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很爱吃(糖尿病爱吃糖还是不爱吃糖)
喜欢油腻+甜食+不运动?全球糖尿病成人患者近40年增3倍
据日本SanKeiBiz网站报道,肥胖问题正成为全球一个公共热点健康问题。随着以城市为中心的主要人口聚集区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由高卡路里食品、运动不足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也在明显增多。虽然专家对此发出警告称“这将带来医疗费用猛增等巨大负面影响,但似乎看不到能改变这一现象的有效对策。”
认识不够导致平衡失调的人越来越多
印度全国人口总数约13.24亿,其中约1/3属于素食主义者。因为全国都很流行瑜伽运动,印度往往给人以健康大国的形象。但实际上,印度还是全球屈指可数的糖尿病大国。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7290万人,在全世界排名第二。根据一项预测显示,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的话,到2045年印度全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1.3430亿,成为全球头号糖尿病大国。
阿诺普·米斯拉是印度医疗研究机构“全国糖尿病·肥胖·胆固醇联合会”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诺普·米斯拉表示:“即便是素食主义者,也喜欢吃放了很多油和糖的食物。因缺少认识而导致平衡失调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印度人的生活习惯是晚上十点以后才吃晚饭,吃了之后马上就上床睡觉。另外,酷热的天气、严重的大气污染也是阻碍大家运动的重要原因。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市中心的那些糖果铺里,被厚厚的糖浆包裹的点心琳琅满目。但最近,这些糖果铺的销量直线下滑,他们开始卖一些少糖的点心。
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糕点店里,一些顾客正在选购。图据共同社
这些糖果铺的老板对销量的下滑表示严重不满:“与其控制糖分的摄入量,倒不如放下手机好好运动锻炼。”
经济增长伴随着肉食化的加速
在菲律宾,除了肉类,汉堡包、带甜味的意大利面、碳酸饮料等西式饮食习惯正在席卷很多太平洋岛国,尤其是菲律宾。除了早中晚一日三餐之外,菲律宾的传统文化里还非常流行加餐,这也加速了肥胖症患者的大量出现。
根据菲律宾卫生部的统计显示,现在糖尿病正在成为该国第六大死因。菲律宾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警告说:“如果不转移到低盐、少糖的健康饮食习惯上的话,情况还将进一步恶化。”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以超过6%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菲律宾国内加速“肉食化”趋势。另外,随着二十四小时便利店的加速普及,深夜也很容易得到食物和饮料,导致国民的饮食控制变得相当困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马来西亚20-79岁国民里,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为16.7%,在亚洲主要国家里算相当严峻的一个国家。另外,该国肥胖病患者的数量也相当令人震惊。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一家甜甜圈店主表示:“这个国家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很多甜甜圈都使用了大量的巧克力和白砂糖,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口感。跟口感相比,大家都不在乎体重甚至是健康。”
全球糖尿病人过去40年增加了3倍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患者近40年内增加了3倍,其中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预测,至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第七大致死病因。报告还警告,糖尿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
在世卫组织划分的西太平洋地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估计达到1.31亿;东南亚地区其次,为9600万。上述两个地区糖尿病人群比例分别占8.4%和8.6%。东地中海地区糖尿病人群占比最高,达到13.7%;西北欧地区比例最低,其中女性为低于4%,男性为大约5%。
欧洲地区糖尿病患者为6400万人,比例为7.3%;美洲地区为6200万人,比例为8.3%。
报告还警告,糖尿病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全球用于应对糖尿病的年成本超过8270亿美元;至2030年,预计全球经济将因糖尿病损失高达1.7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占大约一半。
得了糖尿病 为何更馋甜食
山东读者赵女士问:我父亲今年54岁,患糖尿病3年多,血糖控制得不错。他原本是个不爱吃甜食的人,可自从患病以来,就越来越爱吃甜食了。蛋糕、巧克力、奶糖、冰淇淋,这些过去瞧都不瞧一眼的东西,现在却成了梦寐以求的美食,甚至会偷吃。请问这是咋回事呢?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解答:临床上有很多病人,过去并不是很喜欢吃主食或甜食,但罹患糖尿病后却特别爱吃甜。究其原因,首先是心理因素在作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越是被禁止的,就越希望去尝试。医生和家人都不让吃甜食和主食,有些患者反而就越想吃。其次,糖尿病患者的胰岛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所以细胞和机体处于缺营养状态,渴望得到高能量供应。最后,大部分2型糖友有高胰岛素血症,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出现胰岛素分泌高峰后延现象,容易出现低血糖,继而强烈促进食欲。
建议这类患者去医院做个检查,确认自己是否有高胰岛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应尽快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减轻胰岛素抵抗。生活中,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以免出现报复性进食。具体措施包括,保持饮食和运动量相对稳定,用药时注意血糖监测,尽量使用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的药物,少食多餐。此外,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享受到美好的生活,不出现心理补偿。最重要的是,只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才能使得组织营养供应充足,不至于出现特别饿的感觉。社区里的糖友可结成同伴,互相督促、鼓励,大家都少吃甜食、主食,血糖就容易保持稳定。
糖尿病老公太能吃了!中医:不是嘴馋,而是几处脏腑病了
粉丝来问:老公确诊为糖尿病,医生反复提醒"管住嘴",但他还是大吃大喝,越肥越喜欢吃,劝也没有用!糖尿病人究竟是贪吃,还是另有隐情呢?读过我的文章,病人就不怕被误解了!
