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癔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钱江晚报潮生活 0
文章目录:

胃萎缩了?一看检查单慌了!但真相其实是……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方序 邵黎明

“看到微信里说有义诊,我们立刻抢了号从绍兴赶过来,专家们用周末的休息时间为我们免费看病,真的感谢啊!”

“医生看得毛仔细嘞,还跟我讲平时要怎么吃怎么吃,我听得毛懂嘞!”

“号子一下子就抢完了,我想到现场来碰碰运气,结果专家们都很和气,免费给我加了号,没有白跑一趟,真的很开心!”

这是昨天在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区消化内科门诊门口,等待义诊的患者心声。

义诊现场

7月12日上午,浙大二院“红心接力 广济义诊”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消化内科党支部率先打头阵,五名专家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主动免费为患者提供专心问诊。放送出的150个义诊号一抢而空,除此之外,又在现场活动中,额外为数十名患者免费义诊。

消化内科党支部书记王彩花主任医师告诉我们:“昨天一个上午的时间,总共义诊了203名患者,超额完成义诊任务!我们支部的专家们对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仔细,义诊结束已经是下午一点多。能够为患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是我们义诊活动最大的满足。”

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看望义诊专家等工作人员

义诊过程中大伙儿主要都来问诊哪些问题呢?专家们在义诊结束后又连夜将问题和答案详细写明,分享给广大患者。

1.幽门螺杆菌需要治疗吗?

最新的国内外消化内科专家共识认为,幽门螺杆菌患者应接受根除治疗,除非有其他考虑,如药物过敏,存在其他更严重的疾病等。

幽门螺杆菌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它与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及胃癌等多种疾病相关。目前,幽门螺杆菌胃炎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的感染率约50%。感

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会得胃癌,但必须警惕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哦!通常100个感染的人当中有1人将会发展成为胃癌。

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不为此恐惧,亦不能抱着无所谓态度。端正心态、正确面对。遵医嘱治疗,争取最大获益。

2.慢性胃炎伴有萎缩、肠化是什么意思?需要治疗吗?

很多人都在检查单上看到过“慢性胃炎伴有萎缩、肠化”,一听萎缩,就感觉特别可怕!但其实,真相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

萎缩和肠化是胃炎的病理学概念。萎缩是指胃粘膜上皮和腺体数目减少,胃粘膜变薄。肠化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

我们国家人群中胃炎萎缩肠化的发病率约为25%。目前认为,萎缩和肠化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之一,也就是说有萎缩和肠化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但大家也不用特别担心,萎缩肠化的胃癌风险和萎缩肠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重度萎缩肠化的胃癌风险高,而轻中度的萎缩肠化风险小。

那么萎缩、肠化需要治疗吗?由于幽门螺杆菌与萎缩肠化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萎缩肠化的患者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除非有特别禁忌或药物过敏。

虽然根除幽门螺杆菌仅可能部分逆转萎缩,不能逆转肠化,但能阻止萎缩肠化进一步进展。此外,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确切地逆转萎缩肠化,但相信随着医学的进展,将来一

定会出现能治疗萎缩肠化的药物。

由于萎缩肠化的主要风险是胃癌,因此推荐对萎缩肠化的患者进行胃镜筛查和随访,一旦发现有早期癌变,可以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办法进行局部治疗,而不需要切除大部分或整个胃。

对于内镜随访的时间间隔,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通常认为,对于重度萎缩肠化的患者,需要半年到1年进行胃镜复查,轻中度萎缩肠化可以1到3年进行胃镜复查。

口臭是怎么回事?有口臭是不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口臭主要来自口腔细菌对食物残留、唾液蛋白的发酵,可以分为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你只是早晨睡醒后有口臭,那通常是生理性口臭。吃过洋葱、榴莲等食物也容易产生生理性口臭。

病理性口臭往往是因为一些疾病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口腔本身的原因,如牙周病、龋齿、智齿等(中国人的口腔卫生往往是被忽视的哦,如果你早晚刷牙有牙龈出血,咬苹

果有小血印要及时看口腔医生)。其次,一些消化道、呼吸道甚至全身疾病,比如糖尿病、尿毒症也会引起口臭。

幽门螺杆菌只是口腔中定植的众多细菌之一,因此口臭和幽门螺杆菌之间并无确切联系。由于幽门螺杆菌本身在人群中有50%的感染率,因此无论你有没有口臭,都有一半的

概率携带幽门螺杆菌。对我们消化内科医生而言,如果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而且没什么特别禁忌,那就治疗它吧。治疗期间需要牢记医生交待的注意点。

4.咽部异物感或不适是怎么回事?需要如何治疗?

