,左右两边各一个。

揉按方法:站立做叉腰动作,双手拇指分别放在左右带脉穴上,四指捏住腰部,对腰部提捏,左右交替进行。

注意:饭后1小时内,不要提捏

02

糖尿病初期:湿聚成痰

祛湿化痰

糖前期如果没有及时调理脾胃,体内湿邪聚集,湿可转化为痰。

此时血糖指标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已经正式步入糖尿病初期,需要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程教授表示此阶段治疗重点是健脾祛湿、化痰,为此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化痰方子,以及两个祛湿化痰穴。

1、二陈汤

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用法:四味药材一起煎煮,可再加入几片生姜,最后加入一点乌梅。

方解:陈皮、半夏都能祛湿化痰,茯苓也是健脾祛湿的常见药物,炙甘草起到调和的作用。半夏有毒性,加入生姜可解毒,最后加入乌梅有收敛肺气的作用。

注意: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此方

2、祛湿化痰的穴位

阴陵泉穴:

属足太阴脾经,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位置:拇指沿着小腿胫骨内缘,由下往上,在膝关节下时,胫骨拐弯的凹陷处就是阴陵泉。

丰隆穴:

属足阳明胃经,是“化痰第一穴”。

体内痰湿是无形之痰,咳出来的痰是有形之痰,丰隆穴都可化解。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和外踝两点连线的中点处。

注意事项:每个穴位每次揉按应不少于5分钟,感受到微微酸痛的力度较适宜。

03

糖尿病后期:由痰转瘀

化痰化瘀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体内的痰湿也会逐步发展,体内痰湿聚集,阻碍气血运行,可导致瘀滞。

瘀滞的表现多为下肢会出现明显的青紫色浮洛。中医经络学认为“新病入经,久病入络”,出现明显的浮洛说明瘀滞影响到了经脉。

此时已处于糖尿病后期,并发症会越来越多,及时、积极治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程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古籍上记载的可以调理糖尿病的穴位

然谷穴

属足少阴肾经,有消渴的作用,可缓解糖尿病所引起的口干舌燥等症状,对并发症的防治也有一定功效。

位置:脚内踝前下方斜45度角,可摸到一个骨性凸起,沿着凸起往下的凹陷处就是然谷穴。

揉按方法:每次点揉然谷穴3-5分钟,一天重复5-8次即可。

药物和穴位共同配合效果会更好,建议各位糖友朋友坚持服用药物的同时,加以揉按穴位,最大程度来控制病情,改善身体状况。

糖尿病患者日常多按这几个穴位,轻松控糖不烦恼!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 “战斗”。除了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外,咱们传统中医里的穴位按摩也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辅助控糖方法哦。今天就给广大糖友们介绍几个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的穴位,快来一起学习一下,让控糖变得更轻松吧!

足三里穴

穴位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简单来说,大家可以先找到膝盖外侧的凹陷处(犊鼻穴),然后从这个凹陷往下量大约 4 横指(3 寸)的距离,那里就是足三里穴啦,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功效原理: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着 “保健要穴” 的美称。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够调理脾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输布和代谢,避免精微物质在体内堆积转化为多余的糖分,从而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按摩方法

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在足三里穴上,稍用力下压,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也可以手握空拳,用拳眼轻轻捶打该穴位,同样能起到刺激作用哦。

三阴交穴

穴位位置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大家可以先摸到内踝尖,然后从这个位置往上量大约 4 横指(3 寸),靠近胫骨内侧缘的地方就是三阴交穴了,按压时会有明显的酸麻胀感。

功效原理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可谓是 “一穴通三阴”。脾主运化,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与人体的气血、津液代谢以及脏腑功能调节都息息相关。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和气血、滋养肝肾、健脾利湿,从整体上调节身体的内环境,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对血糖的调控能力,对于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控制血糖有着积极的意义。

按摩方法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三阴交穴,力度适中,以穴位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度,然后保持按压状态 10 - 15 秒,再慢慢松开,如此反复进行,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可多次按摩,闲暇时、睡前都可以按一按哦。

涌泉穴

穴位位置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底心的位置。

功效原理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时,往往容易伤肾,导致肾阴亏虚或肾阳不足等情况。按摩涌泉穴能够补肾固本、引火归元,调节肾脏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进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病情,辅助控制血糖。

按摩方法

可以采用搓揉的方式,每晚睡前先用温水泡脚 15 - 20 分钟,泡完脚后擦干,坐在床边,用一只脚的脚跟去搓揉另一只脚的涌泉穴,每只脚搓揉 3 - 5 分钟,直到穴位处感觉微微发热即可。这样不仅能刺激涌泉穴,还能放松身心,帮助入睡哦。

胰俞穴

穴位位置

胰俞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背部,在第 8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大家可以先找到背部的第 8 胸椎棘突(一般可以通过低头,摸到背部最突出的骨头,然后依次往下数到第 8 个),再往旁边量大约 2 横指(1.5 寸)的距离就是胰俞穴啦。

功效原理

从名称就能看出,胰俞穴与胰腺的功能调节密切相关。胰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负责分泌胰岛素等物质来调节血糖。经常按摩胰俞穴,能够调节胰腺的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机体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着较为直接的帮助呢。

按摩方法

由于胰俞穴在背部,自己按摩可能不太方便,可以请家人帮忙。让家人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在胰俞穴上,稍用力向下按压,然后做小幅度的旋转揉动,力度以能耐受且穴位处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摩 3 - 5 分钟,每天按摩 1 - 2 次即可。

