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糖尿病(中药对糖尿病有啥好办法)
中药会不会升血糖?糖友如何安全服用中药?药学专家:记住3点
绝大部分糖友在生活中都会注意饮食控制,知道要尽量少吃那些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但是对于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可能就没那么清楚了。一些化学药品或西药还好,说明书中可能会有相应的说明。但是中草药,这方面的资料往往就没有那么多。那么糖尿病患者服用中草药,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中草药,会影响血糖吗?
1)中药成分会影响血糖
有的人认为中草药是纯天然的,不会影响血糖。但是其实有些我们认为的滋补中草药成分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例如人参、甘草、鹿茸等常见的中草药,会引起一些糖尿病人群的血糖升高,可能跟它们具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有关。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服用都会引起血糖升高。当然,并非说影响血糖就不能给糖友服用,只是说需要监测下血糖波动,如果影响过大,需要咨询医生能否继续服用,或对症调整降糖药物。
2)中成药辅料会影响血糖
因为中草药往往味道较苦,所以现代科学很多都会制成中成药,以方便人们服用。而有些中成药主药的成分可能并不会影响血糖,但是一些辅料会添加糖粉、糊精、糖浆等成分,例如颗粒、蜜丸、止咳糖浆、川贝枇杷膏等,对这些成分都可能会因为含有糖而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服用。同样,服用这些药物需要注意监测血糖。
糖友如何安全服用中药?记住以下3点:
1)经专业医生辨证论治后服用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时,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论治后再服用,在就医时应告知医生糖尿病的患病情况,而不是自行用药。
值得提醒的是,有很多人相信中药能根治糖尿病,不愿意吃西药降糖药或打胰岛素,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糖尿病就是一种慢性病,并无根治方法,如果放弃西药选择中药来根治,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糖尿病病变。
2)注意所含成分及辅料
如果选择非处方的中成药应看清说明书中的成分及辅料,尽量选择无糖的专供药品,如果选择含糖或含有人参、鹿茸、甘草等中药的中成药,则应密切监测血糖,值得提醒的是,人参、鹿茸等中药对人体可能有类似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而糖皮质激素对人体内的糖、蛋白质代谢转换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作用目的是为了保护大脑和心脏在饥饿状态下的血糖供应,一方面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肝脏合成糖元贮存能量,同时,在外周它能促进蛋白质的分解转换,导致外周血糖升高,最终结果或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
3)定期监测血糖
由于中药成分较复杂,有时很难判断药物是否能导致血糖波动,以不变应万变,那就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尤其是服用药物或者饮食习惯改变之后,及时做出调整,以免出现异常,应该及时停药、换药和就医。
结语
总之,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朋友们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及时在服用中草药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擅自服用,服用前要看清说明书,服用时要注意监测血糖。虽然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和降糖药物大多为化学药品,但是研究人员对中药在糖尿病治疗的作用仍然在进行研究,有一些中药表现出降糖的潜力,希望未来能够研制出更好更安全的降糖中药配方。
作者简介:方健,2003年获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获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岗位证书。现为三甲医院副主任药师,临床药师。
社会任职: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
#南方健康# #养老知识大赛#
还在为难怎么选,悄悄告诉你,中医治糖尿病有这5大优势
糖尿病作为中国人常见慢性病之一
用中医药的循诊治疗模式来应对
很多人在有所耳闻的同时
也充满了多种疑惑
中医防治糖尿病毒副作用小?
单用中药可完全控糖?
