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无尿意(糖尿病患者无尿感却有尿是什么原因)
糖尿病患者尿频,有两大原因!医生:观察尿量,找到罪魁祸首
#尿路感染##糖尿病管理##尿频尿急##我上头条##女性健康#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冉建民
刘阿姨去年被确诊糖尿病。据刘阿姨回忆,在确诊之前,她出现了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差不多四十分钟左右就要去一次厕所。后被朋友提醒,这才到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并接受相关治疗。“虽然比之前稍微好点,大约一个多小时去一趟厕所,但是血糖正常了,尿频不是应该也会改善吗?”刘阿姨奇怪道。她再次来到医院,这次被告知患的是泌尿感染。
刘阿姨很奇怪,怎么都是尿频,医生却给出了不同结果呢?尿频到底是谁惹的祸?
众所周知,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其中包含“多尿”,而泌尿感染则会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同样是排尿相关症状,在患者看来,它们非常相似,但是医生却能清晰地辨别它们。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冉建民指出,糖尿病之所以会出现尿频,主要与渗透压有关。一般情况下,出现尿频的糖尿病患者多伴高血糖,体内渗透压升高,会产生明显的口渴感,饮水量增加,从而出现尿频。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导致的尿频主要表现为尿量的增加。排尿频率与个人的膀胱收缩能力和盆底肌支撑力度有关。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出现多尿,但不会有明显的尿频现象。
泌尿感染是通过炎症刺激下尿路,导致机体产生尿意,从而出现尿频。患者虽然频繁上厕所,但总尿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每次尿量不会很多。且泌尿感染除引起尿频外,会有明显尿急、尿痛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在排尿时会出现下腹部的不适症状。此外,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综上所述,当出现尿频时,患者观察下每次排尿量即可简单判断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如每次尿量很多,则祸首是糖尿病,如每次尿量不多,则是泌尿感染。
糖友更易泌尿感染,女性几率更高虽然通过症状即可判断尿频的罪魁祸首是谁,但在现实生活中,糖尿病常常与泌尿感染“狼狈为奸”。据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并且,由于女性尿道较短、直,没有保护屏障,再加上老年女性的盆底肌松弛,尿失禁发病率高等原因,所以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泌尿感染几率远高于两倍。
最棘手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感染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外,很多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曾有糖尿病患者直至发生败血症才发现其患有泌尿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更需要做好泌尿感染的预防和筛查工作。
做好五点,预防泌尿感染冉建民指出,糖尿病患者预防泌尿感染,需做好以下几个事项:
1.控制好血糖:从泌尿感染角度出发,高血糖会导致尿糖升高,无形中增加了泌尿感染的几率。如存在尿失禁情况,尿液残留更是成为天然的细菌培养基。所以,将血糖控制在符合年龄、病程的合适范围内非常必要。
2.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内衣物需每日换洗,上完厕所后需用卫生纸擦拭,每日清洗外阴等。尿液残留在内裤上会大大增加尿路感染几率。
3.控制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因素。有很多药物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几率,在近几年,较为突出的药物是SGLT-2抑制剂,包含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尿糖的增多则会增加泌尿感染的几率。冉建民提醒,女性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该更加关注泌尿健康。
4.保持健康的习惯。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每天保证一定饮水量。排尿过程是对尿道的冲洗过程,可降低泌尿感染几率,此外,尿液在膀胱中储存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几率也会越高。而饮水量会直接影响肾脏产生的原尿量,当饮水量足够时,排尿量、排尿次数也会增加,自然会降低泌尿感染几率。但需要注意的是,饮水量过多会引起水中毒或其他问题。
5.控制其他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如激素等药物的使用。糖尿病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其他人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所以使用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一定要谨慎。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 殷鑫
通讯员/孙冰倩
