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脸脱皮(糖尿病脸脱皮是不是严重了)

蒙哥浅谈健康 0
文章目录:

皮肤有这些异常表现,多是糖尿病“早期标志”,别误以为是皮肤病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很多人总觉得皮肤一出现问题,像是瘙痒、发红、出现斑点什么的,第一反应就是皮肤病,赶紧去药店买药涂一涂,或者更直接,找个皮肤科医生看看。

但你知道吗?皮肤问题并不一定都跟皮肤病有关,很多时候,皮肤的异常表现,实际上是身体某些内在问题的信号,尤其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如果忽视这些信号,只当作是普通的皮肤问题,可能会错失早期诊断的最佳时机,甚至让病情加重,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你不妨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也曾忽视过这些皮肤的异常,结果却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医院工作经验的医生,我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开始时仅仅因为皮肤上的一些小问题而前来就诊。

他们或许是自己买了一些药膏涂抹,或是自我诊断为皮肤病,但在进一步检查后,我们却发现,他们的皮肤问题并非单纯的皮肤病,而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人们或许会感到好奇,糖尿病与皮肤病之间究竟有何联系?

皮肤感染

记得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中年男性,他是一个长期从事销售工作的白领,一天,他来医院时,告诉我自己已经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皮肤下肢和脚趾部位出现了红肿、瘙痒的现象,尤其是在晚上更加严重。

更让他困惑的是,皮肤病药物用了一段时间,反而变得更加严重了,伤口也开始不容易愈合。

通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我发现这位患者已经有很长时间的糖尿病史,尽管他自己并没有察觉到血糖控制不佳的迹象,但从他皮肤的反应来看,明显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皮肤感染。

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其血液中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而下降,这使得皮肤对外部细菌和真菌的抵抗力减弱,特别是在皮肤受损时,更容易成为感染的高发区域,从而引发皮肤感染。

我的建议是,除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外,还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这位患者的例子说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糖尿病患者常常容易忽视自己皮肤上的一些小变化,甚至以为这些问题只是简单的皮肤病。

直到问题越来越严重,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如果一开始及时检查血糖,或许就能早期发现糖尿病。

干燥脱皮

另一位患者是从事文职工作的女性,她长期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她忽略了自身健康的管理,她最初是因为皮肤异常干燥而来找我。

当时,她的皮肤特别容易干裂,尤其是双手和小腿部位,甚至到了脱皮的地步。

她告诉我,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但自己并没有觉得有特别不舒服的症状,只是觉得皮肤很干,涂了很多护肤品却没效果。

在对她进行详细检查时,我发现她的皮肤干燥症状并非是普通的干皮肤,而是糖尿病常见的皮肤症状之一。

当血糖长期升高时,体内的水分代谢会受到影响,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速,特别是在小血管最为集中的部位,如四肢末端,皮肤就更容易出现干燥、脱皮的现象。

此外,高血糖也会影响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皮肤无法及时恢复健康状态。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经常会发现自己皮肤越来越干,常常有一种没有办法补水的感觉。

我对这位患者的建议是,不仅仅依赖外用保湿霜,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控制血糖来恢复身体的正常水合作用。

她的皮肤症状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醒她血糖过高已经开始影响到她的皮肤健康。如果能够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皮肤问题自然会得到缓解。

色素沉着

有一位年轻女性患者,曾因为脸部和脖部的色素沉着而前来就诊。

她的症状在她的颈部、腋下、腹部以及腹股沟部位较为明显,皮肤呈现出一圈圈的暗沉色斑,她告诉我,这些斑点从大约半年前开始出现,逐渐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她自己曾去过几家医院,看过皮肤科医生,但每次都被诊断为“黑色素沉着”,或者是“荷尔蒙变化引起的皮肤变化”,并没有引起重视。

但是当我查看她的病史时,我发现她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且在她的家庭中,糖尿病也有较为普遍的遗传因素。

经过详细的检查,我最终确认她的皮肤色素沉着其实是由糖尿病引发的——这叫做“胰岛素抵抗型色素沉着”。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升高时,往往会引发一种皮肤表现,这是由于胰岛素对皮肤细胞的代谢作用产生了影响,进而导致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的现象。

这位患者的例子非常典型,糖尿病往往被忽视为潜在的皮肤问题来源,而色素沉着恰恰是糖尿病早期一个非常明显的警示信号。

这种皮肤异常并不是简单的皮肤病,而是身体内血糖调节失常的直接表现。因此,面对这种皮肤问题,及时检测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是至关重要的。

