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粉蒸肉糖尿病(米粉蒸肉糖尿病可以吃吗)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 0
文章目录:

新研究!这种肉每多吃一口,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大增!

红烧肉、锅包肉、酱牛肉、烤羊腿、腊肠、培根、午餐肉……红肉及其加工制品几乎占据了肉类的“半壁江山”,很多人一顿不吃就馋得慌。

但关注养生的朋友都知道,红肉早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2A类致癌物,可能增加患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风险,不宜多吃。

而另一些研究发现红肉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息息相关,再次将红肉推上了风口浪尖,更使得人们逐渐对红肉敬而远之。

一、研究一:多吃红肉增加糖尿病风险

或与这些因素有关

1、多吃红肉增加糖尿病风

一项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食用红肉,包括加工红肉和未加工红肉,都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相关,而且食用量越多,风险升高得就越多

相比于总红肉、加工红肉和未加工红肉食用量最少的1/5参与者,食用量最多的1/5参与者,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升高62%、51%和40%

总红肉、加工红肉和未加工红肉食用量每增加1份/天,分别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28%、46%和24%相关。(注:1份未加工红肉相当于85克猪肉、牛肉或羊肉;1份加工红肉相当于28克培根或45克热狗、香肠、腊肠。)

2、这些因素或是致病原因

研究分析,红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之间的关联,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

红肉中含量较高的饱和脂肪会降低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红肉中的血红铁素是一种强促氧化剂,可能会增加氧化应激和胰岛素抵抗,损害β细胞功能;

加工红肉中的一些添加物,如硝酸盐及其副产物等,会促进内皮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此外,经常食用红肉可能会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可能引发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炎症,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二、研究二:多吃红肉

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都升高

1、多吃红肉,升高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

今年2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表示,经常食用加工和未加工的红肉,可能会增加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风险

具体而言——

未加工红肉消费量每增加100g/天,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约增加11%,冠心病风险增加17%,2型糖尿病风险将增加27%

加工红肉消费量每增加50g/天,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约增加26%,中风风险增加16%,心力衰竭风险增加16%,2型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44%

加工红肉消费与卒中风险呈正相关

研究人员还发现,加工或未加工红肉对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风险的影响,在西方人群中更为显著,这可能与西方人群加工肉类、红肉、黄油、高脂肪乳制品和精制谷物的摄入量较高有关。

2、背后原因,或与这些有关

至于多吃红肉为何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血管病风险,研究也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经常吃红肉或加工红肉,可能会升高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红肉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常吃可能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红肉富含肉碱,经肠道内某些菌群消化后会产生三甲胺-N-氧化物(TMAO),而TMAO能够抑制血液中胆固醇的降解,使得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壁沉积,导致血管壁加厚、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红肉中富含饱和脂肪酸,可能影响代谢,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红肉中的膳食蛋白质还可能与较高水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相关,而孟德尔随机研究表明IGF-1与较高的糖尿病风险相关。

三、红肉究竟还能不能吃?

中国营养学会给出“定心丸”

看到红肉的风险,很多朋友可能就要忍不住问了:红肉究竟还能不能吃?

事实上,上面两项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都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食用红肉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换句话说,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高,并不一定是因为红肉吃得多!

何况,红肉也能提供优质蛋白、维生素B1等营养,尤其还能提供丰富的铁元素,而且吸收率也比较高,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这是白肉所不能替代的。

所以红肉还是可以吃的,只不过需要控制好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可以吃50~75g畜肉,即我们所说的红肉。

四、学会4个小妙招

帮你减少红肉“威胁”

1、一要会换:植物蛋白/乳制品替代部分红肉

说到控制红肉食用量,很多人立马会想到多吃白肉。但其实豆类、坚果等植物蛋白,或乳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前文提到的“研究一”中发现:用健康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如坚果和豆类,或适量的乳制品替代红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

每天用1份坚果或豆类,替代1份总红肉、加工红肉和未加工红肉,分别与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30%、41%和29%相关。

每天用1份乳制品,替代1份总红肉、加工红肉和未加工红肉,分别与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22%、33%和20%相关。

