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晚餐速食(糖尿病晚餐饮食)
无糖饮料当水喝,男子突发糖尿病,专家:“0糖”敞开喝仍存健康隐患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周珊 刘姗姗
一顿速食外卖配上一罐气泡饮品,可以让人顿感惬意舒爽,但普通碳酸饮料普遍含糖量、热量较高,所以“无糖”“0糖”饮料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新宠。
这种0糖、0脂、0热量的饮料真的是减肥和降糖“神器”,可以敞开了喝吗?20日,江城专家提醒称,无糖饮料并非减肥和降糖的好选择,千万不要认为“无糖”“低糖”饮料就是健康饮品而岔着喝,过量饮用不仅可能增加食欲,存在肥胖的隐患,还会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每天至少喝5瓶,白领代谢失控
今年30岁的孔先生一直单身独居,想着年轻身体底子好,他总是熬夜加班工作,还频繁参加一些交际应酬。虽然近半年来业绩攀升,但暴增的工作量也让他常常连早餐都来不及吃,中餐、晚餐只能点外卖,或参加应酬饭局。为了减压,孔先生喜欢上碳酸饮料,但担心含糖饮料喝多了导致发胖、糖尿病,他在冰箱囤满了“无糖”或“0糖”的气泡饮料,每天至少喝4、5瓶。
半个月前,正在出差的孔先生总觉口渴,尿量也较原来增多,坚持到项目完工返回武汉,孔先生感觉全身疲惫乏力无法缓解,只好请假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就诊。
经详细了解患病经过、病史,结合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表征,并及时完善检查,孔先生被确诊为初发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
肾病内分泌科接诊医师谭金枚表示,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像孔先生这样,年轻且无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初发糖尿病患者,多与长期劳累、高压、熬夜、口味重、喜食外卖等不规律的工作、生活作息状态相关。近年来,随着“无糖”、“0糖”饮料的流行,许多人陷入饮食误区,甚至因此诱发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谭金枚解释,无糖并不代表没有糖,只是不含蔗糖、葡萄糖等升糖成分,而采用形式各异的甜味剂代替。一旦甜味剂摄入过多,不仅会刺激胰岛素产生,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敏感度下降,还会反射性地增强食欲,导致热量超标。所以孔先生长期喝无糖饮料代替正常饮用水,便加速了机体代谢失控,引发糖尿病。
为避免病情恶化引发酮症酸中毒昏迷危及生命,谭金枚立即为孔先生制定了药物综合治疗方案并叮嘱他纠正饮食习惯,目前经一周对症治疗,孔先生的血糖、甘油三酯水平等各项指标已逐步恢复正常。但遗憾的是,年仅30岁的他已患上糖尿病,需要长期接受降糖治疗。
饮料刮起无糖风,受年轻人热捧
极目新闻记者探访江城多家商超发现,标榜“健康生活”的低糖或无糖饮料成为许多市民购买饮料的首选,此类饮品逐渐赢得货架“C位”,各大社交平台都刮起了一阵“无糖风”,各大饮料品牌也纷纷推出了无糖饮料。
在位于街道口的一家便利店内,4个两米高的冰柜被各色饮料填满,其中一些标有“0糖、0脂肪、0卡路里”字样的饮料被摆放在醒目位置。店员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控糖”,特别是25岁左右的女性,因此店里无糖饮料的销量一直很不错,受欢迎程度早已超过了普通的含糖饮料。
“减肥期间,总是特别想喝甜味饮料。无糖饮料用代糖替换蔗糖,但还是能喝出甜味,既满足了自己,心里的负罪感也少一些。”刚刚选购完一瓶无糖饮料的市民王小姐说。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无糖饮料”,显示有多页产品信息,每页有多种产品,乌龙茶、冰红茶、气泡水、苏打水、椰子汁等传统饮料均推出了无糖或零糖的系列。其中一款号称“0糖0脂0卡”的无糖饮料月销超过3万件,深受消费者欢迎。
据国内某机构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已有近6成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其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无糖不等于健康,千万别岔着喝
