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预检(糖尿病预警检查)

文汇 0
文章目录:

应对“新十条”落地,申城医院门急诊流程细化,发热门诊再升级

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沪上各大医院近期门急诊运行情况如何?如何避免交叉感染风险?记者走访申城多家医院发现,连日来,本市大型医院的门急诊,包括发热门诊流程,又有细化升级,通过扩充接诊诊室、区域,配足医疗力量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发热门诊、门急诊接诊能力。

医院也发出呼吁:患者就医时全程佩戴口罩,不饮食,保持有效社交距离,勤洗手。建议患者通过网站、微信、App等分时段预约、分时就诊,减少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复诊患者还可通过互联网医院求医问药。

“近期门诊就诊量没有大的增加,市民配药居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赵震宇昨天早早出现在医院,关注门诊、发热门诊运行情况。

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根据要求,连日来,岳阳医院门急诊流程再度细化。比如,门诊查看48小时核酸,急诊对没有有效核酸证明且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采取“现场抗原检测 同步救治”,并在结果未出前,与有核酸者进行相对分隔区域救治,减少交叉感染可能。

赵震宇介绍,近期岳阳医院发热门诊又有升级。新冠感染可能诱发老年人群、多重慢性疾病患者原有疾病的加重,让救治变得复杂、困难。为此,岳阳医院加强了重症设备、区域、人员配置,在发热门诊内又开辟了重症救治床位,以做好应对。

根据市卫健委要求,近期全市各级医院要强化门急诊设置管理,医疗机构要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做实预约诊疗,门诊就医时查看患者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门诊划分核酸阴性、阳性诊疗区域,分别接诊相应患者。发热门诊、急诊要“应开尽开”,不得以收治新冠阳性感染者为由随意关闭。

市卫健委主任闻大翔强调,本市正进一步夯实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功能,区级医院负责区域内常见病患者的救治,市级医院负责危急重症患者救治,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就近就医,或前往互联网医院求医问药。

急诊“等不起”,“救”字摆首位

门诊有些疾病可以“等等”,但急诊“等不起”,具体到每一个患者,该如何应对?记者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获悉,连日来,该院根据前来就诊患者的核酸情况,将急诊划分了不同诊疗区。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庄育刚介绍,接诊阳性患者的区域设有标准的负压设施,配备专班医护,因这里背靠4棵樱花树,取名“樱花舱”;如就诊者持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则按既往急诊就诊流程处理。

“对还有一部分没有核酸证明的患者,急诊永远将‘救’字摆在首位,对这部分患者,我们先将其引导至非阴非阳诊疗区,再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作具体研判。”庄育刚介绍,如果患者症状较轻、为平诊患者,则直接前往四面通风的缓冲等待区,先行抗原及核酸采样,快速出结果后再行分流;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则在缓冲救治区立即抢救。

日前,该医院就接诊了一位5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刚到医院便呼吸心跳骤停且没有有效的核酸证明。急诊团队第一时间将其收入非阴非阳诊疗区域的缓冲救治区,在低负压环境下,先行开展救治。“抢”回了患者的生命。

庄育刚表示,根据疫情形势,院方也在制定新就诊流程。“如果未来阳性患者数量进一步增加,会考虑在急诊单独再开辟一块缓冲救治区,一切以保障救治为先。”

保障妇幼健康,专科医院动态优化就诊流程

对妇产、儿科等专科医院来说,保障妇幼的救治需求和健康需求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

“从2020年开始,我们始终在优化就诊流程,通过设置缓冲手术室、缓冲产房等,确保患者生命通道畅通。”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姜桦介绍,目前院方对门诊患者要求48小时核酸阴性或现场抗原阴性;住院患者需提供72小时三次核酸阴性报告。在没有有效核酸证明的情况下,医院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治尽治”。

未来医院将“一周一调”,根据防控要求及患者就诊情况作动态调整。他也提醒孕产妇,要放平心态,“近期尽量少出门,注意做好防护,即使不幸中招,也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对症治疗即可”。

昨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也发布了最新门急诊就诊指南,就诊患儿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至门诊就诊,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窥镜、肺功能室等科室进行张口操作时,需提供患儿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

若患儿无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可凭抗原阴性结果就诊,抗原阳性则至第二发热门诊就诊。院方介绍,目前医院发热门诊、急诊24小时开放,门诊提倡全预约制,手机端预约周期28天。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吴金娇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慢性病常规治疗不要停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王雅雯)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新冠病毒的感染高危人群,在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情况下,一旦感染容易引起重症甚至死亡。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在目前严峻疫情形势下,为老年人群体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是当务之急。昨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院长、厦门市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郑超就老人接种新冠疫苗注意事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他表示,新冠疫苗的接种是安全的,“我的母亲已经完成三针接种,父亲完成二针接种,他们也有高血压或老慢支,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他强调,“接种疫苗,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是一件好事。”他呼吁,从国内外疫情来看,接种过疫苗和未接种疫苗在感染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非常有必要接种疫苗。未接种、未全程接种和没有打加强针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疫苗。

