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九安糖尿病(九安医疗糖尿病照护服务及产品)

银柿财经 0
文章目录:

爆款产品+糖尿病诊疗“双管齐下”,九安医疗能否绕开英科的老路?

5月5日15时整,九安医疗(002432.SZ)的2021年度及2022第一季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在同花顺路演平台举行。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毅,财务总监孙喆,董事会秘书邬彤,独立董事孙卫军,保荐机构代表欧阳凌出席,对报告以及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等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做了详细解读。

此前的4月29日晚间,九安医疗披露2021年业绩及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司2021年净利润9.09亿元,同比增加274.96%;今年一季度净利润143.12亿元,同比增长37527.35%。九安医疗在年报中指出,新冠检测试剂有助于提升公司收入。

在今日的路演上,对于投资者关切的公司利润分配问题,孙喆表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00元(含税),剩余资金一部分将用于公司糖尿病诊疗照护“O O” 新模式在中国和美国的落地以及在爆款产品两大核心战略的实施。其余暂时闲置资金拟将不超过95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用于现金管理,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用于证券、衍生品投资。

对于九安将在美国建厂的说法,刘毅回应称:“公司正在选址,准备在美国自建工厂,以满足美国本土供应需求。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内包外包生产,尽可能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此外,刘毅表示,由于欧洲市场竞争激烈,公司计划进一步巩固新冠检测试剂盒在北美市场业务,重点开拓加拿大市场,同时密切关注疫情发展,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目前公司已经取得加拿大卫生署附条件进口或销售授权,公司产品可在加拿大进行销售。

在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表示,害怕公司走英科医疗的“老路”。对于投资者广泛关注的业绩持续性问题,刘毅表示,公司会继续加速推动两大战略落地。第一点是“爆款产品战略”,发挥iHealth在美国的品牌影响力,在试剂盒方面,目前该产品仍有持续的市场需求,公司会集中精力做好北美市场。公司也会选择准入要求高的国家申请注册。此外,公司还将研发和寻找中国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将更多的爆款IVD和家庭检测类产品、物联网健康产品推向美国市场,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公司的长久稳健发展。第二点是“加速在中美两地推广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在有利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公司将会加快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在中国、美国的落地。计划未来的3~4年,在全国多个城市、地区的医院开设近600家“共同照护”中心,从而实现扩大患者照护数量的经营目标。

关于爆款产品以及糖尿病诊疗照护“O O” 新模式,刘毅详细介绍道,公司从2011年推出第一代iHealth物联网血压计,得到了美国苹果公司的大力支持,在硅谷设立iHealth美国子公司,探索从硬件走向互联走向服务,开启互联网医疗之路,因为是新的领域,模式尚未确立,在创新的探索和尝试过程中,会产生沉没成本。我们不仅自己探索,还于2016年收购了法国公司eDevice、2017年并购了美国公司Care Innovation。

十余年来,公司在模式设计、产品研发和用户积累方面不断投入资金。在2016年10月,互联网医疗的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在天津代谢病医院和北京北大医院落地。该模式以移动智能医疗设备为入口,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将慢性病管理与诊疗从院内延伸到院外,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公司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病程照护服务,以医生为核心,由医生、糖尿病教育者、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等组成的照护团队,持续通过对糖尿病病人实时跟踪管理和生活干预,解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没人管、不会管、忘了管的问题,让患者享受互联网医疗带来的皇帝般的医疗待遇。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入组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超过65%。

关于公司二季度订单情况,刘毅表示,iHealth试剂盒产品的需求情况与美国疫情的发展情况直接相关,病毒变异、疫苗接种等情况均对疫情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美国未来疫情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可能较大幅度地影响试剂盒产品的需求情况。此外,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公司iHealth试剂盒产品的销售带来一定影响。因此,目前暂无法准确预测公司iHealth试剂盒未来的销售情况。

孙喆表示,今年一季度营收中,公司订单主要来源于政府订单、商业订单和亚马逊及官网订单等。其中联邦政府订单收入占一季度收入约一半。此外,邬彤回应称,美国亚马逊平台按照与公司美国子公司的商务约定正常回款。

关于九安与航空公司的合作,邬彤介绍到,公司美国子公司的新冠抗原检测视频鉴证服务,目前单项服务售价为24.99美元/每人次。该业务于2022年初刚刚上线,可以为拟乘航班入境美国的人群提供新冠抗原检测报告,消费者在线上可以同时购买iHealth试剂盒产品及鉴证服务,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新冠检测业务的范围。但该业务目前规模较小,尚不能确定未来对公司业绩带来的影响。此外,邬彤表示,公司管理层尚未有减持公司股票的计划。

