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食谱老人(糖尿病老人适合吃什么饭)
收藏!老年“糖友”一周营养食谱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否平稳,与饮食有很大关系。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会配餐,导致长期饮食单调,营养成分摄入不足。那么,老年“糖友”的三餐应该如何安排呢?
下面推荐的一周营养食谱,主要针对血糖控制比较平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该食谱既考虑了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又考虑到老年“糖友”的生理特点。
一周营养食谱概况
针对血糖控制比较平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该食谱每天可提供约1600千卡能量,如果与您需要的能量相近,可参考使用。
对于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咨询专科医生或临床营养师。
食谱中每日的加餐时间一般为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
每人每日烹调食用油不超过25克,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周一食谱
早餐
枸杞燕麦粥(大米25克、燕麦片25克、枸杞子5克) ,蒸蛋羹(鸡蛋1个),热拌菜(芹菜100克、胡萝卜25克、花生米10克)。
加餐
牛奶200毫升。
午餐
肉丝炒面片(面粉50克、瘦肉50克、小白菜100克、西红柿50克、黑木耳少许),黄瓜拌荞麦面(黄瓜50克、荞麦面25克)。
加餐
蒸苹果(苹果200克)。
晚餐
紫米馒头(面粉25克、紫米面25克),红枣绿豆米汤(绿豆10克、小米10克、红枣10克),清炖鱼块(鲈鱼50克、冬瓜50克),蒜蓉油麦菜(油麦菜150克、豆腐干25克)。
周二食谱
早餐
金银卷(面粉25克、玉米面25克),原味豆浆200毫升,煮鹌鹑蛋(带壳30克),热拌三丝(黄瓜丝50克、海带丝25克、胡萝卜丝25克)。
加餐
火龙果200克。
午餐
二米饭(大米50克、小米25克、山药50克),肉丝炒蘑菇(瘦猪肉50克、新鲜蘑菇100克),烩丝瓜木耳(丝瓜100克、黑木耳少许),紫菜鸡蛋汤(西红柿50克、鸡蛋30克、紫菜少许)。
蒸饺(面粉50克、圆白菜50克、香干20克、韭菜50克),冬瓜紫米粥(紫米20克、冬瓜50克),西芹虾仁核桃(西芹100克、虾仁20克、核桃10克)。
周三食谱
早餐
紫米发糕(面粉30克、紫米面10克、鸡蛋清1个),玉米面菜汤(玉米面10克、白萝卜丁20克、油菜丁20克),荠菜豆腐皮(荠菜100克、豆腐皮25克)。
炒刀削面(面粉50克、瘦肉丝50克、西红柿50克、碎菠菜100克、洋葱25克),松仁玉米(玉米粒25克、松仁2克),拍黄瓜(黄瓜100克、豆腐干25克)。
加餐
橘子200克。
晚餐
枣馍(面粉50克、红枣10克),枸杞南瓜稀饭(大米20克、南瓜50克、枸杞子5克),肉末丝瓜(鸡脯肉25克、丝瓜50克、黑木耳少许),热拌紫甘蓝(紫甘蓝100克)。
周四食谱
早餐
山药小米饭(玉米糁25克、小米25克、山药25克),蒸蛋羹(鸡蛋1个),清炒白菜心(白菜心100克)。
红豆米饭(大米50克、红豆25克),清蒸鲈鱼(鲈鱼80克),西芹桃仁(西芹100克、核桃仁10克),萝卜缨汤(萝卜缨50克、香菜少许)。
加餐
柚子200克。
晚餐
紫米窝头(紫米面50克),龙须挂面汤(龙须挂面25克、西红柿50克、碎菠菜100克),虾仁烩豆腐(虾仁20克、豆腐50克)。
周五食谱
