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糖尿病仪(测糖尿病仪器哪个好而且准确)
糖尿病人依赖的家用血糖仪,准确度到底如何?我们实测了10款
老爸评测联合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计量院)、官方权威媒体杭州网,一道进行了一次家用血糖仪评测。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数字传媒中心与浙江经视合办的《市场周刊》栏目也对本次评测进行了跟踪报道。
通过和粉丝朋友们征集,我们共选择了 10 款市面上常见、销量高的便携式血糖仪,样品信息如下:
这篇文章将从产品原理、评测环节、实验结果、注意事项、选购建议五个方面来展开,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 产品原理
尽管市面上有着各式各样的血糖仪,但根据我们和浙江经视《市场周刊》栏目的走访调查发现,不少患者对它的准确性存在着质疑。
不同品牌的血糖仪之间的检测结果不同,血糖仪和医院的检测结果也不一样,那么这其中的差距是从何而来的呢?
便携式血糖仪测量的是“指尖末梢全血血糖”,而医院检测的是“静脉血浆血糖”。
前者(全血)含有红细胞,而后者(血浆)则是去除了红细胞,而红细胞的葡萄糖含量较低,其中差异由此可见。另外指尖末梢和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和氧含量不同,也会影响血糖值。
为了大家能够挑选到优质血糖仪,有效地进行疾病管理,我们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血糖仪的工作原理:
因此,转化过程的准确程度也将会影响血糖仪读数的准确度。
根据国家标准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规定,血糖仪允许偏差在±20%。
那么即使两个品牌的血糖仪测量的结果相差 40%,也有可能两个结果都是“对的”。
二、评测环节浙江省计量院参考医院常用的校准方法,为本次评测设计了以下方案:引入参考分析仪,解决了用血清表物直接核查血糖仪的不适用问题;
计量院工程师 解卓丽 对参考分析仪的解读
考虑到消费者日常使用血糖仪测量时,采用的是指尖末梢血。所以,本次对每位志愿者取一定量指尖末梢全血进行比较。
01 参照标准本次参照的标准如下:
目前便携式血糖仪对应的国家标准为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 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该标准是由2003年版的国际标准ISO 15197《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转化而来。
而从文章开头的样品信息图中,我们可以得知部分样品执行的是ISO 15197:2013,后两者的区别是在最新版的国际标准中,准确度要求更高,缩小了允许的误差范围。
所以本次血糖仪的评测,我们参照最新版本标准ISO15197:2013的要求。
02 实验环节实验地点:浙江省医学计量与质控联合实验室
实验对象:10名志愿者(实验小组征集而来,包含血糖正常和高血糖患者)
操作人员: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确保采血方法的准确性)
事前准备:
根据10款血糖仪要求的红细胞压积范围,事先在医院对志愿者进行了血常规测试,确保志愿者红细胞压积都在 35%-50% 范围内。
参考分析仪核查:
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血清葡萄糖标准物质核查参考分析仪,结果表明准确度良好,可以作为血糖标准值。
操作过程:
1. 对每位志愿者取一定量指尖末梢全血,一部分用参考分析仪进行测试,重复3次平行取平均值,经过每位志愿者红细胞压积校正后,得到血糖标准值。
2. 剩余血样按照血糖仪说明书,依次用 10 台血糖仪进行测试,每位志愿者的血样各测量 3 次,分别取其平均值,得到血糖仪测量值。
3. 另外,采集 5 位志愿者饭后 1 小时重复进行测试,以获得不同浓度范围的血糖结果。
用血糖仪测量值与血糖标准值比较得到误差,可知该血糖仪的偏差情形(准确度)。
将不同志愿者的测试结果,按照血糖浓度高低,分为低血糖浓度(低于5.55mmol/L)和高血糖浓度(高于5.55mmol/L)两组。
低血糖浓度的参考允许误差为 ±0.83mmol/L,高血糖浓度的参考允许误差为 ±15%。
根据 10 位志愿者反馈出的 15 组检测数据,我们给每款血糖仪样品均绘制了误差点分布图。
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是误差限制,而每个点代表每一次测量的误差值。
如果点在两条线中间,就代表这次测量结果符合要求;这个点如果在两条线外面,就代表这一次的测量超差。
根据检测结果,我们邀请计量院的陈灿博士进行了分析解读:
实验结果表明,10 款血糖仪的总体测量结果表现良好,其中 4 款血糖仪出现了一定的超差(超过标准限定值)。
由此可见,血糖仪仅可用于患者空腹血糖的监测及记录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不能代替实验室、医院的血糖检测结果,作为调整用药的标准以及确诊依据。
三、为什么要做这次评测?从 1980 年至 2017 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从 0.67% 飙升到 11.2%。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全球糖尿病概要(第九版)》中指出:
截止到2019 年,在 20 岁到 79 岁的人群中,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为 1.164 亿人,位居全球第一。
也就是说,我国约每 13 人中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之高,确诊人数之多,可见一斑。
对于糖尿病、高血糖和妊娠期糖尿病人群来说,“测血糖”同吃饭、睡觉一样,早已成为日常。
因便携式血糖仪具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采血量少且痛苦小等优势,成为了许多“糖友”的家中必备。
一款“好用”的便携式血糖仪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似乎成了“保命符”一般的存在。
而对于网友@用户7524087011的父亲来说,却并非如此……
发帖的网友是云南某城人,他说父亲一直用某品牌血糖仪测血糖值。使用期间检测结果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父亲精神非常紧张,从而不断地增加降糖药量。
随后,父亲出现全身虚弱无力的情况,只能住院治疗。但经医院复查后,却发现二者存在着 40% - 60% 的误差。
父亲实际血糖值为 15.4mmol/L,而血糖仪却显示为 25.1mmol/L。由于肺部感染,免疫力低下,这位网友的父亲最终不幸离世。
造成这场悲剧的直接原因,虽不是血糖仪本身,但这位父亲在被血糖仪读数误导期间,一个原本 160多斤的壮汉,被生生地饿脱了形,夜不能寐,遭受着本不应该承受的身心折磨。
生命之重,作为家人来说是无法承受的。
看到网友@用户7524087011的文章后,联想到我们也有很多粉丝朋友提出评测血糖仪的需求,于是老爸评测联合各方,开展了这次血糖仪评测。
除便携式血糖仪本身的度数偏差,我们平时在测量血糖时的操作不当,也会影响其结果。
我们给大家总结了“血糖仪使用小贴士”供大家参考:
1.应注意其厂商是否正规,不要轻信产品推销,购买三无产品。建议选择有售后保障服务、方便购买配套试纸的口碑品牌;
2.优先选择电化学法血糖仪,误差较小,减少重测几率,避免对患者造成误导;
3.建议选择虹吸式采血的血糖仪,操作更加简便,不会因血量过多、过少造成结果偏差;
4.选择带有记忆功能的血糖仪,方便观察、记录血糖变化;
5.视力不好、父母长辈建议选购屏幕大、读数快(6秒内可出结果)的血糖仪,方便快捷。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扎针、吃药、控制饮食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
而便携式血糖仪,只能作为日常监控血糖变化的工具,而不是诊断病情的依据。
如读数频频异常,则应及时就医,根据医院血糖检测情况和医嘱增减用药。
高血糖、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一旦确诊,极有可能将会跟随终生。
它就像一头心性不定的猛兽,可能一口奶茶、一块饼干就能让他残暴肆虐,将你的身体拖拽到悬崖边上,只待一阵风吹过,就能让人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它带给人的打击是层层递进的,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一关,又给人狠狠一击,让人的情绪不断重建又崩溃,循环往复。熬到最后,失了心气。
我们把它看作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殊不知却是种种意料之中的累积。除了寻医就诊、配合治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永远都是治病的良药。
迈过了心里这道坎,回头再看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其实生活的改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境由心造,物随心转;心若强大,不惧路艰;心若晴空万里,则处处皆是风景。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04):311-398.
[2]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全球糖尿病概要(第九版)[R].IDF全球糖尿病概览
[3]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S].
[4]ISO 15197《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5]张矩.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检验中部分检验项目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3):80-81.
揭秘!尿酸仪测尿酸准确吗?糖友都在用的三诺尿酸仪准不准?
【来源:鲁网】
痛风与高尿酸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病理生理基础,因此,对于有高尿酸的人来说,想要将痛风“拒之门外”,控制尿酸水平很重要。
想要远离痛风,日常生活中的尿酸监测工作不能轻视。然而,市面上的尿酸仪产品琳琅满目,让人在选择时感到眼花缭乱。那么,尿酸仪测尿酸准确吗?又该如何挑选一款既准确可靠又适合自己的尿酸仪呢?别急,今天就来手把手教你选购尿酸仪!
