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问卷调查(糖尿病问卷调查总结)
苹果可以预防糖尿病,平安夜糖友如何正确吃?
平安夜了,在这时很多朋友都会送苹果表示送平安,同时在平安夜时会吃苹果,象征着如意、健康、快乐!那对于糖豆们能吃苹果吗,该如何吃才能使血糖君也听话呢?
苹果的营养价值
1、苹果含有果胶,能促进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代谢,降低胆固醉水平,帮助体内多余的脂肪排出,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2、苹果中含有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能帮助消除人体中的自由基和铅、汞等有毒重金属元素,改善呼吸系统和肺部功能,帮助防治糖尿病并发肺部疾病
苹果预防糖尿病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对20万人的糖尿病发病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了长达24年的跟踪研究。
这些参与者登记加入了三项大规模研究计划,并填写了关于摄取特定食物的频率、种类和数量的问卷式调查。
在研究开始时,他们都未患糖尿病,在研究期间,共有1.26万人被诊断出这种疾病。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每周至少吃5个苹果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不吃苹果者低23%。
研究显示:苹果含有丰富的铬 , 能提高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苹果酸可以稳定血糖 , 预防老年性糖尿病。
苹果富含天然化合物类黄酮——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它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中,有研究已经证实,类黄酮对人体健康有益,可降低患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尽管果糖会快速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但水果中的纤维和果胶都对人体健康有益。
另外,喝果汁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因此,人们应选择吃新鲜水果而不是喝果汁。
食用苹果小技巧
苹果每百克热量为52千卡,每天宜食100~200克。食用时间注意是在两餐中间和临睡前一小时,不要在正餐或离正餐太近。小贴士:
1、由于苹果中含有果胶,进入人体后,容易与胃酸混合,从而增加胃的负担,所以,并发胃部疾病的糖友最好不宜空腹吃苹果。
2、吃苹果时一定要细嚼慢咽,这样才有利于人体对苹果中的营养成分的吸收,才容易被人体消化,起到降血糖、防疾病的作用。
3、苹果、胡萝卜搭配同食,容易诱发甲状腺肿,降低彼此的营养价值。
引用文献: 河北医科大学 孟祥涛《苹果树枝多酚类成分降血糖功效研究》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测一测您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多大
不久前,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在进行社区糖尿病筛查时,他们精心制作的《糖尿病风险评估问卷》受到居民们的欢迎。花几分钟回答下面这8个问题,可评估自己在未来几年内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今天您也来测测吧,出题专家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雪峰进行了详细讲解。
糖尿病风险评估问卷
1.有直系亲属患糖尿病吗?
没有(0分)有:祖父母、姨、舅、叔、伯、表(堂)兄弟姐妹(3分)有:父母、兄弟姐妹、子女(5分)
解析 不管是Ⅰ型还是Ⅱ型糖尿病,均与遗传因素有关。糖友的后代比健康人的后代更易患上糖尿病,且Ⅱ型糖尿病的遗传性更明显。特别是一级亲属,比如父母患糖尿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超过50%。
2.有没有曾经在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期间发现血糖升高?
没有(0分)有(5分)
解析 任意时间发现血糖升高,一定要提高警惕,即便没有“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症状,也要复查。市民可记住三个数字——6、7、11.1。空腹血糖最好不要超过6,一旦介于6.1—7之间,说明已处于糖尿病前期,需遵医嘱调理。空腹血糖≥7或餐后血糖≥11.1,均可确诊为糖尿病。
3.您的年龄?
<45岁(0分)45—54岁(2分)55—64岁(3分)>64岁(4分)
解析 50岁后,糖尿病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与胰岛细胞生理性的衰退有关。
4.您的肥胖程度?
BMI指数<25(0分)BMI指数:25—30(1分)BMI指数>30(3分)。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解析 肥胖和糖尿病互为因果。从临床统计来看,大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都有肥胖或超重。糖友患病后,身体脂肪代谢还将进一步紊乱,可加重肥胖。
5.您的腰围(经过肚脐绕一圈来测腰围)?