需要提醒广大糖友们的是,穴位按摩虽然有一定的辅助控糖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药物治疗和其他生活方式干预哦。大家在日常控糖过程中,可以把穴位按摩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手段,坚持按摩,相信会对血糖控制起到积极的效果。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通过综合的方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享受健康生活呀!#糖尿病##中医##健康真探社##关注糖尿病##穴位#

脚上藏着“长寿穴”,专调脾胃肝肾!每天按一按,血糖血压都稳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黄帝内经》曾提到:“足为人之根,万病之源。”中医认为,脚是人体十二经脉汇聚的地方,与五脏六腑、气血运行息息相关。

中医理论中提到的“长寿穴”之一,就是位于脚上的“太冲穴”。它被认为是肝经的原穴,贯通脾胃、肝肾,调节人体的内在平衡。

近年来,随着养生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刺激太冲穴不仅能改善脾胃功能,还对高血压、血糖的稳定具有显著的辅助作用。要想拥有健康长寿,一双脚的护理往往是关键。

那么,太冲穴究竟有什么作用?它与脾胃肝肾的关系是什么?每天按一按,真的能稳住血糖血压吗?这篇文章将从中医和现代医学角度,详细剖析太冲穴的健康奥秘。

太冲穴:脚上的“长寿开关”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第一、二脚趾骨之间的缝隙处,触摸时会发现一个凹陷,这就是太冲穴的位置。中医将其称为“肝经原穴”,所谓“原穴”是指人体经络中的关键穴位,负责调节对应脏腑的功能。

太冲穴是通过肝经与脾胃、肝肾相互联通的重要节点,被称为“长寿开关”并非虚言。

从中医理论来看,肝主疏泄,负责调畅气机,而脾胃则为气血生化的源头。肝气不舒,气血运行受阻,会直接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甚至导致气滞血瘀,诱发一系列慢性疾病。

现代研究也表明,刺激太冲穴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起到调节血压、血糖的作用。

刺激太冲穴如何调节脾胃?

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发动机”,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为全身提供能量。如果脾胃功能失调,不仅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还可能导致气血不足、疲劳乏力,甚至诱发代谢紊乱。

中医认为,太冲穴是肝经的重要穴位,通过按压太冲穴,可以疏通肝经,促进肝气的疏泄功能,从而间接改善脾胃功能。

例如,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对慢性胃病患者进行太冲穴按摩治疗后,患者的消化功能显著提高,胃部不适症状明显缓解。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太冲穴在改善脾胃功能中的作用。

因此,高压工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不妨每天按一按太冲穴,帮助缓解脾胃负担。

调节肝肾:太冲穴的“内在修复”

肝肾在中医中被视为“母子关系”,肝为血之源,肾为精之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肝肾失调不仅会导致疲劳、失眠,还可能引发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而太冲穴作为肝经原穴,通过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肝肾功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曾在研究中指出,按摩太冲穴可促进肝脏解毒功能,帮助降低血液中的毒素水平,同时对肾功能的调节也有显著作用。

对于长期饮酒、熬夜或患有慢性肾病的人群,太冲穴按摩是一种便捷有效的辅助调理方式。

血压血糖稳定:科学依据支撑

高血压和高血糖是目前威胁健康的两大慢性病,而太冲穴按摩在调节这两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多项临床研究的验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太冲穴按摩干预,其血压平均下降了10-15毫米汞柱。

这是因为太冲穴能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压作用。

对于血糖问题,江苏省中医院的临床研究指出,刺激太冲穴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稳定血糖水平。

这项研究证实,太冲穴按摩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辅助作用,尤其适合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如何正确按摩太冲穴?

按摩太冲穴并不复杂,但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发挥最大效果。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1. 找准位置:太冲穴位于足背部,第一、二脚趾骨之间的凹陷处,用拇指按压能感觉到酸胀感。

2. 按压手法: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3-5秒,随后缓慢放松,重复10-15次。

3. 按摩时间:每天按压2次,建议选择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4. 辅助工具:可以使用按摩棒或艾灸进行刺激,但需注意力度适中,以免损伤皮肤。

中药辅助与太冲穴相得益彰

为了更好地发挥太冲穴调节脾胃、肝肾的作用,还可以结合中药调理。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及其功效:

· 柴胡:疏肝解郁,适用于肝气不舒引起的胁痛、胸闷。

· 茯苓:健脾利湿,可改善脾胃功能,缓解腹胀、食欲不振。

· 熟地黄:滋补肾阴,适合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乏力。

· 山药:补脾养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

以上中药可根据个人体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与太冲穴按摩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冲穴按摩的注意事项

尽管太冲穴按摩效果显著,但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在按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孕妇慎用:太冲穴属于肝经大穴,孕妇按摩可能引发子宫收缩,需特别注意。

2. 急性疾病期间避免按摩:如发烧、感染等急性病症期间,应暂停按摩,避免刺激身体。

3. 力度适中:按摩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引发瘀伤或疼痛。

结语:从脚开始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仪器和昂贵的药物,有时从脚下的一个小穴位开始,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太冲穴作为脚上的“长寿开关”,通过调节脾胃、肝肾功能,帮助稳定血压、血糖,为人体健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式。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现代医学,都对它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如果能结合科学的按摩方法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太冲穴将成为守护健康的重要利器。

参考资料:

1. 《黄帝内经》

2. 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太冲穴与脾胃功能的研究报告

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关于太冲穴与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4. 江苏省中医院关于太冲穴按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研究

5. 《中医经络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