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治疗药物)
如何科学应对糖尿病并发症?专家教您这样做
来源:人民网
人们常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出现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及组织,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后果堪忧。
值得庆幸的是,当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时,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先兆症状,如果能及时察觉这些早期信号,尽早诊断、及早治疗,就能将并发症的危害降至最低。
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这些是必须避免的。慢性并发症和血糖控制程度有关,表现为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心脏、脑还有周围血管中;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发生在眼睛,也有的在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中。
如何避免糖尿病并发症?
首先要控制好血糖,可以减轻、延缓并发症。
患者发现血糖升高后,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那么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很小。一型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血糖升高五年以后,会陆陆续续出现并发症。二型糖尿病一般发现比较晚,出现症状也比较晚,一旦发现血糖高,就要去查是不是有并发症。
不同年龄对血糖要求不同,60岁以内要求空腹血糖在6以内,餐后血糖在8以内,这样并发症会出现得少或者晚;80~90岁出现并发症则是五到十年以后,预期寿命如果不是很长,血糖就比较宽松。以八十岁左右的人为例,空腹血糖控制在8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1~12的范围都是可以的,只要不出现急性并发症就可以。
哪些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和遗传有关系,如果某人的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糖尿病,其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每年应该定期体检,查一下空腹或者餐后两小时的血糖。
(2) 体重超重的人群
(3) 体重太轻的人群:有些太瘦的人身体发育可能不是很好,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损,可能会出现血糖升高。
(4) 有巨大胎儿(胎儿出生时体重大于4公斤)分娩史的人群
(5) 有甲亢、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生长激素瘤等其它疾病的患者
(6) 胰腺疾病患者,如胰腺癌患者、胰岛β细胞瘤患者、胰岛α细胞瘤患者以及肝脏不好的患者都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
糖尿病并发症需要重视,更需要科学应对。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重视自身健康管理,关注血糖健康,糖尿病高危人群更应坚持定期体检,对血糖、尿常规等项目进行检测,防止糖尿病并发症出现。
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谢培凤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1.高渗性昏迷:糖尿病患者,要规律、规范用药,不宜随意停用或盲目更换治疗方案。
(1)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 有口渴、多饮、多尿、乏力、头晕等症状时,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及时化验血糖以及肝肾功能、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情况。
(2)应激情况下如发生感染、外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等,要加强自我血糖监测频率,及时发现过高血糖,及早就医。
(3)糖尿病患者发生呕吐、腹泻、发热等病症以及出汗过多时,要保持适度饮水量,避免引起脱水,同时积极就诊,治疗引发上述症状的相关疾病。
(4)老年人由于机体对口渴的反应不敏感,要注意主动饮水,必要时可记录每日的出入量,便于进行调节,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2.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患者要严格、合理控制血糖。对于正在使用降糖药物者,不能随意减量或中断治疗,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要坚持应用胰岛素,不要随意减量、突然中断或盲目更换胰岛素治疗方案,以确保血糖处于合理的控制状态。
(1)当伴有严重感染、外伤、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等应激状况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血糖明显升高时,要及时就医;对原用口服降糖药物者,要暂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以防糖尿病酮症的发生,并对相关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2)病情相对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明显口渴、疲乏无力、多尿多饮、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肌肉酸痛、剧烈腹痛等症状时,要警惕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应尽快到医院行血糖、尿酮体等检查,及时诊治。(via 北京地坛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糖尿病患者都清楚,如果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它可能损害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等多个器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尽管医学不断进步,新型降糖药物不断涌现,控制血糖对医生来说并非难事,但一旦出现并发症,药物治疗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因此,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并发症的类型
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乳酸性酸中毒以及在降糖治疗过程出现的低血糖昏迷,这些急性并发症往往病情急且重,病死率高,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及时诊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和糖尿病皮肤病变等。
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1.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和血脂,如有异常,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饮食上要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控制食物的总热量,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理想的体重。适量摄入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碳水化合物,保持蛋白质摄入均衡,多吃新鲜蔬菜,适量食用水果,保证纤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
4.适量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
5.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风险,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非常重要。吸烟会加速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尽早戒烟。
6.定期体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眼部检查、肾脏功能检查、心血管检查、足部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并发症的迹象,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状况,与医疗团队合作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
7.情绪调节。面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和社会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身也要积极调整心态。
三、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
1.糖尿病肾病。尽早就诊并接受治疗能够有效地减缓病程。调节血糖、血压和血脂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这一类降压药物,可以降低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维护肾脏功能。一旦病情发展到肾衰竭阶段,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或者肾脏移植。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的病变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向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等方式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严重的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3.糖尿病神经病变。首要任务是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可以使用如甲钴胺、维生素B族等有助于营养神经的药物,以缓解不适。对于疼痛感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止痛药。
4.心血管并发症。治疗策略包括调节血糖、血压、血脂,以及抗血小板治疗等。对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者心脏搭桥手术。而对于脑卒中患者,则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期恢复功能。
5.下肢血管病变。需要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手术或者外科手术等方法来缓解症状,防止严重后果如截肢。
总之,糖尿病并发症虽然可怕,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我们可以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糖尿病患者要充分认识到并发症的严重性,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与医生携手共同战胜疾病,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 冼肖英/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