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揭糖尿病之谜(揭开糖尿病的惊人真相)

科学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不为人知的真相,中国科学家找到了

■ 高雅丽

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严重的慢性病之一,超过1亿人受到疾病困扰。

为了阐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促进相关治疗药物的研发,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了“糖稳态维持与失衡的机制研究”重大项目的资助工作。

国际上普遍认为“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如何摄入更少的热量也就是少吃成为了研究热点。

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陈雁说,最近比较热门的间歇性方式,是每星期控制两三天饮食,或者是将总的吃饭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这些方法都可以改善代谢。

陈雁课题组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他们利用对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了间歇性热量限制,干预方案为7天断食,随后7天正常饮食,以此循环,总干预时长为8周。

他们发现间歇性节食对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很明显。

目前正在与医院合作,通过间歇性控制饮食来直接干预糖尿病。

陈雁还指出,从糖尿病人群研究上看,虽然在30年前国内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但现在依然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

“这其中存在一个客观原因,中国人口流动太大,人群研究的难度较高。但正因为人群庞大,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与西方国家不一样的发病机制和营养干预办法。”

陈雁(中)在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糖代谢是糖尿病发病机制最核心的问题,项目围绕与糖代谢有关的中枢、胰岛、肝脏、脂肪和胃肠5个重要人体器官,开展了相关研究。那么,这5个器官是如何影响糖稳态代谢的呢?

陈雁告诉记者,胰岛细胞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组织,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原因是功能性胰岛β细胞量的丢失,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以保持机体的血糖稳态,项目重点研究了mTOR这一特定信号通路对维持β细胞量的调控功能和转录因子对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调控功能,并发现了一个新的糖脂紊乱疾病干预靶点——17β-HSD13。

在现有的研究中,普遍认为肥胖会引起糖尿病,科学家也一直在寻找脂肪影响糖代谢的过程。

项目研究了脂肪细胞分化发育的调控机制,并首次阐明了青蒿素衍生物能够预防肥胖的发生。

糖尿病的12个真相估计多数人不知道

我们身边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吃得也越来越好。我们也会发现很少有人服用药物来治疗糖尿病。服药后,我觉得病情越来越严重,药物剂量越来越大,血糖也越来越高。关于糖尿病有太多的观点和谣言。希望在今天的文章中,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谈谈糖尿病的12个真相。

一、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吃太多主食

事实上,很多人认为如果我不吃糖,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事实上,他们每天吃大碗糖,但他们不知道。

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碳水真相”纪录片中,讲述的是一碗的米饭。

在国外的一部纪录片中,这个画面出现了,一小碗米饭,相当于20块糖。

吃太多米面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2012年,国外的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一项涉及35万人的研究,并跟踪了20年。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多吃一碗米饭会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因为米饭含有太多的碳和水。

一天吃一盘白米(有规律地吃)会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去年发布的糖尿病负担地图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人主食吃得过多,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吃精制的米饭和面条。这些食物都富含有淀粉,淀粉也是一种糖。血糖指数很高,这将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二、少吃主食,不吃糖,糖尿病真能好

事实是,有一本书叫《不吃主食,糖尿病好起来》,但知道的人太少了。

国外有一个专门研究减少主食和多吃有益脂肪来逆转糖尿病的机构。

在他们为期一年的研究中,60%的糖尿病得到逆转,心脏病的风险显著降低,肝功能得到改善。

三、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慢性病的源头

事实是,一旦患上糖尿病,就会受到各种慢性病的困扰,最终会患上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痛风等。因为胰岛素抵抗,这是各种慢性病的根源,可能会影响你代谢尿酸的能力,导致痛风。胰岛素抵抗会引起糖代谢失衡,进而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细胞损伤,导致心脏病。胰岛素抵抗还会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导致高脂血症。

四、水果吃多了,真会加重糖尿病

事实是现在水果的含糖量越来越高。水果含有果糖和葡萄糖。水果中的果糖不能直接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被误认为是安全的。

然而,果糖不仅会损害肝脏,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和脂肪肝疾病!

1、果糖只能被肝脏代谢掉

摄入果糖后,大部分果糖在肝脏中代谢,肝脏每天最多只能代谢60克。

2、果糖如何被代谢掉?

肝脏将果糖转化为脂肪,然后在肝脏和心脏等器官周围积聚。

长期来看,肝脏被脂肪包围,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和糖尿病。

五、吃粗粮不降血糖,甚至恶化血糖

事实是,任何东西都有热量,会对血糖产生一点影响,没有什么食物可以使血糖下降,除非是药物。

很多老人,听说粗粮好,能降血糖,他们每天喝小米粥,吃粗粮,后来发现血糖也越来越高。

事实上,粗粮也是淀粉类食物。淀粉是糖。说全麦粗粮能降血糖,真是个大花招!