皮肤瘙痒

在我接诊的患者中,还有一类人是常常因皮肤瘙痒问题而来就诊。很多人可能觉得皮肤瘙痒就是因为皮肤干燥、过敏,或者是季节变化导致的,但是,这个症状背后的真相却常常被忽视。

比如说,曾有一位年约50岁的患者,女性,家里有糖尿病史,她告诉我,自己总是觉得全身皮肤时不时就开始发痒,特别是在夜间,往往痒得无法入睡,甚至抓破了皮,她尝试了各种止痒药膏,效果都不太好。

通过检查,我发现她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已经偏高,这说明她的血糖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皮肤瘙痒其实正是糖尿病导致的皮肤干燥、血液循环问题引起的。

该患者因血糖控制不良,使得皮肤血液灌注不足,缺乏必要的水分与养分,进而引发了全身性的瘙痒,她的皮肤困扰实则并非单纯的过敏反应或皮肤病,而是糖尿病初期的一个警示标志。

遗憾的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并未将皮肤瘙痒这一症状与自身病情相联系。

然而,瘙痒是糖尿病早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往往在血糖水平过高时,皮肤表面就会感觉异常干燥、紧绷,甚至出现裂口,导致强烈的瘙痒感。

这些皮肤异常状况,其实并非孤立存在的皮肤疾病,它们往往是糖尿病潜在风险的外在体现,在糖尿病的初期阶段,许多征兆首先会在皮肤上显露无遗。

作为医生,我时常提醒患者,皮肤的变化,不仅仅是皮肤的问题,而是身体其他健康问题的警示。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皮肤问题,尤其是上述提到的症状,一定要警惕,及时检查血糖,避免错过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毕竟,越早发现,越能有效控制糖尿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和皮肤病的区别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齐梦亚.新确诊糖尿病患者增加运动与降低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基础医学与临床,2024-06-28

糖尿病早期,皮肤有哪些变化?

大家好,我是一名全科医生。糖尿病,是现在较多发生的一种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压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压与长期代谢紊乱可以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睛、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患者可以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临床上典型的症状见于三多一少,即就是: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可是有些患者早期没有典型的症状,我们又该如何去发现呢?这是很多人会问的吧,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有些患者的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甚至没有症状。早期我们该怎样早发现信号呢?一般很多疾病在发病前期都会释放出一些信号提醒我们的,仔细观察自身变化,就能够早发现的。如下:

黑刺皮症

黑刺皮症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呈对称性,常出现于腋窝、颈部的屈侧和餐巾区,外阴、大腿内侧、面部、肘窝、腘窝、肚脐、手背、乳晕、足、眼睑和鼻前庭。出现污褐色到灰色的色素性、乳头样瘤病样角化性皮损。黑刺皮症也是糖尿病人出现比较早的表现,可能在血糖还没有升高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因为这种表现出现时,应该进行干预,进行运动、饮食及减重干预,可能糖尿病的发病就会明显的延迟。

黑刺皮症一般分为良性黑刺皮症和恶性黑刺皮症。良性黑刺皮症又分为2种,一种是假性黑刺皮症,另一种是真性黑刺皮症。

假性黑刺皮症出现在肥胖人群的颈部、腋窝、腹股沟、外生殖器、乳晕等皮肤皱褶较多的地方,皮肤粗糙发黑,表面有天鹅绒状变化,看起来好像是脏脏的,清洗也洗不掉,最后发展为黑色疣状赘生物。一般为良性,同时肥胖者体重下降减轻后皮肤会逐渐恢复正常。

恶性黑刺皮症多见于发生于老年人。皮肤受损较严重,皮肤颜色比较深,有皮肤角化,病人出现消瘦,并同时存在内脏肿瘤。

皮肤容易感染,破损不易愈合

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了,而且病情也较长,血糖也高,这可能是糖尿病损害引起的糖尿病病足。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使机体内的免疫力功能下降,所以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繁殖而导致引起的病足。

足癣

足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真菌感染。表现为足部有水疱、脱皮、皮肤发白湿软、糜烂、瘙痒难受等,让人难受。

临床上常见合并足癣的病人在糖尿病人中占90%,很多患者出现甲癣、股癣、女性外阴部的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皮肤感染。而且如果是合并糖尿病的手足癣是非常难治疗的,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最好是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容易加重病情。

