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腰破皮(糖尿病腰部皮肤瘙痒)

点点医讯 0
文章目录:

“糖友”破皮难愈 降糖清创缺一不可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朱斌 通讯员游华玲)皮肤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糖友”来说,皮肤问题不能忽视,否则可能引致大面积溃烂乃至截肢。“糖友”袁伯就因脚受伤自行抹药,伤口半年都长不好,近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处理,伤口才得到有效治疗。

伤处自涂药粉不愈

70岁的袁伯确诊糖尿病已有十余年,半年前他不慎外伤导致左足足背皮肤破溃。一开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一段时间后伤口面积越来越大,局部还出现了黄白色渗液。在邻居建议下,袁伯自购外敷药粉处理伤口,但伤口迟迟没有愈合,且疼痛加重,在家人的催促下,袁伯才来到南医三院就诊。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潘道延接诊袁伯,查看伤口后建议其住院治疗。原来,袁伯反复在伤口上涂抹药粉,且没有及时清洗伤口,导致伤口覆盖的药粉和组织粘连十分紧密。

潘道延和造口师周凌燕讨论患者病情,若直接使用锐性清创可能会导致伤口组织缺损过多,遂计划采用超声清创的方式先进行局部伤口清理,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患者正常组织,还可以减轻清创时的疼痛感。

此外,针对袁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并发症和合并症多的特点,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诊疗团队采用了控制血糖、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方案,袁伯的伤口很快就进入了肉芽生长的“红期”,经过一段时间的换药处理,目前,伤口已基本愈合。

“糖友”常见三大误区

据该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赵同峰介绍,糖尿病足作为一类特殊的伤口,处理方式和其他急性伤口存在很大差异。生活中,“糖友们”在处理伤口时常见的误区有:

小伤不重视。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最初的足部溃烂源于搔抓皮肤破溃、水疱破裂、烫伤、冻伤、碰撞伤、修脚损伤、新鞋磨破伤等小范围、局部皮肤损伤。小伤不治逐渐进展,失去糖尿病足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病变加重,甚至出现足部坏死,轻者截趾、截足,重者高位截肢,危及生命。

不破皮就没事。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没伤口不用担心出现糖尿病足,其实,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下肢血管神经损伤是逐渐发展的,是糖尿病足的高危患者。这部分患者需要非常重视足部防护,小划痕、小水泡、蚊虫叮咬等都应重视,必要时及时就医。

自己处理伤口。糖尿病足破溃后早期正确处理非常关键,通过专科医师的伤口处理、血糖调节及改善微循环治疗后,伤口可很快痊愈。但不少患者为了省钱自己处理,常致伤口发展迅速,难以控制。这些病人往往需要长期换药并进行多次手术才能修复,严重者即使修复了也很难保住患足。

赵同峰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受伤时要谨慎处理,表浅的小伤口且没有异物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碘伏消毒创面,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如果在48小时左右伤口没有好转或者伤口进一步进展,建议到医院就诊。目前,随着伤口研究的逐渐深入,“湿性愈合”等一系列理论的出现和实施有效改善了糖尿病伤口的愈合率。

糖尿病患者剪趾甲破皮,进展为足趾发黑坏疽,最后切除足趾

前言:糖尿病足第二足趾远端溃疡,足趾切除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有:感染加重导致截肢为、残留溃疡持久不愈合、第1足趾踇外翻等;

切多、切少、切早、切晚、切口缝合等,都可能是并发症出现的原因;

术后切口患者愈合不顺利,术者需要寻找自己手术原因,改进细节,把每一个糖足做成艺术品;

分享一个案例:老年女患,2月前剪指甲皮肤破损,继发左足第2足趾发黑、夜间疼痛,介入通血管后,疼痛缓解

手术:介入手术后2周,保留趾跖关节,残留趾骨比筋膜组织短,伤口敞开,术后第一天

术后一周,凡士林纱覆盖创面,隔天更换

3周后复诊,伤口愈合后

为避免切口感染、扩散、迁延不愈、踇外翻,若干细节:

  • 切足趾前评估血管、足温,如果足温低、静息痛,需介入手术后才能切足趾;
  • 尽量保留趾跖关节;
  • 残留趾骨比筋膜软组织短;
  • 伤口敞开;
  • 术后负压引流或凡士林纱覆盖。

小结:足趾切除后伤口敞开,是糖尿病足安全治疗方法,尤其是早期处理糖尿病足时,降低术后并发症,慢既是快,临床经验丰富后,可以缝合伤口,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小知识点:

病理生理及疾病进展特点:糖尿病患者出现眼底病变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修剪趾甲看不清,容易出现皮肤损伤,如果患者合并有动脉硬化闭塞,就容易远端发黑坏疽;

预防措施:糖尿病患者视物不清时,建议由家属修剪趾甲,若出现皮肤破损,尽早就医,通过药物、腰交感神经毁损、介入通血管等治疗,可以避免坏死加重、切除足趾。

阿娇导医 | 糖友脚破皮出血是糖尿病足吗?

我爷爷69岁,是一位多年糖尿病患者,上个星期回老家发现他的脚有点破皮、出血,听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足,他这种情况算不算呢?该怎么预防?——江北 杨女士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内分泌科主任邓武权:患者这种情况要当心了,应及时到医院处理破损的地方,以免进一步恶化。糖尿病足的发生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神经系统的损伤,因为感觉减退了;二是血管的损伤,供血不足;三是感染。

因此,预防糖尿病足首先要控制好血糖,同时注意对脚进行保护,防止脚损伤,万一损伤就要及时处理。具体而言,每晚注意对脚进行按摩,用温水泡脚,然后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如果经常是湿的话,容易把皮肤泡烂,造成皮损。此外,鞋子要穿比较宽松的,千万不能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