早餐
豆腐脑200毫升,荞面发糕(面粉25克、荞面25克、红枣10克),热拌菜(黄瓜100克、胡萝卜20克、鸡蛋白1个)。
加餐
牛奶250毫升。
午餐
水饺(面粉75克、瘦肉50克、芹菜100克),蒸南瓜(南瓜50克),热拌莴苣丝(莴苣100克、加入少量熟黑木耳)。
加餐
西瓜200克。
晚餐
金银卷(面粉25克、玉米面25克),面片汤(面粉25克、西红柿50克、菠菜100克),清炖鱼块(鲈鱼80克、湿海带50克)。
周六食谱
早餐
豆包(面粉50克),鸡蛋面糊(鸡蛋1个、玉米面10克、油菜丁25克),清炒青椒豆腐丝(青椒丝100克、豆腐丝20克)。
杂粮米饭(大米25克、小米25克、黑米25克),炒三丁(鸡脯肉丁50克、黄瓜丁50克、胡萝卜丁20克),蒜蓉油麦菜(油麦菜100克),养生菌汤(金针菇20克、蘑菇20克、香菜少许)。
炒面片(面粉50克、瘦肉25克、香干25克、西红柿50克、洋葱50克、西葫芦25克),热拌荞麦紫甘蓝(荞麦面25克、紫甘蓝50克)。
周日食谱
早餐
全麦面包(全麦粉50克),牛奶200毫升加燕麦片10克,蒸南瓜(南瓜50克),热拌菜(芹菜50克、胡萝卜20克、鸡蛋白1个)。
加餐
脐橙200克。
午餐
薏米米饭(大米50克、薏米25克),鸡丝茄丝(鸡脯肉50克、茄子100克),清炒苋菜(苋菜150克),黄瓜紫菜汤(黄瓜25克、紫菜少许)。
加餐
无糖酸奶100毫升。
晚餐
包子(面粉50克、瘦肉25克、圆白菜足量、韭菜足量),疙瘩汤(面粉25克、西红柿50克、娃娃菜50克、豆腐50克),肉末苦瓜(瘦肉25克、苦瓜50克),醋烹绿豆芽(绿豆芽100克)。
老年健康报
文: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注册营养师 暴书萍
来源: 健康报
中老年糖尿病人如何吃好一日三餐?
首先想告诉各位糖友的结论是:主食一定要吃,定量吃、粗细搭配;一日三餐很有必要,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甚至需要进行分餐,一天吃到5-6顿。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说说如何吃好三顿正餐以及2-3顿的加餐。
三顿正餐的主食如何吃?
主食的错误打开方式:
1、不敢吃主食,怕血糖高
长期过少的主食摄取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总热量不够,蛋白质、脂肪来凑,后两者过量分解,短期内会出现饥饿性酮症,长期如此易身体消瘦、营养不足;二是由于主食吃得很少,糖尿病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使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远远超过需求量,血糖控制不佳的同时还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2、无糖点心不升血糖,可以“放心”吃
无糖点心是指在制作过程中不单加蔗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的糖类,或者用木糖醇、阿斯巴甜等甜味剂替代天然蔗糖等,但这些点心本身含有的糖、淀粉,是一点也没有减少的,有些点心如桃酥、沙琪玛等不但是精细的淀粉,同时还含有大量的黄油或植物油,热量高,过多摄取容易升血糖。所以,无糖点心要少吃,更不能放肆吃。
3、芝麻、核桃、五谷杂粮磨成粉吃
这种吃法对于消化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来说其实是不错的选择,能够增加摄入食物的种类,更利于咀嚼、消化、吸收。但不建议老年糖尿病人长期用此类粉剂替代正常形态的杂粮和坚果,因为经过碾碎后的杂粮更容易升高餐后血糖,尤其和坚果等高热量的食物一起冲调食用,导致过高热量的集中摄取,进而不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主食的正确打开方式:
1、定时定量吃主食
定时定量吃饭是药物或胰岛素控糖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营养治疗原则,一些降糖药物甚至需要进食主食类食物才能发挥其降糖作用。操作上简单地说需要做到:一日三顿正餐,0-3顿分餐(根据食量、血糖值等个性化设置),每顿正餐间隔4小时以上,相对固定餐点以及每顿正餐的主食量。一般身高150cm以上的老年人,每天主食总量一般不少于150g。
2、适当粗细搭配,吃膳食纤维丰富的全谷类主食
全谷类食物俗称粗粮,主要包括玉米、小米、黑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黄豆等杂豆类。和精白米面等细粮比较,粗粮控糖效果是毋庸置疑的,粗粮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是主要的控糖功臣,所以老年糖尿病人的主食应做到粗细搭配,具体粗细比例多少?因人而异,有胃食管反流或消化道溃疡的老年人,吃过多粗粮可能加重反酸、烧心、胸痛等症状,因此,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粗细比例的调整。
3、喝粥的正确方式——会加工让血糖指数下来
各类粥品是老年人的最爱,细软好消化,可是如果血糖高了,尽量避免大米粥,尤其是熬煮时间过长、过于粘稠的粥,可以少量食用小米粥、棒渣粥、燕麦牛奶粥、杂豆粥。总之,粥类熬煮时间不宜过长,淀粉糊化后更易吸收入血,升高餐后血糖。
4、根茎类菜当主食吃
土豆泥、蒸山药、莲藕排骨汤都是老年人爱吃、嚼得动的菜品,血糖高的老年人记住了,土豆、山药、芋头、紫薯、莲藕等根茎类的菜,一定要替换主食来吃,或者当配菜少量摄取,这样才能控制好血糖。
5、口袋常备点心,预防低血糖
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人或活动量偏大的老年人,需在身边常备一些点心,以备不时之需,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选用无糖点心或糖果、巧克力、面包片、饼干等均可,但这些食物不能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规加餐而每天食用,只能用于预防或改善低血糖症状。
Tips:老年糖尿病人吃主食应定时定量、粗细搭配、少食多餐,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三顿正餐的蛋白质类食物如何选择?
影响血糖的因素除了糖份之外,整体热量的过多摄取也会使血糖升高,蛋白质、脂肪同样提供热量,因此,正餐里蛋白质食物的选择也很关键。鸡蛋、牛奶、精瘦肉、鱼虾、豆制品是五大优质蛋白质类食物,不但蛋白含量高,人体也好消化吸收,因此,老年糖尿病人应该足量和多样化地摄取以上优质蛋白质。具体操作可以:早餐一杯奶,一个鸡蛋,午餐吃上1两-2两精瘦猪、牛、羊肉,晚餐配上2两豆腐或者2两鱼虾。这样既能吃到足量蛋白质,也不影响餐后血糖。
三顿正餐的控糖小能手是什么?
很多爱吃面食的北方人发现,只要上顿吃饺子,餐后血糖肯定高,这个高血糖的锅饺
子可不背,那为什么光吃饺子或者炸酱面,餐后血糖容易高呢?主要是这顿正餐里主食过量了,而控糖小能手——蔬菜的摄入量又不够。蔬菜尤其是叶菜的热量很低,以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为主要营养成分,它的作用是延缓胃排空,帮助控制餐后血糖。因此,糖尿病人的中午、晚餐两顿正餐,均建议摄取至少200g左右的叶菜。
如何吃好加餐?
