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气与糖尿病(涨肚和糖尿病有关系吗)
总是经常腹胀,竟然是糖尿病在捣鬼!长期腹泻便秘或和它有关
60多岁的王大爷,最近两年总是经常腹胀,还偶尔打嗝、呕吐。
考虑到平时没有食用不干净的食物,排除了食物中毒的可能,还到大医院进行胃镜检查,但也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
等到儿女带王大爷到医院进行全面体检时却发现:随机血糖15.6mmol/L,严重超标,当即被诊断为糖尿病。
随后一个多月,王大爷开始控制血糖后,肠胃不适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控制。
▍警惕肠胃并发症:易致恶性循环
大部分糖友都知道,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心脑血管、肾、眼、足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病变。
其实,在临床上,消化道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肠胃炎等。
▲细菌感染——常见腹泻原因之一
▍为什么血糖问题会导致肠胃问题呢?
如果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血液循环状态,就会极易导致胃肠道微血管病变,使支配胃肠的植物神经功能受损。
继而导致肠蠕动失调、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及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等。
不仅如此,临床研究也表明,许多糖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功能在长期高血糖环境下发生了明显变化——胃肠道中胃泌素、生长抑素等的浓度明显降低。
而这些改变都或多或少引起胃肠道运动异常。
▲糖尿病腹泻
于是,糖尿病引起的常见消化道症状有胃轻瘫、顽固性腹泻或便秘等,甚至曾有糖友一天要腹泻二三十次以上,严重影响了生活。
一般来说,大家对腹泻和便秘都比较了解,但对“胃轻瘫”这个概念却比较陌生。
胃轻瘫是指以胃排空延缓为特征的临床症状群,主要临床表现为早饱、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干呕、呕吐、体重减轻等,又称胃麻痹或胃无力。
当糖友出现肠胃并发症后,除了会营养不良外,也反过来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防治肠胃并发症:核心仍在控“糖”
如果发现不明原因的腹胀、腹泻及便秘等,在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后,糖友必须留意血糖,尤其是中老年患者,须注意以下几点:
◆ 控“糖”势在必行
临床发现,有肠胃并发症后,一般在稳定血糖的基础上,容易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注意饮食
一些肠胃功能已处于退化状态的中老年糖友,应避免食用油腻煎炸、生冷和难消化的食物,改吃一些清蒸水煮等口味清淡的食物,并在餐后适当进行快步走等运动,以有助于消化。
◆ 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实际上对肠胃和血糖的影响很大,糖友要尽量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
#健康守护者#
长夏调理脾胃 巧用黄色食物
目前正值传统中医“五季”中的“长夏”,巧妙食用各种“黄色”的粮食、水果等食物来补益脾胃正是时候。但你知道常见利于补脾胃的黄色食物有哪些吗?不同体质又该怎样选择合适的黄色食物呢?广东省名中医、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黄穗平教授来给大家支招。
为何黄色食物补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大科主任黄穗平教授介绍说,中国古代从医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其中的长夏即阳历的七月和八月,涵盖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脾在五行中属土,五季中的“长夏”对应五行中的“土”,因此有“长夏最宜补脾土”之说。
而在养生食膳的丰富经验积累中,五色五味入五脏,即白入肺、辛;赤入心、苦;青入肝、酸;黄入脾、甘;黑入肾、咸。意思是说,白色食物补肺,红色食物补心,绿色食物补肝,黄色食物补脾,黑色食物补肾。因此,长夏(七月和八月)宜食用黄色食物补脾胃。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讲,黄色食物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A能保护肠道、呼吸道黏膜,减少胃炎等疾患发生;维生素D有促进钙、磷元素吸收的作用,能壮骨强筋。因此现代营养学也认为经常食用黄色食物,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营养吸收。
食用黄色食物也要辨体质
黄穗平提醒,黄色食物能够养脾胃,但人有不同体质,食物也有寒性和热性之分,具体食用时要注意区分,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食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黄色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五谷杂粮
南瓜,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润肺补脾,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水火烫伤等症。胃脘疼痛、脾胃气机不通,经常腹胀嗳气、湿热的人应少吃;有脚气、黄疸者忌食。
黄玉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经,可清热祛湿,利尿通便,适合舌苔黄腻的湿热人群以及有习惯性便秘者;糖尿病、阴虚火旺体质不宜食用。
小米,性味甘凉,归肾脾胃经,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对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有良好作用,适用于舌红苔少阴虚火旺人群。胃寒者不建议食用。
地瓜,性味甘温,归胃经,补益脾胃,养气和血,适合脾胃虚弱、形瘦乏力者;吃太多容易反酸烧心,胃肠胀气,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胡萝卜,性味甘平,入肺、脾经,健脾消食,润肠通便,对食欲不振、腹胀、视物不明者有很好功效,但脾胃虚寒者忌食。
土豆,性味甘平,入胃、肠经;益气健脾,调中和胃,适合脾胃气虚营养不良者;多食易反酸烧心、胃肠胀气。
黄色水果
佛手,性味辛、苦、温,入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者;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芒果,性味甘酸凉,入肺、大肠经,益胃止呕,生津止渴,适合口渴咽干,食欲不振、晕眩呕吐者;糖尿病、肾炎慎食;芒果是热带水果,湿毒郁滞容易化火,吃太多可能会出现舌苔黄腻等湿热表现。
菠萝,性味甘平,归胃、肾经,消暑解渴,开胃消食,适用于营养不良、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伤暑、身热烦渴、食欲不振、低血压、小便不利、头昏眼花等症;与芒果相似,食多易助湿热。另外鸡蛋中的蛋白质与菠萝中的果酸结合易使蛋白质凝固,影响消化,两者不要一起吃。
番木瓜,性味酸平,入脾胃经,消食开胃,生津解渴;适宜消化不良者;孕妇、过敏体质人群慎食;食多容易有湿。
黄皮,性味辛甘酸温,归肺胃经,可行气止痛,健胃消肿,适用于食积胀满、疝痛、痰饮咳喘者;黄皮行气作用强,孕妇和气虚者不宜。
黄色调味品
蜂蜜,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肠经,补中润燥,止痛解毒,适合阴虚证多的咳嗽、咽干、口疮、便秘者;糖尿病、湿气重者慎用;容易反酸、烧心、饥饿时胃痛的人也要少吃。
姜,性味辛微温,入脾肺胃经,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适合伤风感冒、胃寒疼痛、寒性呕吐、食物中毒、晕车船者;阴虚内热、肝炎、糖尿病等人群慎用。
食疗方推荐
健脾养胃黄金粥
材料:南瓜150克,党参20克,大米50克,瘦肉50克。(2人份)
做法:将南瓜去皮切块,与洗净的党参、大米、瘦肉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小火慢熬。
