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院吃糖(糖尿病吃药要钱吗)
专家解惑:吃糖过多会引发糖尿病吗?
中新网银川11月14日电 (记者 杨迪)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41亿人,预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将在2045年达到1.74亿人,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为全球第一。糖尿病的名称有何由来?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近日,中新网记者采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红梅,对此解答。
李红梅介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所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被称为“消渴症”。因患者尿糖常为阳性,即“尿甜”,便被称为“糖尿病”。
吃糖过多就会引发糖尿病吗?李红梅表示,这一说法并不全面。“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多种,除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症、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糖尿病。”
李红梅介绍,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可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救治,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糖尿病所引发的慢性并发症,会导致糖尿病眼病、肾病等,严重的可导致患者失明、罹患尿毒症。
那么,公众应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李红梅建议,公众应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如果确诊糖尿病,应及时接受治疗,阻止和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完)
科普|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吗?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功能缺陷所致。糖尿病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从而危及体内很多系统,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大。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Ⅱ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为糖吃的过多,而是因为机体胰岛素相对缺乏而无法代谢和利用摄入的糖。糖尿病人吃糖之后,机体既无法利用糖,也不能把糖存储起来,而是任其升高的血糖随着血液来到组织和器官,主要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组织。这时,血液中的糖比正常人的含量大得多,很容易就超过了肾糖阈,造成糖尿。
由于血糖过高,血液渗透压增加,导致患者口渴,多饮;而高糖的尿液,又导致了患者发生了渗透性利尿,导致多尿;糖分不能被有效利用,身体得不到供能物质,就会时常感到饥饿,饭量变大,而同样由于能量不足,人会慢慢消瘦,这就是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的原因。
空腹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间,若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时则为糖尿病。患者体检若发现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建议择日再次测定空腹血糖,以明确诊断。
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平时未养成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不并知晓本身的血糖变化。其实,血糖失控在全身都会有信号,眼睛、肾脏、血管及神经都会损伤。
糖尿病失控的身体信号
视力的变化——糖尿病患者有可能发生视力模糊,晚上看灯会出现光环现象。
听力丧失——耳朵中有许多细小血管对听力起关键作用,高血糖会损害这些血管。
牙龈出血——高血糖会导致牙龈萎缩,导致严重的牙周病症状。
口腔溃疡——高血糖会导致口干舌燥,容易发生口腔溃疡。
四肢麻木、经常疼痛——神经损伤会扰乱四肢与大脑之间的信号传递,手脚好像带了手套和袜子,有麻木感。
头晕、眼花——血糖过高容易造成起身太快时感到头晕,这是因为心脏和大脑供血受到阻碍。
肠道及膀胱功能紊乱——高血糖会损伤膀胱神经,患者难以感受到何时需要小便的信号,导致憋尿,从而让膀胱炎频发,如果胃肠道神经持续受损,则容易导致便秘和腹泻。
皮肤干燥或瘙痒——血糖过高容易导致皮肤干燥或瘙痒,有了伤口,容易感染,愈合缓慢。
出汗异常——血糖过高容易导致一些患者出汗异常、频繁,夜间或吃饭时尤为严重。
糖尿病如何防治?
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有四点要注意:坚持运动、合理膳食、积极治疗、定期监测。
1、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
2、适当的运动(每天 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的运动);
3、每年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值;
4、若是糖尿病患者,需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控制好血糖。
专家建议,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症状的人群,要及早到医院检测血糖。除遗传因素外,多数糖尿病是由于不好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她提醒广大市民,不要把“管住嘴、迈开腿”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从每日控制膳食总热量做起。
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吗?
糖类有单糖(如葡萄糖),也有多糖(如淀粉),是人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最主要、直接的能量来源,是人体活动的“燃料”。
糖尿病病人不是不能吃糖,而是需要注意糖的选择,应选择升糖指数(GI)低、血糖负荷(GL)低的食物,同时增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饮食保障血糖含量平稳。
来源: 中国新闻网