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阳气与糖尿病(阳气与糖尿病的关系)

经方中医张国海教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多是因为阳气不足!一张妙方,补充阳气,巧妙降血糖

阳气不足是糖尿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今天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针对阳气不足型的糖尿病,中医是如何巧妙调理的?

阳气不足的表现:手脚冰凉、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容易疲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

这类体质的患者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如果你的舌苔呈现这样的特征,那么你可能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阳气不足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中后期都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

那么中医有什么好方法来调理这类患者呢?让我们来看一个医案:

患者李某,女,48岁,山东人。患有8年的2型糖尿病,一直有四肢冰凉、精神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长期服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空腹血糖一般在7.2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11mmol/L左右。

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空腹血糖升高至8.5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13.5 mmol/L。降糖药似乎不再那么有效,于是她决定尝试中医治疗,找到了我。

根据这些情况,患者的病程已经较长,导致阳气不足,使得身体机能减弱,于是,我为患者开具了一张方子:

附子、干姜、肉桂、熟地黄、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淫羊藿、炙甘草。同时继续服用二甲双胍。

患者服用一个月后,四肢冰凉、精神不振的症状有所改善,空腹血糖降至6.8 mmol/L。效果显著,我建议患者继续服用一个月。

一个月后,患者的面色变得红润,精神状况好转,大便也恢复了正常。观察舌苔,舌质淡红,苔薄白。

在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用药,继续服用28剂。同时,西药也要搭配服用。一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为5.5mmol/L。减去两味药,让患者再服用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患者发来消息,血糖已稳定在正常范围,没有再反复。

方中附子、干姜、肉桂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熟地黄、山药、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巴戟天、淫羊藿具有补益肝肾、壮阳的功效;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具有补充阳气、温经散寒的良好效果,对于阳气不足型的糖尿病尤为有效。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有相关病症,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勿盲目用药。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远离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专家认为,之所以会出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因为人体的阳气不足,因此干预糖尿病前期就应该注重扶阳。

日常生活要注意控制饮食,别暴饮暴食,少食多餐、规律进食;杜绝冷饮慎喝凉茶,专家认为,喝冷饮、凉茶都容易损伤脾阳,阳气不足就容易使得疾病进展,喝凉茶要特别慎重,确定是真的“上火”才可以饮用,但也要适量;节制房事,节欲有利于保护肾阳;适当运动,通过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等轻中度有氧健身方式健身;如果体重超重或肥胖要积极减肥,因为肥胖者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

通过这些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果仍无法有效地降低血糖,那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糖药或中医治疗。

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被筛查出来后,应立刻把健康付诸实际行动。这类人群要改变生活方式,学会“斤斤计较”,把减肥5%∼10%列为首要目标;控制饮食,总热量应减少400∼500千卡;增加运动,每周增加250∼300分钟。此外,要定期测血糖,每年至少去医院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和(或)做一次葡萄糖耐量试验。另外,这类人群还要监测血压、血脂、体重等,以预防心脑血管损伤。

一个小动作,瞬间激活阳气,头不晕、背不痛、人不累

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透支了很多人的阳气,有些人从根本上就不足了,有些人的阳气尽管还充足,却都瘀滞了,就像因为血脂过高而瘀堵的血管一样,新鲜的血液输送不到身体的每一个地方。血液是有形的,阳气是无形的,但道理却一样。

所以现在人们得关节炎的增多,脊椎病的增多,反复感冒咳嗽的增多,不孕的增多,哮喘的增多。阳气不足,动力不够,高血压的人也增多,连带的,什么糖尿病、肥胖问题、心脑血管问题就全来了。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病无法医治,但真的没有办法吗?

西方人有句谚语,叫: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也要遵从一个原则:一条路走到黑。这条路,就是督脉。如果把五脏六腑比喻成蓄电瓶,把经络比喻成导线,那么督脉就像人体的“发电厂”。

一个小动作,让身体快速充满活力

这个“发电厂”的能力很强大,暂且不谈专业的理疗方法,日常生活当中,只是一个小动作,就能激发“发电厂”,让你快速充满活力。

一个工作时需要长期伏案的朋友,总觉得头晕,其实他就是颈椎出了问题。

建议回去以后,工作时,给手机定个闹钟,每隔一小时,就停下工作,身子往前挪一挪,大概坐在椅子三分之一的地方,然后,两只手放在身后,支撑时候的状态,上半身微向上拱起,会感觉到后背很紧。摆好这个姿势之后,两肩用力向后夹,让后背更紧张一些,会有点儿疼,坚持一会儿,然后放松。

照这个方法,有空的时候就做一下,不但颈椎好了,腰椎也跟着受益,疲劳状况也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这个方法叫“夹脊法”,不是华佗所说的“夹脊穴”,它就是对脊柱的一个刺激,说白了,是对督脉的一个刺激。这种瞬间的紧张和放松,强行地激活了由于长年在椅子上窝着而瘀滞在后背的阳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JSBC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