男性:<94cm(0分),94—102cm(3分),>102cm(4分)女性:<80cm(0分),80—88cm(3分),>88cm(4分)。
解析 中心型肥胖更易诱发糖尿病。男性腰围≥94厘米(2尺8)、女性腰围≥80厘米(2尺4)被称为中心型肥胖,也就是内脏脂肪堆积过多。
6.您是否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体力活动?
是(0分)否(2分)
解析 运动可以增强细胞的代谢活力,还能控制体重,可记住“1357”运动口诀:“1”是每天都要运动,“3”是每次最少活动3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喘、不影响说话为宜,“5”是一周至少运动5次,“7”是运动时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所得数值。
7.您多久吃一次蔬菜、水果?
每天(0分)不是每天(1分)
解析 糖尿病与吃喝关系密切。每天主食不超过6两、脂肪不超过25克,多吃蔬果,有利于血糖控制。
8.您有没有高血压?
没有(0分)有(2分)
解析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同源性疾病,往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并发症往往会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查血糖,而高血压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
风险评估
把这8道题的分数加起来,看看您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有多大:>20分,风险极高;15—20分,风险高;12—14分,风险中等升高;7—11分,风险轻度升高;<7分,风险低。
请大家记住预防糖尿病数字歌: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口腔出现这些问题,或是糖尿病并发症来袭
□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刘群
■受访专家
马瑜瑾 河科大一附院开元院区内分泌科主任
张江(化名)没有想到,他会以这种方式“出名”。
一周前,他因牙疼去医院就诊,竟引发众多糖友讨论,医生还为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原来,张江被确诊为糖尿病口腔并发症。
1 他患糖尿病近15年,中招后才知道该并发症
68岁的张江是老糖友了。
“患糖尿病快15年了,都说久病成医,可这结果还是第一次听说。”说起去医院看牙的事儿,张江一边说,一边揉了揉右侧的脸颊。
一周前,张江一觉醒来,觉得牙疼。他用舌头舔了舔牙齿,感觉有些不对劲儿。
“上火了?”张江想着,赶紧跑到镜子前张开嘴,他发现,不仅牙龈肿了,而且在右侧上颚槽牙的位置还长了一个白色的小疙瘩,一碰就疼。他赶忙吃了点消炎药和清火药,还在吃早餐时多喝了一杯水。
可到了当天下午,他的牙更疼了,味觉也有些异常,他便到医院就诊。让他没想到的是,牙疼、牙龈肿都是糖尿病口腔并发症的症状。
2 口腔出现这些问题,警惕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广为人知,知道糖尿病会引发口腔疾病的糖友却不多。”马瑜瑾说,她为张江治疗后,还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随机对20名糖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只有6名糖友听说过该并发症。“我组织糖尿病患者教学时,还请张江到场讲自己的经历,糖友们交流、讨论得很热烈。”她说。
马瑜瑾介绍,糖尿病口腔并发症是糖友最容易忽视的并发症,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是早期症状。不少糖友在出现这些症状时会自行用药治疗,有时甚至乱用偏方,造成病情延误。
“它和糖尿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危害可不小。”马瑜瑾说,糖尿病发病时间长,血糖控制不佳会间接导致多种并发症。比如,长期高血糖会对口腔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会改变口腔环境,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引发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等多种口腔疾病,会让糖友失去牙齿,严重危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还会改变正常的容貌。
反过来,口腔疾病也会对糖尿病产生影响,如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等。
3 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
对糖友来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非常重要,积极治疗牙龈疾病有助于减缓病情。
马瑜瑾建议,糖友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检查,平时积极做好口腔保健,坚持每天刷牙,养成使用牙线的习惯,已经出现口腔问题的糖友,最好在每餐饭后3分钟刷牙,或是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口腔内的致病菌。同时,还要加强血糖监测,积极治疗牙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