在选购尿酸仪时,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它的三大主要性能指标。
1.测量精准度
尿酸仪测尿酸准确吗?无疑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核心问题。精度越高,测量结果就越接近真实值,越能准确反映人们的尿酸水平。一般来说,大家会将尿酸仪的数值与医院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值在±20%以内的,都属于正常合理范围。当然,误差值范围越小的尿酸仪自然越值得信赖。然而,精度的提高也意味着技术难度的增加和成本的上升,因此,在选购时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权衡。
作为尿酸仪市场的佼佼者,三诺尿酸检测仪EA-19以其出色的精准度赢得了广泛好评。它采用专利抗坏血酸酶设计,有效避免了抗坏血酸等多种内外源物质的干扰,确保了监测数值的精准性。那么,在实际测量中,三诺尿酸仪准不准呢?答案是肯定的,三诺尿酸仪的误差值在±15%之内,展现了行业领先的精准度,赢得了用户的广泛好评。
2.测量范围
不同人群、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尿酸水平存在差异,而测量范围过窄的尿酸仪可能无法满足特定人群的检测需求。HCT(红细胞压积)表示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HCT越高,测量结果可能偏低;反之,HCT越低,结果则可能偏高。因此,一款优秀的家用尿酸仪应该具备根据血液中的HCT来矫正测量结果的能力。
三诺尿酸检测仪EA19在这一方面表现优异,通过引入“血细胞压积校正”技术,HCT范围由25%—55%提升至10%—70%,完全兼顾了孕妇、儿童、肾透析人群等特殊群体的检测需求,这样的尿酸仪显然更具实用性和人性化。
3.测量效率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地测量结果。因此,选择一款操作简便、测量快速的尿酸仪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
三诺尿酸检测仪EA-19在这一方面同样不负众望。它实现了一机双测的功能,只需一滴血就可以同时检测尿酸和血糖两项数值。而且是市面首款真正“免调码”尿酸仪,自带镭射CODE码,即插即用,操作非常便捷;出值快,血糖约5秒出值,尿酸约10秒出值,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让用户能够迅速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一款尿酸仪的精准度、测量范围以及测量效率都是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三诺尿酸检测仪高精度、宽范围、测量简单,它会用准确的数据回答你“三诺尿酸仪准不准”这个问题,为你提供更科学的监测方案,帮你全面掌握自己的尿酸水平。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吴英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进博会|一分钟筛查“糖网”!这台仪器令人“心仪”
11月6日,在进博会的诺华展台,一台小小的眼科检查机器前排起了长龙,本着“大家都在排队,那我也要排队”的精神,记者也“随大流”排队体验了一下。
跟普通的眼科检查一样
将两眼对准仪器
一分钟后
一份写着“无视网膜病变”的报告
就交到了记者手上
原来,这是一台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进行筛查的机器!
观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仪器前排起了长队。(记者 陆悦)
据介绍,中国是全球II型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网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最常见的原因,在糖尿病罹患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7%~37.5% ,也是目前工作年龄人群第1位致盲性疾病,患糖尿病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糖网。
但同时,糖网也是可防、可控、可避免致盲眼病中的首位疾病,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对延缓病变进展、减少视力丧失至关重要。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早期眼底筛查能够有效降低失明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首次确诊时进行筛查,每年一次眼底筛查可使失明发生率显著降低。如何有效的尽早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医学领域内分泌科、眼科医生甚至是我国糖网防治工作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当天,由中国工程院宁光院士发起,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联合诺华制药(中国)启动了MM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控中心(以下简称MMC糖网中心)项目,以减少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失明风险。宁光院士介绍,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 以下简称MMC)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新代谢病管理项目,MMC糖网中心作为其分支项目之一,兼具筛查率高和落地性强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使糖尿病患者获益。
项目启动后,各中心将按照糖网筛查标准和质控要求开展糖网防控工作,包括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糖网防控水平,通过统一的软件平台对糖网患者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及管理,通过与眼科的合作诊治建立糖网早期筛查、诊断、转诊与治疗的有效防控模式,逐步建成覆盖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糖网防控网络,以及通过对糖网多中心大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开展多种科研学术活动,制定糖网诊疗专家共识,建成国家级糖网防控标准。
“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是糖网防治的最有效手段,如何高效、便利的进行早期筛查一直是糖网防治的难题和热点。MMC糖网中心项目将医学与AI科技相结合,实现了‘眼底拍照+人工智能判读’的全流程自动化,准确性高,内分泌科医生可以独立完成准确诊断和报告,并将高风险患者转诊至眼科进行后续管理,这将大大提高糖网的筛查效率和服务量。将糖网的诊疗往前提,无论是对内分泌科医生、眼科医生、糖尿病患者还是我国糖网的整体防治而言,都将具有重大意义。”宁光表示。
据了解,MMC糖网中心项目启动后,将在一年内,实现100家MMC糖网防控中心和200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完成30万人次糖网筛查;随着更多糖网防控中心的建立及更多机构的共同参与,该项目预计将使百万患者获益。参加的各医疗机构将通过糖网筛查,转诊眼科,数据上传平台,初步形成涵盖筛防、管理、治疗、随访的糖网联盟。该项目整合了制药、AI企业、内分泌科及眼科的医生资源,将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跨界、跨科室合作,实现对糖网早诊早筛早治疗,从而将糖网的危害降到最低。
上海市眼科临床医学中心许迅教授:
既往糖网的筛查都在眼科进行,这就面临几个问题:一是眼科医生相对有限;二是最早接触糖尿病人群的是内分泌科医生,如果在眼科进行筛查,很容易使部分患者丧失早期诊断的机会,真正到眼科进行主动筛查时一般都是患者明显感觉影响视力,比较晚期了,治疗效果也相对有限。MMC糖网中心项目可以实现不需要眼科医生参与的早期筛查,并及时将需要治疗的病人转诊,这不仅能将大大提高早期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率,同时也将很大程度提升糖网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糖网对于视力的损害,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病情加重造成的经济负担,为我国眼健康事业防治工作走出坚实的一步。
诺华制药(中国)代谢与移植事业部负责人王嘉: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全球医药行业领先的制药公司,诺华坚持将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方案带入中国,继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与各科领域专家和学会或组织的协作,共同探索疾病预防领域上的合作机会点。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 陆悦
新媒体编辑:李硕
统筹策划: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