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看糖尿病病人(看糖尿病病人送什么合适)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入院检查那么多,都在查些啥?

我们知道,对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理想的血糖控制,更是要预防、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我们不仅仅会关注血糖的高低,也会进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糖尿病的分型、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明确有无合并疾病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病情。

那么,糖尿病患者入院会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糖代谢指标

1.血糖

血糖既是糖尿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入院后查静脉血糖、监测指尖血糖可了解当下病情,更是为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能够反映近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随着血红蛋白的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也会下降,因此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这时可选择检查糖化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估。

3.胰岛功能

胰岛功能的主要是通过测定空腹胰岛素和(或)C肽,或测定多个时间点的胰岛素和(或)C肽来评估。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评估胰岛功能,这既能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协助判断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也能对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和支持。

4.糖尿病自身抗体

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等等。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意义在于辅助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因为1型糖尿病往往抗体呈阳性,而2型糖尿病则是阴性。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我已经诊断了2型糖尿病,还有必要查这些抗体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临床中发现,部分特殊的1型糖尿病(如LADA),在早期可能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所以在随访评估中,抗体的检测仍是必要的。

二、合并疾病相关筛查

1.其他代谢指标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肥胖等,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和进展速度显著增加。因此,对糖尿病的管理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的控制——即其他代谢指标的检查也不能忽视,包括血压、血脂、尿酸、BMI等。以下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的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

2.肿瘤标志物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与肿瘤关系十分密切,糖尿病人群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的常规筛查,可尽早发现异常。

3.心电图、心脏彩超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等。心脏彩超可以发现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异常。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4.肾功能、尿液检查

查尿常规,关注有无尿蛋白、管型尿、血尿等,有助于发现肾脏疾病。查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可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排查慢性肾脏病;同时能指导临床选药,因为有些口服降糖药在肾功能不全时需要减量或禁用。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检查##关注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哪些检查必须做? | 医者名片

糖尿病患者没有症状,还需要检查吗?

都需要查哪些项目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患者为什么需要检查。

#检查是为判断身体情况

医生常通过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描述疾病。大多数情况下,医生并不能通过体表的变化和患者的感受全面了解病情。另外,脏器功能的判断和机体被损害程度的定量分析等,也往往需要通过检查才能弄清楚。

检查的目的有以下五个方面:鉴别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准备、预后判断、慢病复查。当然,一个检查结果可能同时满足以上多个方面的用途,为了一个目的,也可能同时需要多个检查配合。

下面,我们就谈谈糖尿病患者在不同阶段应该检查哪些项目。

#哪些检查可诊断糖尿病

如果有“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同时,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或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毫摩尔/升,可以确诊糖尿病。如果没有症状,就需要重复检查一次,得到上面的结果才能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也可以作为诊断指标。

如果以上指标都达不到诊断标准,就需要查“糖耐量试验”。如果以上项目的结果都达不到诊断标准,但也高于正常值,就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耐量异常。

1型糖尿病常见病因是自身免疫反应,往往有糖尿病相关抗体阳性,主要包括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ICA(胰岛细胞抗体)等。其中,GADA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诊断价值大。如果抗体阴性,则支持2型糖尿病的诊断。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甲亢、皮质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等疾病,也可以引起血糖升高,但都需要相应的检查加以鉴别。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可以了解胰岛功能。通常情况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是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正常,有些患者的胰岛素甚至升高,其高血糖是由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不敏感造成的。

#“控糖”情况要看这些指标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管好血糖尤为重要。如何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呢?这就要靠以下几种检查来判断了。

血糖

可使用家用血糖仪采集指尖血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我们建议糖尿病患者间断到医院采取静脉血,测空腹、餐后血糖,抽查或每周查1~2次的血糖谱,也就是三餐前和三餐后2小时的血糖、睡前血糖和/或凌晨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长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需要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来了解。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红细胞的更新周期大约是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患者检测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不是一个固定数值,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它的变化幅度太大,会诱发机体炎症水平增高,促进并发症进展。动态血糖监测能够计算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TIR统计的是全天葡萄糖水平在允许范围内(3.9~10.0毫摩尔/升)的时长占24小时的百分比。TIR的控制目标至少大于70%。另外,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帮助发现无症状的低血糖,防止低血糖危险发生。

#全身脏器功能需定期评估

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多而且发生隐匿。为了解这些病变是否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就需要相应的检查。

大血管并发症相关检查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电图可帮助发现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颈动脉超声可以观察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在观察局部血管变化的同时,也可以间接推断全身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头颅CT或血管造影可以发现脑梗死征象,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以便判断血管狭窄程度。

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检查 眼部微血管密布,通过眼底照相或造影,可观察视网膜是否有出血、渗出,眼压检查可以发现青光眼的线索。

蛋白尿检查 最简单的办法是检查尿常规。但是尿常规发现蛋白尿时,往往已经是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后期了。尿微量蛋白可以发现早期病变,为逆转病情创造机会。

神经病变检查 神经病变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其中四肢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相关检查 糖尿病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周围神经病变。ABI(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可以反映下肢血管缺血程度。正常人ABI应大于0.9,数值越小,提示下肢动脉血管硬化越严重。

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除了并发症之外,全身脏器功能都需要定期评估,包括血粪尿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肺部CT、肿瘤标志物、腹部超声等,将有利于早期发现身体的其他疾病。

总之,糖尿病早期的并发症往往症状不明显或没有症状,需要我们主动筛查去早期发现,争取早期治疗的机会。

当然,不是每一次检查都需要这么多项目,希望患者在听取医生建议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尽可能完善检查项目,以便进行更全面的治疗。


作者: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田晨光

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立新

策划: 谭嘉

编辑:胡彬

糖尿病人复查一定要注意这9点!不然就白查了

80%的糖尿病患者每月常规拿药,10%的糖尿病患者会主动要求复查生化,5%的糖尿病患者会和医生沟通自己身体情况和血糖情况,还有5%的糖尿病患者流失。复诊不是“走过场”,挂号——开药,和医生只有一句话,“照上个月开”,拿了药单就走人,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复诊”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复诊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及时了解并发症进展情况,为进一步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所以需要我们合理的安排复诊。

简单来说,做到以下9点:

1,空腹及餐后2h血糖检测检查意义

血糖范围:空腹血糖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10.0 mmol/L。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意义

HbA1c目标范围:糖化血红蛋白<7.0%。
血糖控制良好者应每6个月测1次,血糖控制不佳或近期调整了治疗方案者应3个月测1次。

3,血压监测意义

如果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建议降压目标控制在130/80mmHg。
建议每周至少测一次血压。

4,血脂检测检查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建议每6个月到医院检测1次。

5,尿常规 、微量白蛋白尿 、尿蛋白检查意义

尿常规检测主要看有无尿蛋白,这种方式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
建议每6个月检测一次,至少每年一次,以帮助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

6,肝功能检查意义

肝功能检查主要是为了观察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否引起肝脏损害。
一般3-6个月检测1次。如果是首次服用降脂药,则需要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肝功能。

7,心电图检查意义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做1次检查,因为糖尿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较大。

8,眼底检查意义

眼底病变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每年都需要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检查。当出现视网膜病变后,则需要制定随诊计划。

9,胰岛功能检测意义

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加重的根本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做一次胰岛功能检测,以了解胰岛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是否有胰岛素抵抗等情况。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任何糖尿病问题,需要帮助与治疗,点击「链接」!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控糖##秋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