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狗糖尿病(猫狗糖尿病的确诊和治疗)
如何管理犬猫的“困难型”糖尿病?一文告诉你
在少数糖尿病患病动物(犬猫)中,血糖控制可能很难实现。这可能导致持续的临床症状,反复的低血糖或波动的胰岛素需求。控制不良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糖尿病治疗的困难或患病动物并发疾病。成功的稳定血糖需要对可能导致不稳定的问题的认识,以及对这些潜在原因的彻底和合乎逻辑的调查方法。
难以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病动物是很难稳定下来的。这可能发生在最初的需要稳定的时期或者在以前能被控制但是动物可能会发展出其他的问题时。大多数患糖尿病的猫狗都可以很容易地稳定下来,而那些不能稳定的猫狗,通常在临床表现方面分为三类
- 尽管有足够的治疗,但是还是有持续的临床症状。
- 复发性低血糖。
- 胰岛素需求波动。
一个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病动物应该有临床症状的改善。不能有多尿、多饮或多食的症状。除此之外,动物应该没有低血糖发作,并保持正常体重。预期的胰岛素剂量约为1.0-1.5 IU/kg(每天使用一次);最高为1.0 IU/kg(每天使用两次)。血液检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手段,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下图是控制患病动物预期值的一份指南。重要的是要结合临床症状使用这些药物,不要仅仅根据检查的结果随意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控制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管理问题,包括不正确的程序或胰岛素问题,如用药不当,吸收不良,产品变质或过期。
- 胰岛素作用时间短。见下面图1
- 胰岛素引起的高血糖,是指一天中血糖有一个戏剧性的波动——从非常低到非常高。见下面图2
- 胰岛素抵抗——这是另一种降低动物对胰岛素反应的情况。见下面图3
第一类问题通常是在调查病史中发现的,而最后三种通常是在葡萄糖曲线上发现的。葡萄糖曲线是显示全天血糖浓度的图表:红线表示一天中血糖的最高和最低可接受水平。
图一:胰岛素作用时间短的葡萄糖曲线
图二:葡萄糖曲线显示胰岛素引起的高血糖
图三:显示胰岛素抵抗的葡萄糖曲线
调查研究第一步是仔细研究病史,这应该包括以下问题——
- 动物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 胰岛素注射的剂量、频率和时间是否相同?
- 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是40IU/ml还是100IU /ml?
- 胰岛素有效吗?稀释了吗?
- 胰岛素冷藏了吗?
- 有没有其他的药物治疗?
- 雌性动物有没有绝育?
重要的是要评估动物的血糖记录以及胰岛素使用记录,确保任何剂量的胰岛素改变都是适当的。每次增加的剂量也不应超过10%,而且不应超过每两、三天一次,而频繁的用药变化会导致动物躯体运动过度。
下一步是对患病动物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和称重。然后可能有必要观察主人给动物注射胰岛素,观察时,检查药瓶是否轻轻混合,在没有气泡的情况下,抽出正确的剂量,一些宠物主人的注射技术是正确的,而有些主人注射时存在错误,可能会戳穿皮肤打漏了。最好再通过检测血糖和检测血清果糖胺来确认控制不足。如果不稳定的原因在这个阶段还不明显,那么就需要一个葡萄糖曲线。每1 ~ 2小时测一次血糖,时间为12 ~ 24小时。在评估一条曲线时,有一些特征需要评估。这些都是必须考虑进去的:
- 胰岛素何时产生作用
- 最低点葡萄糖
- 胰岛素作用时间
- 有高血糖症吗?
- 有低血糖吗?
- 理想的用餐时间是什么时候?
