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转高(血糖高转糖尿病)

BME工程师 0
文章目录:

血糖高变成糖尿病仅需5年!糖尿病前期如何实现逆转?

糖尿病前期指血糖值高于正常水平但是却不足以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血糖异常状态,此类人群约有20%-30%会在5年内持续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那么,哪些人是未来可能患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以及发现自己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后如何做可以尽早介入和控制病情,延缓甚至逆转变成2型糖尿病的趋势呢?从以下的一些研究中可以为您解答。

高风险人群(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即指处于“糖尿病前期”(也称边缘型糖尿病)的人,他们一般空腹血糖值高于标准值但又低于确诊糖尿病的血糖值,即血糖值处于6.1-7.0 mmol/L之间,有跟踪研究报道此类人群约20%-30%在5年内会继续发展转变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人在血糖检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已处于糖尿病风险中。而通过一些生活习惯或者其他一些指标可以判断您是否处在糖尿病高风险中,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建议尽早做血糖检测:

  • 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
  • 高血压、高血脂人群
  • 好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长期低于标准
  • 运动少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 抽烟喝酒、压力大的人群
  • 长时间高糖饮食的人群

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胰岛功能失衡引发血糖升高。有研究报道经常喝含糖饮料的人会导致新陈代谢疾病风险的增加,如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这些都会引发糖尿病;而经常不运动却又摄入过多能量的人也具有较高的风险,进食后不运动易产生热量堆积引发肥胖,进一步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血糖进一步升高。

这类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糖尿病前期的排除检查,医生通过葡萄糖耐受量检测或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判断出患者是否在糖尿病前期的状态,假如高于正常的指标,需要尽早介入并控制血糖。

控制与治疗

假若已经诊断处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也不用灰心。虽然20%-30%的人5年内会转变为2型糖尿病,也有70%的人仍处于健康状态。糖尿病前期往往是可逆的,虽然预防往往比治疗更容易,但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可以延缓甚至逆转糖尿病前期的进程。

处于高血糖的状态无需服用药物控制血糖,保持均衡营养的饮食和定期运动就可以帮助逆转糖尿病前期。根据某国家糖尿病协会的指引文件,糖尿病前期(血糖高)治疗和控制的关键要素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 饮食中增加未加工的高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 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比例
  • 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加工肉食的摄入量
  • 每周至少进行5个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 每周至少进行2次以上的无氧运动

简单来说,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红肉(猪、牛、羊等呈现红色的肉类,饱和脂肪酸高)和加工肉食(腌制、火腿肠等等),适当食用白肉(鸡、鸭、鱼等等),多吃高膳食纤维比例的粗粮,少吃主食。以及定期、规律的运动。

这些定期运动和健康饮食的方法不仅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而且还可以保护心脏免受心血管疾病的侵害。曾经有称之为“糖尿病预防计划”(DPP)的长期研究项目,参与研究的人多是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高风险人群。他们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运动的方法来控制未来患糖尿病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该计划试验组的人群(即控制饮食和运动来替代吃药)比服用二甲双胍或安慰剂的人相比,患糖尿病比例降低了58%,60岁以上人群则降低了71%,效果显著可见,饮食和运动是控制糖尿病发展、降低并发症风险的最有效且最安全的手段。

此外,针对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药物也已经在临床实验中了。1型糖尿病与2型不同,无法通过生活习惯来改善,只能依靠新药物、技术的发展来攻克。笔者前期报道过一项针对1型糖尿病的预防新药Teplizumab的近况,今年早期报道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该药可以延迟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病时间3年,目前正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未来有望给1型糖尿病高危人群提供一种预防/延缓发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简介:BME工程师,Bio Med Engineer,生物医学工程师,清华大学研究院研究员。从事生物医学领域科研工作近十年,分享健康与生物医学前沿信息。

五种方法“逆转”糖尿病

对糖友来说,减药甚至停药一直是遥不可及的美好愿望。不过,最近出台的首部《2型糖尿病缓解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指出,只要糖友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不吃药也能有效控糖,实现糖尿病缓解。心动了吗?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达到标准后仍要定期复查