郑超介绍,截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接种新冠疫苗会加重基础疾病。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接种疫苗时不要有顾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经过治疗之后,疾病处在稳定期时,都是可以接种的,老人也可放心接种疫苗。

要注意的是,郑超特别提醒老年人,疫苗接种期间,不要停止对慢性病的常规治疗。也就是说,既往有基础疾病并服用药物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后可继续服用日常治疗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等。

疫苗接种时,因不少老人患有慢性病,他建议老人可以把既往病史材料带在身边,切记不要隐瞒自己的病情,将自身情况跟预检医生说清楚,看看当前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接种。此外,也可以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让医务人员根据接种者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疫苗接种后,每个人的感受、反应不同,理论上疫苗接种后,老年人和一般成年人并无区别,我国对新冠疫苗接种以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全面监测,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没有高于常规疫苗,也没有证据表明老年人更容易有副作用。对此,郑超请老年市民不要过度担心,积极接种疫苗。

另外,接种新冠疫苗后,老人家在接种当天要注意接种部位干燥保护,注意个人卫生,接种后一个礼拜内尽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刺激性的食物,适当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而且,接种疫苗后,在日常生活中仍要做好个人防护,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习惯。

来源: 厦门日报

特殊时期,糖尿病友如何看诊安全有保障?

最近全国的防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新增患者数量下降许多,治愈患者不断增加,让我们再加加油,期待早日解除疫情恢复正常的生活!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这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这就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定期上医院开药和复诊,尤其有些糖尿病人如果出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健康问题,就需要去医院,那么应该怎么做才更安全呢?今天就给大家支支招:

一、糖尿病友遇到以下情况

必须去医院

1.血糖失控,波动过大

非常时期,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多的影响,吃饭的花样可能没有以前那么丰富了,户外运动大大压缩减少了,有些糖友可能还会因为疫情,出现了焦虑、紧张、伤心等情绪,甚至影响到了睡眠,这些都可能会导致血糖失控,过高、过低的血糖从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如果血糖高高低低,自己在家无法控制,就要及时去医院。

2.血压居高不下

大多数糖友都会伴有血压的问题,血压容易受到生活、情绪、睡眠等方面的影响,在特殊时期平和心态、开朗乐观很重要,如果血压总是居高不下,需要及时去医院,尽快把血压降下来,恢复平常态。

3.其它异常状况

如若糖友出现异常状况,如有明显外伤或身体有明显的不适无法缓解,这就要及时去医院相应科室就诊。

二、选择无发热门诊的医院

糖尿病友就诊有保障

1、就诊尽量不要选择早上人最多的时间去

2、疫情期间, 预约就诊比较省时

3、有些医院医院为不方便出门的患者提供线上问诊、寄药上门的服务,

大家可以选择这样的不出门的新型就诊方式

4、 糖尿病友要选择有严格执行管理机构防疫管理规定的医院就诊,空间要大,要通风,而且严格对所有公众区域每天消毒四次以上的医院;

5、医护人员要 严格佩带防护用具,每日监测体温,健康上岗;

6、患者到院必须先在院外进行预检分诊登记后,监测体温,体温正常者可凭号入内就诊,执行一对一接诊服务。

三、糖尿病友到医院就诊安全防护需知

1、前往医院前先了解医疗机构情况,尽可能选择无发热门诊的医院,如有些糖尿病专科医院不接诊发烧患者,到我院就诊相对比较安全;

2、就医路上和到院全程佩戴口罩;

3、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随时保持手卫生;

4、到院配合医护人员预检分诊和体温检测、登记,与他人尽量保持1.5米以上距离;

5、如果发现旁边有人频繁咳嗽,要注意与其保持距离,同时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或防疫工作者;

6、从医院回到家中,摘口罩时,避免用手接触口罩外侧、要及时更换外衣、手套;清洗双手和脸部,包括耳部。

四、特殊时期,糖尿病人如何平稳控制血糖?

1.坚持按医嘱规范用药;不能擅自停药、改药,尤其不能迷信“自愈药”、“偏方”,这样易引起血糖波动,严重者发生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心脑血管意外等。

2.按医嘱定期使用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一般情况,每周需要监测2-4次血糖,同时记录血糖值,就诊时可带给医生参考,也能减少就医时间。

3.避免出现低血糖发生,血糖一般控制(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特殊人群适当放宽)。

4.合理膳食,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4.适量运动,改变锻炼方式,比如做操、拖地板、打扫等,保持血糖平稳和控制体重。

五、糖尿病友防疫期间如何购药?

1、防疫期间,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国家医疗保障局和国家医政管局出台了实施“长处方”报销政策,对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经诊治医生评估后,医院可将处方用药量适当放宽。

2、对于慢性病稳定期或无紧急就诊需求的患者,尽量不去医院就诊,可选择有些医院的在线问诊、邮寄胰岛素或口服药上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