上文中的三张葡萄糖曲线图显示了在葡萄糖曲线上检测到的三种主要模式。在图一中,胰岛素的持续时间不够长(有时被称为胰岛素的快速代谢),解决办法是将注射的频率增加到每天两次。在图二中,有明显的由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然后,动物通过产生对抗胰岛素的激素来应对这种情况,从而导致高血糖,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将胰岛素的剂量减少三分之一或一开始的初始治疗剂量,并且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在图三中,全天血糖并没有真正降低,这被称为胰岛素抵抗,应该考虑到使用的胰岛素剂量很高,采取的措施也是降低胰岛素的使用剂量。
但是胰岛素抵抗这种模式也会出现在那些胰岛素剂量使用过低的动物身上,这是引起不稳定的常见原因。胰岛素抵抗通常是由并发的疾病状态引起的,我们应该寻找潜在的原因,有许多潜在的潜在原因包括:
- 未绝育的雌性动物的发情期糖尿病
- 感染,如尿道、牙病等
- 类固醇或孕激素疗法
-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 肢端肥大症(猫)
- 肥胖
- 吸收不良
- 胰腺炎
- 甲状腺机能亢进(猫)
- 甲状腺功能减退(狗)
- 抗胰岛素抗体
- 肾功能衰竭
- EPI
最后一类是复发性低血糖。这通常可以从临床症状,低血糖测量在最低点和注射前,以及低血清果糖胺水平来判断。可能是胰岛素的剂量过高,但对猫来说,这也可能是暂时性糖尿病或糖尿病缓解的结果。20%到40%的糖尿病猫进入缓解期,通常在确诊后的第一到三个月。缓解可能持续数周到数年。如果猫使用低剂量的胰岛素而出现了血清果糖胺和血糖很低,那么应该停用胰岛素并且密切监测猫的症状是否复发。
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宠物可能得的是这个病
吃得太多、又不运动
不光是现代打工人的通病
因此引起的肥胖
及一系列疾病增加的风险
也已经蔓延到城市中的宠物身上
不过今天我们说的是另一种
吃得多喝得多但是并不健康的情况:
糖!尿!病!
没错
猫狗也可能得糖尿病
主要表现为:
饮水量和排尿量增加、食欲增加
但体重却难以解释地减轻
一般还会伴随下列这些症状:
01 肥胖
肥胖会加剧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因此,如果你的宠物过度肥胖,你必须更加密切地关注它,以确定其是正常的胖子,还是糖尿病症状。
02虚弱或疲劳
糖尿病可引起猫猫背部肌肉萎缩或后肢无力。对于狗狗来说,糖尿病会导致其疲倦、消极或嗜睡。
03被毛稀疏或枯燥
被毛稀疏是很多疾病的征兆,也包括糖尿病在内。被毛稀疏、发干以及枯燥,特别是沿着背部的被毛,最好带着你的宠物去看医生,以确定病因。
04眼睛浑浊
狗狗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白内障,或者眼睛混浊。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宠物失明。
05精神沉郁、呕吐
体内的大量的酮体会导致宠物精神沉郁。犬猫糖尿病的一个后期征兆是酮症酸中毒,肝脏中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产生代谢性酸中毒,使机体对胰岛素应答减少。
酮症酸中毒的另一个常见副作用是呕吐。若宠物在被确诊为糖尿病前出现呕吐需要注意,酮症酸中毒在老年和雌性动物中更常见,腊肠犬和小型贵宾犬也比较多发。
在崽面前一向“说一不二”的大家
(崽说一我不说二)
自然希望它们能一生平安
对于糖尿病这个难缠的病症
我们怎么做才能替它们避免呢
1
控制饮食
适当控制饮食可减少胰岛素的消耗。
对于较瘦弱的宠物要保证总热量,不可过度控制饮食。而肥胖的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尤其要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如限制肉类食物。适当增加纤维素的含量,促进肠蠕动,以减轻体重。
2
保证运动量
实践证明,适当的增加糖尿病患宠的运动量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最好措施。
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和受体的亲和力,使胰岛素消耗减少,减轻胰岛细胞的过度负担,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倘若病症还是出现在了崽崽身上
还能做些什么呢?
可采用的治疗方式
1
药物治疗
Ⅰ型犬糖尿病要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治疗,并且需要终生用药。早晚饲喂前皮下注射。因为外源性胰岛素会引起医源性低血糖,所以每次使用剂量要谨慎。
Ⅱ、Ⅲ型犬糖尿病可用口服降糖药来治疗,通过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和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的作用来达到降糖的目的,但作用较弱,较慢。
2
糖尿病监控
时时注意糖尿病宠物的日常表现,阶段性的检测血糖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描记血糖曲线,以便对治疗方案及时做出调整。
防止胰岛素用量过大而导致血糖高低不稳甚至出现低血糖性昏迷现象。有条件的适时测量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尿糖和酮体等综合指标。
本期分享嘉宾 周振寰
文案:战旗
来源: 深圳新闻网
猫狗也会得糖尿病,铲屎官必看
一、震惊!猫狗也会得糖尿病,铲屎官必看你能想象吗?家里那只整天活蹦乱跳、撒娇卖萌的喵星人或者汪星人,居然也可能患上和人类一样的糖尿病!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如今糖尿病已经不再是人类的 “专利” 啦。当得知自家 “毛孩子” 患上这病,主人们往往犹如遭受晴天霹雳。不过别慌,只要咱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能给宠物宝贝们一个健康的未来。想象一下,你家狗狗原本水汪汪的大眼睛,要是因为糖尿病引发白内障变得雾蒙蒙,或者猫猫整天没精打采,连最爱的逗猫棒都不稀罕玩了,多让人心疼。所以,了解猫狗糖尿病的那些事儿,真的刻不容缓,这可是守护 “毛孩子” 幸福生活的关键秘籍!
