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气微(糖尿病气短吗)
- 1、糖尿病其实就是“气不通”!一个方子,清热利湿畅气机,糖自降
- 2、糖尿病患者经常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可能与这4种疾病有关,这里有应对方法
- 3、糖尿病,多是因为气阴两虚!讲一张方子,益气养阴,巧妙降血糖
糖尿病其实就是“气不通”!一个方子,清热利湿畅气机,糖自降
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李清波
提到血糖升高,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降血糖。但有其实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降低血糖并不是唯一目的。
比如有一类特殊的糖尿病患者,他们身上系着无形的腰带,如果能帮助患者把腰带解开,不用降糖,血糖就能稳定。这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什么?
中医把糖尿病分为四大常见证型:阴虚津亏、脾气亏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但除了这四个证型,还有一个证型——湿热中阻,在近年来越来越常见,而且常常被忽视。
湿热中阻会导致脾胃枢机不利,气机不通,进一步影响到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最终导致糖尿病。
我门诊上来的30%-50%的患者都是湿热中阻型糖尿病,它属于糖尿病中期。相对于其它证型,湿热中阻型糖尿病大多伴有血脂高、尿酸高,或者有胰岛素抵抗,西药降糖效果不理想。
医案分享
任女士,她本人以及老公、儿子都有糖尿病,儿子三十出头而已,餐后血糖竟达到23毫摩尔每升,任女士自己空腹血糖是8毫摩尔每升。
我一问不得了,他们全家都爱吃煎炸烧烤类食物,任女士儿子还经常熬夜、经常有应酬需要喝酒。
体型偏胖,脸色偏黄小便黄浊、大便黏腻,还有口干口苦的情况。
这就是典型的湿热中阻型糖尿病。
开方:马齿苋、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鼓、焦栀、芦根、砂仁、甘草等。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和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任女士儿子的餐后血糖降到7摩尔每升,任女士血糖也正常了,空腹血糖降到6毫摩尔每升。诸症竭消
停药后我根据他们的情况,给了他们一个控糖清热的小茶方,出现不舒服的感觉的时候,就可以泡来喝一喝,控糖清热不伤正,适合中药调理结束之后用来巩固。
马齿苋、土茯苓、黄连、黄柏、知母、苍术
煎汤代茶饮,不用天天喝,可以隔两三天喝一次。有乏力气虚重的人,可以加黄芪或者太子参;如果口渴等阴虚重的人,可以加生地或玉竹;如果是舌苔发暗有瘀斑瘀点的血瘀人群,可以加点三七或藏红花。
有爱吃煎炸烧烤类食物的朋友要注意,长期吃煎炸烧烤类食物会助长胃热,影响中焦水湿的运化,久而久之湿热掺杂,就形成了湿热中阻之症。
湿热中阻型糖尿病特点:形体偏胖、身体困倦、乏力懒言、脘痞腹胀、皮肤瘙痒、渴不欲饮、小便黄浊、大便黏腻、汗出或无汗、口干、口苦、口臭等。
朋友们可以自查一下,要知道除了药物控制以外,保持健康饮食习惯也很重要。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请在中医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试药!)
糖尿病患者经常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可能与这4种疾病有关,这里有应对方法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等胃肠道问题,因为这属于常见病,但当糖尿病遇上顽固的胃肠道疾病时,胃肠道疾病就变得不简单了。
最近有一位患糖尿病10年的患者,从去年8月份开始,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腹胀,常有恶心、打嗝、腹痛症状,空腹血糖平均在8-12mmol/L左右,餐后血糖未检测,体重近半年减轻了5千克。一开始患者及家属都不太在意,认为是简单的肠胃不适,过了很久也不见好转,而且听说了患胃癌的患者也有上述症状,便战战兢兢地来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糖尿病引起的胃肠道常见问题。经过西医、中医联合治疗,目前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症状也明显改善。
糖尿病还会引起哪些胃肠道问题?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处理呢?