对此,长江航运总医院肾病内分泌科主任郭爱莉表示,不少人认为含糖食品是影响血糖升高、导致体重增加的因素,所以当无糖食品出现时,会更想尝试。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可以用无糖饮料来控制体重,预防糖尿病。事实上,备受大众青睐的“0糖”“无糖”饮食产品并非完全无糖,仍可能含有果糖、麦芽糖,这些成分一样可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食用过量后导致血糖升高;而富含甜味剂的“代糖”饮品,过量饮用的情况下不仅增肥,还影响胰岛素分泌。
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牛力介绍,无糖碳酸饮料只代表里面不含蔗糖,但实际上可能含有木糖醇、甜菊糖、甜蜜素等人工甜味剂。无糖饮料用甜味剂代替传统饮料中的蔗糖,虽然热量相对较低,但甜味剂可能刺激食欲和增加饥饿感。而这种饥饿感会使人对其他含糖食物产生极大的兴趣,最终摄入过量食物。同时由于人工甜味剂甜度远远超过蔗糖,会使人对于含有天然甜味的水果蔬菜降低兴趣,转而选择更多使用人工甜味剂的食品或加工食品。所以,如果过量饮用此类饮料会带来肥胖隐患。
牛力特别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无糖饮料同样会导致血糖波动。此外,有些无糖碳酸饮料里还含有磷酸,如果长期喝可能影响钙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千万不要认为“无糖”“低糖”饮料就是健康饮品而岔着喝,过量饮用还是对身体有伤害,特别是本身就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郭爱莉建议,市民在选购饮料、食品时还应多看配料表,做好甄别,糖尿病患者和普通人一样,每日饮水应不少于2000毫升,可选用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适量牛奶、豆浆等饮品。日常一旦出现骤然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视力改变、皮肤感染、私处炎症、牙龈炎或者餐后恶心、心慌、出冷汗等症状时,不论年龄大小,一定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超市里的自热米饭,糖尿病患者不能吃、吃后肠胃不消化?还安全吗
随着“懒癌”患者越来越多,各大食品厂家的激烈霸占市场,尤其是不会做饭又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居家的人群,多会选择易加工食品,比如方便面、速冻饺子、自嗨锅、自热米饭等等。
近来,自热米饭被推上风口浪尖,有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米饭的,也有说常吃自热米饭会有害健康,肠胃不易消化等等,食用方便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无论是哪种自热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离不开自热食品加热包,该自热食品包成分包括碳酸钠、生石灰、铁粉、铝粉等,需要加热冷水之后,加热包会靠化学反应瞬间加热上升到100摄氏度以上,甚至是150摄氏度。
在加热包上面的食物,无论是酸辣粉、清汤米线,还是自热米饭,随着温度上升而起到加热的目的,而保温时间能够达到3个小时,虽然相应食物也有说明应该怎么操作,但因自热食品而发生爆炸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尤其是未成年人,一定要在家长的看护下进行,避免爆炸等不必要的危险。
自然米饭到底安不安全?
有的人说吃自热米饭肠胃不好,重则诱发肠癌,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加热食物,一旦温度超过65摄氏度,那么加热包有害物质会渗入到食品当中,从而损害消化系统。
如果你有这种担忧,似乎就有点多余了,因为自热食品是通过加热包给食物加热,它并不会直接与食物接触,所以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加热包中的重金属成分而影响肠胃健康。
反而可能伤肠胃的是,像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多是用粉条、米饭、火腿、部分蔬菜等,很容易出现饮食不均衡、脂肪、食盐、糖等调味品严重超标。
具体大家还可以看自热米饭后面的配料表成分,包括脂肪、钠、糖等每百克的含量以及相对应的营养素参考值,摄入过多确实会影响肠胃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自热米饭吗?