如果餐后血糖总是控制不好,内分泌科或者营养科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您进行分餐,在三顿正餐减量的基础上,增加2-3顿加餐,以实现减小胰岛负荷,控制餐后血糖的目的。加餐的量需个体化制定,但食材的选择上建议如下:低糖水果、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全麦面包、苏打饼干、原味坚果、无糖酸奶、豆浆等。分餐需做到定时定量,而不是饿了或者低血糖了才吃。
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中老年糖尿病人控糖饮食的总原则以及食物的宜忌:
1、总原则
- 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
- 均衡营养,食物多样化
- 少量多餐,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 饮食清淡,低脂少油
2、糖尿病病人的健康食物
- 粗杂粮,可代替部分的精细粮
- 大豆及豆制品,可替代部分动物性食品
- 蔬菜,可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延缓餐后血糖升高
3、不宜选择的食物
- 糖制食品
-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
- 富含胆固醇的肝、肾、脑等内脏类食物,蛋黄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 酒:饮酒可导致低血糖,长期过量饮酒会损害肝脏
来源:搜狐健康
糖尿病老人最容易蛋白质不足!教你如何帮长辈吃够量
《中华糖尿病杂志》近期发布了《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用了十七个章节,从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诊断、分型、预防、教育、管理、用药等多方面,在2021版指南基础上,对老年糖尿病的血糖管理路径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优化。
新发布的中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强调了哪些营养治疗要点?
大家都知道,对于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营养治疗”都是治疗基础,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全程。这对于实现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目标,维持目标体重,以及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本次指南的营养治疗部分,除了再次强调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的重要性,还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
关键点1: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务必个体化
由于老年人已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起来较为困难),应当基于老人固有的饮食习惯,结合他们改变饮食结构的意愿强烈程度、健康食物的获取能力等做适当调整。
关键点2:监测碳水化合物的“质”与“量”
以延缓血糖升高、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血脂水平为目标,在老年人能力范围内(比如咀嚼能力、胃排空能力、消化能力等等),在进食碳水化合物的同时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过,指南并没有给出碳水化合物的具体摄入量,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最佳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尚无定论”。同时提到:胃轻瘫和胃肠功能紊乱的老年患者,需避免过量摄入膳食纤维。
关键点3:关注老年患者三餐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蔬菜的进食顺序
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进食时间延后(也就是放在每一餐的后半段吃),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的增加幅度,帮助餐后血糖更平稳。
关键点4: 需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
保证饮食能量摄入充足,以避免肌肉蛋白分解,且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肌肉含量较低,需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指南特别建议:以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优质蛋白质摄入为主(如乳清蛋白)。另外,长期食物摄入不均衡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本文我们要讨论的重点就是“关键点4”,是关于蛋白质的。蛋白质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来说非常重要!接下来就是需要强调的重要核心内容。
不同身体情况的老年人分别需要多少蛋白质?
健康老年人需每日摄入蛋白质 1.0-1.3克/千克;
合并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需每日摄入蛋白质 1.2-1.5克/千克。
合并肌少症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每日至少摄入蛋白质1.5克/千克。
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就属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他们与没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相比,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发生肌少症的风险也增高。因此,尤其需要重视饮食蛋白质的摄入量是否达标。除动物蛋白外,也可选择优质的植物蛋白。
在体重达标、能量摄入充足的前提下,一名60千克体重的糖尿病老人需要72-90克蛋白质,一名70千克体重的糖尿病老人需要84-105克蛋白质,以此类推。
蛋白质摄入若都来自肉蛋奶鱼 容易给老年人肾脏增加负担
当我们看到这些克数的时候,一定不要误以为要吃够可以提供这么多克蛋白质的肉蛋奶鱼豆腐!因为:这个克数包括了植物性食物(粮食、蔬菜、水果)所提供的蛋白质!它们至少提供我们全天蛋白质摄入量的1/3以上哦!
