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还能像(有糖尿病的人会变瘦吗)

胡医生健康说 0
文章目录:

长得像红薯,其实是水果,还能改善血糖。糖尿病患者可食用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李大叔最近遇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他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年逾五十,平日里最关心的就是自家田地里的庄稼。然而,自从几个月前查出患有糖尿病,他的生活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医生叮嘱他要严格控制饮食,尤其要少吃淀粉类食物。李大叔对这些话自然是听了进去,可他的心里总有些不甘。毕竟,他一辈子都和土地打交道,最爱的就是那些土里长出来的东西,像红薯、玉米、土豆这些都是他餐桌上少不了的食物。如今要戒掉这些,实在让他有些难受。

一天,李大叔在镇上的集市上闲逛时,遇到了一件稀奇事。他看到一个摊位上摆着一种长得像红薯的东西,个头比普通红薯还大,皮色却亮得有些出奇。李大叔盯着这东西看了半天,忍不住上前问摊主:“这是什么玩意儿?红薯吗?”

摊主笑了笑,摇头说:“这可不是红薯,这是水果,叫番薯果。别看它长得像红薯,吃起来可甜着呢,最重要的是,它还能改善血糖。糖尿病人也能吃。”

李大叔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真能降血糖?我这糖尿病的身体,能吃这东西?”

摊主点点头,信誓旦旦地说:“当然能!你要是不信,先买一个回去尝尝。我们这儿的老年人,很多都有糖尿病,都说吃了这个好!”

李大叔将信将疑,买了几个回家,心里想着,反正自己这日子过得也不容易,能找到点新鲜的东西吃倒是不错。可这番薯果真能对糖尿病有帮助吗?他心里打起了问号。

李大叔回到家后,立马查了查番薯果的相关信息。原来,这种水果在某些地方也叫“甜玉米果”或“地瓜果”,外形酷似红薯,但它并非根茎类蔬菜,而是一种特殊的水果。番薯果的甜味是来自于天然的果糖和纤维素,而非像红薯那样含有大量淀粉。这就意味着,番薯果即便味道甜美,却不会像淀粉类食物那样迅速升高血糖。

医学研究表明,番薯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抗氧化物质,包括β-胡萝卜素、酚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更重要的是,番薯果的低升糖指数(GI)让它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之一。升糖指数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一种指标,通常食物的GI值越高,食用后血糖上升得越快。而番薯果的GI值较低,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在享受水果的同时,保持血糖的稳定。

参考文献中提到,《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而番薯果的膳食纤维含量正是其独特的优势之一。其果肉中的可溶性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的吸收,减少血糖波动。

虽然李大叔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番薯果可能对糖尿病有帮助,但他心里依旧有些不安。毕竟,糖尿病是不能掉以轻心的疾病。李大叔回想起村里几个老友,因为控制不好血糖,导致的并发症可真不少。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随之而来的问题:高血压、心脏病、肾衰竭,甚至失明。李大叔想到这些,不由得对番薯果有些犹豫。

于是,李大叔决定去医院,向医生请教一下。医生姓张,是村里卫生所的主任医生,经验丰富,又特别耐心。李大叔把番薯果的事对张医生一说,张医生也来了兴趣。他并没有立刻否定李大叔的想法,而是耐心分析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张医生解释道:“糖尿病患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控制总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番薯果虽然是水果,但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升糖指数也不高。从这个角度来说,适量食用应该是可以的。不过,任何食物都不能过量,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每餐的总热量。”

听了张医生的话,李大叔心里有了底。他决定试着把番薯果加入到自己的饮食中,并且严格按照张医生的嘱咐,控制食量。每次吃番薯果时,他都会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豆类、瘦肉等,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同时避免血糖快速升高。

张医生还告诉李大叔,除了番薯果,还有很多其他水果也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的,比如柚子、苹果、蓝莓等。这些水果同样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对稳定血糖有帮助。关键在于,每天的摄入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此外,张医生还特别提醒李大叔,虽然番薯果有益,但它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必须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药物控制共同管理。任何单一的食物都不可能完全治愈糖尿病。