在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中,确实不建议糖友吃大量的精细主食,米饭是其中的一个,但并不能把所有锅都丢给自热米饭,综合多方面的健康,极其偶尔吃自热米饭是没有关系的。
而对于自然米饭中的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α-方便米饭,另一种为重组米,前者是将煮熟的大米脱水干燥而成,后者则是用碎米、淀粉、米粉加工制作而成。
但适量吃都不会危及身体健康,大家无需相信谣言。
贪便宜大口吃速食,小心糖尿病找上你
降价、半价、买一送一…,经济不景气,速食业者纷纷降价拼业绩,民众省了荷包,体重也更有份量!大口吃速食,吃下的高热量、高油脂、高糖分…,小心!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增高,以下几个原则提供参考:
一、多吃叶菜、少喝果汁美国杜兰大学与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费时18年,长期追踪7万1千多名女性的饮食习惯,发现食物种类,攸关血糖升降速度。因此,如果想预防糖尿病,建议:
(一)多吃叶菜类,比方菠菜、甘蓝、莴苣等,可以降低约9%的风险。
(二)水果,尽量将可食部份都吞到肚子里,比方苹果不削皮、柳丁连纤维都吃,这样可以减少18%的糖尿病风险。
(三)要少喝果汁,每天喝一份240CC的果汁,罹患糖尿病风险增加18%。
若不想错过果汁里面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建议用新鲜水果打汁不要过滤,应该连渣滓一并喝下肚。
另外,大型的研究已发现,固定做「饮食纪录」的人,吃得较健康。
为自己吃进的食物做笔记,可以了解每餐食物的内容、份量、热量和营养素。而糖尿病人的饮食纪录,更可帮助医师掌握饮食控制的状况,而适度调整药物或者饮食计划。
二、以较少热量获得饱足感食物的热量密度指的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卡路里。高脂食物的热量密度通常也高,也就是相对小量的食物就含有大量卡路里。相反的,水分及纤维质含量高的食物,就算量大,也只有些微的热量密度。这些食物就属低热量密度。但并非所有高热量密度的食物脂肪含量都高。例如,糖就属高热量密度。此外,并非所有高纤食物,都属低热量密度。
想像一下,四分之一杯量杯的葡萄干,及2杯满满的新鲜葡萄,两份所含的纤维质量相同,热量同样约100卡,但新鲜葡萄的份量是葡萄干的8倍。
你可能觉得奇怪,葡萄干只是脱水的葡萄,怎么会差别这么大。因为葡萄晒干后,会失去水分。而水分能在不增加卡路里的情况下,增加食物的分量。因此虽然热量相同,但食物的分量却多很多。所以,饮食时尽可能多摄取各种低热量密度的食物。
三、为自己准备「健康食物」记住几个小技巧,让自己吃的更健康:
(一)烹调前,先去除肉中看得到的脂肪,煮后再沥干所有油汁。等汤、炖菜、调味酱及肉汁冷却后,舀掉上面的浮油,以去除脂肪。
(二)利用低脂烹调方法。选择需要烘烤、烧烤、炭烤、蒸、煨、煮或炒的食谱。以酒、水或高汤代替奶油炒蔬菜及肉。
(三)少用油。选择橄榄油、花生油及芥花油等饱和脂肪最低的油。
(四)使用不沾锅具,减少用油的量。
(五)利用喷雾式烹调用蔬菜油取代油或奶油。
(六)增加风味的新方式:发挥你的创意,可以利用香草、香料及低脂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味道。例如,以低脂高汤、酒及新鲜香草煮鱼。在烤鸡胸肉上淋些新鲜的沙拉酱。又如低脂腌酱、香草及香料——如:月桂叶、黑胡椒、辣椒粉、干芥末、大蒜、姜、青椒、鼠尾草、墨角兰、洋葱及百里香等,都可以增添肉类的风味。
四、选择简单易行能持续的运动运动不只有助于减掉脂肪,还可增加心肺功能、促进细胞利用胰岛素。
研究发现,女性持续健走,至少一个星期4个小时,或是每天至少走半小时,腰围尺寸变大的可能性减少16%。
另一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也指出,每天轻快走路一个小时,女性得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一半。
不同于走路、打球等等增加体适能的有氧运动,一些阻力运动,如举重,可增加身体肌肉组织,减少脂肪堆积,促进代谢、增加热量消耗。
不过,阻力运动并非人人都可做,也需要有器材才可。
建议糖尿病人可在家做一些简易的伸展运动或者强化肌肉运动,例如重覆的站与蹲,或者伏地挺身。
不管选择哪一类的运动,与其一下子改变太多,容易放弃,倒不如从简单易行或是自己喜好的运动开始实行。
糖友事先与医师讨论运动的计划,不要骤然做剧烈的运动,以避免运动伤害、心肺负担突增、血糖过低危及生命。
「改变饮食」、「规律运动」的确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速食业者拼命降价,民众千万不要拼命吃,小心省了荷包却坏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