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糖尿病(脾胃虚弱糖尿病的症状)
糖尿病或与脾胃虚弱紧密相关?中医分享调理良方,助你重获健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文案丨健康科普小站
编辑丨健康科普小站
糖尿病,许多人认为只与胰岛素和血糖有关。而中医认为,糖尿病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消化吸收,若脾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不足,身体代谢紊乱,糖尿病便容易趁虚而入。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虚弱的人,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若长期存在,会导致体内营养无法有效运化,积聚成湿热,久而久之,形成“消渴”,即西医所称的糖尿病。脾胃虚弱会影响身体对糖分的代谢,导致血糖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西医认为,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与胰腺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有关。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尤其是肠道菌群失调,也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与中医的脾胃理论不谋而合。中西医结合来看,脾胃的虚弱,正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内因。
如何调理脾胃,进而改善糖尿病症状?中医强调健脾养胃,调理气血。脾胃功能一旦得到改善,血糖的代谢也会趋于稳定。在此,分享一方供参考: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煎水服用,每日一剂。这是一款经典的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胃虚弱的糖尿病患者。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糖的作用;党参则能补气养血,改善身体虚弱;白术和茯苓有健脾祛湿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这四味药合用,能够有效提升脾胃运化功能,缓解湿热积聚,进而对糖尿病的症状产生积极影响。
有人或许怀疑,仅靠中药能否有效缓解糖尿病?事实上,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中医调理注重长期的调养和整体的平衡,通过改善脾胃功能,逐步纠正体内的代谢紊乱。中药的作用在于调节身体内环境,帮助患者在控制血糖的改善整体健康状态。
当然,西医的胰岛素、降糖药物在控制血糖方面依然至关重要。但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单纯依赖药物,往往容易产生耐药性或副作用。而中医的脾胃调理,恰好弥补了这一点。两者结合,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趣的是,近年来的肠道菌群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脾胃虚弱的人,肠道菌群容易失调,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而通过中药的调理,可以改善肠道环境,恢复菌群平衡,进一步优化糖代谢。这正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意义所在。
要想取得良好的疗效,饮食调理同样重要。中医强调“饮食有节”,脾胃虚弱者应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宜多食温性、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红枣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同时不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负担。
运动调理也不容忽视。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帮助糖分的代谢,同时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治疗需要中西医结合。中医脾胃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调理脾胃,改善全身代谢功能,糖尿病的症状有望得到明显缓解。中药的长期调理,配合科学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显著提高。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脾胃虚弱者,若能坚持健脾养胃,调节气血,糖尿病的管理将变得更加轻松可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多与脾胃虚弱有关,怎么调理,中医分享一方
古人也会得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把两个字拆开,消——消谷善饥,总感觉吃不饱,容易饿,渴——饮不解渴,喝水多,都属于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现代医学讲糖尿病是代谢出现问题,与中医里脾胃的运化功能异曲同工。