于是,李大叔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除了适量食用番薯果,他还每天坚持散步和做轻度的农活。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去医院做一次血糖监测,确保自己的血糖值在合理范围内。

几个月后,李大叔的血糖控制得相当不错,身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他心里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有盲目听信偏方,而是通过正规途径了解了番薯果的作用,才没有走上歧路。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番薯果作为一种低升糖指数、高纤维的水果,确实对血糖管理有一定帮助,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食用,也不能依赖单一食物控制病情。

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正如李大叔的经历所示,适量、合理地选择食物,配合医生的指导,才能真正让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20年,第28卷第3期。

在国外,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但在中国还不行 | 专家观点

2019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1型糖尿病学组年会开幕式

2015年CDS1型糖尿病学组组长、中心主任、中国科大附一院副院长翁建平教授表示,在国外,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疾病不会阻碍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他们一样可以当首相、成为世界冠军。但在中国,因为种种原因,却很难实现。希望通过中心的建立,与全国的糖尿病医师一起,对1型糖尿病早期发现、智慧管理,让更多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中国特色:诊断晚 并发症多 寿命短

CDS主任委员朱大龙教授表示,据翁建平教授研究发现,0~14岁人群发病率为1.93/10万人年;15岁以上发病率随增龄而下降,15~29岁人群为1.28/10万人年,≥30岁人群为0.69/10万人年。

朱大龙教授强调,虽然我国14岁以下儿童1型糖尿病是全球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基于巨大的人口基数,我国1型糖尿病患者绝对数并不少。由于1型糖尿病的发病低龄化及中国地域辽阔的特点,患者的分布呈现出很强的隐秘性及离散性的特征,使得流行病学研究、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的建设都落后于很多国家。

血糖控制仅仅是一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血脂也都要达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我国目前只有10%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和血脂都达标。将近90%的1型糖尿病病人暴露在危险因素中,将来很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和心血管病变,一半的人已发现酸中毒。

医患携手 共同抗糖

科学控糖、规范管理,尤为重要。糖尿病已不单是一种慢性病,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医院和医生“单打独斗”的局面亟需改变。

为了真正把糖友需要汇集起来,让更多人受益,2015年CDS1型糖尿病学组组长翁建平教授牵头在全国率先发起1型糖尿病关爱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出1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手机App“糖糖圈”。

翁建平指出,关爱项目团队中不仅包括医生、药师、营养师、护士、专门的监测人员,也包括工程师、心理咨询师等,希望通过各个相关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一个照护团队,为所有在线的糖友们进行全方位的院外管理,帮助糖友们有效管控血糖和身体情况,预防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青春期的糖孩,团队不光解决疾病问题,更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邀请心理咨询师入驻平台,举办各种线上心理讲堂,弥补了国内心理干预团队缺乏的困境。“糖糖圈”的医护及患教平台需要做的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观念,给予他们正能量的关怀,让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精神。

中国1型糖尿病智能化管理与大数据中心采用慢病智能化管理模式,集中国1型糖尿病的病例登记数据库、标本库、结构医学教育知识库及医患沟通于一体,通过互联网、可穿戴技术等支持,实现全国1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统一管理,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机构1型糖尿病诊疗质量;同时,作为大数据中心,将为中国1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医疗健康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支持参考。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医师分会会长周智广教授强调,这是一个科学研究共享互动平台,通过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全国各省、市医疗机构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实时干预互动情况,搜集患者地域分布信息、血糖管理信息、临床特征信息、人口学信息,为更多有志于1型糖尿病科学研究的同道提供信息共享平台。

此外,中心所收集到的数据,可为政策制订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国家CDC及其他国家医疗健康行政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为1型糖尿病纳入国家大病医保或多方支付等医保模式提供可能。

#健康过五一# #头条营养家# #清风计划#

最适合糖尿病人吃的6种零食,不升血糖还有营养,建议收藏

侯阿姨年轻的时候很少生病,身体也很健康,不过自从五年前被确诊糖尿病后,她便烦恼不已。

不但每天都要服用降糖药,饮食上也是有很多忌口的,感觉人生的乐趣都少了很多。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与很多美食都无缘了。

