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双C(糖尿病双C疗法科普动画)
山东援青:“双C”治疗、健康义诊,助力海北州糖尿病患者管控血糖
海报新闻记者 孙淼 通讯员 王家增 张霞 济南报道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患病率持续攀升。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亿,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的第三大健康杀手,严重危害着患者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近日,山东援青内分泌专家张霞和祁连县人民医院内科阚慧捷主任带领团队首次在祁连县人民医院开展糖尿病“双C”治疗新技术——将胰岛素输注(CSII)与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相结合,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平稳达标,减少血糖波动。双“C”疗法新技术开展以来,已帮助2名“糖友”实现精准血糖管控并顺利出院。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典型症状为烦渴多饮、多尿、多食和不明原因体重下降,非典型症状有视力模糊、外阴瘙痒、皮肤瘙痒、反复感染、皮肤疖痈、伤口迁延不愈、下肢疼痛、麻木等。
双“C”疗法是先进的糖尿病治疗手段。第1个“C”是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胰岛素泵。第2个“C”是持续葡萄糖监测(CGM)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态血糖监测。两“C”联合治疗糖尿病简称双“C”疗法。实际上是一边监测血糖,一边注射胰岛素,能帮助医务人员更加规范地管理患者的糖尿病,实现“1 1>2”的控糖效果。二者结合能够达到快速安全有效降糖,迅速解除糖毒性,促进胰岛功能修复,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极大程度地减轻了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双C疗法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前沿技术,对于新发糖尿病、糖尿病酮症、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尤为适用,此项新技术的开展为县域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加直接、全面和完整的血糖信息,为优化糖尿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标志着祁连县医共体总院糖尿病治疗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内科团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医疗团队建设、推进医疗技术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祁连县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此外,11月14日上午,在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之际,为提高广大群众对糖尿病的认识,保护广大糖友的身体健康,山东支医专家张霞主任联合祁连县人民医院内科团队开展了糖尿病防治宣教义诊活动,张霞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提供实用的日常生活控糖建议。此次义诊科普共吸引了100余名居民前来咨询、体检,让广大祁连群众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认识,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便捷、无痛!娄底市中心医院“双C”疗法助“糖友”轻松控糖
红网时刻娄底7月2日讯(通讯员 刘海霞)得了糖尿病,如何治疗?每天饭前饭后测血糖、吃药打针,麻烦又痛苦。可以更便捷无痛吗? “双 C”疗法来帮忙。
2023年3月30日,44岁的段大哥因“口干、多饮、多尿、消瘦10余天”到娄底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2型糖尿病。白天血糖14-28mmol/L,夜间还有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住院时血糖高达27.8mmol/L。内分泌科立即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相结合的“双C”疗法强化治疗,精准控糖,患者血糖很快平稳,第7天便顺利出院。出院后医护人员通过随访,指导患者自我监测和进行饮食、运动管理,血糖至今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据该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孙卫平博士介绍,“双C”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有力武器。一个C是持续葡萄糖监测(CGM),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动态血糖监测,是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无需针刺采血,没有创伤。另一个C是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也就是胰岛素泵。它模拟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模式,缓慢地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推动胰岛素从储药器经输注导管进入皮下,保持全天血糖稳定。两C联合治疗糖尿病简称“双C”疗法。通过“双C”疗法,可以实现无痛注射胰岛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时、快速获取血糖反馈,有助于及时发现高血糖、低血糖以及评估血糖波动的情况,医生可以及时、动态调整药物,减少血糖波动,缩短达标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现“1 1>2”的精准控糖效果。
孙卫平主任表示,“双C”疗法主要用于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大的患者。临床上常应用于围手术期、妊娠期、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年龄大、病程长或新发以及不愿每日多次吃药和注射胰岛素、希望提高生活质量的糖尿病患者等。尤其对于部分新发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双 C”疗法强化治疗并辅以饮食运动综合管理,可以达到临床“逆转”、摆脱药物依赖的目的。娄底市中心医院成熟开展“双 C”疗法,已成功帮助许多糖尿病友血糖平稳达标,实现轻松精准控糖。
最新2型糖尿病指南出炉,强化三大药物治疗地位,你的药吃对否?
11月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这部指南从2003年发布第一版开始,每隔3-4年就会更新一次,说明了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同时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的研究也不断开展,不断有新的发现。
由于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不断面市,其中包括了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 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GLP-1RA),我们可以把DPP-4抑制剂统称为列汀类,把SGLT2 抑制剂统称为列净类。
虽然这几大类降糖药在近年来更新的指南中地位不断上升,不过作为降糖老药之一的二甲双胍也不甘落后,在新指南里继续保持着降糖药物中的“基石”地位。
新指南强化了三大药物的治疗地位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新指南进一步强化了三大类药物的一线治疗地位,分别是二甲双胍、列净类和GLP-1RA。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一直以来都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新指南则进一步强调,只要患者对二甲双胍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无论采取何种降糖药物方案,都应该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开展,换句话说就是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二甲双胍都应一直保留在降糖药物的方案之中,突显了二甲双胍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于二甲双胍作为一个近百年的老药,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都非常好,不仅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还具有预防糖尿病前期人群发展为糖尿病和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它单药治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0%-2.0%。
2.列净类
列净类可以说在新指南中C位出道了,由于慢性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列净类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肾脏事件复合终点发生发展的风险显著下降,因心衰的住院率也显著下降。
因此新指南强调,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衰的患者,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列净类药物。
3. GLP-1RA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这类药物主要有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利司那肽和贝那鲁肽,都具有显著降低体重和改善甘油三酯、血压水平的作用,新指南推荐这类药物与列净类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只要没有禁忌症,无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如何,都可以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另外存在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使用列净类得话,也可以选择这类药物替代。
新指南可以说将这三大类药物组成了“铁三角”,它们对于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获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两药或者三药联合的降糖方案,并且这个方案要优先于其他的降糖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2]《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