中医临床发现,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脾胃问题,比如时常表现出多饮多食,但是吃喝完了之后,又出现腹胀乏力,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这种情况就属于“脾胃虚弱”,脾和胃虚弱到一起去了。
很多朋友误以为中医上的脾就等于胃,实际上不是的,脾主要的功能是运化,包括运化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并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以及运化水湿,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古人讲“脾为中洲之土,灌溉四旁”,说的是全身脏腑组织都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供养。
胃的功能是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可以储存吃下去的食物,并对它们进行磨碎处理,这是初步消化,接下来的交给脾来运化。
脾和胃是一对儿,“脾气宜升则健,胃气宜降则和”。脾和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以及津液的输布,所以脾胃也被称之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和胃,连虚弱也经常是一起虚的,除了先天性体质不好导致的脾胃虚弱,后天饮食习惯不好,常吃肥甘厚腻之物(油腻、甜腻、口味重的食物),不常运动,长期情绪不佳,都会导致脾胃的虚弱。
脾胃虚弱的人,运化功能变差,身体各脏腑没有受到应有的营养和水分,吃了还想吃,喝了不解渴;水液运化功能变差,出现水肿;气血运化功能变差,总是这痛那痛,血液不通畅,“不通则痛”。
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联系影响,脾胃虚弱可导致各脏腑功能失调。消渴病,可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多饮(喝水多)属肺,中消善饥(容易饿)属胃,下消多尿属肾。临床上三消症状往往同时存在,也就是说,肺,胃,肾都需要调理。
玉液汤: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中医认为,消渴(2型糖尿病)的病因本虚标实,阴虚是本虚,燥热是标实。人饮食不节、情绪不佳、长期劳累、熬夜等原因都会导致阴虚,阴虚会导致燥热,两者互为因果。
没过张锡纯开的“玉液汤”拿准消渴(糖尿病)病机,益气生津,润燥止渴,从肺,胃,肾三脏腑入手。
玉液汤组方:黄芪、山药、五味子、知母、葛根、天花粉、鸡内金。
黄芪,是此方主药,补气的名药,归脾经、肺经,主要补脾气,脾气升起来,水湿津液上升。
其次是山药,常见的药食同源食物,主要作用有三个:补脾、固肾、润肺,三脏腑都照顾到了,上润肺,肺生水可帮助止渴,下固肾,可帮助小便次数多的问题。黄芪补阳,山药偏于补阴,阴阳平衡。
五味子,酸味有收缩的性质,可协助山药补肾固精。
鸡内金,鸡没有牙齿,吃进去的东西主要靠鸡内金来消化,所以鸡内金健胃消食的能力比较强大。
方中其他药物,作用多是生津止渴,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润燥止渴;葛根,生津液。
玉液汤临床对消渴症发挥良好疗效,但糖尿病病因多样,一方不能完胜。糖尿病人在日常控制血糖、缓解症状、以及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疑问,可以评论留言。
糖尿病,不过是脾胃不好了,陈皮配两味,控制糖尿病功夫在平时
糖尿病也就是中医里的“消渴”症,对付这种病,先辈总结的经验是按照患者的病程,有选择性地从肺、胃、肾三脏调理,其中因为脾胃问题导致得糖尿病的患者尤其多。
这也是很多治疗糖尿病的方子里,为什么健脾胃的药这么多的原因。
这里通过一个方子简单给大家聊聊: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山萸肉、麦冬、丹参、鸡内金、黄连。
别看这个方子简单,但很多患者在服用过后,尿糖转阴,空腹血糖也正常了。可以看到,这个方子里黄芪、党参、白术、山药、麦冬、鸡内金这6味药都有健脾的功效。
为什么健脾药要加这么多呢?因为糖尿病本身也是个代谢病。
脾主运化,脾虚则失健运,体内的水湿就不能被排出体外,就会导致脾虚湿盛的问题,就相当于梅雨天气,你又往角落里破了一盆水,水汽蒸腾不出去,湿气还一直往内涌。
脾弱影响的可不仅仅是胃,中医认为土克水,脾克肾,肾乃先天之本,脾乃后天之本,脾弱则肾虚,最常见的就是肾阴难以得到滋补,脾、肾俱损,久而久之糖尿病也就出现了。
所以说,治疗糖尿病,补脾很重要,尤其是血糖过高的患者,开方时就要下猛药,健脾的药不仅要多,还要配伍好。
那么血糖不太高的患者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相对于下猛药,功夫更应该放在平时,只有平时把脾胃养好了,养成习惯,糖尿病才不容易复发。
日常健脾胃,除了忌口外,还可以主动养胃,方法其实也很简单。
1. 陈皮加玫瑰花泡水喝
陈皮是最百搭的健脾药,只要稍做组合,就能成为治各种疾病的良方。
与玫瑰花配伍,在养胃的同时还能舒缓情绪,还能缓解部分糖尿病患者两胁胸痛的症状。
2. 陈皮加罗汉果
脾虚还会连累到肺,有些糖尿病患者还特别容易咳嗽、咳痰,这个时候用陈皮加罗汉果泡水,正合适。
切记,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在明白自己体质之前 ,切勿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