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肝郁(糖尿病肝郁气滞中药处方)
糖尿病从肝论治之三,肝郁化热
3.肝郁化热
临床表现:怕热喜凉,神疲乏力,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善太息便秘尿黄,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弦。
证候分析: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灼津液,津液暗耗,郁热不解,故怕热喜凉:热伤津液、影响于肺,肺热津液不能输布全身,水谷精微随津液耗损,不能营养全身,则神疲乏力;肝郁化热,津液不能上承,则口苦咽干;肝脉布胸胁,肝经气血郁滞则胸胁胀满,善太息;肝郁化热,伤及津液,津液不能下达故便秘;热伤津液则尿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逆则头晕目眩;舌脉为肝郁化热之候。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清热、
常用药物:
疏肝解郁药:柴胡、香附、郁金、橘叶、青皮、元胡、佛手等。
清肝热药:大黄、知母、黄连、生石膏、寒水石、双钩藤、菊花等
常用方剂:四逆散合羚羊钩藤汤化裁。
处方:柴胡,枳实,白芍,甘草,菊花,生地,葛根,花粉,大黄(大便正常停用)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本方柴胡疏肝解郁,解肌透热;白芍养血柔肝;枳实解肝气之塞滞;甘草调和诸药;四药配合加强疏肝理气,解部透热之功;菊花、生地相配清肝经之郁热,和上四药相配,增加清肝经郁热之功;花粉、葛根生津止渴;大黄清热泻下。以上诸药相配,使肝经郁热散解,缺乏的津液得以补充,大黄泻下以治其标。若热重加石膏、知母;火毒俱重加大青叶、板蓝根;食欲不佳加陈皮。
摘自张德蕴主编《糖尿病综合治疗及康复》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出版 1996年第一版
肝木克脾土,肝郁气滞导致糖尿病,中医怎样辨证用药治疗的?
在中医理论中,肝与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生克制化关系,其中“肝木可脾土”形象地描述了肝的疏泄功能对脾土运化活动的调节与影响。当肝气郁结,形成肝郁气滞时,不仅导致气机不畅,还会抑制脾的升清降浊能力,进而影响水谷精微的代谢与转化,长此以往,可能诱发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针对这一病机,中医辨证用药治疗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明确患者存在肝郁气滞的证候表现,如情绪抑郁、胸胁满闷、善太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同时伴随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肥胖)及血糖升高等。舌象上可能表现为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弦细或弦滑。
治疗原则应围绕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展开。通过疏通肝气,恢复其疏泄条达之性,以促进脾的运化功能;同时,健脾益气以增强机体的运化代谢能力;养阴生津、清热润燥则针对消渴病阴虚燥热的本质进行治疗。
具体辨证用药方式方法,总结如下;
1. 疏肝解郁
选用柴胡、香附、白芍等疏肝解郁之品,旨在畅通肝气,缓解胸胁胀满,恢复气机畅达。柴胡为疏肝要药,香附理气止痛,白芍柔肝养血,可以共同发挥疏肝解郁的作用。
2. 健脾益气
采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健脾益气药物,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转化。党参、白术、茯苓为健脾经典组合,黄芪补气升阳,共奏健脾益气之功。
3. 养阴生津
针对消渴病阴虚燥热的病机,选用麦冬、玉竹、天花粉等养阴生津之品,以补充阴液,缓解燥热。麦冬润肺清心,玉竹滋阴润燥,天花粉清热生津,共同改善消渴症状。
4. 清热润燥
若患者伴有明显热象,如口渴喜饮、口苦咽干、小便短赤等,可加入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泻火药物,以清热润燥,降低血糖。
根据上述治疗原则,可选用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或根据病情需要,灵活选用一贯煎、消渴方等经典方剂进行加减化裁。逍遥散重在疏肝解郁,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两者合用,兼顾疏肝与健脾;一贯煎养阴柔肝,消渴方清热润燥,适用于阴虚燥热型消渴。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如加减药物种类、调整药物剂量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患者的饮食调养与情志调护。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之物,适当控制甜食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情志方面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用药治疗肝郁气滞导致的糖尿病,通过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旨在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消渴症状,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以上中药应用,需在中医医生辨证指导下,患者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的加重。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验方1首,疏肝健脾,理气调糖
【方药】:
北柴胡,全当归,云茯苓,生白芍,炒苍白术,粉丹皮,炒栀子,淡豆豉,川牛膝,苏薄荷,升麻片,生甘草
【用法】:
上药入锅,加入水约1200毫升,浸泡12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如法再煎1次,两汁混匀约750毫升,分早、中、晚三餐前温服
【功效】:
疏肝健脾,理气调糖
【主治】:
2型糖尿病肝郁脾虚证。临床上以情志不畅而诱发血糖升高或因病后致郁,兼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腹部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女性常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数等症
【方解】:
本方由逍遥散、栀子豉汤化裁而来。方中北柴胡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为君药。全当归既能养血补血,又可行气活血;生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活则肝和,血充则肝柔,而共为臣药。肝木久郁克伐脾土,则脾土失于健运,故选炒苍白术、云茯苓、生薏苡仁健脾益气,川牛膝补益肝肾、引血下行,助肝脾肾三脏互资合和,强健脾土。五药合用,既能实土以御木侮,又使营血生化有源。苏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粉丹皮、炒栀子、淡豆豉清郁热、除烦闷。在调理脾胃时,法当调其升降。升清与降浊并用,使升降相因、上下相济,特选用升麻与川牛膝对药。柴胡升肝胆之清阳、行气于左,升麻片升阳明之清气、行气于右,二者同用,疏木达土,共为佐药。生甘草一则同白芍配合,可以缓解诸痛;二则调和诸药,为使药。纵观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疏肝解郁,健脾益气,使肝得疏泄,脾得健运,气机调畅,清升浊降,精微得布,血糖乃平
【加减】:
瘀血明显者,可酌加紫丹参、赤芍药、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肝郁气滞甚者,加香附、郁金、川芎行气解郁之品;肝郁化火明显者,重用丹皮、栀子,再加淡竹叶以泻其子;纳差,腹胀,加炒枳壳、砂仁以行气健脾消痞;失眠、多梦,加夜交藤、琥珀粉(冲服)、酸枣仁、远志、茯神等;腹痛,加延胡索等以健脾宁心、安神助眠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