九安医疗: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效果显著,预期未来两到三年内将覆盖更多医院

金融界12月16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九安医疗提问:董秘先生您好!问几个问题:1、公司一直标榜糖尿病0 0为公司的核心投资项目,请问糖尿病0 0为何到如今已经很多年了,还是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是不是该项目的前景不乐观?2、爆款产品除了新冠检测试剂给天赐良机火了一把,而后还没有用什么产品爆款,请问你们一直注重的爆款产品研发下一个爆款产品是什么?一直说要把国内的优质医疗产品推出国外市场,现在推出了几个?3、其他高新技术投资从公开数据看已经投资了好几个。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在糖尿病诊疗照护相关领域的经验已超过十年,公司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平均值从基线的30%左右提升到60%左右,不良率降到5%以下,规范管理率达到70%,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在中国,三甲医院1500多家,去掉肿瘤医院、妇幼医院等只有1000多家。目前,公司与国内330多家医院合作,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之内,希望能更多、更快地覆盖这些医院,形成先发优势。尽管医疗行业涉及多个环节和政策,但公司认为前景越来越清晰。美国市场方面,我们也在大力推进。公司在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的新办公室成立,并与北加州医师集团合作,与80多家诊所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照护病人数超1.7万人,帮助诊所管好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病人。

公司糖尿病“O O”业务在2024前三季度累计收入金额为5264万,已经大幅超过2023年度全年度的收入金额3721万。糖尿病照护服务为公司的战略核心业务,该模式早已连续两次被纳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并获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认可,被明确列为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的重要实施内容。

医疗的本质,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公司的该模式有效减少了患者的无效就诊,显著提升了诊疗效率,同时节约了社会和医疗资源。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良好的趋势,并希望将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逐渐在中国、美国落地。未来,公司的持续血糖监测仪(CGMS)产品将被整合应用于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中,形成较强的协同作用,可加速推动公司核心战略的实施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业绩有效增长。

在爆款产品方面,我们利用iHealth在美国的知名度和知晓率,将更多优秀的技术和产品推向美国市场。主要是两类产品,第一类是IVD相关产品,比如单检、三联检,可能还有验孕相关的产品。第二类是血压计、血糖仪、额温计等家用医疗器械。这些产品不一定要自己做,可能会有合作。目前CGMS在预临床阶段,中美都在积极准备中,公司会集中精力和资源,加速推动这一项目的进展。

本文源自金融界

九安医疗:加速推动糖尿病“O+O”新模式落地,有效性得到验证

金融界10月9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九安医疗提问:刘董事长:你好!有一个问题:就是0 0糖尿病项目,为什么没推进还是达不到目标要求,马上2024年都过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现在国内糖尿病人特别多,公司应该借医疗保障这个平台,把该项目列入医疗保险项目内列支,这样就会有很多病人愿意进入该服务项目。这个问题我想与国家医保部门沟通应该不是问题,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快速增长,会严重影响国民的身体健康,如不进行准确的防治结合,这个病种的医疗费用反而会更高!

公司回答表示:加速推动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在中国、美国的落地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公司将继续集中精力和资源推动该业务的实施。公司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平均值从基线的30%左右提升到60%左右,不良率降到5%以下,规范管理率达到70%,有效性得到了验证。公司开发的“与糖”和“共同照护”系统,实现了院外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医生的即时访问。根据公司半年度报告,系统已累积超过560万条健康教育和随访记录数据,营养上传和点评近800万条,与照护团队的沟通消息近1亿条。国内已有170余家合作医院开通了付费模式,2024年上半年,糖尿病照护业务相关收入达到3,172.55万元。公司的糖尿病诊疗照护“O O”新模式正在全国约50个城市、320余家医院加速推广,照护的病人规模超过24万人。在美国,医保已经明确了“互联网 医疗”服务的付费方式,公司的美国子公司已通过新模式与约74家诊所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照护病人数约1.7万人。我们在未来的1-2年内希望形成更大的突破,让这个模式本身得到医生和医院更多、更广泛的认可。管理规模上,美国有一万多病人,未来也有较好的增长前景。公司要在盈利和管理规模之间求双赢。在中国,三甲医院1500多家,去掉肿瘤医院、妇幼医院等只有1000多家,我们现在覆盖了320多家。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之内,希望能更多、更快的覆盖这些医院,这是最重要的。在美国,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合作诊所数量,当然我们在重视铺量的同时,也兼顾把营收做上来。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