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氟中毒糖尿病(氟中毒的发病机制)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0
文章目录:

警惕!4类常用药会引起血糖异常,严重者引起昏迷!注意监测血糖

刘女士到医院就诊,告知医生自己半年前体检血糖为5.2mmol/L,前一阶段在药店免费监测血糖处查出血糖7.8mmol/L,店员告知是糖尿病,需要服用降糖的药物,但是自己却并不相信,认为还是到医院检查一下,咨询一下医生的建议比较好。

医生与之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这几个月由于疾病的原因,她长期服用醋酸泼尼松平,可能与这个有很大的关系。医生再次检查发现空腹血糖为7.4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为7.2%(正常值为4.0-6.5%),医生考虑到她的情况比较特殊,不建议立即服用药物控制血糖。告知其在停用激素类药物3个月后再复查,看血糖是否恢复正常。

4个月后,刘女士再次到医院复查,发现血糖已经恢复正常水平,为什么血糖高不是糖尿病呢?因为血糖异常除了是糖尿病外,还可能是药源性糖代谢紊乱。药源性糖代谢紊乱,顾名思义,指的是药物诱发的糖代谢异常,其中就包括高血糖和低血糖。血糖异常升高,也需考虑是否与服用的药物有关。

日常生活中有4类常用药物会导致糖代谢紊乱的发生。

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重要的体内调节因子,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炎和免疫抑制,在危急情况下,一般都是首选用药,但是糖皮质激素一个严重的不良反应就是会导致糖代谢紊乱。

主要原因: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会诱导胰岛素抵抗,干扰体内的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且抑制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最终导致血糖的升高。而且,其会抑制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使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还可能会使β细胞凋亡,从而使血糖升高。一部分患者会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血糖的升高。

注意事项:给药方式及给药量对血糖影响差别比较大,一般来讲,小剂量给药、吸入给药和局部用药等对血糖的影响程度比较的小,而全身大剂量给药对血糖的影响较大!

2. 抗高血压类药物

糖尿病和高血压被称为夫妻病,7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同时抗高血压的药物对血糖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对血糖影响最大的主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影响糖代谢的过程,而该系统活性降低与血糖下降的幅度呈正相关,需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β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断β受体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促进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和糖原的分解,临床研究显示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断剂比如普萘洛尔最容易导致糖代谢的紊乱;部分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如美托洛尔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小;高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断剂比如卡维地洛等对糖代谢几乎没有影响。

利尿剂:大多数利尿药都有引起糖耐量受损的副作用,其中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会引起空腹血糖升高,如果患者仅患高血压,则影响不大,停药血糖即可恢复,但是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会使病情加重。

对3万多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发现,70.3%的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因此长期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无论是否是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定期监测血糖。

3.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血糖影响的机制尚不明确,是导致血糖升高还是降低也没有规律可言,因为个体差异性较大。值得注意的是,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因为严重的糖代谢紊乱已经在美国和加拿大撤市,但是目前国内还在使用过程中,不过说明书中明确要求禁用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一定要谨慎,做好血糖的监测。

4. 抗精神类药物

第二代抗精神类药物诱发糖代谢异常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是临床统计显示,氯氮平、奥氮平会使血糖升高的比较高,氯丙嗪、三氟噻吨、舒必利等会导致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β细胞的反应性,引起血糖的升高。新型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对胰岛素分泌影响不大,一般不会引起血糖异常。

药源性糖代谢紊乱的特点是血糖异常,一般停用药物一段时间后,血糖就会恢复正常状态,这种过程风险不是很高,并且是可逆的。但是少数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血糖异常事件,比如导致糖尿病酮尿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等等,因此需要加强血糖的监测,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水中添加\u0026#34;氟化物\u0026#34;,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

水中加氟可以预防龋齿,但这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有好处,饮水氟化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指出它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但研究报告的副作用很少或者没有定论。摄入氟化物的长期影响仍不清楚。

最近发表在《水与健康杂志》上的研究,考察了饮用水氟化和糖尿病之间的联系。 2型糖尿病在美国日益流行。发病率在过去32年里翻了两番,且没有停止的迹象。根据这项研究,在水中加入氟化钠可能是美国糖尿病率增加的因素之一,因为已知该化学物是血糖的“防腐剂”。

