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瘦人(糖尿病瘦人增胖最快的药)
“瘦美人”被脂肪肝糖尿病“缠”上
武汉晚报讯(记者毛茵)身高1米65,体重55公斤,瘦瘦高高的严阿姨尽管已过六旬,走起路来仍婀娜多姿。体型一直让她引以为傲,近日查出脂肪肝糖尿病,严阿姨怎么也不相信。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夏文芳副教授却告诉她,瘦子的代谢问题比胖子更容易忽视,腰粗的人代谢疾病风险更高。
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蔡红琳也表示,经常会遇到有人拿着体检报告问:“医生,我那么瘦,为什么会有重度脂肪肝?”蔡红琳说:“这是因为脂肪分布部位很重要。瘦人脂肪‘没长对’,也会代谢不健康。”
从小生活比较艰苦的严阿姨喜欢吃肉,尤其喜欢吃肥肉。除了腹部隆起,严阿姨哪里都不胖,因为“吃不胖”所以从不忌嘴。生活条件好了,每天下午茶的甜品更是不可少,闲适的日子里越来越慵懒。
“腰围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指标之一,腰臀比也是临床上判断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因此说‘腰粗屁股小,代谢疾病风险高’是有一定道理的。”夏文芳副教授解释。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开始发福,虽然体重可能并没超标,但明显肚子大,代谢性疾病也随之而增加。内脏脂肪、皮下腹部脂肪量增加、肝脏脂肪含量高则会导致代谢不健康。
“脂肪肝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蔡红琳说,说明人体多种营养素的缺乏,特别可能是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缺乏,过胖或过瘦的人都存在这个问题。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男性大于等于90厘米,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显著增加。
“同样是长胖,‘胖’和‘胖’不一样。”蔡红琳说,内脏脂肪看不到,危害一点也不小,较高的内脏脂肪量与高血压、心脏病发作、心绞痛、Ⅱ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风险增加有关。人在衰老过程中,体内脂肪的重新分布可能是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关键。对于女性来说,更年期是脂肪组织从臀部显著重新分布到腹部的阶段。雌激素不仅可以促进脂肪组织增生,还可以调节脂肪细胞脂解。
针对一些像严阿姨一样“已经很瘦却还有各种代谢问题”的人,专家建议,应考虑进行治疗干预,包括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对大多数人来说,“管住嘴、迈开腿”,胖瘦都能更健康。地中海饮食尽管对体重影响不大,但可降低大约30%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营养和内分泌专家提醒瘦子们注意:不要用体重衡量健康。脂肪储存在腹部皮下的脂肪细胞中,尤其是积聚在内脏,对新陈代谢健康有害。
五类瘦人留神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很多人都觉得胖人患病的可能性更高,认为瘦人对糖尿病有天然的“免疫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很多瘦人也会患上糖尿病,下列五类瘦人会成为糖尿病的目标群体。
1.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而在这一点上,无论胖人还是瘦人,患病风险都是一样的。
2.有巨大儿生产史的女性。很多孕期女性容易出现“进补过度”的情况,导致胎儿过大。这不仅增加了女性分娩时的难度,还升高了产妇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尽管有些女性在产后努力减重恢复体型,但仍有很大的患病风险。因此女性在怀孕期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做到营养均衡,不要营养过剩。
3.隐性肥胖者。这些人虽然可能看上去不胖,但却有很多腹部脂肪。甚至有些人体重指数正常甚至偏低,内脏脂肪含量却过高。这类人很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因此衡量胖瘦不能仅看“脸蛋”,更要注意腰臀比。
4.长期抽烟喝酒者。抽烟、喝酒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坏的生活方式。尼古丁和酒精不仅会抑制胰岛素分泌,还会造成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进而使血糖升高;另外长期摄入酒精会引起肝脏代谢功能受损,甚至是酒精性肝硬化,导致糖代谢不正常,进而患者出现糖尿病。
5.劳累、压力大者。这类人群生活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没有时间或懒得去锻炼身体,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精力透支。生活作息紊乱会造成内分泌失调,随着时间的延长,就会引起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导致糖尿病。
虽然糖尿病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目前可以肯定,引起糖尿病基本原因有两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肥胖只是环境因素中的一种,故糖尿病患者有胖有瘦。
为什么“瘦人”也会得糖尿病?“正常”体重能否实现糖尿病缓解?ReTUNE研究最新学术成果亮相EASD!| 2022EASD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医生,都说2型糖尿病与肥胖关系密切,我这么瘦,为什么也会“中招”?”