图/来源网络
编辑/殷鑫
“糖友”缓解尿频六妙招
尿频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常见症状,人们通常通过减少咖啡和茶的饮用量来减少尿量,此外,体育锻炼和减轻体重也能达到同样目的、美国“健康监测”网站近日介绍了糖尿病患者控制尿频的六种意想不到的方法,在此与读者朋友分享。
饮食排除法
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番茄)、辣味食品、碳酸饮料、玉米糖浆,甚至是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食物,都会让糖尿病患者产生尿意。美国泌尿外科学会的新闻发言人和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泌尿系的副主任托马斯·格瑞柏林说:“这些食物会对膀胱造成刺激。”
如果你猜测上述食物或饮料中的一种刺激膀胱引发了尿频,把它从饮食中去除一周,再看看尿频是否缓解。通过这种饮食排除法,找出引起尿频的罪魁祸首,你只需要去除一种或几种相关的食物就可以了。
检查正在服用的处方药
有些药物会加重膀胱的负担。毫无疑问,影响最大的是具有利尿效果的降压药,它会增加尿液的生成量。其他引发尿意的药物还包括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肌肉松弛剂、镇静剂和抗组胺药等。
如果你正在服用上述药物中的莫一种,同时有尿频症状,就需要与医生讨论它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商量对策。如美国克里夫兰诊所的泌尿专家科提内·摩尔说:“以利尿剂为例,病人可以把白天的药量分成均匀等的几份来服用,这样一次就不会生成很多的尿液了。”
治疗慢性咳嗽
如果你患有压力性尿失禁,当你咳嗽的时候就会引起尿意:特别是当你患有过敏症或鼻窦感染,或你是重度吸烟者,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咳嗽反复发作。引发尿意。因此,如果你是名吸烟者,要戒掉这个不良生活习惯;如果你的鼻窦有问题,要与医生讨论如何采用最佳方法抑制咳嗽。
减轻体重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体重超重或患有肥胖症的女性如果能减轻约10%的体重,她们尿失禁的发作次数就会明显减少。研究者发现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从减轻体重中获得的效益最大。格瑞柏林医生说:“减轻体重能降低腹部和骨盆所承受的压力,而后者会造成尿液渗透。”
减轻便秘
干结的粪便也会对膀胱施加压力。如果你在排便时不断用力,就会削弱对膀胱和尿道起到支撑作用的肌肉和力量。用力排便还会刺激控制膀胱、结肠和直肠的神经,导致排尿冲动。格瑞柏林医生说:“如果便秘得到缓解,尿频也就能得到改善。”为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多饮水,多食用果蔬和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减轻便秘。
运动起来
如果你有压力性尿失禁,你可能会避免锻炼,因为你担心尿液渗透。然而,摩尔医生认为:让身体处于活跃状态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和促进膀胱健康。增强核心肌肉群力量的锻炼(如瑜伽)也能增加骨盆肌肉的力量,以便更好地控制膀胱。如果你发现某种特定形式的锻炼会造成尿液渗漏,就请尝试游泳、散步和骑车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来源: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悄无声息?医生:如果尿液出现这4种异常,尽早做血糖监测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常听常见,但却并不真正了解的病症,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总会有明显的症状,比如口渴、频繁排尿、乏力等,因此一旦没有这些症状,便觉得自己与糖尿病无缘。
然而,糖尿病往往在早期并不明显,很多患者甚至未曾察觉到自己已经在患病,事实上,糖尿病的发生是一个“悄无声息”的过程,尤其是它与尿液的关系密切,但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作为一名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我见过太多这样的情况,很多高风险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在早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是直到尿液出现异常才开始警觉。
我在医院工作多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患者,在面对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时,有一类人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他们的尿液表现出了不寻常的变化。
通过细心观察和及时的血糖监测,很多人可以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就得到治疗,从而避免了糖尿病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尿液异常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尿液的异常来察觉问题,及时做血糖监测,将会大大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健康的威胁。
那么,究竟哪些尿液异常可能是糖尿病的“警钟”呢,尿液异常不仅仅意味着我们需要更频繁地排尿,或许更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
