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最没味(糖尿病没有味觉怎么办)

心照营养日记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吃什么都没味能吃辣吗 NO 掌握3要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朋友小铁的妈妈老铁,得了糖尿病7年多了,最近一直感觉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小铁说她妈妈可以吃点辛辣食物刺激下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口感问题不是缺辣椒,有可能是缺B族维生素和锌了。下面来告诉您为什么和解决办法的食谱推荐。

为什么吃什么都没有味道

糖尿病人群的味觉主要是受2大因素影响。1是消化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糖尿病病史比较长,胃肠的蠕动能力会下降,自己饥饿感来临的慢,就会感觉到吃什么都没有胃口。2是缺乏B族维生素和锌,因为糖尿病人群的生理特点,一是B族维生素摄取的不足,比如说饮食上难以保证每天50-100克的全谷粗杂粮,二是本身糖尿病人群B族维生素流失的就比较厉害。而B族维生素是合成许多消化酶的前体,缺乏B族会消化不良。而消化不良会让舌苔变厚,味蕾受挤压变形,所以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另外一个就是锌,锌也是合成消化酶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缺锌会让味蕾变得萎缩,从而感觉吃什么都没有味道。

可以吃辣吗

下面跟您说下为什么不要吃辣,辣是个好东西,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还可以刺激口感,增强食欲。但是辣也能够刺激肠粘膜,胃黏膜造成慢性炎症,而且过多的麻辣鲜香一方面刺激口感,造成后期吃什么都没味道,一方面可以增殖肠道有害菌,会让你”上火“,会让你”咽喉肿痛“,总之一句话,吃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补充B族和锌才是正途!而且吃辣还会让你得不偿失。

相应的食谱推荐

一般全谷物食物含B族维生素比较多,而且升糖指数没有白米饭那么高。所以主食我推荐:燕麦糙米饭、红豆饭、地瓜饭。一方面可以补充B族,一方面可以补充膳食纤维。

蔬菜方面推荐:清炒芦笋、韭菜炒绿豆芽、芹菜炒豆干、炒蒜苔、炒菜花、等都可以。

豆类方面推荐:一周七天,一三五豆浆(燕麦鹰嘴豆黄豆豆浆),二十六自发酵老酸奶配亚麻籽油(不要喝超市的常温酸奶,也不要喝奶饮料)

肉类方面推荐:每天50克的瘦肉(牛肉、鱼肉)都可以。不要吃过量,烹饪不要油炸。

相应的运动推荐

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

这个运动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央视也曾经推荐过,非常适合居家健身,另外就是糖尿病人一定要学会增肌,肌肉可以促进血糖的吸收和代谢,像俯卧撑就是非常好的一种锻炼方式。但是也要老师来教,运动首先要避免受伤。

关爱糖友,关注健康,一人懂营养全家都受益,我是营养师路国强,欢迎关注!@头条健康#糖尿病##青云计划#

食之无味?看看是生病了?还是该补补了

咱们平时做菜吃饭讲究个色香味具全,如果赶上感冒发烧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没味,那也就没了食欲。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感冒几天也就过去了,但对于一些微量元素缺乏、身患内分泌疾病或老年人来说,味觉的衰退可能无法避免。今天就由吉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的薛茗方营养师给大家讲讲,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味觉。


味觉的敏感性在维持生命和享受食物及乐趣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好的味觉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味蕾、 舌乳头和神经末梢的改变而使味觉和嗅觉功能减退,而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减少会使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下降。同时,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容易引起食物在胃内发酵,导致胃胀气。这一系列变化都严重影响老人家进食。

味觉衰退时,会有什么危害呢?

1、发生食欲下降,引起饮食摄入不足,最终导致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加。

2、常导致吃什么都感觉嘴里没味儿,常常会更偏向高盐、高脂、高糖等调料过重的食物,以此获得味觉的满足。这样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久而久之,会诱发加重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与味觉减退有关的疾病

在系统性疾病中,代谢和内分泌疾病常常伴随味觉减退。在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尤其患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味觉阈值更高。高血压、癌症、帕金森病也多会伴有味觉障碍。同时患有克罗恩病的成年人由于缺锌也有较高的味觉障碍的风险。所以,这些患者朋友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味觉减退呢?

与味觉减退的相关营养因素

每日膳食中蛋白质、维生素 A、钙、铁、锌等营养素的缺乏也会影响老年人的味觉功能。

其中,锌缺乏是味觉减退非常重要的因素,老年人常因为缺锌而导致食欲减退。故饮食中需要加强含锌食物的补充,往往动物性食物中锌的含量非常丰富,如红肉类海产品蛋类奶制品等。其中,牡蛎含锌量较高。素食者可考虑食用南瓜子、腰果、花生、蘑菇、菠菜、花椰菜、燕麦、巧克力。如果无法通过饮食补锌且化验血清中确实缺锌,可考虑遵医嘱服用含锌药物进行锌补充。

小贴士

补锌需适量,过量锌补充,铁、铜的吸收会有影响哦!