如果上述所需蛋白质的克数都来自肉蛋奶鱼豆腐会怎样?——老人的蛋白质摄入量有可能会超标,并给肾脏增加代谢负担(先假设他们能吃进去那么多的动物性食物 豆制品)。
如何学会自己计算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粮谷类:不同品种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比如:燕麦米和标准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小米多一倍以上。如果采购的粮食外包装上有营养成分表,能一目了然每100克这种谷类的蛋白质含量。如果外包装没有,或者买的散装粮食,可以按照每100克平均6克蛋白质的量来计算。因此,如果老人一天吃了200克生重的主食,就获得了12克左右的来自粮食的蛋白质。
奶类:外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表,每100克含2.5-4.0克蛋白质不等。如果老人一天奶制品总量350毫升,一般都能获得不少于10克蛋白质(往往比这个量高)。
鸡蛋:一个整鸡蛋大约提供7克左右蛋白质,蛋清、蛋黄各提供3.5克蛋白质。
瘦肉及水产:猪牛羊鸡鸭鱼虾贝蟹的蛋白质含量略有不同,可以粗略按每100克瘦肉部分提供18-20克蛋白质计算。如果老人一天吃了150克瘦肉或水产(生重),约等于30克蛋白质。
豆制品:内酯豆腐和日本豆腐的蛋白质含量低一些,老豆腐含量高一些,与豆腐的“结实”程度及用料有关。大家可以按平均每100克提供5-6克蛋白质粗略计算。
蔬菜水果:按一天400-500克蔬菜和200-250克水果(都是生重),大致提供总量5-6克蛋白质。
坚果种子类:按照平均每100克提供20克蛋白质计算即可。如果一天吃了30克左右,约获得5-6克蛋白质。
如果按上述食物量完成全天饮食,家里老人可获得约75克蛋白质,这对于体重60千克左右的老人,肯定达标了。而对于70千克体重的老人,如果按上诉各组食物量,额外再加50克生重粮食和150毫升奶制品,也能达标,否则就不够。
年岁较大或患有其他共病的老人吃不够蛋白质该怎么办?
以上是假设老人食欲佳、咀嚼吞咽能力正常、消化功能正常的量。但如果老年人岁数偏大,或患有其他共病,则很有可能通过食物吃不够这些量。在全天饮食能量充足的基础上,如果老人没有能力吃够肉蛋奶鱼豆这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借助蛋白质补充剂。
市面上的蛋白补充剂多以粉状为主,也有少量液态形式的。无论何种质地,建议首选乳清蛋白来源的产品,其次是乳清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再然后是大豆分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来源的产品。
相比而言,乳清蛋白补充剂吸收率及生物利用度更高,大豆及其他植物蛋白的价格更亲民。如果老人的消化道症状较严重、消化吸收困难,也可以选择水解蛋白或小分子肽配方的蛋白质补充剂。不过这类产品价格更高,因此不推荐没有消化问题的老人使用。
关键点1:如何正确选择蛋白质补充剂?
对于普通非水解配方的蛋白质补充剂,大家可以通过对比“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来选择。在配料表标注质地相同、蛋白质来源相同的前提下(比如都是来自乳清蛋白,且都是粉状),看营养成分表上每100克产品实际含蛋白质的克数,越高表示该产品实际可以提供的蛋白质的量越多。
例如,产品A中每100克产品含75克蛋白质,而产品B中每100克产品含85克蛋白质,那就选B。当然,也要对比价格,选择自己认为性价比更合理的。
以大豆、豌豆、粮食等为蛋白质来源的蛋白粉,总体上价格会更亲民,但蛋白质的含量和吸收率会比乳清蛋白来源的略低一些,大家可以量入为出选择。
还有个小知识点:没有蛋白质含量100%的蛋白粉,所以,在折合成实际吃进肚的蛋白质的量的时候,需要自己手动计算。
关键点2:如何正确使用蛋白质补充剂?
根据前面提供的天然食物所含蛋白质的量,可以大致计算出家中老人经由天然食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如果没有满足需要量,缺多少就额外服用多少蛋白质补充剂。
比如缺10克蛋白质,那就额外补充12-15克蛋白质粉。可以加入粥、谷物糊糊、牛奶、豆浆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里。
如果老人同时存在肌少症问题,需要额外服用更多的量,以实现通过全天饮食 蛋白质补充剂达到 1.5克/千克的蛋白质摄入目标。
如有条件,最好能求助医疗机构的营养师,在评估老人饮食及营养风险后,给出具体的饮食及营养补充剂使用方案,会更为稳妥。
文/刘遂谦(科普工作者、临床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