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科教学(糖尿病科教学活动有哪些)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如何科学控糖?内分泌科医生权威发布:科学控糖3驾马车

科学检测血统,配合饮食、运动、药物,是糖尿病患者控糖的3驾马车,那么如何做呢?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下这几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日常能够科学控制血糖有所帮助。

科学检测血糖

血糖监测,要避免的5个误区

1)检查前停用降糖药:无论是抽取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在测血糖前,都不应该停用降糖药,测血糖的目的主要是查看服药后血糖的开工至情况,而擅自停药,不仅无法反应真实的病情,还会因为血糖波动较大而导致病情加重。

2)检查前一天控制饮食:有部分患者,为了使检查时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在检查前有意识的控制饮食,这样就能测得理想的血糖了,其实这种结果是不真实的,不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

3)打完胰岛素后再测血糖:有的患者可能为了方便,在家打完胰岛素后再去医院测血糖,但是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确定医院的排队时间,如果没有在半个小时内完成血糖测量并及时进餐的话,很有可能因为进餐延迟而引发低血糖。

4)抽血太晚:空腹血糖严格来讲,是指仅是8-12小时后所测得的血糖,如果空腹时间超过12小时,或者不足8小时所测得的血糖,都不是空腹血糖。

5)不注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随机的血糖只是反映当下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可以反应近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所以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客观的反应近期的血糖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烹饪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糯米饭的升糖指数是高于白米饭的,而糙米饭的升糖指数是低于白米饭的,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水平、食物纤维水平不同有关。

另外,稀饭的升糖指数是高于干饭的,这主要是因为烹饪的时间比较久,食物比较软烂,消化吸收也比较快,所以血糖上升的也比较快。

对于水果来说,果汁的升糖指数是高于直接吃水果的,这主要是因为液体食物的消化吸收比较快所致。

所以日常饮食尽量粗一点、杂一点、干一点。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管住嘴、迈开腿在控制血糖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什么样的运动频率是比较合适的呢?建议根据糖尿病患者病情程度与并发症情况,家庭情况来综合制定运动方案。

在运动前,可以做一些准备活动,比如步行、保健操等,然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锻炼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绳、不行等,在运动结束后,最好进行一定的自我按摩或者5-10分钟的慢走,促进血液回流。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何“管好”糖尿病?听内分泌科李小英主任为您详解

糖人定量饮食,你能坚持多久?糖尿病需要自我管理,你知道吗?服药和运动之外,自己还可以做什么呢?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上海教育电视台《健康大不同》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教你管好糖尿病。

专家介绍

李小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博士生导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专科分会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常委

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干预研究

门诊信息

周一全天:专家门诊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糖尿病怎么管理

一个人有多少时间去医院,多少频率去医院,医生又能给你多少时间问诊?虽然从管理的角度,糖尿病的管理分为院内管理和自我管理两部分,但是糖人的居家自我管理,其实更为重要。

检测血糖

糖人一周至少查2次空腹血糖。指标理想的基础上,增加餐后血糖的监测(糖人的理想血糖指标:空腹<7mmol/L,餐后<10mmol/L)。如果使用胰岛素,就需要每天监测空腹血糖。

每次复诊前,准备好一周的血糖数据,包括3天的七点血糖数据(七点血糖:一日三餐的用餐前后各1次,另外加上睡前1次,总共7次),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

饮食管理

在社区建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进入同一个微信社群中。建议挑选一位患者当组长,组织糖友们共同探讨食物交换法、分享菜谱,保证一个星期不重样。

用药管理

除非发生低血糖,否则切忌自己停药或减量,也不要轻易改变医生的用药方案。另外,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健康医疗机构会有智能APP远程指导大家用药。智能APP推广到用户端后,数据可传回到智能端,智能端再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大大缓解目前医生和病人数据不对等的状况,更好的进行用药管理。

糖尿病前期该怎么治疗?医生:遵循3个原则,还可以恢复胰岛功能

大家好,我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的王琛主任医师。

糖尿病的后备军是什么?

糖尿病的后备军指的是血糖超过正常值,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比如说空腹血糖大于6.1,但是还没有超过期或者是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大于7.8,但是还没有超过11.1,都叫糖尿病的后备军,我们叫糖尿病前期。怎么样能够让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一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我们叫胰岛素抵抗,什么叫胰岛素抵抗?我先给大家解释一下。

胰岛素是通过它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但是因为年龄大、长期高热量的饮食、肥胖少动等等原因,胰岛素受体不敏感,人体还分泌原来那些胰岛素就达不到它的作用,这就给大脑有一个信号,大脑就误认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就开始发出信号让胰岛素分泌,但是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因为受体不敏感,还起不到它的作用,所以说大脑就持续地给胰腺发信号,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久而久之一下慢慢就给耗尽了,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够,是因为它的受体不敏感,最后通过大脑的信号把胰腺给耗竭,这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这就如同一台卡车核定载重是10吨,但是我们长期装20吨跑,而且又不注意汽车的维护,油路也不清洗,发动机也不清晰,慢慢的它就跑不动了,跑不动以后我们肯定就要踩油门,结果踩还是跑不动,最后使劲踩,使劲的加压,使劲的给油门,最后把发动机耗竭是一样,这叫胰岛素抵抗。

怎么样解决胰岛素抵抗?

首先第1个要减少高热量的饮食,比如说清淡饮食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

第2个要减肥,就相当于这卡车卸载似的,减轻胰腺的负担,也能够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第3个要运动,其实运动对胰岛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为什么说因为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治疗胰岛素抵抗,所以说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清淡饮食、多运动、减重等等,慢慢可以把胰岛素抵抗性给纠正过来,血糖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说我们改善生活方式,刚才我说的改善生活方式,三个月以后还不能纠正,糖尿病前期血糖还不能恢复,正常的话,根据指南也可以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这个药非常的好,一方面可以减少糖吸收,促进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关键是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所以说通过以上措施,清淡饮食减重运动辅助,注射二甲双胍治疗可以让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就是遗传因素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先说说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根据统计,比如说父母有一方有糖尿病的话,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40%,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的家庭要高4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的话,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就比普通家庭高70%。我再说说糖尿病发生的非遗传因素,比如说年龄大,另外长期的高糖、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还有肥胖少动等等,是遗传因素与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遗传因素我们改变不了,第二年龄改变不了,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说控制饮食、清淡饮食、减少糖的摄入、蛋白的摄入、油脂的摄入。

第二减重也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多运动糖尿病能不能治疗以后完全恢复正常,早期的糖尿病经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后能够恢复正常,早期的糖尿病,如果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运动减重也许能够恢复正常,但是许多糖尿病人是不能完全恢复的,比如说你不能改变你的基因,你也不能改变年龄。还有一个如果糖尿病病程比较长的话,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腺耗竭,我们讲过胰腺耗竭,胰腺的功能不行了,即使你改变了生活方式减重以后,胰腺功能也可能恢复不了。如果说糖尿病出现了并发症,比如说心、脑、肾、周围神经、视网膜等等,像这种情况,这个情况就需要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不能控制。

许多患者通过合适的用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联合的作用,长期把血糖控制正常,避免出现并发症,照样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所以说不能治愈,不能扭转,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疾病也能健康生存!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