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胃桃(糖尿病人胃病如何调理)

中医康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影响胃肠功能,三个方子来治疗

张发荣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的方法,验之于临床,疗效颇佳,深受广大患者和同道的好评。现将其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01

审症辨位,因机尽悉

中医学没有“糖尿病胃肠动力紊乱”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消渴合并“痞满”、“胃脘痛”、“泄泻”、“便秘”等病的范畴。

张发荣认为本病可涉及胃肠系统各个部分,损伤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可能胃损害偏重一些,有的可能肠损害偏重一些。

由于损伤的部位不同,临床特点各异,相应的治疗方式也不同,所以首先应当明确病变部位。

张发荣根据主要病变部位,大致将本病分为胃、小肠和结肠功能损害三大类。

糖尿病胃损害主要表现为胃瘫。

其轻者常常没有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中上腹不适、疼痛、嘈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饱胀感、烧心、反酸嗳气等。

中医辨病属于“痞满”、“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

其发病机制与原发病密切相关,张发荣认为本病的内因与脾虚有着密切关系,因消渴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中焦不健则运化无力、升降失司、气机不畅等情况皆可出现,继而引起上述诸症。

至于外因则无外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七情失和等等。

糖尿病小肠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属于中医“泄泻”范畴。

腹泻多是间歇性的,少数呈连续性,可伴轻微腹痛。次数一般每日2~3次,多者可达10余次,伴大便失禁者常见。

本病始于消渴日久失治者,患者正气渐伤,气阴两虚,阴损及阳,元气大伤,所以其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脾气本虚,而腹泻为标。

糖尿病结肠功能损害,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便秘。

有的3~5天不行一次,或者大便排泄不畅,形如羊屎,有的可见大便先干后溏,但排便时间显著延长。便秘可为间断的,也可以与腹泻交替出现。

本病早期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致腑实不通;或湿热蕴结以致气滞不行。病久则为气阴两亏,无水行舟或气虚推动无力。

02

专病专方,加减用药

(1) 糖尿病胃损害的治疗:

针对其心下痞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和寒热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治宜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

方药:制半夏,干姜,黄芩,黄连,太子参,大枣,甘草。

本方寒热互用和阴阳,苦辛并举顺升降,黄芩、黄连苦降泻热以和阳,干姜、制半夏辛开散痞以和阴,因消渴日久耗气伤阴,久则损伤脾胃,故配以西洋参、甘草和大枣补脾和中。

加减:舌苔特别厚腻、湿浊中阻突出者,去大枣,加草果;厌食少食者,加鸡内金、麦芽;舌红口干者,加石斛、天花粉;嗳气频发者加丁香、吴茱萸。

(2) 糖尿病小肠损害的治疗: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在腹泻频作时,用健脾除湿的常法治疗,收效缓慢,针对糖尿病的特点,采用清热生津、温中固涩的变法治疗,多获捷效。

常用葛根芩连汤合桃花汤为基础方。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甘,干姜,赤石脂,粳米。

葛根芩连汤原为协热下利而设,由于具有清热生津之功,现常作为治疗消渴的基础方。

葛根清热生津,并能升提胃肠清阳之气,黄芩、黄连苦坚肠胃以止泻。桃花汤为治疗胃肠里寒泄泻的名方。故二方合用,共奏苦坚止泻、温中固涩止泻之功。

加减:肠鸣水泻症状重者,加仙鹤草、车前子以加强分利止泻之功,特别是车前子具有“利小便以实大便之功”;腹痛明显者,加木香、丁香理气止痛;

脉沉、粪质稀溏冷清、里寒症状较重者,加制附片增强温运脾肾阳气之功;脾虚食少,加山药、薏苡仁健脾除湿。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腹泻缓解或停止,即应改用健脾除湿法治疗,如参苓白术散之类以巩固疗效,促进康复。

(3) 结肠损害的治疗:

结肠损害主要表现为便秘。针对其津血不足、脾虚气滞的病机特点,治宜补益津血、健脾理气。

方用当归补血汤合增液汤、枳术丸加减。

方药:黄芪,当归,玄参,麦冬,生地,白术,枳实。

本方针对糖尿病性便秘颇有针对性,方中当归补血汤、增液汤补益津血,既是治疗糖尿病的代表方,又是润肠通便的效方,再配以枳术丸健脾分滞,增强荡涤肠中积滞的作用。

加减:服上方仍大便不通者,加肉苁蓉、酒军。

临床上也有前述方法罔效,只有另加芦荟。

03

中西医结合,多法并举

由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常发生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所以有效、持久地控制血糖是防治本病的基础。

西药对于控制血糖疗效确切,张发荣在临床实践中,常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用适合的降糖药物,并酌情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至于西药用治胃肠功能紊乱,由于促胃动力药物疗效不确切,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他不主张频繁使用。

饮食治疗方面,应指导患者低脂饮食和少食多餐,并注意保证肠道营养,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纤维的含量,最好将固态食物匀浆化,或多进流质食物,便秘患者应鼓励高纤维膳食。

04

验方治疗,贵在坚持

从长期的临床观察来看,除上述各种治法之外,中医验方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大凡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的患者,长期坚持服藿香正气液或胶囊,每日3次,每次1支或1粒。

腹泻者可加服小檗碱,每日3次,每次3~5粒,多获良效。

实践证明,这种治法,不仅可以治疗并发症,而且对糖尿病本病也有治疗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其治疗效果。

05

养生调摄,防患未然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使其他并发症的恶化,医者应当及时教育患者,做到防患于未然。正如《素问》所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本病预防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治疗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制饮食,坚持适当运动。

步行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比较好的运动方式,此外,还可以采用定距离或定时走或慢跑,结合体操、气功等体育疗法,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应注意避免房劳太过,保持心情舒畅。

桃子被誉为“果中皇后”,糖尿病人经常吃,会升血糖还是降血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部分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周末的早晨,李阿姨像往常一样,拿着一个削好的桃子,准备当作早餐的水果。她刚准备咬下一口,忽然想起前几天邻居小王的话:“李阿姨,你有糖尿病,怎么还能吃这么甜的桃子呢?

小心血糖升上去!”这句话让李阿姨顿时停住了动作。**桃子这么甜,糖尿病人真的能吃吗?这让她陷入了深思。

李阿姨年过五十,患糖尿病已有数年,她一直小心控制饮食,每日三餐都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搭配。她对水果的选择始终犹豫不决。尤其是桃子,作为她最爱的水果之一,李阿姨总是忍不住想吃几口,但内心的担忧却让她不敢放开吃。

桃子的营养价值:甜美背后的健康密码

桃子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果中皇后”,其色泽艳丽,口感甜美,深受人们喜爱。根据中医传统,桃子性温,具有生津润燥、活血化瘀的作用。民间谚语常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反映了桃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桃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够帮助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健康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特别是桃子中的膳食纤维,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还能延缓食物中的糖分被人体吸收的速度,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尽管桃子营养丰富,它的甜度让很多糖尿病患者望而却步。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桃子?这成了李阿姨心头的一大疑问。

糖尿病与水果:糖分与血糖的微妙关系

李阿姨心里盘算着,决定去医院请教她的主治医生张医生。张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学专家,专注于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听完李阿姨的疑问后,张医生微微一笑,点开手机上的食物数据库,向她展示了一份详细的水果营养成分表。

“李阿姨,其实,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但需要注意水果的种类、分量以及进食时间。”张医生解释道。桃子虽然甜,但它的升糖指数(GI)并不算高,约为42-55之间,属于中等升糖指数的水果。这意味着,适量食用桃子并不会让血糖骤然上升。

张医生继续解释:“升糖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一个指标,指数越高,食物进入体内后引发的血糖波动就越大。而像桃子这样的水果,糖分较为复杂,含有的果糖和葡萄糖不会立即被消化吸收,所以不会一下子让血糖飙升。”