二、发病率探秘虽说猫狗患上糖尿病已不是啥稀奇事儿,但和人类比起来,它们的发病率可低多了。数据显示,大约只有 1.5% 的狗狗和 0.5% 至 1% 的猫猫会受到糖尿病的 “骚扰”。这就好比在一个满是宠物的大乐园里,只有一小撮 “倒霉蛋” 会碰上这麻烦。虽说比例不算高,可一旦自家宝贝中招,那对主人来说,就是百分百的揪心呐!要是你家小区有 100 只狗,按概率算,可能也就 1 - 2 只狗狗会得糖尿病;要是有 200 只猫,大概也就 1 - 2 只会患病。所以,平常多留意 “毛孩子” 的小细节,没准就能在疾病刚冒头时,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三、发病 “元凶” 大揭秘到底是啥原因让猫狗也陷入糖尿病的困境呢?这里面的 “罪魁祸首” 还真不少。有些品种的猫狗天生就比较 “脆弱”,像是迷你雪纳瑞、贵宾犬这些狗狗,以及缅甸猫、暹罗猫等猫猫,它们患糖尿病的风险就比别的品种高一些,仿佛一出生就被糖尿病 “盯上” 了。年龄也是个关键因素,中老年的猫狗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和人类一样,身体里调节血糖的小卫士们也开始 “偷懒”,患病几率蹭蹭上涨。
再瞧瞧那些胖嘟嘟的 “毛球”,圆滚滚的模样虽然可爱,可肥胖带来的隐患可不小。过多的脂肪就像捣乱分子,让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直线下降,血糖想稳定都难。还有啊,未绝育的母犬在发情后,身体激素乱成一锅粥,短暂的糖尿病就可能趁机来袭;怀孕的母猫,身体负担重,血糖也容易出问题。
除了这些,生活里的压力也会影响它们。想象一下,家里新来了个 “小伙伴”,或者主人搬家、出差,环境大变样,猫狗们得有多紧张。这种应激状态下,身体内分泌失调,也可能诱发糖尿病。另外,要是猫狗得了慢性胰腺炎、肢端肥大症这些毛病,或者长期吃一些影响血糖的药物,都像是给糖尿病开了 “绿灯”,让它有机可乘。
四、症状 “信号灯” 全知晓铲屎官们可得睁大眼睛,瞧瞧这些糖尿病可能亮出的 “信号灯”。最常见的,就是 “喝水多 - 尿得多” 组合套餐。原本一天喝小半碗水的猫咪,突然变身 “水牛”,频繁奔向水碗,喝完没一会儿就往猫砂盆跑,尿量明显增多,尿液还可能特别臭。狗狗也是,水盆里的水消耗速度快得惊人,出门遛弯的时候,到处抬腿撒尿,标记领地的次数都变多了。
还有那食欲,变得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有的猫狗像被施了 “贪吃咒”,饭量猛增,狗粮猫粮一碗接一碗,吃完还眼巴巴望着你,仿佛永远吃不饱;可有些却截然相反,对美食爱答不理,曾经最爱的罐头摆在面前,都只是嗅一嗅就走掉。体重也跟着 “凑热闹”,明明吃得不少,却一天天瘦下去,摸起来排骨都硌手,原本圆润的脸蛋变得尖尖的。
猫猫们还可能摆出奇特的 “平足姿态”,就像个慵懒的小老头,走路都没了往日的轻盈;狗狗呢,眼睛里原本清澈的晶状体,可能慢慢变得浑浊,白内障这个 “不速之客” 悄然降临。不过要注意啦,这些症状不会一下子全冒出来,常常是在数周至数月内,像个 “慢性子” 一样,一点一点显现。要是你发现自家 “毛孩子” 有这些异样,别犹豫,赶紧带它去看医生,说不定就能抢在糖尿病前面,保护好宝贝的健康!