“所谓缓解,过去的提法是‘逆转’。”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雪峰说,指的是在不服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下,血糖仍处于达标或正常状态,“糖友可以像健康人群一样生活”。

具体来说,糖尿病缓解指的是糖友在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仍维持在6.5%以内。但这里的缓解既不是治愈,也不是完全逆转,可以理解为一种长期缓解的状态。部分糖友仍可能出现血糖再次升高或波动,需重新服用药物。糖尿病缓解的糖友仍要每3个月或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还要定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

想实现缓解要满足4个条件

李雪峰介绍,《共识》指出,可通过以下方法评估是否满足2型糖尿病缓解的基本条件。1.无自身免疫反应:在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其他胰岛相关抗体阴性;2.超重或肥胖:即“胖糖人”,体重指数(BMI)≥25或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3.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空腹状态下C肽水平≥1.1、餐后2小时C肽水平≥2.5;4.病程短: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内。

“‘胖糖人’比‘瘦糖人’更有希望实现缓解。”李雪峰说,肥胖型糖友和瘦型糖友的致病原因不同,前者多为胰岛素抵抗,后者多为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肥胖型糖友减轻体重就能满足其中一个重要条件。

5种方法有助于实现缓解

《共识》指出,可以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减重药物干预、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干预、胰岛素干预、代谢手术干预等方法,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

李雪峰表示,《共识》将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作为2型糖尿病缓解的基本方案,包括饮食营养和运动两个方面,糖友可选择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生酮饮食等方法,并定期评估效果、及时调整。同时,《共识》还推荐使用经评估和国内相关权威部门认可的辅助控糖食品或功能食品,如减重食品、半代餐食品、阶段性代餐包等,有助于减重和缓解2型糖尿病。运动则是控制体重的手段之一,《共识》建议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每周应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抗阻运动。

在减重药物方面,对于体重指数≥27的2型糖友,《共识》推荐短暂应用(12周至24周)奥利司他,作为辅助方法。

此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且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措施未有效落实的2型糖友,《共识》推荐短期(8周至12周)辅助应用具有显著改善体重的非胰岛素药物联合治疗,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及其联合方案。对于糖化血红蛋白≥10%,空腹血糖≥11.1毫摩尔/升的2型糖友,短期(2周)辅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体重指数≥32.5的2型糖友,如药物等治疗措施不能显著改善体重和代谢紊乱,可考虑采用代谢手术缓解2型糖尿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前期可“逆转”,你一定要把握住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知道糖尿病前期的存在,看到自己的血糖虽然高,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就认为自己的血糖稍微高那么一点点,没有什么关系,认为自己离糖尿病还远着呢!就完全不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延续着之前的生活方式。

其实,这个超过正常人的血糖水平,但又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血糖值:静脉空腹血糖6.1-7.0mmol/l(IFG),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IGT)之间,也就是很多人所谓的“血糖高一点点”,正是糖尿病前期阶段,它是正常人像糖尿病过渡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非常的重要,通过积极的干预是可以“逆转”的,只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甚至意识不到这个阶段的重要性,从而让糖前期悄悄地“溜”走了。

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可谓是“向前一步,万丈深渊,后退一步,一马平川”。荷兰的一项研究显示:若不进行任何干预64.5%的 IFG+IGT(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受损)个体、33%的 IFG(空腹血糖受损)个体及33.8%的IGT(糖耐量受损)个体将会在 6 年内转变为糖尿病。也就是说,糖尿病前期如果不加以管理,及时地采取措施,用不了几年就会进入到糖尿病阶段,一旦进展为糖尿病,基本上就再也没有逆转的可能。因为目前来讲,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认为糖尿病是无法根治的。

所谓“逆转”,也就是处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减重、戒烟限酒等一系列改变,达到不用药物也能轻轻松松控制好血糖,如果坚持长期的生活方式管理,很有可能终身不得糖尿病,这样,您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因此下降,也不用担心因糖尿病所带来的种种并发症而造成的痛苦。

因此,一旦您发现自己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进行必要的管理,远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