➤“医生,听说减重有助于“胖糖”实现糖尿病缓解(摆脱药物),那么“瘦糖”可以么?”
......
经常被患者问到的这些问题,现在有了答案。
核心速览
在2017年IDF大会上公布的首个以糖尿病逆转为主要研究终点的DiRECT研究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实现肥胖型2型糖尿病(“胖糖”)缓解,颠覆了人们对2型糖尿病“终身疾病”的认知!
于「2022年第58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公布了又一个里程碑式研究——ReTUNE研究最新成果,证实了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瘦糖”)患者也可以实现缓解,同时证明了「个人脂肪阈值」观点的可靠性。
为什么瘦人也会得糖尿病?——“个人脂肪阈值”观点予以解答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临床中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超重,大约15%的患者在诊断时体重正常,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们通常会考虑肥胖外的致病原因。
“个人脂肪阈值”观点则认为,每个人都有专属的“个人脂肪阈值”,如果超过这个阈值,即使他们的体重较低,也会导致2型糖尿病(T2D)的发生和发展。“个人脂肪阈值”观点脱离了既往根据BMI和体型对于“胖”的传统定义。
换言之,有些人看似体型苗条,但实际上脂肪早已在某些器官中堆积有损健康,和胖人一样,影响了疾病的发生发展。
ReTUNE研究带来希望,“瘦糖”也可以实现糖尿病缓解!
ReTUNE研究(非肥胖者能量摄入正常化后2型糖尿病逆转)研究着眼于体重减轻是否也能缓解BMI正常或略高(BMI<27kg/m^2)患者的病情。
共计纳入20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BMI 24.8kg/m^2,平均年龄59.0岁)参加研究,经匹配(年龄、性别、BMI)设置20名非糖尿病者进行对照。2型糖尿病受试者遵循减肥计划,在两周内每天摄入800卡路里(低热量汤、奶昔和非淀粉蔬菜),然后在四到六周内维持体重。受试者完成了最多三轮的饮食/体重维持周期,直至体重减轻10%-15%。
1.减重,帮助70%的患者实现糖尿病缓解
20名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4人(70%)病情得到缓解,与之前“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相关研究中的比例相似。(糖尿病缓解的标准:停止所有药物治疗,HbA1c低于6.5%,持续至少6个月)
总体来讲,受试者在缓解期平均减轻了7.7公斤(初始体重的10.7%)。平均BMI从24.8kg/m^2下降到22.4 kg/m^2,体脂总量从32.1%下降到27.7%。
2.减重,令肝脏、胰腺脂肪量大幅降低
MRI扫描显示,肝脏和胰腺内的脂肪水平大幅下降:
➤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量平均含量由4.1%下降至1.4%,之前约为相同体重健康对照组的三倍,当前已接近健康对照组水平;
➤胰腺脂肪量从平均5.8%降至4.3%,β细胞功能得恢复。
该试验的主要研究者,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罗伊·泰勒教授指出:“结果清楚地表明,在正常体重的人或超重/肥胖的人身上,2型糖尿病是由相同的原因引起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医生往往认为体重较轻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原因不同,所以通常不建议在开始服用降糖药之前减肥。研究结果支持了个体化“个人脂肪阈值”的观点,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脂肪水平,就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即使看起来并不胖。对于“瘦糖”来讲,如果减掉了10%左右的体重,同样很有可能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
减重10%,有助于“瘦糖”实现糖尿病缓解
ReTUNE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体重超过其自身的“个体化脂肪阈值”,就会发生2型糖尿病,胖不胖不能仅看BMI。非肥胖T2DM患者体重减轻后缓解的机制变化与肥胖患者相同,那些“苗条”的2型糖尿病患者很可能已经出现了脂肪沉积超标,亟待减脂。
研究表明,体重减轻~10%有助于那些BMI正常的患者实现缓解2型糖尿病。考虑到中国人群BMI普遍低于西方人群,这一结果对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