五、糖尿病分型 “大不同”猫狗的糖尿病可不是一概而论,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细分起来有好几种类型。先来说说 1 型糖尿病,这就好比身体里的免疫系统犯迷糊,把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当成 “敌人”,一顿猛揍,结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了。这种情况在狗狗身上比较常见,猫猫倒是少见些。而且发病的时候,狗狗大多步入中年,病情就像蜗牛爬行一样,慢慢显现。
再看 2 型糖尿病,这家伙在猫猫里是 “常客”,狗狗里相对少些。主要是身体对胰岛素产生了 “抵抗”,那些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也不好好干活,功能失调了。肥胖、年纪越来越大、遗传这些因素,都容易招来 2 型糖尿病。要是你家胖猫整天躺着不动,还爱吃高热量零食,那可得小心了。好在初期的时候,喂点口服降糖药,像神奇的 SGLT2 抑制剂,就能把病情稳住。要是病情发展了,那就得注射长效胰岛素帮忙了,同时给宠物减减肥也是重中之重,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循序渐进,可能几个月才能让它们达到理想体型。
除了这俩常见类型,还有些特殊的。像慢性胰腺炎引发的糖尿病,狗狗经常中招,炎症就像个 “小恶魔”,捣乱胰腺正常工作;而肢端肥大症容易盯上猫猫,扰乱内分泌,血糖跟着就乱套。另外,发情后的母犬,还有怀孕的母猫,身体激素大起大落,短暂的糖尿病可能就来 “串门” 了,不过别太担心,这种情况通常在特殊时期过去后,血糖能慢慢恢复正常。了解这些不同类型,就像拿到了对抗糖尿病的 “武器库” 钥匙,能帮咱们更好地守护 “毛孩子” 健康。
六、治疗 “妙方” 来助力一旦发现 “毛孩子” 患上糖尿病,饮食立刻就得变身 “健康守门员”。对于患病的猫狗来说,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那可是 “标配”。想象一下,把那些高糖的谷物粮换成优质的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就好比给它们的身体注入一股清流。鸡肉、鱼肉、牛肉这些纯肉食材,既能满足它们作为肉食动物的天性,又不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可以给狗狗煮点不加盐的鸡胸肉,撕成小条拌在蔬菜里,猫猫呢,喂点清蒸鱼,把刺挑干净,看着它们吃得津津有味,还能控制血糖,是不是一举两得?还有像西兰花、南瓜这些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就像是给肠道加了个 “清洁小卫士”,帮助消化,平稳血糖。不过,饮食调整可得和兽医一起商量着来,根据宠物的具体病情、体重、年龄,量身定制专属 “营养餐单”,这可是饮食调理的关键秘诀。
(二)胰岛素注射有技巧胰岛素治疗在猫狗糖尿病的对抗赛里,可是 “王牌武器”。当医生判定需要注射胰岛素时,主人们可别慌,掌握技巧,这事儿没想象中那么难。首先,选对注射部位很重要,狗狗一般在肩胛两侧或者侧腹部,这些地方皮肤松弛,容易注射,猫猫可以选在后颈或者侧腰,避开骨头和神经密集的地方。注射前,记得把胰岛素从冰箱拿出来,室温放置一会儿,避免太凉刺激宠物。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注射部位消毒,然后像握笔一样拿起注射器,以 45 度或 90 度角(根据宠物体型和皮下脂肪厚度调整),快速又轻柔地扎进去,推动注射器,慢慢注入胰岛素。注射完后,给 “毛孩子” 一个爱的抱抱或者奖励小零食,让它们不再害怕。要注意,胰岛素的剂量可是精准活儿,千万别擅自调整,严格按照兽医嘱咐,这一针下去,就是给宠物健康加一道防护盾。
(三)血糖监测不能少定期给宠物监测血糖,就像是给它们的健康装了个 “晴雨表”。市面上有不少适合家用的宠物血糖监测仪,像某某品牌,操作简单,采血量少,对宠物来说痛苦小。一般来说,在宠物刚确诊糖尿病、调整治疗方案初期,或者身体出现异样时,监测频率要高些,可能一天得测个 2 - 3 次;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当减少,每周测 1 - 2 次。监测时间也有讲究,最好在宠物进食前、注射胰岛素后特定时间点测,这样能精准捕捉血糖变化。把每次的监测结果记录下来,就像写健康日记,复诊的时候带给兽医,这可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让医生能一眼看穿病情走势,精准 “排兵布阵”,守护宠物健康。