所以,如果你平时红肉吃得比较多,不妨用豆类、坚果、奶类等替代部分红肉,有助于规避糖尿病风险。

2、二要会选:多瘦少肥、多新鲜少加工

吃红肉时要注意挑选,肥肉脂肪含量高,多吃不利于血糖及心血管健康,所以要尽量选瘦的,像里脊肉、梅花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少吃培根、火腿、腊肉等加工肉类,其中往往含盐量较高,容易升高血压、伤害血管;还可能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多吃容易增加胃癌风险。因此,最好选择新鲜的猪牛羊肉

3、三要会做:多蒸煮少煎烤

煎烤等高温烹饪的方式,虽然吃起来更香,但一方面容易导致营养流失,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不利于健康。

蒸、煮、炖的烹饪方式,温度低,营养流失少,像猪肉炖粉条、粉蒸肉等都是不错的做法。

如果炖煮达到一定的时间,还有助于减少红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食品科学杂志》一项实验表明,猪肉经过长时间炖煮后,脂肪含量会减少30%~50%;在炖煮120分钟时,饱和脂肪酸下降最多,而不饱和脂肪酸有所增加。

4、四要会搭:芋头是不错的选择

芋头总膳食纤维含量达4.1g/百克,而且多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不仅能增加饱腹感、促排便、延缓血糖上升,还能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脂肪和胆固醇,有助于控制血脂和体重。

日常炖肉的时候,不妨加点芋头一起,既美味又有助于控糖控脂。但要注意的是,芋头的淀粉含量高,吃了芋头就要少吃点主食哦~

考考你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吃多少红肉?快来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医院营养师·谈春节饮食湖南省肿瘤医院胡萍:吃吃喝喝话春节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胡萍 主治营养医师

毕业于南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就职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

擅长:肿瘤营养治疗

营养观: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健康运动坐诊时间:周三、周五下午地址:湖南长沙岳麓区桐梓坡路283号2号楼2楼

联系电话:0731-88651659

邮箱:57869886@qq.com


吃吃喝喝话春节

忙碌了一年,难得的春节长假同时也是一个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在这样喜庆的日子里,吃吃喝喝必然是重头戏之一。从宴席上的鸡鸭鱼肉,到饭后茶余的瓜果炒货,大吃大喝自然是少不了。长假结束,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春节您胖了几斤?”“春节里您脸上长了几个痘?”那么该如何吃得既美味又健康呢?营养师建议: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春节期间,人们大都习惯于多吃菜、少吃甚至不吃主食,这是不可取的。谷薯杂豆类等主食是我们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能量、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可以加快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若是连续几天以肉食为主,必定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引发相关疾病。我国古代就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的养生建议。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建议谷薯杂豆类每人每天进食量为250~400克左右。

多吃蔬菜、水果

新鲜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B等)、矿物质、植物化学物质、膳食纤维等,不仅可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预防便秘等作用,还具有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保健功能。

大鱼大肉吃得太多会增加肠胃负担,甚至“上火”。可多吃点深色的蔬菜、水果、菌藻类、如苦瓜、韭菜、香菇、菜苔、柑橘等清理肠胃、排毒养颜。建议每天吃一斤左右的蔬菜,半斤左右的水果,蔬菜选择五个及以上的品种。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

春节期间,亲朋欢聚,往往情绪兴奋,易暴饮暴食。突然吃得太饱,或喝得太多,可导致急性胰腺炎,诱发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胃肠炎等,重者可危及生命。

发胖则主要是春节期间进食过量、不规律且缺少运动引起的。而且吃的过多不仅可以导致肥胖,还会导致腹泻。在春节期间我们应该多到附件的公园、绿地走一走,或者是参加一些球类运动等健身活动。

建议,每天吃七八成饱,不要吃撑。每人每天要坚持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特殊人群多留意

老人的饮食应当多多留意,由于他们的咀嚼及消化能力较弱,应选择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脂肪含量高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梅菜扣肉、粉蒸肉、糯米饭等。

糖尿病人饮食过量后血糖容易失控,要切记控制饮食量,最好是依照营养师的建议选择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在定量的主食里多包括粗杂粮,多吃大豆类、茎叶类、瓜类蔬菜及菌藻类食物如豆腐、白菜、南瓜、海带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少食油腻食物,因为油腻的食物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再加上饱餐后因消化需要大量血液供应,冠脉供血相对减少,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饮酒应限量,饮料要合理