在日常的消化内科门诊工作中,我们会碰到不少从其他科转诊过来的咽部不适(异物感)的患者。通常,我们把这个疾病叫做癔球症,即持续性或间断性的、非疼痛性的咽喉

部哽咽感或异物感,而体格检查、喉镜或内镜检查未发现结构性病变。

很遗憾,目前癔球症的发病原因不是特别明确,多达46%的健康人可有癔球感,常见于中年人,男女比例相似,病程良性,但易慢性化,75%的患者症状至少持续3年。

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引起的癔球症:

(1)局部结构异常,包括颈部肿瘤、严重炎症反应,颈椎骨质增生,舌根肥大、会厌后倾,甲状腺异常等;

(2)胃食管反流;

(3)食管胃黏膜异位;

(4)食管动力功能异常;

(5)心理因素:有研究报道癔球症患者存在多种复杂的精神心理异常,具有焦虑、抑郁个性特征可能是癔球症患病的核心性格基础。

临床上往往是多种因素存在,目前的治疗对策主要是对因治疗。

5.发现结肠息肉怎么办?

结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结肠息肉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目前人群的发生率在25%左右。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结肠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到20年。癌变几率与腺

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

一旦发现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应该积极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切除治疗,根据切除的病理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及再次复查肠镜的时间,通常复

查的间隔为1-2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胃萎缩了?一看检查单慌了!但真相其实是……

“看到微信里说有义诊,我们立刻抢了号从绍兴赶过来,专家们用周末的休息时间为我们免费看病,真的感谢啊!”

“医生看得毛仔细嘞,还跟我讲平时要怎么吃怎么吃,我听得毛懂嘞!”

“号子一下子就抢完了,我想到现场来碰碰运气,结果专家们都很和气,免费给我加了号,没有白跑一趟,真的很开心!”

这是昨天在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区消化内科门诊门口,等待义诊的患者心声。

义诊门口,患者井然有序地候诊

昨天(7月12日)上午,浙大二院“红心接力 广济义诊”活动正式拉开了序幕,消化内科党支部率先打头阵,五名专家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主动免费为患者提供专心问诊。放送出的150个义诊号一抢而空,除此之外,又在现场活动中,额外为数十名患者免费义诊。

消化内科党支部书记王彩花主任医师告诉我们:“昨天一个上午的时间,总共义诊了203名患者,超额完成义诊任务!我们支部的专家们对每位患者都非常耐心仔细,义诊结束已经是下午一点多。能够为患者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是我们义诊活动最大的满足。”

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看望义诊专家等工作人员并对“红心接力、广济义诊”活动予以肯定

义诊过程中

大伙儿主要都来问诊哪些问题呢

专家们在义诊结束后

又连夜将问题和答案详细写明

分享给广大患者

1.幽门螺杆菌需要治疗吗?

最新的国内外消化内科专家共识认为,幽门螺杆菌患者应接受根除治疗,除非有其他考虑,如药物过敏,存在其他更严重的疾病等。

幽门螺杆菌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细菌,它与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及胃癌等多种疾病相关。目前,幽门螺杆菌胃炎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我国的感染率约50%。

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一定会得胃癌,但必须警惕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哦!通常100个感染的人当中有1人将会发展成为胃癌。

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不为此恐惧,亦不能抱着无所谓态度。端正心态、正确面对。遵医嘱治疗,争取最大获益。

2.慢性胃炎伴有萎缩、肠化是什么意思?需要治疗吗?

一听萎缩,就感觉特别可怕!

但其实,真相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

萎缩和肠化是胃炎的病理学概念。萎缩是指胃粘膜上皮和腺体数目减少,胃粘膜变薄。肠化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

我们国家人群中胃炎萎缩肠化的发病率约为25%。目前认为,萎缩和肠化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之一,也就是说有萎缩和肠化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但大家也不用特别担心,萎缩肠化的胃癌风险和萎缩肠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重度萎缩肠化的胃癌风险高,而轻中度的萎缩肠化风险小。

那么萎缩、肠化需要治疗吗?由于幽门螺杆菌与萎缩肠化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萎缩肠化的患者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根除幽门螺杆菌,除非有特别禁忌或药物过敏。

虽然根除幽门螺杆菌仅可能部分逆转萎缩,不能逆转肠化,但能阻止萎缩肠化进一步进展。此外,目前没有一种药物能确切地逆转萎缩肠化,但相信随着医学的进展,将来一定会出现能治疗萎缩肠化的药物。

由于萎缩肠化的主要风险是胃癌,因此推荐对萎缩肠化的患者进行胃镜筛查和随访,一旦发现有早期癌变,可以通过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办法进行局部治疗,而不需要切除大部分或整个胃。

对于内镜随访的时间间隔,目前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通常认为,对于重度萎缩肠化的患者,需要半年到1年进行胃镜复查,轻中度萎缩肠化可以1到3年进行胃镜复查。