皮肤黏膜瘙痒

糖尿病病人血糖增高时,尿渗透压或升高,肾小管吸收水分减少,这样尿量会明显增多。患者可出现皮肤干燥,皮肤角化明显,油脂分泌减少,病人会出现全身瘙痒的可能,但是这种症状在临床上是较少见。

最常见的女性患者,由于大量的糖分经尿道排出,高浓度的尿糖刺激局部器官后引起皮肤黏膜出现瘙痒。如果并发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病人会出现真菌性阴道炎,而至瘙痒更加明显,会伴有豆腐渣样的白带排出。女性当发现自己的阴道炎久治不愈时,应该尽快进行血糖的检测。

所以,糖尿病的早期发现还是需要我们自身的仔细发现变化,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糖尿并发症,是一个非常关键。才能不冤枉我们身体所发出的疾病早期症状,免得自己受更多的痛苦。

脚底脱皮、脚趾甲有凹痕……别忽视这些疾病的信号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你是不是忽略了脚?脱皮起泡不在意,小疼小痒懒得管,等到脚部发飙,让你走不了路,就该后悔了。所以,脚部那些事儿,别不当回事儿,还是弄清楚为好。

脚底脱皮

有些人的脚底容易脱皮,一片一片的,不痛也不痒。它很有可能是皮肤疾病的信号。脚脱皮的原因,和出汗多、真菌感染等有关。

如果你常感觉脚底湿哒哒的,十有八九是脚气发作了。它是一种极常见真菌性皮肤病。脚气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癣菌容易滋生并且扩散,因此这类人群容易出现脚底脱皮。所以有脚气的人群一定要注意脚部卫生,勤洗脚,勤换鞋。

此外,天气干燥导致皮肤干燥,进而脚部干燥导致脚表皮细胞供氧不足或供水不足,造成脚表皮细胞坏死,导致脚部脱皮。这类主要高发在秋冬季节。多饮水,一天喝足大约2000ml左右的水。在洗澡、泡脚之后记得涂上护脚霜。皮肤干燥角质增厚有小裂口的患者,可采用保湿防裂的软膏外涂。

缺乏维生素E的人群容易出现脚底脱皮的症状,这是因为人体所需要的一些微量维生素缺少,导致皮肤容易坏死脱皮。这类人群平时多吃蔬菜水果,也可以适当吃些维生素E。

脚底水泡

脚底起水泡也和脚气脱不了干系,春夏加重,秋冬减轻。真菌有传染性,切不可盲目地自行滥用药物。你要知道真菌种类繁多,抗真菌的药物也很多,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真菌患者使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搔抓、热水洗烫,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浴,一定要记得选用透气性好的鞋及棉质袜子,袜子洗后应消毒,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不与他人共用浴具,预防再次被传染。平时注意每天换鞋,最好是两双轮流穿,注意鞋的干燥,每天回来后放置通风处,隔天再穿。

脚趾甲厚重发黄

脚趾甲厚重发黄通常由霉菌感染引起,人们毫无知觉,但这种感染很快会波及全部脚趾甲,导致其发出难闻的味道,颜色变深。如指甲松脆,说明是脚气感染,但如果只是指甲厚,可能是脚趾受损。

糖尿病患者、有循环问题和免疫系统问题的人容易感染该病。如果老年人走路有问题,有时候也可能是这个问题,但是不易被人们发觉。建议去看专业的治脚的医生或经常去医生那里做治疗。

脚趾甲有凹痕

脚趾甲有凹印主要是微量元素缺乏,建议补充钙剂,不要偏食,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蔬菜、瓜果等。另外,还有可能是得了一种病才会指甲有凹痕,大多数的牛皮癣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和皮肤都会受到影响,通常表现为不光滑的有凹痕的指甲。

拇指外翻

在中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人有拇外翻,在每个女人的一生当中,至少有20%的可能患上拇外翻。其实,拇指外翻不是什么罕见病,它甚至和痔疮、便秘一样很常见,尤其以女性高发。主要表现为脚的大拇趾向外撇,而且根部向内收,在根部长出一个大鼓包,从而使得前脚看上去像个三角形的“大蛇头”。

拇指外翻是由多种情况造成的,如遗传、经常穿高跟、尖头鞋,使拇趾过分外翻。行走时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脚趾会因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造成拇指外翻。

建议尽量穿舒适的鞋子,少穿高跟鞋和不合脚的鞋子,减少鞋面对脚趾所造成的压迫。另外,也有先天因素的影响,扁平足、遗传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脚底机能降低,造成不稳定进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