……
这些真的可信吗?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是这样
其实,在古代并无“糖尿病”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古代所说的“消渴”即是我们如今所说的糖尿病。
“相如渴”是《史记》里的典故,说的是汉朝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即糖尿病,后即用“相如渴”指代该病。
可见,中医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对糖尿病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并认为该病的病因是阴虚为本,病变涉及三焦、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来源:人民网健康)
而关于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人们普遍存在一个认识误区:“中药只能辅助治疗,降糖还得靠西药。”其实不然,近几十年来,中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有大量研究和临床案例证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西医不及的优势。
中医治疗糖尿病有这些优势
1
未病先防:中医治未病思想
中医非常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予中药干预可安全有效预防糖尿病发生。
针对肥胖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内服中药消脂减肥方剂,配合穴位埋线、针灸理疗等控制减轻体重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延缓发病时间。
2
改善症状
病程日久的患者容易出现疲乏、倦怠,西医目前无特殊治疗,中医可以通过辨证施治运用益气滋阴、调补气血等药物扶助正气,消除疲乏感,改善机体状态。
3
治疗并发症
糖尿病重在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中医配合中药防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对某些早期并发症具有逆转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中医辨证论治,全身、局部双管齐下治疗,再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病变向愈,降低截肢率。
4
毒副作用小
中医外治的方法包括针灸、膏药、刮痧、拔罐、足浴、蜡疗等。目前中药各种制剂内服疗效肯定,毒副作用鲜有报道,安全性已得到临床证实。
另一方面,糖尿病并发症种类多,西医专病专药,患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比较大,而中药强调整体调节,一剂药方中涵盖多个方面,联合运用中药可以有效减少西药的服用量、种类。
5
弥补西药降糖药物的“失效”
中药能弥补西药降糖药物的“失效” 。
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是2 型糖尿病人常见的问题,一直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而中药和外治法相互补充可协助控制血糖、减少口服降糖药的用量、缓解西药毒副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特别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药治疗整体上副作用较少,安全性更好。此外,在糖尿病前期,中药治疗的优越性还体现为患者更易接受。国人心理上对于在糖前期就要吃降糖西药普遍比较抵触,但对中药调理并不抗拒,用药依从性好也是治疗见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一阶段应用中药可以有效阻断糖尿病的形成。
中药降糖具体如何操作
糖尿病患者养护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更多问题
小康妹儿邀请到了
成都麒麟国医馆 创始人 李翔
来为大家解答
点击下方图片即刻报名参加
↓↓↓
除了知识讲座,现场还有迷人福利。
详情
时间:9月25日(周二)下午15:00~16:00
地点:锦江区书院西街1号亚太大厦4楼
讲座嘉宾:成都麒麟国医馆 李翔
现场福利:现场免费检测血压、血糖
附:交通示意图
下期预告:
下期讲座时间:10月9日(周二)下午15点
讲座医生: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主任 李和莅
讲座主题:脑中风的预防与合理处置
内容来源:BTV我是大医生官微、糖尿病家庭调养
编辑:板栗 图片来源:123rf
中药降糖无副作用,中医能根治糖尿病?药师结合真实案例来辟谣
上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他的遭遇可能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曾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也非常值得去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具体请往下看。
这位患者是56岁的中年男子吴某,1年前体检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吴某认为西药对身体副作用大,而且他一直以来都比较相信中医中药,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再加上听信了一些“江湖郎中”纯中药根治糖尿病的宣传,因此吴某拒绝了西医,一直服用中药来治疗糖尿病。
治疗之初的确有一定的效果,吴某的血糖比发现时有所下降,但这种效果只维持了一两个月,之后血糖又再次升高了。一天前吴某突然出现全身乏力,口干、多饮、多尿的症状明显加重,并逐渐出现精神萎靡,于是家人赶紧将吴某送到医院来治疗。入院后检查最后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医生说幸好送院及时,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中药能够根治糖尿病吗?
在医院里为糖尿病患者宣教时提到中药不能根治糖尿病,常常会被患者反驳,患者说中成药消渴丸就可以治疗糖尿病。但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消渴丸其实并非纯中药制剂,它的主要成分除了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等中药以外,还有一种叫格列本脲的成分。
前几味中药具有生津止渴、清热凉血、清肝利胆和补气固表等功效,对于糖尿病的疗效如何咱不好说,但格列本脲却是实实在在的具有降糖作用的西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现已很少使用。回过头来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如果说中药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的话,消渴丸里面为何还要添加西药呢?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是中西医结合嘛,但即便如此,中药也根本无法根治糖尿病,因为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
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影响且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糖尿病的发病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旦确诊,几乎需要终身用药,哪怕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也只能采取药物治疗,却无法根治。
中药真的无副作用吗?
许多人认为,中药来源于动植物加工而成,无副作用。但其实近年来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除了27种毒性中药以外,诸如关木通会引起马兜铃酸性急性肾损伤,雷公藤、山豆根、苍耳子等中药会导致肝损害等早有报道,国家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力度监测中药的不良反应,可见中药并非无副作用,只是以前没有发现罢了,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资讯的发达,会有越来越多中药的副作用被发现并报道,能够让那些过分迷信中药的人们擦亮双眼。
总之,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以西医为主,中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只能充当配角,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调换了角色,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谣零零计划# #南方健康# @头条健康 @南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