3.口臭是怎么回事?有口臭是不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口臭主要来自口腔细菌对食物残留、唾液蛋白的发酵,可以分为生理性口臭和病理性口臭。

如果你只是早晨睡醒后有口臭,那通常是生理性口臭。吃过洋葱、榴莲等食物也容易产生生理性口臭。

病理性口臭往往是因为一些疾病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口腔本身的原因,如牙周病、龋齿、智齿等(中国人的口腔卫生往往是被忽视的哦,如果你早晚刷牙有牙龈出血,咬苹果有小血印要及时看口腔医生)。其次,一些消化道、呼吸道甚至全身疾病,比如糖尿病、尿毒症也会引起口臭。

幽门螺杆菌只是口腔中定植的众多细菌之一,因此口臭和幽门螺杆菌之间并无确切联系。由于幽门螺杆菌本身在人群中有50%的感染率,因此无论你有没有口臭,都有一半的概率携带幽门螺杆菌。对我们消化内科医生而言,如果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而且没什么特别禁忌,那就治疗它吧。治疗期间需要牢记医生交待的注意点。

4.咽部异物感或不适是怎么回事?需要如何治疗?

在日常的消化内科门诊工作中,我们会碰到不少从其他科转诊过来的咽部不适(异物感)的患者。通常,我们把这个疾病叫做癔球症,即持续性或间断性的、非疼痛性的咽喉部哽咽感或异物感,而体格检查、喉镜或内镜检查未发现结构性病变。

很遗憾,目前癔球症的发病原因不是特别明确,多达46%的健康人可有癔球感,常见于中年人,男女比例相似,病程良性,但易慢性化,75%的患者症状至少持续3年。

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引起的癔球症:

(1)局部结构异常,包括颈部肿瘤、严重炎症反应,颈椎骨质增生,舌根肥大、会厌后倾,甲状腺异常等;

(2)胃食管反流;

(3)食管胃黏膜异位;

(4)食管动力功能异常;

(5)心理因素:有研究报道癔球症患者存在多种复杂的精神心理异常,具有焦虑、抑郁个性特征可能是癔球症患病的核心性格基础。

临床上往往是多种因素存在,目前的治疗对策主要是对因治疗。

5.发现结肠息肉怎么办?

结肠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结肠息肉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目前人群的发生率在25%左右。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结肠腺瘤发展到癌一般需要5到20年。癌变几率与腺瘤大小、数目、病理类型、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相关。

一旦发现结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应该积极治疗。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切除治疗,根据切除的病理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及再次复查肠镜的时间,通常复查的间隔为1-2年。

(原标题《胃萎缩了?一看检查单慌了!但真相其实是……》。编辑 洪慧敏)

咽喉反流不适?这是身体在发出警告!

你有没有出现过以下不适?咽异物感或癔球感;声嘶及发音困难;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还有清嗓、咽痛、呼吸困难、口臭、咽部黏性分泌物增多、咽干?

出现不适我们该怎么办

1、避免过饱、晚餐过多或夜宵。

2、餐后勿立即休息并应适当高抬头部。

3、戒烟戒酒,少食辛辣、咖啡、浓茶。

4、避免腰带过紧。

5、减少高油脂及高糖食物。

6、减少柑橘、杨梅及其他酸性水果摄入。

流性咽喉炎是什么?

反流性咽喉炎又被称作咽喉反流(LPR),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耳鼻咽喉科医师广泛认识的疾病,其实它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然而,由于从前人们认识的欠缺,该病在很长时间内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没有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症状无明显缓解,困扰了众多患者很长时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耳鼻喉科医师们对喉咽反流的了解逐渐加深,发现喉咽反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可占到在耳鼻喉科门诊全部就诊患者中的10%,声嘶患者的50%。顾名思义,喉咽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刺激损伤咽部黏膜并引起相应的症状。

咽喉反流并发症

● 喉咽反流可能和喉癌

● 食管腺癌

● 分泌性中耳炎

● 喉狭窄

● 慢性鼻-鼻窦炎

● 阻塞性睡眠低通气综合征

● 牙釉质损伤

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呢?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1. 喉镜检查

喉咽反流患者在喉镜下有一些特定表现,杓间水肿、假声带沟、环后区水肿红斑、黏膜肥厚、声带息肉和溃疡、喉室变浅或消失、咽部卵石样改变、弥漫性喉炎、肉芽肿、声门下狭窄、环杓关节僵硬等被认为在喉咽反流患者中经常出现。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可用于明确诊断的特异性镜下表现。

2. pH监测和阻抗监测

目前认为,可活动多通道腔内阻抗和pH监测设备是对喉咽反流较好的诊断方法,因为其可以对两个金属电极之间不同的流动物质(气体、液体、团块)的阻抗变化及pH监测结合,能对酸反流、非酸反流、液体、气体等有一个完整的描述,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