全麦和精粮的区别在于,有一层麸皮和胚芽,多一点矿物质和维生素,但碳水化合物仍然存在,中间的淀粉还在。

全麦食品确实有一些营养成分,但事实上,这些营养素的含量并不值得一提。相反,碳和水的含量超出你的想象!

在一项研究中,糖尿病患者每天吃50到100克全麦燕麦

1个月后,虽然餐后血糖下降,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仍明显高于正常值,且仍在一年后。

六、降糖药不治病,只把糖从血液中挪出来

事实上,和许多其他药物一样,大多数抗糖尿病药物不仅是暂时的治疗方法,而且不能过度依赖。

你有没有想过降糖药去了哪里?它们只是把血液中的糖分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而你却不消耗它。

此外,为了赚钱,大型制药公司不会生产出能治病的药物,因为它不会赚钱,也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只有你继续的使用药物,成为了离不开它们的药物,他们才会继续不断的赚钱。降糖药和降压药是原则。你需要一直吃,一直吃,吃得越多,吃得越多。

事实上,通过慢慢改变你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你会逐渐失去你的药物。

一项为期一年的virta研究显示,生酮饮食一年后,94%的患者药物治疗明显减少。

七、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素水平太高

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由高血糖引起的。事实上,高血糖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原因。

真正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素水平过高,很无奈,现在很多病人还在吃很多主食(糖),同时注射胰岛素。

这样一来,胰岛素的用量会越来越大,并发症也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截肢、失眠、尿毒症等。

八、胰岛素不治病,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胰岛素被称为神奇药物,许多患者依靠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但事实上,胰岛素只控制症状,不能治愈疾病,可能会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

2016年7月,一项题为“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会内分泌紊乱杂志上。

对于2型糖尿病,外源性胰岛素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血糖。

然而,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它并不能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甚至可能增加死亡风险,加重并发症,增加某些特定癌症的风险。

九、少吃一点,断食真的能逆转糖尿病

事实上,禁食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稳定血糖,并可能逆转糖尿病。

2017年12月5日,在英国广播公司健康频道(BBC health)的头版,我用一种200卡路里的特殊饮料逆转了糖尿病。

近一半的受试者成功地逆转了糖尿病,这就是少吃的力量,禁食的力量。

加拿大著名医生冯杰森开了一家诊所,通过禁食来逆转糖尿病。数千人在他的诊所成功地逆转了糖尿病。

最简单的断食方法就是一天只吃两顿饭,直接不吃早餐,只吃中餐和晚餐。

习惯了以后,也可以过渡到一日一餐,效果会更好。

十、不要吃得太清淡,要吃肉,要吃油

事实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专家的建议下,不敢吃肉,不敢吃油,饮食清淡

很多老人喜欢喝粥,粥清淡健康。事实上,它是最不健康的食物之一。

尤其对糖尿病患者,它没有营养,血糖指数高(88)。

(稀饭的升糖指数88)

喝粥、吃汤面,虽然很吃素,但会让血糖飙升,对糖尿病尤其不友好。

相反,肉和好脂肪会让你的血糖非常稳定,饱腹感很强,让你一整天都不饿,很舒服地度过饥饿感。

因此,肉、蛋、奶和蔬菜,甚至五花肉,才是真正的糖尿病友好饮食。

十一、我们必须吃肉和脂肪,没必要吃主食

很多人说人体需要糖,大脑需要130克的碳水,而且必须吃主食。

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糖生成产生糖。除了糖,大脑还可以使用另一种能量来源,即酮体。

曾经支持高碳水饮食的开普敦大学教授蒂姆·诺克斯后来发现自己错了。他公开表示,我们的大脑不需要碳水,而不是一克。

2002年,国外的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对人类营养至关重要吗?”文章说:

人体必需营养素有水、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钙、镁、铁等。

十二、低血糖是高血糖引起的

事实上,很多人说,如果我少吃主食,我就会无力,而且会发生低血糖。其实,这是转型期现象的开始。

当我们吃高碳水食物时,胰岛素会迅速降低血糖,然后很快就会出现低血糖,这就是葡萄糖过山车。

当你慢慢稳定血糖,转换能量供应模式,你就不会有虚弱和低血糖。

当然,我们必须吃饱肉。国外有很多纯肉减肥者和大肌肉男。他们中许多是医生和营养专家。它们的糖源主要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再生)。糖友们,低碳饮食(少吃主食)是糖尿病患者的救命饮食。