(四)与兽医携手共抗病魔兽医在宠物抗击糖尿病这场战役里,那可是 “指挥官”。主人们一定要和兽医建立紧密联系,随时沟通 “毛孩子” 的情况。每次带宠物去看诊,把观察到的症状变化,比如喝水量增减、食欲波动、精神状态好坏,事无巨细地告诉兽医,别觉得是小细节就忽略,这些都可能是病情的 “信号灯”。定期带宠物去体检,除了血糖检测,肝肾功、尿常规这些检查也不能少,全方位了解宠物身体状况。兽医根据反馈,调整胰岛素剂量、饮食方案,咱们只要严格执行,就像和兽医组成默契 “战队”,一路 “过关斩将”,把糖尿病这个 “大怪兽” 打得节节败退,还宠物一个活力满满的幸福生活。
七、暖心陪伴,共克时艰在与猫狗糖尿病斗争的道路上,铲屎官们的陪伴至关重要。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只叫 “布丁” 的猫咪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主人李女士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带着布丁踏上治疗之路。她每天早起晚睡,严格按照医嘱给布丁准备特制饮食,定时注射胰岛素,还精心记录下每次的血糖监测数据。刚开始,布丁因为身体不适有些抗拒,李女士就温柔地安抚它,拿着它最爱的逗猫棒陪它玩耍,给予它满满的爱与鼓励。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布丁的病情逐渐稳定,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会在李女士下班回家时,亲昵地蹭着她的脚踝。
还有一只叫 “多多” 的狗狗,患上糖尿病后,主人陈先生不仅自学了各种糖尿病护理知识,还专门为多多打造了一个舒适安静的养病空间。他每天陪着多多散步锻炼,控制体重,风雨无阻地带它去复诊。在陈先生的悉心照料下,多多虽然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但依然快乐地度过每一天,每次出门玩耍,它的尾巴摇得像螺旋桨,活力四射。
这些暖心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给予患病宠物足够的关爱与耐心,它们就能在与糖尿病的抗争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继续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美好的时光。铲屎官们,让我们携手成为 “毛孩子” 最坚强的后盾吧!
八、预防 “小妙招” 请查收看到这儿,铲屎官们是不是心里有点小紧张,生怕自家 “毛孩子” 被糖尿病盯上?别慌,预防妙招这就来啦!首先得从 “吃” 入手,给猫狗准备食物可得花心思。干粮别一股脑瞎喂,那些高糖、高谷物的得少碰,多给它们吃点高蛋白、低碳水的美味,像纯肉罐头、自制鸡肉丸子,既能满足味蕾,又能稳住血糖。定时定量也超重要,别让它们暴饮暴食,养成规律进食好习惯,肠胃开心,身体也健康。
运动更是不能少,狗狗每天出去遛弯的时候,多陪它跑一跑、玩一玩飞盘,消耗消耗体力;猫猫虽然不用出门 “撒野”,但在家逗逗猫棒挥舞起来,弄几个小玩具让它蹦跶蹦跶,或者整个猫爬架,鼓励它多攀爬跳跃,保持活力。
定期带 “毛孩子” 去体检也是关键一步,就像给它们身体做个 “全面大检查”,特别是中老年的宝贝,一年至少体检一次,有啥小毛病都能早早发现,及时 “扼杀”。还有哦,要是没打算让宠物生宝宝,绝育安排上,不仅能减少患病风险,还能让它们少些 “小烦恼”,活得更自在。另外,家里的药箱可得藏好,人用的药别随便喂给猫狗,好多药对它们来说是 “毒药”,副作用大着呢,用药前一定先问兽医。做到这些,就能给 “毛孩子” 撑起一把大大的健康保护伞,让糖尿病无机可乘,尽情享受欢乐的宠物时光!
九、总结猫狗糖尿病虽然听起来有点吓人,但绝不是 “世界末日”。只要咱们铲屎官多上点心,了解这些知识,平日里细心观察、科学喂养,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带 “毛孩子” 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就能让宝贝们即使患病,也能享受美好的生活。说到底,它们的健康就握在咱们手中,多一份关注,少一份担忧,和宠物一起,向着健康快乐大步迈进吧!愿每一只喵星人和汪星人都能远离病痛,活力满满地陪伴我们度过漫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