在这项研究中,Fluegge利用数学模型来分析跨越22个国家的氟化水和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数据都是可公开获得的。他还纳入了通过全国电话调查收集到的肥胖和身体活动度低,做出了调整,以帮助排除干扰因素。两组回归分析表明,饮用水加氟与2005~2010年间糖尿病的增加显著相关。

Fluegge报道说,平均一个县中的含氟水平每增加一毫克,预测年龄调整后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0.17%。进一步挖掘后发现,各地区使用的各类氟添加剂之间的差异。在分析中,与糖尿病相关的添加剂包括氟化钠和氟硅酸钠。氟硅酸似乎有相反的效果,并与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降低有关。靠自然发生的氟化物、不补充氟添加剂的县中,糖尿病发病率和患病率也更低。

当Fluegge调整了氟暴露水平占人均自来水消耗估计量的比重后发现,水氟化和糖尿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这些模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即氟化水与糖尿病预后的关系取决于人均消费的调整后自来水量,”Fluegge解释:“只利用[加入氟化物]的浓度不会产生类似的强一致的关联。”出于这个原因,Fluegge调整了他的计算。

虽然Fluegge不认为这项研究应该引起政策变化,但他指出,应该呼吁大家就加氟和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开展更多重要的研究。

Fluegge所述的模型表明,天然环境中的氟化物对糖尿病有保护作用。不幸的是,天然氟化物并非普遍存在。”

居民可以通过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库,更多地了解他们社区中的水的氟化物含量。库氟化物含量。

城陌 202054

糖尿病患者喝了8包板蓝根后昏迷 药师提醒用药需谨慎

【来源:华商网】

据报道,40岁的张先生因胸闷、乏力、口渴被送进医院。入院后,他逐渐出现意识不清、昏迷等症状。经过医生的及时救治,张先生的生命体征才稳定下来,而这一切的起因竟是他服用了8包板蓝根颗粒。

服药前需要明确药物的适用范围

原来,张先生有糖尿病病史,但他平时没有遵医嘱进行规范的降糖治疗,发病前一天晚餐后,张先生一直腹胀隐痛、胸闷。为缓解不适,他找到8包板蓝根颗粒,全部冲着喝了下去,后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经过治疗才脱离了危险。

12月10日,记者采访西安市红会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杨红,她介绍,除了板蓝根颗粒,为改善药物的口感,市面上很多颗粒剂、糖浆剂中都会添加蔗糖成分作为辅料且含量不低,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

此外,一些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复方感冒药,如复方盐酸伪麻黄碱;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降压药,如氢氯噻嗪等,都会引起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

如今,大众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很多家庭都配备了“家庭小药箱”,储备常用药品,以应对突发的健康问题。在冬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流感的发病高峰期,不少人倾向于居家自行用药治疗,借助“家庭常备药”缓解病症。然而,因为对药物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滥用、错用药物乃至出现药物中毒等情况频频发生。

杨红指出,通常而言,多数人对常见的家庭用药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由于其生理机能与常人存在差异,用药时需格外谨慎并区别对待。在用药前,必须仔细确认药物的适用范围,切不可盲目服用。

杨红提醒,对于一些肝肾功能不全的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药物,因为容易增加肝肾毒性。许多患有冠心病或脑梗的老年人会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在感冒发热时自行选用“家庭常备药”,像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来缓解发热症状,需格外谨慎。因为这两类药物与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相仿,若同时服用,会增加胃肠道的刺激,可能导致恶心、呕吐、溃疡、出血等消化道问题。

另外,在药物选用方面,人们应尽可能规避成分相近或疗效重复的药物。比如一些常见的复方感冒药里面,都含有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诺(酚麻美敏片)、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如果同时服用这些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和单独的对乙酰氨基酚制剂,很可能会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摄入过量,引发严重的肝损伤。”杨红说。

很多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预防疾病

杨红提醒,在使用“家庭常备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药品保质期。

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应在药师和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同时,需要注意,处方药是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吃药时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剂量使用,不能随意增减剂量。吃药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就医。

此外,杨红提醒,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试图通过提前服用感冒药来预防呼吸道疾病,这是个误区,很多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预防。针对呼吸道传染病,最好的预防措施是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 记者马相 实习生师冰洁

来源:西安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