亲爱的朋友,不要贪心。你今天多吃的食物会使你的情况越来越糟。少吃米粉糖和淀粉类食物,少刺激血糖和胰岛素,能慢慢改善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一边吃糖,一边吃降糖药,你的身体会慢慢被腐蚀,就像一辆生锈的老爷车,跑不动。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当成糖罐,每天都要往里面灌糖:一碗面条、一碗米饭、一个馒头、一个装满糖的糖罐。

关于糖尿病发展的9个真相,知道得越早,你距离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越远

糖尿病是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作为一种慢性病,糖尿病经历了高胰岛素正常血糖代偿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的发展过程。

由于糖尿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

其实,人们越早知道糖尿病发展的规律,糖尿病或糖尿病并发症离你越远。

真相1:糖尿病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糖尿病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甜蜜杀手”,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正在以每年700万的速度递增,每7秒就有一个人因为糖尿病而死亡,我国因糖尿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居于全球首位。

由于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电梯、汽车的普及,人们体力活动明显减少,进餐时间晚、不规律,口味越来越重,酗酒、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使肥胖的人群越来越多,最后导致胰岛素抵抗,成为糖尿病患者。

也就是说,糖尿病就在每个人的身边,随时都有可能与自己相伴终生。

真相2: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警惕糖尿病的发生

看看哪些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 年龄≥40岁;
  • 有糖调节受损史;
  • 体型肥胖者,尤其“大肚子细腿、腹型肥胖者”,如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体重指数(BMI)≥24kg/㎡者;
  • 静坐生活方式为主的人群;
  • 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当中有患2型糖尿病者;
  • 有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
  • 高血压、冠心病史的患者;
  • 血脂异常患者;
  • 原发性痛风患者;
  •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患者。

真相3:干预糖尿病前期,疾病可逆转

糖尿病需要经过一段比较漫长的中间阶段,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特点是:血糖高于正常人,但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空腹血糖:6.1~7.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的人群,这是预防糖尿病的最后一个关口。

在此,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很快就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如果积极干预,糖尿病前期可能被逆转,或者延缓发展为糖尿病。

真相4:没有三多一少症状,也要体检

糖尿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而且表现多种多样,如体力减退、精神萎靡、乏力、易疲劳、易感冒和工作能力下降等。

即使没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也要提高认识,增强保健意识,每年都体检一次,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体重、血脂等,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真相5: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可能得糖尿病

其实不然,因为糖尿病的发病,除了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后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大量摄入,运动减少,体重超标,导致胰岛素抵抗。

所以,即使没有家族史,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也能发展为糖尿病。

反之,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来说,更要注意了,一般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其子女糖尿病的患病率约20%-30%;如果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子女患病的几率高达50%以上。

不论你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都要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才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真相6:目前治愈糖尿病还不现实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共同作用引起的糖利用障碍、血糖升高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会损害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导致功能减退、甚至衰竭、死亡。

有的糖友错误地认为:只要有医院、有专家,有坚强的经济后盾,就有办法治愈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

其实不然,就目前而言,糖尿病不能根治,只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对糖尿病的不了解和对治疗效果不切实际的幻想,才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踏踏实实地管理糖尿病,比追求不切实际的治愈方法要靠谱得多。

真相7:越不在乎糖尿病,病情越重

有的糖友认为:我虽然得了糖尿病,但是能吃能喝,甚至满面红光,满不在乎。他们依然大吃大喝,不控制饮食,不愿意接受治疗。

即使经过住院治疗,血糖控制良好,但是出院后,放松对自己的管控,又开始恢复以往的不良生活习惯,不久便会因为糖尿病的加重,而再次住院治疗。

所以对糖尿病要认真对待,不可掉以轻心,治疗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真相8:得了糖尿病,也能有高的生活质量,长寿

患了糖尿病之后,只要合理治疗,可以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本人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只有早日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与糖尿病和睦相处,积极向上,糖尿病患者的未来依然是美好光明的。

真相9:应对糖尿病,有方法

1.科学饮食

科学饮食是基础,科学饮食有利于

•减轻胰岛负担

•纠正血脂血糖等代谢紊乱

•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

2.有效运动

有效运动是手段,规律运动有利于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

•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

3.加强监测

加强监测是保障,规律的监测可以

•实时了解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及时发现病情波动

•指导饮食、运动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帮助各项指标综合达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保持健康心情

4.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武器,要兼顾体重、血压、血脂的控制,做到正确用药,合理用药,可以助您血糖早达标,早获益。

5.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是核心,学习相关知识,更新观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6.心理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可引起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又会加重糖尿病,所以保持良好心态、正确认识糖尿病尤为重要。

7.预防并发症

保持血糖长期平稳达标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要综合管理,包括:控制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限盐(每天食盐的摄入量≤6克),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如果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附:防治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数字歌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

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

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作者:郭玉佩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个人微信公众号:gyp196445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