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个案查房(糖尿病个案护理)

西安市第三医院 0
文章目录:

持续提升护理质量,我们在行动 | 记一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升专科护理技能,不断激发护理人员学习能力,6月17日下午,西安市第三医院护理部在内分泌科举办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查房,会议由护理部孙晓敏主任主持,各科护士长、病区护士约55人参加。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预防和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会上,内分泌科刘萍主任首先向大家详细讲述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等内容,详实认真的讲解使参加的人员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危害性有了充分的了解。

责任护士裴珊珊以PPT的形式对患者从入院至当前的护理病历、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及心理状况做了详细介绍。

司璐护士长也在床旁对患者进行了仔细认真的护理查体。轻柔的动作和温柔的话语更是展现了白衣天使柔美的一面,让参与的患者放松了心态,积极配合,为采集准确数据做好了铺垫。

提问互动环节更是场面激烈。快速的反应、流利的应答展现出了内分泌科护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讨论过程中,护士长们积极发言,对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随后,由赵艳、姚海荣、李孟媛三位护士长查看了护理效果,并对此次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做出了点评和指导。

查房结束后,内分泌科2名骨干护士对胰岛素注射泵的使用,度拉糖肽注射笔的操作技术进行了培训,大家都受益匪浅。

最后,孙晓敏主任总结发言。她认为此次查房达到了预期目标,肯定了内分泌科护理工作,同时要求全院护理单元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计划,树立责任制整体护理意识,定期评估护理问题,不断评价护理效果,持续提升护理质量。

文:护理部 孙晓敏

图:护理部 孙晓敏

编辑:宣传科 李伟华

审核:宣传科 宫浩翔

部分图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每天喝1-2杯奶茶或含糖饮料!深圳13岁女孩患2型糖尿病

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接诊一位13岁女孩,小小年纪竟确诊为2型糖尿病,追问病史时发现她每天喝1-2杯奶茶或含糖碳酸饮料,出现症状已有半年之久。住院予以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后,女孩康复出院,但18岁之前可能都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并注意自我血糖监测及规律随诊。

内分泌科李强主任带领团队查房。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女孩小齐(化名)刚满13岁,因为腹泻腹痛,妈妈带她去附近医院看急诊,医生诊断为“胃肠炎”。当时测指尖随机血糖为21.9mmol/l(参考上限应<11.1),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小齐妈妈很吃惊,怎么都不愿意相信,觉得一定是哪里搞错了。

之后去社康查空腹指尖血糖为15.7mmol/l(参考上限应<6.1),尿葡萄糖4 。看着化验单,不用医生解释,妈妈也知道真出大问题了,赶紧带着小齐来到深大总医院,挂了内分泌科的号。金明月医生看到两次血糖结果,明确告诉妈妈,这得住院了。

小齐被收入住院部后,内分泌科李怀智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原来小姑娘半年前就开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日饮水量约2L,尿量与之相当,间断还有头晕,可一直没有重视。住院查糖化血红蛋白为11.9%(参考上限应<6.0),这提示患者至少近3个月血糖处于很高的水平,不管根据国际还是国内指南,指标均达到了需要胰岛素降糖的程度。治疗过程中,医生还发现小齐尿酸高、肝功能受损、脂肪肝,排除了饮酒、肝炎等原因,考虑肝功能受损与脂肪肝有关,而脂肪肝又与糖脂代谢异常有关。

小齐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胰岛功能检查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最终确诊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在13岁小姑娘身上呢?李怀智医生一边治疗,一边努力寻找根源,在详细追问病史时,了解到小齐平时的饮食习惯,基本上每天至少1-2杯奶茶或含糖碳酸饮料。长期摄入大量糖分和添加剂,平时很少运动,小齐身高156厘米,体重却有130斤,已经妥妥超重。这些大大增加了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的发生风险。

注射胰岛素降糖,还要注意饮食和运动

小齐住院后,医生予以胰岛素泵强化降糖,严格指导饮食、运动,血糖很快下降。经过10余天的治疗,小齐各个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在制定出院降糖方案时,医生“犯了难”,降糖药物很多,有口服药和皮下注射药物,可小齐是封闭式住宿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很多降糖药缺乏未成年人临床研究数据,最终她能使用的只有胰岛素。三餐前、睡前要自己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每顿饭要注意饮食要求,日常加强运动,并且要注意自我血糖监测及规律门诊随诊,否则都可能出现血糖波动或相关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逐渐年轻化

金明月医生介绍,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约10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而且逐渐年轻化,大多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也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若总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长期能量过剩,就可能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症等慢性疾病发生风险。短时间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长年累月的慢性损伤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肝肾损伤、失明、截肢等非常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

只因这个习惯,父子俩双双患上糖尿病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视频剪辑 曹洋

通讯员 吴萍 詹怡

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日,有对父子因为肥胖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皆因糖尿病住院了。医生提醒,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超重人群中增加了2.36倍,肥胖人群中更是接近正常人群的3.43倍,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医生查房中(通讯员供图)

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管雅文介绍,一周前,一对父子住院治疗糖尿病,父亲患上糖尿病已经7年,入院时空腹血糖达到13.6mmol/L,而儿子则是刚刚确诊,入院时空腹血糖达到10.4mmol/L。

“父子俩在家生活习惯不好,能吃会睡、久坐少动,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的体重都达到肥胖的程度。”管雅文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除了糖尿病,两人还都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中重度脂肪肝等疾病。

“听说一旦确诊了糖尿病,一辈子都好不了,我年纪大了,可我儿子还这么年轻。”得知儿子和自己都患上糖尿病,53岁的黄先生非常焦虑,24岁的儿子小黄也有些发愁。管雅文表示,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减脂及降低体重,再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唤醒并激活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而实现2型糖尿病的逆转。

为了达到减重降糖目的,管雅文为父子俩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糖尿病饮食计划,每日摄入热量平均分配,通过动态监测血糖的指导反馈及时调整饮食。饮食以清淡、健康、营养均衡为原则,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D等各种维生素。管雅文还鼓励他们积极进行有氧和抗阻运动,每日清晨进行40分钟的糖尿病逆转操运动,再配合中医药及针灸治疗。通过三天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小黄同学体重减轻3kg,在未进行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空腹血糖恢复正常范围,餐后血糖也得到较大改善。

因黄先生是老糖友,必须进行药物干预,通过胰岛素泵治疗改善胰岛功能,减少胰腺糖毒性。一周后,在饮食、运动、药物的多重配合治疗下,黄先生的血糖也控制到了正常范围。

管雅文提醒,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和体重,定期关注血糖健康,早发现、早干预。

如果网友想了解更多内分泌科健康方面的资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极目新闻内分泌科咨询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