功效:黄色食物和药材熬出来的这款粥,香浓可口营养均衡,适合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的人食用,也适合病愈后调养和产妇食用。
南瓜非常适合在夏季食用,《滇南本草》记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补中(脾胃)益气,润肺化痰,有和血养血,驱虫解毒,止渴止喘等作用。
此外,党参色黄味甘,入脾胃,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作用,因此推荐脾气虚的人吃党参,但和黄芪比起来,党参的补气力度还是弱一些,因此气虚明显的人可以加上黄芪20克,二者共用来增强补气的效果。
提醒:这些人不适合吃南瓜
发烧者食用南瓜不利于退烧;咽喉肿痛的人食用南瓜会加重病情;脾胃湿热过多食用南瓜会助长体内湿热症状;有脚气、黄疸等湿阻化热者也不适宜食用南瓜。
来源:广州日报
糖尿病患者经常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可能与这4种疾病有关,这里有应对方法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等胃肠道问题,因为这属于常见病,但当糖尿病遇上顽固的胃肠道疾病时,胃肠道疾病就变得不简单了。
最近有一位患糖尿病10年的患者,从去年8月份开始,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腹胀,常有恶心、打嗝、腹痛症状,空腹血糖平均在8-12mmol/L左右,餐后血糖未检测,体重近半年减轻了5千克。一开始患者及家属都不太在意,认为是简单的肠胃不适,过了很久也不见好转,而且听说了患胃癌的患者也有上述症状,便战战兢兢地来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糖尿病引起的胃肠道常见问题。经过西医、中医联合治疗,目前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症状也明显改善。
糖尿病还会引起哪些胃肠道问题?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处理呢?
1.糖尿病性胃轻瘫
上文提到的糖尿病性胃轻瘫,很多糖友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消化道其实就是一条流水线,肌肉在神经的控制下协调运动,实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食物沿着口-食管-胃-肠运动,最终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
如果把这个过程比作协奏曲,那么神经就是指挥家,而肌肉就是乐手,不论指挥还是乐手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效果,而高血糖就是最大的威胁。
“糖尿病性胃轻瘫”属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大多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支配胃肠运动的自主神经受损所致。许多糖尿病病人进餐后出现上腹饱胀、嗝逆、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没消化的宿食,出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可能。
胃轻瘫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改变饮食(减少纤维摄入、少量多餐)、药物(胃动力药或止吐药、营养神经类药物),还可以给胃装上类似心脏起搏器的装置,以刺激胃的运动。此外,中医疗法也有辅助作用。
2. 糖尿病性肠病
“糖尿病性肠病”临床也不少见,其主要临床特点是:
- 常表现为顽固性便秘、慢性腹泻或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也有的人表现为大便失禁;
- 腹泻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但以夜间及清晨居多,每日少则3~5次,多则数十次;
- 多为黄色水样便,一般不伴有腹痛及里急后重;
- 抗生素治疗无效;
- 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其他症状,如汗多或汗少、或无汗、尿失禁及尿潴留等。
在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病史、肠病的临床表现,结合大便常规、结肠镜、腹部CT等辅助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肠炎、肠道结核等疾病做出诊断。
糖尿病性肠病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肠道菌群、必要时加用止泻或通便药物,中医疗法也有辅助作用。
3.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早期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当病情逐渐进展到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体内多种毒素及代谢产物潴留,血肌酐及尿素氮明显升高,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若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尤其是伴有尿多、颜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双下肢浮肿、贫血时,一定要注意排除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
治疗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消化道症状的措施:首先要控制糖尿病肾病,使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如培哚普利、厄贝沙坦)减轻蛋白尿的排泄、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等,必要时做透析治疗,依据病情加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等。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一种很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常因为感染或突然中断治疗而诱发,很多糖友已经熟知。早期表现为“三多一少”的症状加重,随后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还会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呼吸深大、呼气带有烂苹果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等脱水症状。化验血糖显著升高(多为16.7-33.3mmol/L),尿酮体呈强阳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胃肠道反应的机制,一般认为与酮症酸中毒引起的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等)、脱水导致肠道缺血、胃肠道平滑肌舒缩障碍等有关。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的措施:先要去除诱发因素(如感染等),大量补液、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严重者应适当补充碱性药物等。
出现胃肠道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应想到上述疾病的可能,没有上述情况的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忽视你的胃肠病,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预防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出现胃肠病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别再让糖尿病相关性胃肠病打扰你的生活。
作者: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