作为医生,我经常提醒高风险人群,尿液中的一些变化,实际上可能暗示了体内代谢出现了问题,尤其是高血糖的问题。我来详细解答一下,当尿液出现哪些异常时,应该尽早去做血糖监测,及时发现糖尿病的隐患。
大多数人都知道,糖尿病会导致尿频,这一点在许多病理书籍和医学指南中都有明确记载,然而,不少人误以为频繁排尿就是尿量增多,但实际上,糖尿病引起的尿频并不一定伴随大量的尿液排出。
有些患者的尿量减少,但却感觉自己需要频繁排尿,这是因为高血糖导致肾脏的负担加重,肾脏排泄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曾经我接诊过一位中年男性,他体重较重且有家族史,最近发现自己频繁去厕所,感觉尿意频繁,但每次尿液的量却很少。
他以为自己只是喝水太多,于是没有特别在意。直到他开始出现眼睛干涩、口渴等症状时,才到医院检查,检查后,我们发现他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最终确诊为2型糖尿病。
医生告诉他,虽然他尿量减少,但高血糖仍然是导致尿频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肾脏在处理过多的血糖时,会拉水分出来,导致体内的水分不断流失,而这种现象在初期往往容易被忽视。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经常去厕所,而每次排尿的量却并不多,这时你可能要警惕血糖的问题,尽早去做血糖监测,可能会及时发现潜在的糖尿病风险。
有些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的尿液气味突然变得异常,尤其是散发出一种类似水果的香甜味,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非常高时,体内的糖分无法完全被代谢吸收,进而通过尿液排出。
随着血糖升高,尿液中的糖分也增多,肾脏需要通过大量排尿来清除过多的糖分,此时,尿液中的酮体增加,这些物质带有一定的酸味或甜味。
我曾遇到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她开始发现自己尿液的气味发生了变化,开始觉得尿液有一种类似苹果的香味。起初,她并未意识到这与糖尿病有关,直到体重减少、视力模糊、口渴等症状相继出现时,她才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经检查发现,她的血糖水平已经远超正常范围,此时,医生提醒她,尿液的异常气味正是由于体内血糖过高,导致酮体在尿液中积累的表现。
如果尿液的气味变得异常,尤其是带有一丝甜味或者酸味,患者应该尽早就医,检查血糖是否正常,尿液的气味变化通常是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的警示信号,切勿忽视。
尿液浑浊或泡沫增多有时也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之一,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体内糖分过多,肾脏开始受到过度压力,导致一些蛋白质和其他物质进入尿液,形成泡沫,尿液中泡沫的增加,也是肾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信号。
我有一位6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他长期存在高血糖问题,但没有及时控制,随着病情的加重,他的尿液变得浑浊,尤其是在早晨排尿时,尿液表面经常会出现大量泡沫。
起初,他并未太在意,以为是天气原因或水分不足导致的。然而,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肾脏功能受到了糖尿病的影响,泡沫的增加正是蛋白质透过肾小管进入尿液的表现。医生提醒他,这种现象往往是糖尿病导致的肾病的前兆。
当尿液浑浊或泡沫增多时,糖尿病患者应该引起警觉,及时就医,避免进一步加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身体的影响。
这是糖尿病早期最典型的尿液异常表现之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几乎不含有糖分,但当血糖升高至一定程度时,肾脏就无法完全过滤掉体内的糖分,导致糖分进入尿液中,这个过程通常发生在糖尿病的中期或晚期,但也有一些患者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出现了这一现象。
我曾接诊过一位70岁左右的老年男性患者,他无意间发现自己尿液的颜色偏黄且略显粘稠,经过医生检查,发现尿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糖分。
进一步的血糖监测结果显示,他的血糖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最终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尿液中的糖分是糖尿病的经典表现,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发现这一现象时应该及时采取措施。
尿液中出现糖分的情况,如果未及时采取血糖监测,往往意味着糖尿病已经在体内蔓延。因此,出现这一现象时,要尽早去医院进行血糖检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细心观察尿液的变化,我们可以在早期发现病症,尿液中出现的异常变化,如尿频、尿液异味、泡沫增多及糖分出现,都是糖尿病的警示信号。
当这些异常现象出现时,不要等到病情加重,及时监测血糖,能够早早发现问题,避免糖尿病带来的长期危害,如果你在生活中有类似的症状,不要忽视,尽早去医院检查,及时采取治疗,确保自己身体的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齐梦亚.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增加运动与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基础医学与临床,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