春节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难免要饮酒助兴,过量饮酒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风险,导致暴力事件及交通事故的增加,还增加了某些肿瘤的患病率。建议男性每人每天饮酒不要超过二两白酒,女性每人每天不要超过一两白酒。

在聚会的场所大家也喜欢喝一些饮料助兴,如碳酸饮食、乳饮料、果汁饮料等、由于可乐、乳饮料、凉茶饮料等含糖量达8%左右,也容易引起肥胖并且影响食欲。建议多选择粥类、豆浆、鲜榨果蔬汁等饮料。

零食要适当

春节里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很多小零食,像瓜子、花生、杏仁、松子等坚果类及糖果、饼干、巧克力等,这些食物热量都很高,易致体重增加、血脂增高等,因此要少吃这些食物。在适量的范围可以吃一些,但不宜进食过多。

建议选择水果、酸奶及少量的坚果作为零食。坚果每人每天建议食用量是10克左右(如1~2把瓜子或2个核桃等)。

最后建议多吃新鲜的食物,现做现吃,做菜时要少油少盐,少吃咸菜,少吃油炸、烧烤、辛辣等重口味食物。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16 年 1 月 26 号上午8:00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61080名。

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中国临床营养网更多信息。

吃油腻太多以后提不起食欲?试试这样吃,更健康

红烧排骨、油焖大虾、香辣肘子、粉蒸肉……假期里“天天红烧肉、顿顿女儿红”的你,胃口还好吗?

大鱼大肉吃多了,忽然提不起食欲,看啥都“油腻”,怎么办?

事实上,如果油腻食物吃得过多,体内的肾脏、肝脏、胃肠道等负荷会较大,易导致胃肠的消化能力减弱。这个时候饮食应该循序渐进,不要着急。

高油高脂走开,首选优质蛋白

选择食物的时候,首先应该尽量避开摄入高油高脂的食物,如肥肉、炸鸡等。

水产类、蛋类、奶类等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有较大的益处。因此食物蛋白质的摄入应以这些优质蛋白质为主,并且要控制总量。

建议成年人每天平均摄入水产类40克~75克,畜禽肉类40克~75克,蛋类40克~50克,以上平均每天总摄入量120克~200克。这样既可以补充每日所需的蛋白质,又可以提供必需的能量和其他维生素等。

来点膳食纤维,多吃水果和蔬菜

饮食上也要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摄入足量的水果和蔬菜。膳食纤维与肠道功能有着密切联系,膳食纤维能量较低,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吸水后膨胀可增加粪便体积,易于消化与排泄,缓解便秘。

再者,膳食纤维还被证实可以调节血糖和预防2型糖尿病。此外,膳食纤维也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额外的能量摄入。

因此,应多摄入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类食物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另外,五颜六色的蔬菜和水果视觉上色彩艳丽,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促进食欲、补充多样营养素也有一定的帮助。

炒、烧、炖、蒸法,口味、营养都不同

合理选择食物的烹调方法,也对增强食欲有所帮助。

肉类的烹调可采用炒、烧、炖、蒸等方法,在滑炒和爆炒前可挂糊上浆,有利于增加口感、减少营养素流失。

蔬菜类应先洗后切,尽量采用急火快炒的方式烹调,不要过久炖煮,以免失去食物的色形及食物营养价值。

水果的选择可优选猕猴桃、橙子等,可以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

食不过量,细嚼慢咽

饮食方式上,应做到食不过量,细嚼慢咽。

适量饮食可以避免进食过量而增加内脏负担。其次,应提倡分餐制,根据个人体力活动水平和生理条件,适宜进食。此外,减少在外就餐、外卖等。

适量运动,心态放松也重要

当然,保持适量运动,放松心态,也可以增强胃口,提高食欲。

各年龄段的人群都应该加强运动。工作时也尽量避免久坐,可以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另外,运动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每周保持5天左右的中等强度的运动。保持每天6000步以上。中等强度活动有:快速步行、跳舞、休闲游泳、打网球、做家务如擦窗、拖地板、手洗大件衣服等。

转自:健康中国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