1.糖尿病性胃轻瘫
上文提到的糖尿病性胃轻瘫,很多糖友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消化道其实就是一条流水线,肌肉在神经的控制下协调运动,实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食物沿着口-食管-胃-肠运动,最终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
如果把这个过程比作协奏曲,那么神经就是指挥家,而肌肉就是乐手,不论指挥还是乐手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效果,而高血糖就是最大的威胁。
“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大多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支配胃肠运动的自主神经受损所致。许多糖尿病病人进餐后出现上腹饱胀、嗝逆、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没消化的宿食,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可能。
胃轻瘫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改变饮食(减少纤维摄入、少量多餐)、药物(胃动力药或止吐药、营养神经类药物),还可以给胃装上类似心脏起搏器的装置,以刺激胃的运动。此外,中医疗法也有辅助作用。
2. 糖尿病性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临床也不少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
- 常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慢性腹泻或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也有的人表现为大便失禁;
- 腹泻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但以夜间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则3~5次,多则数十次;
- 多为黄色水样便,一般不伴有腹痛及里急后重;
- 抗生素治疗无效;
- 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其他症状,如汗多或汗少、或无汗、尿失禁及尿潴留等。
在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史、肠病的临床表现,结合大便常规、结肠镜、腹部CT等辅助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肠炎、肠道结核等疾病做出诊断。
糖尿病性肠病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肠道菌群、必要时加用止泻或通便药物,中医疗法也有辅助作用。
3.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早期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当病情逐渐进展到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体内多种毒素及代谢产物潴留,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伴有尿多、颜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双下肢浮肿、贫血时,一定要注意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治疗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的措施:首先要控制糖尿病肾病,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如培哚普利、厄贝沙坦)减轻蛋白尿的排泄、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等,必要时做透析治疗,依据病情加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等。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很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常因为感染或突然中断治疗而诱发,很多糖友已经熟知。早期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加重,随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还会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呼吸深大、呼气带有烂苹果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症状。化验血糖显著升高(多为16.7-33.3mmol/L),尿酮体呈强阳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胃肠道反应的机制,一般认为与酮症酸中毒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等)、脱水导致肠道缺血、胃肠道平滑肌舒缩障碍等有关。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的措施:先要去除诱发因素(如感染等),大量补液、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严重者应适当补充碱性药物等。
出现胃肠道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想到上述疾病的可能,没有上述情况的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忽视你的胃肠病,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预防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出现胃肠病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别再让糖尿病相关性胃肠病打扰你的生活。
作者:沐欣欣
糖尿病,多是因为气阴两虚!讲一张方子,益气养阴,巧妙降血糖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中医调理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思路。
什么是气阴两虚?
简单来说,就是气血加上阴虚。这种状态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元气和阴精耗伤而导致。
因为气虚,可能乏力、气短、心慌、爱出汗,腰膝酸软。因为阴虚,所以患者可能口渴、舌头干燥,特别想喝水,大便也可能跟着干燥。
这类人的舌脉,往往脉细弱或沉细,舌淡或暗红,舌边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苔,舌面津液少。这个状态,就是气阴两虚。
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发展中后期,都容易呈现的状态。
对于这种证型的糖尿病患者,中医是有办法解决的。
什么办法?下边我给大家分享一则医案,看完你就明白了。
曾经有一位患者,男性,42岁,姓陈。
这位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已经有10年时间了,一直伴有口干、气短、五心烦热等症状,平时一直再用格列齐特及拜糖平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6.5 mmol/L~7.5 mmol/L之间波动。
但是近期症状加重,空腹血糖7.9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3 mmol/L。联合降糖用药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家里人决定试试中医方法,于是来到我的门诊。
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晦暗,口干,乏力,便溏,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数。问患者平时饮食怎么样,患者回答说自己一直都在按照降糖食谱来规律生活。
听到这里,我心里有底了,就给患者写了一张配伍。方用七味白术散、生脉散、桃红四物汤化裁。
见:人参、茯苓、白术、木香、葛根、天花粉、山药、山茱萸、麦门冬、北沙参、五味子、黄连、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炙甘草。水煎服。降糖西药格列齐特及拜糖平同前使用。
上方用21剂后,患者口干、烦热、乏力诸症明显减轻。空腹血糖6.8 mmol/L。效不更方。西药同前使用。
上方又用14剂,这个时候体力增,烦热除;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黄连、人参,继续口服。西药同前使用。
上方又用28剂,空腹血糖5.2 mmol/L。.上方去桃仁、红花,再服1个月,巩固疗效。
好了,这则医案,我就给大家说完了。这中间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糖尿病中医并没有这个病名,而是归属于“消渴症”范畴。具体病因,中医是这样说额,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情志内伤,感受外邪均可导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
消渴日久,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气阴两虚往往夹瘀,消渴病中,瘀是标实中较重要的病理因素。
所以,这个时候,中医治则多是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上文中患者病程日久,耗气伤阴日久,很容易就会出现气阴两伤的局面。阴虚有热,热扰神明,所以他就心烦易怒,口燥咽干,夜不能寐。那是典型的虚热所致。
看舌头,舌紫暗,苔薄白。这是阴虚的表现。脉象细数,更说明问题。细脉,主气虚。数脉,主有热。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该怎么用药了。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对热病气津两伤,口渴尤宜,既能补气,又能生津,本品亦为补脾要药,可改善倦怠乏力、便溏等脾气虚衰症状;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善行脾胃之滞气,因气芳香能醒脾开胃,在补益剂中能减轻补益药的腻胃和滞气之弊,有助于消化吸收;
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消渴与脾肺肾有关,本品能调补三脏,为治疗消渴常药;
山茱萸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为平补阴阳之要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常用于消渴病证属阴津不足者;
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尤善清肺胃之热,可用于燥热伤津之消渴证;麦门冬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善养肺阴,清肺热,养心阴,清心热;
北沙参补肺阴,清肺热,补胃阴,生津止渴;黄连清热泻火解毒,善清胃火可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因益气生津止渴,治热气伤阴,可用于口渴多饮之消渴证;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行气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可明显缓解气阴两伤之消渴病。
总得来说,益气养阴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
气阴两虚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有的阶段。当然,平时除了做好预防外,大家也可以寻求祖国医学来帮忙,中医擅长的就是慢性病。
上文中的方剂仅代表个案,大家要在专业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运用。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