3. 行为改变及经验治疗有效

有学者认为质子泵抑制剂的经验性治疗诊断喉咽反流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对抑酸治疗无反应的患者,不能就此认为不存在喉咽反流疾患。

4. 无线Bravo胶囊pH监测器

通过鼻腔将胶囊探测器置入环咽肌下方,可以避免导管置入引发的鼻出血、咽喉部不适、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尤其适于无法耐受置管的患者。对正常活动影响较小,为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式。

主要症状

● 苍白

● 呼吸系统的症状

● 喉咙痛

● 慢性咳嗽

● 喉咙异物感

● 言语障碍

● 声音沙哑

● 直立 (白天) 返流

● 心痛不常见

需要如何治疗?

1. 抑酸治疗最常用,首选PPI类,其他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促胃肠动力剂,胃黏膜保护剂。

2. 常用PPI: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

3. H2受体阻滞剂用于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主要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常在睡前应用。关于其有效性结论不一。可以尝试对于质子泵抑制剂及生活方式改善治疗后仍然无法获得明显缓解的患者应用。

促进健康饮食

低盐饮食

1. 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藕、枇杷、蜂蜜、猪肺、沙参、麦冬等

2. 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如猪蹄、猪皮、蹄筋、鱼类、豆类、海产品等,有利于慢性咽炎损伤部位的修复。

3. 富含B族维生素,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新鲜水果、绿色蔬菜、奶类、豆类等,有利于促进损伤咽部的修复,并消除呼吸道黏膜的炎症。

生活方式的修改

避免恶化的因素,改善高达50%!

碳酸饮料

● 咖啡

● 巧克力Chocolate

● 抬高床头体重 减轻柑橘类油炸食品

● 辣的食物

● 烟草

药物治疗

一、抗酸药

1. H2受体拮抗剂 (H2):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

2. 质子泵抑制剂 (PPI):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

二、促进胃排空药

1. 甲氧氯普氨

2. 多潘立酮

3. 莫沙比利

三、胃黏膜保护剂

1. 硫糖铝(迪先)

2. 铝碳酸镁咀嚼片(达喜)

我院目前使用的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

1. 奥美拉唑:应每日晨起吞服,饭前半小时服用,因为是肠溶胶囊,不要嚼碎,以免药物过早释放,影响疗效。

2. 埃索美拉唑:饭前半小时服用,药片应和液体一起整片吞服,里面是微丸不应被嚼碎或压破,每日1次,每次1片,用药4周。

3. 雷贝拉唑:一日1次,每次2片,疗程为4-8周。晨服,饭前半小时,应整粒吞服。

4. 潘托拉唑:一日1次,每次1片,早晨餐前服用,4-8周为一疗程。此药为肠溶片,不能咀嚼。

二、促胃动力药

1. 多潘立酮:一日3次,每次1片。饭前15-30分钟服用,若在饭后服用,吸收会有所延迟。如与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合用,则吗丁啉饭前服,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饭后服。

2. 莫沙必利:一日3次,每次1片,饭前或饭后服用。当此药与阿奇霉素合用,会增加其药效。

三、胃粘膜保护剂

1. 铝碳酸镁咀嚼片:一日3次,每次2片,嚼服。在饭后1-2小时服用。睡前或胃部不适时嚼服。如与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合用,应提前或推后1-2小时。

2. 硫糖铝:一日3次,每次5ml,服用时要摇匀,疗程4-6周。治疗期间注意饮食和保暖。服用本品前半小时内不宜服用制酸剂。

四、中成药

我院的自制中成药(复方女贞子冲剂),治疗咽炎有特效,含糖成分,糖尿病病人慎用。每日2次,每次1包。

临床研究结果

胃液回流至喉部刺激引起:声带红肿,局部病灶组织增厚。

治疗手段

● 抑制胃酸反流和矫正不良发声行为

● 外科手术治疗不作为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反流症状指数评分表在诊断合并过敏的咽喉反流患者中的应用[J],齐智伟.张淑君,张宇丽.苏锐锋.黄跃燕. 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22)

[2].Ryan指数与反流症状指数量表,反流体征量表在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中的相关性分析[J] 王刚 ,吴玮, 王磊,刘红丹, 徐小杭, 徐冰心, 丁瑞英, 周莹, 韩浩伦, 龚敬, 李保卫, 孙喆喆。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8(04)

[3].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不同疗程的疗效评价[J],齐智伟。陆鸿略,张洁,张淑君,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09)

[4].以顽固性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J], 李茜,杨廷旭,马燕,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8(01)

[5].奥美拉唑肠溶片与多潘立酮片联合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邹超鹏,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04)

(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 方阅)

■ 上海仁会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本文版权属于上海药讯,配图来自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