邻居告诉她如果血糖控制好的话,偶尔也可以吃点零食,虽然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也可以解解馋。

确实,患了糖尿病以后需要控制饮食,不然一不小心血糖就飙升了。

一、糖尿病和吃饭关系密切,控血糖要学会“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介绍:全世界有5.37亿糖尿病患者,其中我国就有1.25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可达11.9%。

而不健康的饮食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之一,据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全世界有七成的2型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

《糖尿病与新陈代谢》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对超11万人进行研究发现,经常食用精制谷物、糖果、果汁、甜点、土豆等食物的人,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饮食上做出改变,尽量多吃营养全、能量低的食物,能让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缓解。

想要控制血糖,建议饮食上注意下面这几点!

吃饭讲究顺序:建议先喝汤,再吃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之后再吃肉类、蛋类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最后吃淀粉类主食。

晚餐尽量早点吃:晚餐吃得太晚,胰岛素水平低,血糖相对较高,第二天空腹血糖也会受到影响。

蔬菜不要切得太碎:蔬菜切得太碎,那膳食纤维破坏就更多,建议蔬菜尽量切大块,以便更好保留营养。

多吃粗粮: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阮园提醒:建议饮食上多加入粗粮,降低血糖生成指数的同时,还能补充膳食纤维。

急火炒少加水:烹饪时尽量选择急火炒,少加水,以免血糖生成指数升高。

多吃硬的少吃软的:注册营养师王璐提醒:饮食上尽量多吃干硬的食物,少吃发软的食物,以便维持餐后血糖。

二、适合糖尿病人吃6种零食被发现,糖友放心吃

糖尿病患者要比常人有更多的饮食禁忌,不过南总内分泌陈艳婷提醒:下面这几种零食,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去食用。

1、苏打饼干

苏打饼干本身味道清淡,糖分、盐分等添加物相对较少,很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2、黄瓜

黄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热量也低,升糖速度慢,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的一种食物。

3、水煮鸡蛋

鸡蛋不但价格便宜,而且营养价值高、饱腹感强,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食用水煮蛋。

4、西红柿

西红柿中含有番茄红素、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元素,而且升糖慢,是糖尿病患者不错的一种零食选择。

5、苹果

苹果中含有活性物质、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适当食用有助于预防便秘、维持血糖稳定等。

6、牛奶或酸奶

牛奶或酸奶中钙含量丰富,适当食用有助于稳定血糖,增强饱腹感,建议最好选择纯牛奶或原味酸奶。

三、糖尿病人也能长寿,5个长寿特征你占几个?

南昌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车炜指出: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糖尿病患者也能长寿。据统计,美国1300万糖尿病患者中有30%的人可以活到80岁以上,我国活到八九十岁的糖尿病患者也很多。

不过,分析发现长寿的糖尿病患者多有下面这几个特征!

1、饮食营养均衡

很多长寿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多样,日常饮食中有蔬果、大豆坚果、谷薯类、畜禽鱼蛋奶类等食物,而且少油少盐少糖,可以说保证了饮食上的营养均衡全面。

2、基础指标控制得好

上了年纪的人,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指标很容易异常,进而就会被其他多种并发症盯上。而能带糖长寿的人,多数基础指标都控制得好。

3、肠胃健康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胃肠动力,导致消化不良,而肠胃健康、消化好的人能吃能喝,带糖长寿的可能性更高。

4、经常运动

糖尿病患者经常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糖,还能预防并发症,更好的延长寿命。

5、心态良好

患上糖尿病后,不要过于焦虑,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它,以免长期情绪不佳引发肠胃不适。

糖尿病患者确实在饮食上需要忌口,不过有些零食很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像水煮蛋、黄瓜、西红柿、牛奶、苹果等,是糖尿病患者不错的零食选择。糖尿病患者照样能长寿,不过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1]《吃饭稍作改变,糖尿病就好转了!控血糖要学会“吃”!》.健康时报.2024年08月09日

[2]《11万人研究发现:经常吃这些食物,更容易患糖尿病!竟不是油和肉……》.健康时报.2023年12月26日

[3]《8种零食推荐,糖尿病患者放心吃!》.医学界内分泌频道.2024年03月14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