我们也可以这样调整生活方式:

1、日常烹调时,可选择带有特殊气味的自然食材进食,比如青椒、洋葱、香菜、芹菜、大蒜等。

2、选择品种颜色亮丽的食材,如红椒、南瓜、紫薯、甘蓝、西蓝花,彩色搭配,秀色可餐也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进食量。

3、注重家庭进餐氛围,一家人一起,在交流中,愉快进餐,有助于老人家提高进餐的兴趣和食量。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保持味觉和敏感度的提升对老年人健康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非常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哦!

口淡没味,那些改变味觉的生理因素到底是什么?

五味酸甜苦辣咸,感知味觉是我们每一个健康人都拥有的功能。味觉是亲密的知觉,是我们接触食物的第一个环节。味觉扮演了一个可靠的“守门员”角色,是它最先反馈给人们某种食物是应该大快朵颐,还是小心食用。

图片来自网络

味觉与人的膳食行为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味觉增进食欲,食欲促进营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边的老年人经常会出现“嘴里没味”的情况,同样的饭菜需要多放佐料才吃得下去。

味觉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人的味觉会随着年龄而退化?什么味觉最先减退?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味觉?让我们为大家揭开味觉的秘密,更好地享受和感知美食。

一、味觉是如何产生的?

食物经口进食后,口腔内的味觉感受器会受到呈味物质的刺激,经过信息收集、传导等神经反射过程,大脑味觉神经中枢接收味觉信号并进行综合分析,反馈给机体,从而产生味觉。

从舌尖到大脑-味觉的奖赏机制(洪嘉君)

不同人的味觉感受器(也就是味蕾)分布位置稍有差异,主要位于舌背部和舌缘,上颚、咽部和食道上部也有少量存在。味蕾表面由味孔存在,每个味孔伸出纤毛(也就是味毛),暴露于口腔,是味觉感受的关键部位。

每个人的味觉感受器数量和位置分布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味觉感知能力有所差异。与视觉、听觉等其他感官相比,味觉的传导速度最快,从进食到味觉感知不超过4毫秒,也就是0.004秒。舌头上没有所谓的“味觉图谱”,各区域都能尝出各种味道。

舌头没有所谓的“味觉图谱”

二、为什么味觉会随着年龄退化?

味蕾的数量随着我们的年龄变化,从出生到成人,每个人体内大约分布着10000个味蕾,老年时逐渐减少。我们的味觉感知在青年时期发育最完全,45岁后开始出现退化,因此老年人的味觉不如年轻人灵敏。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比较了大学生和老年人辨别味觉和嗅觉的能力,发现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辨别不同味道的能力,嗅觉阈值也随之降低。味觉与嗅觉紧密相连,比如榴莲和螺蛳粉等气味浓烈的食物,有的人避之不及,有的人直呼真香。嗅觉能力的下降也影响了老年人的味觉感知。

图片来自网络

味觉是由许多神经元所传递,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元减少,感知不同味道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通常对于由于年龄导致的味觉退化,不需要过于担心

另外,老年人容易出现唾液分泌不足的口腔干燥综合征,或因消化不良造成舌苔厚腻等,这些情况均会影响味觉的感知。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长期服用药物也可能会影响味觉。

三、什么味觉最先减退?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对酸、甜、苦、辣四种基本味道的敏感度,最先减退的是酸味觉,味觉减退的顺序规律是酸、咸、甜、苦。对于甜味觉的减退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的苦味觉敏感度明显低于女性,而女性的咸味觉敏感度明显低于男性。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研究还发现,大量吸烟是老年人味觉减退的重要影响因素,显著影响老年人对甜、酸、苦味的敏感度。吸烟引起的口臭可能抑制味觉,使美味的食品变得淡而无味,致使老年人食欲减退。

四、如何保护我们的味觉?

营养缺乏容易造成味细胞(构成味觉感受器的细胞)异常,味蕾萎缩等进而影响味觉。念珠菌感染等口腔问题也可能导致味蕾损伤。

进食时多咀嚼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和味觉的感知,而过咸、过辣、过烫的食物都会对舌头造成较大的刺激,甚至损伤味蕾

图片来自网络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清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并注意口腔卫生,保护好我们的味蕾,让生活更有味道。

参考资料:[1] 老年人味觉改变与口腔状况的关系,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 [2] 味觉产生在大脑的定位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医药科学; [3] 人类为何进化出味觉和嗅觉,生命科学;[4] 千变万化的味觉,科学画报。

作者:柳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