桃子的糖分结构与血糖的关系

李阿姨听得有些迷茫,张医生耐心地接着说:“桃子中的主要糖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与单纯的葡萄糖相比,果糖对血糖的影响较小,因为它需要先经过肝脏代谢,才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再加上桃子富含膳食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减缓消化速度,进一步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

张医生的解释让李阿姨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所有甜的食物都会直接导致血糖飙升。她不禁想起平时吃的白米饭和馒头,这些主食虽然不甜,但升糖指数却往往较高。

适量食用是关键:如何科学吃桃子?

“不过,”张医生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关键是适量。即便是升糖指数不高的食物,过量食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尤其是像桃子这种含糖量中等的水果,一次性吃太多,依然会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糖尿病患者到底该如何科学地吃桃子呢?张医生给出了几点建议:

控制食用量:一次吃桃子的重量应控制在100-150克左右,相当于一个小桃子或者半个较大的桃子。这样既能享受桃子的美味,又不会过多摄入糖分。

避免空腹食用:空腹时直接吃水果,尤其是含糖水果,容易让血糖快速升高。因此,建议将桃子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最好与一定的蛋白质或健康脂肪搭配食用,比如一小块低脂奶酪或几颗坚果。

监测血糖变化: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同一种食物的反应也会存在差异。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食用桃子前后监测自己的血糖变化,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食用量和时间。

权威研究:水果与糖尿病的关系

张医生还提到了一项由《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研究。这项针对50万中国人的大型研究表明,适量食用新鲜水果与降低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研究发现,与完全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适量食用水果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12%,而在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适量吃水果还能降低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风险。

这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水果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张医生强调,水果中的天然糖分和膳食纤维与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糖有着本质的区别,糖尿病患者不应盲目完全忌口,而应学会科学选择和合理搭配

中医智慧:桃子的药用价值

除了现代医学的研究,张医生也提到了桃子在中医中的应用。中医认为,桃子性温,具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在古代,中医常用桃仁入药,治疗血瘀引起的多种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桃子的润肠作用尤其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便秘问题,适量食用桃子可以帮助调理肠胃功能。

总结与建议

听完张医生的解释,李阿姨豁然开朗。原来,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不能吃桃子,只要掌握好分量和时机,桃子不仅不会大幅升高血糖,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

对于像李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张医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医生的饮食指导,合理搭配主食和水果,保持血糖稳定。同时,定期复查血糖,随时调整饮食方案,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李阿姨抱着桃子,心里终于舒畅了许多。她知道,今后可以放心地享受喜欢的水果了,只要控制好量,健康和美味可以兼得。

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糖尿病人怎样选择合适的水果

【糖尿病人怎样选择合适的水果】 糖友在血糖水平控制较好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水果,选择哪些水果对血糖影响不大呢? 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1)每百克含糖量在5克以下的水果有柚子类、西瓜(含糖4%,含水多)类。此类水果,糖友可以适量选用。吃西瓜主要是要限制量。含糖量再低,如果吃的量多,摄入的糖分也随之增加。(2)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以下的有青梅、甜瓜、椰子乳、橙、柠檬、苹果、梨、李、杏、桃、枇杷、草莓、椰子、橄榄等。此类水果,糖友可以少量选用。(3)每百克含糖量在11-20克的水果有香蕉、石榴、橘、菠萝、樱桃、荔枝、葡萄、芒果等,此类水果,谨慎选用;(4)每百克含糖量超过20克的有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果脯类,含糖量较高,糖友尽量别吃。 吃水果时尽量放在两餐之间或睡前进食,不要在进餐后马上吃。可以少吃多餐。爱吃水果的人,面对鲜美可口的各色水果,胃里、心理都不太好受,因此建议糖友少逛水果超市,家里少买含糖量高的水果。远离甜蜜的诱惑。防止血糖高升。(via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