【1】糖尿病人为什么管不住嘴巴?
西医学认为,糖尿病是指患者身体内胰岛功能缺乏,造成胰岛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者产生自身性胰岛素抵抗,所吃食物中的葡萄糖大量进入血液,就导致血糖升高。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两小时或者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即可诊断糖尿病。
医生明明提醒"谨遵医嘱,严控饮食”,为什么糖尿病人还是管不住嘴巴呢?一方面,机体无法充分吸收和有效利用吃进去的葡萄糖,细胞处于半饥饿状态,身体能量不足,容易出现"吃得多、饿的快"。
另一方面,很多糖尿病人只知"谨遵医嘱,严控饮食”,却不懂营养搭配,天天青菜黄瓜,蛋白质与脂肪摄入量太少,整天火烧肚肠。一旦遇上肥甘厚味的美食,莫说病人,就是正常人也很难管住自己的嘴巴!
【2】糖尿病人不是嘴馋,而是另有隐情!
这一段很关键,读懂了才能理解后面的内容,病人或家属一定要仔细阅读,一辈子牢记!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证"范畴。清代太医吴谦编修《医宗金鉴》:消渴篇。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此处中消,也就是脾胃所在部位。
其中,"脾"具有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的作用,而"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我们吃的食物,经过胃气的磨化和腐熟作用后,变成食糜状并初步被胃消化,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转输全身,为身体提供营养和能量。如果脾胃功能失调,身体就无法利用好食物中的糖份,进入血液血糖就高了,进入肾脏尿糖就高了,结果身体反而“无糖”可用。
所以,糖尿病人并不是糖多了,反而是身体"缺糖"。临床上,糖尿病人“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并不多见,反而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消瘦无力,丢了精气神。即使偶尔"开胃"一次,也是担惊受怕,夜不能眠。待到人生的终点,还落得骨瘦如柴!
【3】如何让糖尿病人乖乖听话管住嘴呢?找准病根才是关键!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不是"拦",就是"挡",万不得已就"打"胰岛素。譬如:二甲双胍"拦住"糖吸收,磺脲类"鞭打"胰岛抓紧分泌胰岛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让糖慢点进入血液。
临床统计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如果继续沉迷于这样做,糖尿病就真的难治疗了!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早期"起于中焦",即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布,多见于糖耐量降低致2型糖尿病阶段,进一步发展"及于上下",即脾失健运,痰瘀阻络,则多见于糖尿病引起全身脏腑组织并发症阶段。
临床上,以补益络气、健脾运津的主要治疗原则,可用"人参白虎汤、生脉饮、生地四物汤"等方剂。如果糖尿病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汤剂,可以请医生开免煎的中药剂型,或者更方便的中成药如津力达颗粒,该药是我国《2型糖尿病权威指南》推荐的中成药,是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研制的特色方剂。
综上所述,只要找准病根,就可做到对症下药,让糖尿病患者不再遭受"身不由己"的误解了。对于整天饥肠辘辘、打不起精神的患者,该吃吃该喝喝。人是铁饭是钢,身体扛不住,治疗也就无从谈起!
看过我的文章以后,对自己的病情能有所了解,这也是我做健康科普的动力。
大家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点击下方的“问诊卡”或者私信咨询。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本文为姜兴鹏团队原创,侵权必究!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大家一起涨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注明作者信息、网站信息,告知作者本人。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